第11章
我确實不是俞家的孩子。
俞奕把手頭上能用的錢能拿的都拿出來了,大概能有個兩百多萬,這還是前幾天他收到某銀行的續費信息才知道小少爺還存了零用錢,小少爺每一張銀行卡密碼都是自己的生日,也是沒有太高的安全意識。
兩百萬投資一部小成本電影綽綽有餘,但是投資馬導的電影似乎不太夠,這部電影的後期特效制作并沒有花費多少,實地取景拍攝占了大頭,這部電影出圈的一點就是取景,分隊輾轉去到山區拍攝,安全措施一定得做好,不然一但出事就會影響到整個劇組。
這本不是俞奕應該考慮的,但他記得雲起這部劇拍攝期間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故,這還是電影火了之後才爆出來,間接對後續的票房有影響。
俞奕認真想了想給林鈞晏打了個電話,跟他說自己有個投資詢問他感不感興趣。
錢不夠他想找個人一起投資,思來想去身邊也只有林鈞晏合适,況且投資自己未來女朋友的第一部劇他怎麽說也算半個牽紅線人。
林鈞晏看到完整的劇本很快就應下來了,他是林家小少爺,手頭上的閑錢不說很多,但幾百萬不是事。
俞奕也沒想到他這麽快就答應下來,還讓他認真想了一下,這可是關于錢的事。
林鈞晏二話不說就一句話:我相信奕哥你。
俞奕看到這句話失笑,前段時間也不知道是誰說他是挂了科的經濟學院的大學生。
确定下來後俞奕和林鈞晏一起去赴馬導的約。
馬導約見面的地點是他們編劇的工作室,一棟郊外小別墅,這還是編劇自己的家。
馬導和霍清合作過兩次,第一部電影跟這次籌備中的第二部電影。
俞奕第一眼看到馬導真人的時候還以為這是馬導他爹,差點脫口而出叔叔你好。
電話裏的馬導明明是青年音聽着年紀并不大,這滿臉胡須,留着長卷蕩不羁的大叔是誰?
反倒霍編劇看着像個大學生,聽馬導提起過霍編已經三十歲了。
霍清看到俞奕的反應,一臉歉意走上前:“抱歉,老馬他平時不是這樣,這段時間為投資的事到處奔波,也沒有時間管理自己的形象,拍攝的時候我一定會讓他恢複正常模樣。”
俞奕根本不介意這個,他可以理解為藝術感。
“沒關系,馬導這個樣子還挺特別的。”
馬家聖聽到俞奕的誇贊笑着說:“我就說我們的投資人有眼光。”
說着他轉向隔壁的林鈞晏:“哦,這位是?”
俞奕說:“這是我的朋友林鈞晏,他也對我們這部電影有投資的興趣。”
馬導一聽到有投資的興趣就兩眼冒光地緊緊盯着林鈞晏,而林鈞晏看到這眼神有些害怕,後退了一步在俞奕的身後小聲地說:“哥,你找的導演靠不靠譜啊,這看着好像不太正常的樣子。”
後面林鈞晏對自己說的話打臉了,馬導這人看着不太正經,但非常有藝術涵養,而林鈞晏也玩藝術的人,音樂也是藝術的一種,兩人相見恨晚,林鈞晏手上還拿着幾張黑膠唱片和馬導進行探讨。
霍清給俞奕倒了一杯茶,兩人坐在休閑區聊天。
俞奕的年齡看着就不大,但行為舉止卻非常成熟,雖然穿着簡單,但從外面的那輛跑車看來,兩人都應該出生于非富則貴的家庭。
“俞先生的年紀似乎不大,可真是年少有為。”霍清微笑着說。
俞奕謙虛道:“叫我小俞吧,我和鈞晏二十歲不到,該叫你和馬導一聲哥。”
霍清低頭喝了一口茶,擡眸時眼裏帶着點探究:“我有一個困惑,俞先生應該也知道,我們這個劇本被業內的兩個巨頭娛樂公司拒絕投資,就在不久後你就聯系老馬說有投資的意向,看完完整的劇本就基本确定下來,我想知道是什麽的契機讓你投資我們這部電影。
當然我也對自己有先見之明,縱然不是我的劇本與衆不同才使你對我們這部電影産生興趣。”
霍清的這番話的切入點很明确,就是想知道俞奕為什麽會投資這部名不經傳的電影。
如果是創業為什麽不去投資其他有發展前景的商業片,畢竟兩個娛樂公司拒絕這件事已經已經傳遍了,俞奕稍微一打聽就會知道。
如果霍清面對的是十九歲的俞少爺,那俞少爺的回答就是本少爺有錢沒地方用,想投資就投資你管得着嗎。
可面前的是已經工作好幾年的俞大投資人,面對這種情況順手拈來,知道霍清的想法,更從劇本裏看到霍清的态度和所持的高傲。
這無非就是試探,投資人不會沒有了解清楚投資項目就随便往下投錢,當然霍清謹慎是好的,不想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空歡喜一場。
“我知道這個劇本被兩家娛樂公司拒絕投資,可作為首次嘗試的投資的我來說不在乎,我喜歡這個劇本,也看好這部電影的前景。”俞奕聳了下肩,“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別人不喜歡不代表我們不喜歡,別人認為不能的為什麽就是不能呢?可我認為就是能。”
霍清忽然對俞奕有些看法,這番話透露着年輕人的大膽無畏,當然這是他們有資本的底氣,可偏偏這番話卻讨了他的歡心,別人認為不能的偏偏他就認為可以。
“小俞,喜歡喝茶嗎?你馬哥還私藏了茶葉。”霍清眼底已經是一片明朗。
俞奕嘴乖地說了句:“喜歡,謝謝霍哥。”
另一位投資人和導演在聊藝術聊得火熱,有藝術在前似乎并不在乎投資的事,馬導也很放心霍清。
霍清收到信息,從電腦前打印了一份簽約文件,這是他的律師朋友看完修改後發來的完整合同。
一式兩份,林鈞晏不懂這些,全程都是俞奕解釋給他聽。
林鈞晏只聽懂了這些:“哥,就是我們出錢就行,其他的不用管是嗎?”
話糙理不粗,俞奕點頭:“可以這麽說。”
林鈞晏非常信任俞奕,跟在他後面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要其他沒有,要錢我還是有的。”
這麽狂的話被有意者聽去指不定會有所貪圖,不過現場這些人的心意卻不在這裏。
馬導聽到他這話笑道:“誰說你什麽都沒有,剛剛不是說電影中間的插曲你來做嗎?我覺得你可以試一試。”
林鈞晏雖然愛玩音樂,但這只是自己玩着自娛自樂,家裏一直不同意對他玩這些丢人現眼不正經的東西,他現在也沒本事為這種小事和家裏對抗。
“別開玩笑,你們這是電影,到時候全國上映的,我來做插曲真的想讓你們的電影的格調下降嗎?”林鈞晏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的小打小鬧拿不出手。
俞奕看了馬家聖一眼,對方給他使了一個眼神,既然導演說沒問題,他也想看看林鈞晏能做出些什麽。
馬導一臉認真:“年輕人就是永遠嘗試,你沒試過怎麽知道不可以,喜歡音樂就要做出點成績,難道你玩音樂就是自娛自樂?”
當然不,林鈞晏多想做出點成績向家裏證明自己不是只會玩,只是一直沒有這個契機,樂隊也排練得不太理想。
“行,我來試試看,不過你們得提前告訴我那個片段用這個插曲,不然該悲傷的我給它加一段beat,這真是在墳頭裏蹦迪了。”
這給所有人逗樂了,霍清說:“行,待會我在劇本你标一下,我們插曲通常是純音樂,觀看的時候沒有這麽容易出戲。”
林鈞晏點了點頭忽然察覺到不對勁:“靠,我是投資人,版權費還要我自己給我自己啊。”
俞奕忍着笑意:“你可真出息,我給你行了吧。”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投資人已經确定下來,電影的其他籌備也緊密地進行着。
一個星期後雲起這個不起眼的小劇組悄無人息的進行開機儀式,現場的媒體并沒多少,沒有人對這個沒有話題讨論度的劇組感興趣。
第二天全網關于《雲起》的開機儀式只有一篇報道。
前期的宣傳固然重要,但花費這些錢營銷對于他們這個全是新人的劇組來說并沒有用。
發出來的時候大家看一個樂呵,轉頭就忘了,還不如踏踏實實的拍戲,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
俞奕把全副身家拿出去投資了,現在就真的是窮光蛋一個,幸好他之前一次性給了半年的房租,不用為每個月的房租發愁。
而且昨天晚上他還收到沈知軒轉來的一半房租,能用的錢也只剩下這幾千塊。
冰箱空了很久他今天才用這些錢把冰箱填滿,零食櫃倒是一直都是滿的。
晚上俞奕沒有心情做,簡單地做了個荷包蛋青菜面,吃飽了又是一頓。
剛做好面沈知軒回來了,俞奕這個位置剛好能看到沈知軒在玄關處換鞋。
沈知軒換好鞋進來,俞奕和他打了個招呼:“今天怎麽這麽早下班,吃飯了嗎?”
跑業務沒有假期,真的是一個星期七天都在忙,反正俞奕星期六日沒見過沈知軒在家。
沈知軒看到俞奕在吃面:“還沒,我等會做。”
俞奕怕面泡軟了,也沒不好意思當着他的面就開吃:“今天我買了些食材,你看着做吧。”
食材共享的原因是因為俞奕發現沈知軒把這個月的水電費和網費交了,這個月他還吃了人家這麽多的零食,一頓兩頓食材他目前還還得起。
沈知軒下廚非常利索,沒有一會一碗雞蛋青菜面和兩份小炒就做好了。
兩份小炒放在兩人的中間,俞奕吸了一下鼻子覺得有點香。
沈知軒說:“一起吃吧。”
俞奕就等着他這句話,拿起筷子就夾了塊辣椒炒肉,油滋滋的夠味。
俞奕嘗了兩道菜才看到沈知軒面前的那碗面,同樣的食材,雞蛋和青菜,為什麽他的看起來油汪汪,而自己那碗看起來清湯寡水沒有食欲。
人和人的差距太大了。
幸好還有兩道小炒配着寡面,俞奕這頓晚飯吃得很滿足,沒錢的第一天還得是靠室友。
快吃完的時候林鈞晏忽然打了個電話過來,這段時間林鈞晏一直都在忙着電影插曲的事已經很久沒聯系他了,現在打過來應該關于插曲進展的事。
俞奕沒有走開直接在飯桌上接了電話。
還沒說話對面急匆匆帶着點不可置信地喊道:“奕哥!今晚我聽到了個我這輩子聽過最好笑的笑話,你不是俞家的孩子。你說是不是很好笑,他媽的,你姓俞,名叫奕,這個名字都叫了十九年了,怎麽一句不是就不是呢。”
相對于林鈞晏的激動,俞奕全程都很平靜地聽完林鈞晏的話并且回複。
“嗯,我确實不是俞家的孩子。”
俞奕說完這句話沈知軒擡頭看向他。
作者有話說:
-開啓養lp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