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10月(3)
宋銳這一次把羅彩雲、易阿岚、周燕安帶到底層另外一處房間, 門牌上寫着“檔案室(IV)”,看編號是那種并不十分重要但又必須留存的資料。刷卡開門後,便看到數排等牆高的文件櫃, 門後邊只有一個坐在電腦桌前的文員, 她擡頭看了眼宋銳, 什麽話都沒說,又把頭低了下去。
但除了易阿岚, 其他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個表面文靜的女孩眼中含斂精光,如果無故闖進來的人說不出正當理由, 毫不懷疑她會從文件堆裏抽出武器。
接着, 易阿岚才知道原來這還不是研發中心的最底層。走到檔案室盡頭, 按下一個文件櫃後的隐藏開關, 就能打開這個房間的可伸縮地板,看到往下的階梯和向前伸展、沿壁綴着感應燈的隧道。
進入十分寬敞明亮的隧道,期間經過數道需要輸入密碼的閘門。
易阿岚在腦海中想象着這裏的地形, 他們剛剛所處的房間其實是在一座掏空的山裏,此刻感覺在山腳的地底下,往青雲山脈更深一點的地方走。
宋銳邊走邊說:“上一次你們來是中心的信息安全主任接待的。我們事前內部商量過要不要告知清楚S計劃的存在, 考慮到此處的隐蔽性,只要摧毀研發中心的主體建築, 堵住下來的通道,就很難有其他的路徑可以進來,尤其在你們描述的三十二日裏。所以本着越少人知道越好的原則, 我們并沒有提到S計劃。”
易阿岚理解得直點頭。
十分鐘後終于來到隧道盡頭, 一堵厚重堅固的金屬門橫在眼前。
這門沒有使用電子密碼,而是采用了多個機械密碼鎖組成的組合鎖, 宋銳在金屬門上的密碼盤上多次操作,随後響起一陣一陣咔噠鎖銷活動聲。
宋銳說:“來幫我一下。”
周燕安和羅彩雲都上前,握住門上手輪,齊力拉動銀行金庫似的大門。
在令人牙酸的絞鏈摩擦聲中,這扇重達50噸的金屬門被緩緩打開。
易阿岚一時間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隧道盡頭,一扇門背後,居然有一處規模不小、燈火通明的圓形穹頂工廠。
說是工廠并不為過,雖然此刻沒有工人,但四周散布着各種類型的精密工業機器人,在操作臺上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半成品零件。如果不是正中央那個直徑大約有一百米的表面呈亮黑色、扁球形的巨大神秘物體,易阿岚真的會以為這裏只是一座普通五金工廠。
羅彩雲雖然了解過S計劃的詳細內容,但從沒見到過實物。深知內情的她這時候也不免表現出驚嘆。
宋銳說:“你們猜猜這是什麽?”
Advertisement
易阿岚猶猶豫豫地說:“有點像UFO。”
宋銳說:“倒也沒有說錯,這是一艘宇宙飛船,人類的,而不是所謂外星人的飛船。”
一瞬間易阿岚的臉上現出一絲荒謬,他也是在科技行業,時常會接觸一些科技前沿産品,知道人類對于太空的探索遠超于普通人的想象。但他還是沒辦法這麽快就接受一艘應該出現在科幻電影裏的宇宙飛船就在自己眼前。
“完成品嗎?”易阿岚忍不住問。
宋銳微笑,避而不答:“S計劃是二十年前就被提出然後一直被執行的太空探索絕密計劃,之所以把研發地點放在這裏,一方面是借助地形掩護。我們現在是在一座較為低矮的山腹裏,距離研發中心主體區域大約一千米。除了整座山被掏空,山峰的上半截也是假的,其實是一個可以掀開讓宇宙飛船飛出去的大蓋子。哪怕有人發覺這座山的異常,也會大概率把這裏推斷成洲際導彈發射井及其配套設施。另一方面,還可以把龐大的研發資金和工業設備分散到其他的空軍武器項目中掩人耳目,成功輸入到這裏來,一些不那麽獨特的配件也可以借助那些項目來生産。”
他們跨過厚實的門框,走到令人眩暈的山腹空間裏,這裏的一切都因為正中央的飛船而充滿了神奇的色彩。
“飛船百分之八十的生産和組裝工作都由機械完成,高度自動化智能化,深度參與研發的人員只有一個人數為二十的科研團隊和目前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保密性很強。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麽多年來S計劃被間諜捕風捉影,情報能力發達的國家應該會有所耳聞,那個三十二日現形的內鬼就是其中一個證明,但好在他應該至今都還沒有獲取準确的相關情報。”宋銳走到那個龐然大物的支架下,仰頭看着。
這個造型上并無新意的扁圓形飛行器最高處大約30米,像棟十層高的樓,但橫向直徑目測至少有一百米,可以想象內部空間會很寬敞。易阿岚繞着飛船走了一圈,看到了不少古怪的發動機噴氣口,但并沒有看到類似于門的地方,而宋銳也沒有打開飛船門讓他們進去參觀一眼的意思,易阿岚不禁感到十分遺憾。
“是不是覺得沒那麽真實?”宋銳看了迷惑的易阿岚一眼
易阿岚如實回答:“是有點。”
“很多人都覺得太空旅行還很遙遠,但對于人類來說其實已經迫不及待了。歷史上有幾個重要節點,誰在陸地、海洋、天空的控制權中占據上風就能影響一個時期,現在我們人類争奪的節點已經到了太空,随着新武器的破壞力越來越強,為了不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未來戰場很可能約定俗成地移向廣袤太空。另外,在資源方面,哪個國家在外星球最先發現新的可行的能源地,那個國家就占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分配權,彰顯着國力的強盛和意識形态的優越性。因此對太空的探索,誰都想先發制人。”
宋銳撫摸着飛船冰涼的表體嘆息,那是這二十年來積攢的胸臆:“太空探索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征程,我們無法做到一步登天,但至少這一次歷史節點,要給下一代留一個不輸、乃至于是領先其他國家的工具。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要做的事情。”
易阿岚被這一番話引燃了胸中的熱血火苗,仿佛能看到這艘暗黑色的飛船騰空而起,在銀河星塵中靜靜穿梭的模樣,那時候的人類是最孤獨的,但也是最有希望的。
但宋銳又說:“這艘飛船在構想圖紙中,有着完善的自循環生态系統,能高效利用新動力,并随時補充太陽能,可以承擔50人的團隊在太空生活十年以上。有了這艘飛船,一個全面的太空人才團隊就可以帶着完備的設施去火星、金星等較近的星球進行細致勘探,有充足的時間和安全的生活營地為地球尋找能源,或想方設法改造人類宜居地。”
易阿岚敏銳地發覺疑點:“只是構想?”
宋銳諱莫如深地笑了:“是的,二十年前的構想。”
那現在呢?眼前這個宇宙飛船完成了當初的設想嗎?
宋銳沒有解答,甚至眼神中帶有狡黠:“這也是某些國家想要知道的,于是他們花大力氣培養、招募間諜,投入金錢打通安插間諜的渠道,千方百計想要搞明白。而在沒有搞明白之前,他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地坐等結果明朗。為了不落後,也得投入巨額資金進行研發,而太空項目是短時間無法看到效益的,這就意味着執政黨得長時間面臨財政壓力,不同的利益方因為這一件事不斷産生分歧。更何況經歷過十多年前的雷利·羅恩事件之後,不少國家對太空研發的資金投入十分謹慎了”
易阿岚知道雷利·羅恩。
如果雷利·羅恩還活着,應該也有九十歲的高齡了。這個人六十年前曾被譽為天才太空物理學家。像很多著名理科學者一樣,很年輕的時候就展露出曠世奇絕的學識,雷利·羅恩大概在三十歲時就提出了至今都被認可的多條太空科學權威理論,當時雷利·羅恩被全世界稱為最有希望帶領人類飛向太空的領頭羊。
但在那之後的六十年內,雷利·羅恩在太空物理方面再無建樹。這倒也罷了,真正令他聲名狼藉的是在這期間,雷利·羅恩多次更換國籍,每加入一個國家,都拿到了少則數億多則百億的研發資金,這些不同國家的不同數目的資金都走向了同一個歸宿,那就是毫無所獲。雷利·羅恩憑借他年輕時的名氣,用了三十多年才消耗完大家對他的信任和崇拜。一直到十多年前,沒有一個國家再願意接收雷利·羅恩,更不願意聽他的花言巧語投入金錢和設備。那之後,雷利·羅恩就銷聲匿跡了。
而如今,有不少接收過雷利·羅恩的國家都懷疑那其實是一場來自A國的騙局,雷利·羅恩消耗了他們本該用于民生建設的巨額財政收入。
回想起雷利·羅恩事件始末,易阿岚忽然懂了,S計劃也許是一場惠及後代的宏偉工程,也或許是一場故意撒網引人上鈎的太空競賽。
而到底是什麽,或者兩者皆是,這種疑惑本身,就是S計劃存在的一個重要意義。
就目前來看,S計劃咬住了至少一個十分出色的間諜。這個間諜為S計劃投入得越多,國家的其他方面就愈加安全,在三十二日裏尤其如此。
然而遺憾的是,也有一個十分出色的飛行員因此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