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見面

“不不不,不了。”這相親有外人在多尴尬。

林逸秋遠遠看了一眼,心想:林逸海之前也相看過幾個,大多相貌平平,有的甚至還有點醜(畢竟時代不同了,審美也不同,大家都忙地裏的活,個個曬得黢黑,能讓林逸秋看上眼的人真的很少)。

林逸秋心裏的嫂子,不說其他,首先人品得過關,其次得跟林逸海說得上話吧,不然以後這幾十年怎麽過?最後,就是這外貌基因關系到以後孩子的相貌,所以長得也得過去。

那個董曉燕長啥樣他不知道,但是這個叫向紅的姑娘倒是很秀氣,齊耳短發,即便是穿着一身寬舊的藍色工也掩蓋不住她高挑還清瘦的身材,(雖然在這個時代太瘦會被認為不好看),皮膚略白,臉上有着兩坨淺淺的紅暈。

她正跟邊上的女人說話,手裏的鍋鏟卻不停,然後熟練地裝盤,把鍋刷幹淨,繼續炒菜,看得出很能幹。

“那怎麽才能讓兩個人見面呢?”

林逸海腿腳不便,肯定不會去男方家裏喝喜酒的,而其他家族裏的男丁都會跟着去送親,到時候不就只留下大哥一個男人了嘛。

林逸秋湊上去:“嬸娘,你看咱們這樣……”

女人聽了連連點頭,心滿意足地走了。她走上前去,叫了一聲向紅,又跟她說了些什麽,向紅洗手擦淨跟着走了。

林逸秋看着她出門走到林逸海邊上,兩人說了一會兒話,自然而然就出去了。

大哥沒有拒絕,看來這種方式是可行的。

這時,外面傳來鞭炮聲,守在門口的孩子們激動地笑喊:“新郎官來了——新郎官來了——”

林逸秋被臨時抓壯丁拉去堵門。

新娘房裏十分簡樸,除了周圍的衣櫥窗戶上都貼滿了手工剪裁的大小不一的紅雙喜,與日常沒什麽差別,但是勝在氣氛熱鬧,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坐在邊上跟新娘攀談,還有七八個小的圍在喜糖盤前面叽叽喳喳打鬧。

在婚房裏,他第一次見到這個小姑。

林家小姑遺傳了林家的大臉盤子,一雙大眼睛水汪汪,臉上被打了腮紅,紅撲撲的,身着一身簡單的紅格子衫,頭上用紅頭繩紮着兩個麻花辮,笑的一臉淳樸嬌憨。

“逸秋來了,快吃紅棗——”

新娘床前擺了四盤堅果,分別是:紅棗、花生、桂圓和蓮子,上面貼着喜字證明還沒動過。

林逸秋擺擺手,他剛剛吃了個半飽,現在還不太餓。

很快新郎就被迎了進來,在第一道門被男賓卡了一會兒,新郎散了點煙就讓一行人進來了。

林逸秋作為婚房裏為數不多的男子承擔起了堵房門的重任。

不過這個老式木板門看上去搖搖墜墜的,林逸秋也不敢使力氣,他也不懂這年代堵門有什麽講究,總之,一切圍繞我黨來,一切跟着我黨走,肯定沒錯。

在衆人的取笑聲中,新郎爽朗的聲音從門縫裏傳來:“小花,我來娶你啦!”

林逸秋清了清嗓子:“要娶我姑姑,你先回答我三個問題!”

“只管來問!我們都會!”門外是起哄聲。

林家小姑羞紅了臉,卻還是跟林逸秋低語:“逸秋,你別太過火,建剛他沒那麽聰明……”

林逸秋調侃她:“小姑,你還沒嫁過去呢,怎麽就向着人家了!”

“就是啊,咱們可不能像那群男人一樣,拿了煙就放人進來,今天一定要好好為難一下新郎官才行~”

林家小姑微惱:“哎呀,可是建剛……他是個木頭腦袋啊!”

“小花,你放心吧,逸秋他有分寸,想娶我女兒,可不得為難為難他,秋,你使勁問!”林家阿婆笑着回應道。

“第一個問題,夫妻雙方同革命的下一句是什麽!”

“一心一意促生産!”

門外響起一陣一陣歡呼聲。

“好!!”

“這反應快!”

一個嬸子嚼着瓜子:“太簡單了,逸秋換個難的!”

“行,第二個問題是繞口令複述,聽清楚啦——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這時候普通話普及還不到二十年,南方普遍都說方言,這個繞口令可把衆人難倒了。

這也太難了吧!

門口的老老少少傻眼了,互相看了幾眼,開始嘗試,有人平仄不分,有人亂說一氣,房裏的女眷們笑得東倒西歪。

笑着鬧着,林家阿婆一拍手:“哎呀,這要是一直說不上來怎麽辦?吉時都快到了。”

“行了行了,勉強算你們過關吧!待會兒多塞點喜糖給我們!逸秋,下一個吧!”

林逸秋抓抓頭發,這也算難啊,他還沒把21世紀那些游戲搬過來呢,不然今天他們一個也別想進門。

“那行,來個簡單的,新郎官對新娘子說句真心話吧,把你現在最想說的說出來——”

這是個很簡單的表達心意的題目,林逸秋心想這應該夠簡單的了吧,随便說點什麽都行。

殊不知最簡單的反而是最難回答的。

透過門縫,林逸秋看見新郎漲紅了臉,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場面一度安靜下來,起哄的人也不起哄了,紛紛看向新郎,想看他怎麽回答。

新郎更緊張了,支支吾吾說不出話。

遭了,怕不是要冷場了吧!

也是,他忘了,這時候的人都很含蓄的!

林小花聽着外面遲遲沒有聲音,也有些着急了,連忙羞澀地問:“建,建剛,你沒什麽想對我說的嗎?”

“當然不是!”新郎急了:“我有許多話想對你講,可是我……”

林逸秋做了個“噓”的動作,很快門內的女眷們也安靜下來,吃瓜子的停下來了,閑聊唠嗑的不唠了,小孩們也不亂跑了。

“你……什麽?”

新郎大喘了兩口氣:“小花,我就是想說,我想說以後有我一口吃的,絕對餓不了你跟孩子!”

經歷過四十年代的戰亂和五十年代的饑荒,六七十年代的運動,糧食珍貴的觀念深入人心,這句簡單又樸實的宣言恰恰戳中了大家心裏的癢處。

不知道人群中誰喊了一句好,很快整個天井裏陸陸續續開始響起鼓掌聲,掌聲越來越響,傳至河邊的酒席和禮金登記處。

“這次婚禮好熱鬧啊!”崔向紅豔羨地看向婚房。

自從運動開始以後,村裏的婚禮是一場比一場冷清,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偷摸相看,省略下聘彩禮等等禮節,生怕被人揪住小辮子,領證随意吃一頓就結束了,這場婚禮可以說是近十年村裏難有的熱鬧事。

她的婚事差不多也是這樣耽擱下來的。

林逸海溫聲道:“你想去湊熱鬧就去吧!”

“我不是想去湊熱鬧,我……”

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倒讓崔向紅心裏生出些委屈。

崔向紅知道自己姑姑一直在給自己相看人家,她也不傻,被叫過來跟一個陌生男人一起登記禮金,就猜到相看的人十有八九就是眼前這個男人了。

她微微擡頭偷瞄了一眼對方,男人面容清俊,雖然腿不太好,但是剛剛看他待人接物都十分有禮,跟村裏的泥腿子完全不一樣,崔向紅臉紅了紅,心裏已經滿意了八分。

可是對方卻一點都不懂自己的心事,老老實實收錢連句話都不說,又或者說是沒看上自己嗎?

在一衆歡呼聲中,林逸海也被婚禮所吸引,他看着堂叔背着堂姑一步一步走外門外,看着新郎對衆人鞠躬致謝,突然有些眼熱,他以前從不覺得結婚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可是現在,他突然有點觸動了。

“新娘子出門啦——”

昨天捉魚的新娘哥哥把林小花背到自行車車座上,新郎遞給她一個貼了喜字的收音機,林小花滿臉幸福的收下了。

新娘子出門,送親的男人們要挑上新娘陪嫁的臉盆被子馬桶等等跟着去男方家裏。

林逸秋轉身進去人群中,一眼就找到了林逸海。

“大哥,我得幫忙搬東西去女方家裏,我先去了。”

“嗯,路上小心。”林逸腿腳不便,接下來的熱鬧是看不見了。

“這位是?”林逸秋把話題引到崔向紅身上,明知故問道。

“這是三太叔公孫媳婦家的侄女,崔向紅同志。”

崔向紅沒想到林逸海還會跟家裏人介紹自己,不由地挺直了身子:“林同志你好,我叫崔向紅!”

“崔向紅同志,你好!我叫林逸秋!”

雙方做完自我介紹,那邊已經送親結束了。林逸秋得趕緊去搬嫁妝了,話不多說,只能給林逸海使眼色,讓他自己體悟了。

林逸海還不在狀态裏,看着弟弟眼睛一抽一抽,一腦子疑惑,正想問,弟弟就跑遠了。

林逸秋跟着其他人挑擔子的挑擔子,推獨輪車的推獨輪車,使出渾身解數,跟着送親的隊伍往男方家走去。

據說這位小姑父是城裏的工人,這次迎親更是叫上了好幾個工友,一人一輛嶄新的鳳凰牌自行車,車龍頭上挂着大紅花,每個人穿着一身嶄新的藏藍色工服,打頭陣的新郎更是穿着一身中山裝,是十裏八鄉最有排面的婚禮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