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Chapter 22

很多人抱怨平靜的生活,可一旦這種平靜被打破,後果大多是災難性的。

假如你問離開家鄉外出拼搏的人一年有多長,他絕對不會告訴你是彈指一揮間。

感嘆時光流水逝水難收這樣的橋段,其實只會發生在太幸福或太遺憾的時候。

平常的生活,平常的步調,誰都不會感慨時光太快。

這樣的時光你也許會抱怨,可是真正當它結束時,卻又恍如隔世一樣措手不及。

一年後,2008年5月12日,是所有中國人忘不了的日子。

那天下午林亦冉正和工作室裏一位心理學博士一起讨論人格分裂的表現,忽然隔壁的女同事大呼一聲,驚愕的把電視調到最大音量。

中央頻道的記者急促的做著現場播報,背後的環境烏煙瘴氣,鏡頭不斷晃動,道路被一片倒塌的廢墟堵塞,磚瓦散落在地上,縫隙中甚至還能看見掩埋的人。

整個工作室裏寂靜無聲,大家目瞪口呆的聽著新聞裏的實況轉播,繼唐山地震之後的又一次特大地震揪緊了所有人的心。

現場混亂不堪,整個城市看不出原有的樣子,村子更慘,土地農田與廢墟混在一起完全辨認不出。幸存的災民們哭喊著親人的名字,孩童不知所措的坐在殘垣斷壁上詢問自己的媽媽哪兒去了,七旬老人給記者下跪懇求找到他遺失的小孫子......

接下來的幾天裏全國不再有其他的主題,一批批解放軍趕往前線救災,道路堵塞、物資貧乏,還有每時每刻更新的死亡數據,壓抑得喘不過氣來。

第三天晚上,李教授給林亦冉打去了電話。

“地震後四川一片混亂,大批災民已經妻離子散,他們都經歷了殘酷的心裏創傷。現在他們正在尋求心理援助隊,希望安撫獲救者的情緒,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和幹預。”

“紅十字會跟我們取得了聯系,打算派三批疏導隊去往災區,到的地方都有安全保障,一路會有部隊保護。林亦冉,我知道這件事很危險,但是不論從經驗角度還是從日後發展角度,我還是希望你考慮一下。”

林亦冉沒考慮太久便說:“好的,我可以。什麽時候?”

Advertisement

“如果準備好了,明天晚上集合,後天上午就出發。”

林亦冉有的意外:“這麽快?去之前不要培訓嗎?”

“理論上是要的,但是培訓至少要一個星期,四川有幾批外國人很棘手,需要迅速趕赴前線。”李教授說,“這次去的都是極有經驗的治療師,但是林亦冉我喜歡你的性格,你需要給救助者的就是溫暖,你絕對能勝任這個職業。”

“呃......”林亦冉說,“好的,我會準備一下的。”

他挂斷電話之後便一直泡在網上,參考著各種心理幹預教程和案例,熬了一宿,直到次日十點多才趕在集合前睡了四個小時。

傍晚在約好的酒店集合,同去的不過只有十一個人,平均年齡都在三十多歲左右,林亦冉站在他們中間簡直像帶的家屬。

總負責者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幹練女性,說起話來言簡意赅,她核對著名單,點到林亦冉時停頓了一下。

“你就是林亦冉......大學二年級,十九歲?!”她難以置信的問了一句。

林亦冉說:“是的,我年紀輕而且學歷不高,但我會努力做一個稱職的心理治療師。”

“不,我沒有不相信你的能力。”她微微笑了一下,“你是李教授選中的人,李教授也是我的導師,我尊敬并且信賴他。”

“我們一路都會有軍隊陪同,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她收起名單給每個人派發了一個對講機,“災區信號不通,以防萬一。當然,我希望我們大家誰也不要用上。”

“一會兒還會發此次注意事項,大家現在回房間整理個人物品,明天一早我們就出發。”

她最後囑咐道:“各位這次負責的是國際友人,這還不同於普通的災民,大家都有豐富的經驗,同時也務必謹慎得體,要讓國際友人們狀态良好的回國......”

----------------------------------------------------------------------------

震後五天,四川各地還有陸續的餘震,交通全面癱瘓。心理援助小組不得不做飛機降落到附近省市,再在軍隊護送下進入災區。

剛一進災區他們就有些不适應,第一次看見慘死的人難免觸目驚心,救援隊剛挖出的屍體橫陳在路邊,還有生死不明的人正在被醫療隊進行搶救。

他們路過一個急救站點,一個18歲男孩右手臂有一道又長又深的傷口。因為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傷口化膿感染很厲害。

幾名醫生正在議論,感慨這個年輕的男孩兒在地震中沖進幼兒園抱出了三名幼兒。

可見大難中真的有大愛。

十二個心理導師被分為四組,林亦冉和另外兩個經驗豐富的男人一起被分配去負責一只國外攝影隊。

根據當地提供的資料,這只攝影隊一共十人,前往中國四川雲南等地拍攝人文風情與三江并流保護區,很不幸的趕上了8.0級特大地震的震源附近,盡力搜救目前仍有一半的人員失蹤。

他們現在被轉移到德陽市,林亦冉等人也迅速趕往。可是由於一路上道路損毀太厲害,他們更換了兩次車輛,次日淩晨才到達德陽市。

其實這裏破壞得也很厲害,但是基本災後設施還是有的。

林亦冉走進集合點,外面的災民很多,神情不是悲苦欲絕就是已然麻木,雙眼空洞的注視著前方,整個救援地點死氣沈沈。

越過這片區域,五分锺以後到達外國人的特殊安置點。外國人的待遇更高些,他們每個人都有獨立住所,雖然簡易房比較狹小,卻也比普通民衆好太多。

據說這些攝影師是美國攝影界炙手可熱的新人,外交使館接連幾次要求前來救援,可見其重視程度。

遠遠就看見兩名美國人很顯眼的站在外面,神情還算正常,正在外面抽煙。

他們迎過來,友好的打招呼。金發的年輕帥哥手臂骨折了,吊著胳膊介紹道:“我叫斯蒂芬,他是萊德,你們好。”

他身邊的萊德點點頭,他的頭部、腿部多處包紮,不過看上去不很嚴重。

“你們應該還有三個人吧,他們......?”趙容問,他是德國歸來的心理學博士,二十九歲正值壯年,人也足夠沈穩。

斯蒂芬性格看起來很好相處,耐心說:“彼斯傷了腿在屋裏休息;塞爾特幫助其他人準備熱水弄點吃的什麽的;秦傷勢最輕,跟士兵一起參與搜尋救援了。”

經歷過這種大災難還有心思參與救援,三個人心裏都有些敬佩。

萊德說:“你們是心理咨詢師吧,去跟彼斯聊聊吧。他跟他的女朋友失散了,而且現在腿部骨折也不能行動,心情很不好。”

經驗豐富的戰地心理幹預師劉錦煜說:“我去吧,你們先聊著。”

他平素比較沈默寡言,不過卻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心理導師,這種談話要求私密,幾個人識趣的站在外面緘默。

當斯蒂芬抽完第三只煙,幾個士兵緩緩走來,他和萊德擡起頭滿懷希望看了看,又抑郁的低下頭。

幾個士兵走到災民區就緩緩散開,一個高個子的男人朝他們走過來。

“這個是秦,我們這次的隊長。”斯蒂芬說,“要不是他先反應過來要我們逃,估計現在誰也活不成。”

來人清俊的臉龐深邃的眼瞳,勻稱修長的身材,身高足有185以上,他的手臂上有兩處新添的擦痕。

“還是沒消息。”他無奈道。

“沒關系,秦。”萊德安慰道,“咱們的心理咨詢師到了,其中有一位正在跟彼斯談話。”

趙容從容不迫的伸出手:“您好秦先生,我叫趙容,這位......”

他話還沒說完,男人将視線移到他身後的少年身上,然後立刻僵住了。

其實林亦冉比他還僵,勉強擠出一句話來:“秦大哥,很高興你能參與救援,不過你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作家的話:

希望這個轉換不會太突兀,真的很抱歉寫了這麽久的炮灰攻,以後不會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