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東華門外, 已經有不少人在此下了馬車,正彼此笑容滿面的互相見禮。溫虞擡眼看過一回,将人給認了個大概。

因着在馬車上已經交待過一回, 下了馬車以後,沈遇不曾再說過什麽話,只是上前一步,替溫虞重新系着披風的結扣。

溫虞愣神, 她披風的結扣可是系的好好的,沈閻王幹嘛要将結扣拆開再重新系一回?難不成替人系結扣也是沈遇近來的樂趣?

四面八方的目光都仿佛落在了他們二人身上。那上前來要為溫虞引路的宮人也停住了腳步, 隔了三四步遠, 靜默的看着。

溫虞微微垂着頭,嘴角綴着一抹含羞帶怯的淺笑。

卻是心不在焉的想着, 好像比昨日系的結扣看上去順眼一點?

當然了, 也就順眼那麽一點點。

沈遇勾了勾唇, 終于系好了結扣, 他伸手又撫平披風上被帶起的褶皺, 方才沉聲道:“好了,夫人且去吧。”

溫虞也抿嘴一笑, 羞答答應了聲,“嗯。”

引路的宮人這才上前來, 行過禮, 笑道:“沈夫人, 這邊請。”

溫虞颔首淺笑, “有勞。”

複又擡頭看向沈遇, 沈遇朝她微微點頭, 便算作道別, 二人就在東華門前分開走。溫虞跟在那宮人身後, 步伐徐徐,走向那行盛裝打扮的婦人中。

瞥見那身披金色繡鳳鑲火色狐毛貢緞披風的年輕姑娘,容貌豔麗,妝容精致無缺,黛眉之下,一雙丹鳳眼輕阖,不知喜怒,卻是天然一股淩人的氣勢。

溫虞在許多年前,同對方有過一面之緣,那位正是榮華長公主之女,娉婷郡主。榮華長公主早逝,只留下這一女,很得宣帝疼愛,接在宮中張皇後膝下長大,今年已有二十,親事是早些年就定下的,不日就要嫁與魏國公府世子魏明遠為妻。

溫虞颔首朝着娉婷郡主所在的方向行了一禮,娉婷公主冷淡的移開了目光,扶着婢女的手,坐上了小辇往前行去。

因為東華門距離張皇後所在的禦華宮大約有一刻鐘的路程,張皇後賜下小辇,讓衆人乘坐前去。

Advertisement

又一架小辇擡到溫虞身旁來,宮人道:“沈夫人,請。”

溫虞便也扶着思柳的手,登上小辇,一路行至禦華宮門前落了地,又有宮人引着她前去拜見張皇後。

她見其它女眷大多先會被安排在偏殿等候傳召,畢竟今日入宮的女眷是這般多,總不能全部進去見過皇後,那站滿屋子多難看呀,是分了批次進去拜見宮中貴人。

她竟是直接就入了前殿,心中嘆氣,她今個兒真能在這皇宮裏安靜地待到離開的那刻嗎面上卻仍舊恬靜淡然,低垂着眼。

有那宮人引着她行禮,她徐徐下拜,“臣婦叩見皇後娘娘,娘娘金安。”

那高坐于上首的中年婦人,形貌雍容華貴,精致妝容的臉上,帶着親切而又和煦的笑容,舉手投足盡是風華,便是張皇後,她鳳眸微阖,紅唇勾起,朗聲道:“免禮,賜座。”

“謝娘娘。”

溫虞落了座,雙手輕撫過膝上疊出的褶皺,端坐着。

果不其然,待到她坐下,便聽得一道悅耳如莺般婉轉的女聲響起,“皇後娘娘,可信了嫔妾的話,溫氏年紀不大,模樣是極好的。”

“便連規矩也是極不錯的。”

“怪道方才在東華門外,沈家三郎還親手為她整理衣物,瞧着正是恩愛的緊。”

随着女子的話音落下,溫虞面色通紅,像是被誇的害羞不已。

但她自然知曉女子不是在誇她,也愈發謹慎,這宮裏果真到處都是盯人的眼睛,一言一行都在旁人眼皮子底下。

沈閻王方才幹嘛要給她系結扣啊,現在好了,被人當成了話柄來取笑她。

雖然即便沒有這件事,這人呢,只要想挑事,無論如何都能抓上那一兩件事兒來說嘴的。可被人用這種事兒來取笑,總歸是讓她不自在。

她以後就給披風系成死扣,看沈閻王還能不能來這一出。

這道聲音的主人,便是玉貴妃了,玉貴妃是宣帝寵妃,當今太子的母親,也就是沈家長女沈青芝的婆母。

自廢太子去後,她的兒子入主東宮做了太子以後,玉貴妃風頭一時無雙,壓得無子無女的張皇後有幾年也要退避三舍,避其鋒芒。

後來不知出了何事,張皇後又重新執掌六宮,不再稱病不出。

張皇後聞言輕笑道:“貴妃自是從不妄言。”心中輕曬,貴妃這話說的何其不妥當,誇人哪有這般誇法,溫氏再不濟,也是當朝命官之女,沈遇的正妻。且說如今陛下是愈發看中沈遇,這溫氏身份自然也水漲船高,被這般輕佻的誇贊,便是辱人了。

她餘光瞥見,玉貴妃神情慵懶,雖年過四十,眼角眉梢卻盡是風韻,這樣的神韻是宣帝日複一日寵溺出來的,滿宮無人能及。

張皇後有一瞬的失神,而後輕笑道:“新婦臉兒皮輕,瞧誇得沈夫人快不好意思了,可別再誇她了。”

這話便算作是要揭過這般話茬。

玉貴妃挑開了話茬,哪裏肯輕易的揭過呢,偏是要接話,“嫔妾是喜歡她,才想誇她呢。”

“瞧瞧她年紀小,便極會操持後宅之事。”

“很是能幹呢。”

“沈家三郎得她這般賢內助,家宅安寧,無後顧之憂了,才能一心為朝廷辦事。”

“昨日喬遷之喜,沈家三郎還要忙于公務。”

“本宮說的可對,溫氏?”

溫虞此刻不止是臉紅了,便連雙耳都紅的不行,頭低的快要瞧不清模樣了,還得羞答答站起來行禮謝恩,“謝貴妃娘娘誇贊,臣婦受之有愧。”

張皇後嘴角笑意淡了些,“沈夫人,貴妃娘娘既誇你,你受着便是。”

她也聽了這大半天的陰陽怪氣,心中隐隐有了猜測,玉貴妃怕是要拿沈遇辦過的差事來同張皇後別苗頭。玉貴妃既然點出了昨日,張皇後卻一心不想多說。

那想必昨日沈遇辦的那件公務,必是同張皇後有些關系。

這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她可不想成為小鬼。

溫虞便多了幾分茫然之意,愈發羞赧道:“夫君一心為公,是職責所在,定當是要盡心盡責,才能不負陛下聖恩。”

“臣婦一介婦人,不懂朝堂之事,只知道打理好家中日常庶務,便是為夫君分憂了。”

說完這話,溫虞便住了口。

片刻後,張皇後才開口道:“沈夫人這話說的不錯。”

“若是家家戶戶都能料理好家中庶務,家宅安寧,何嘗不是為朝廷分憂了呢?”

“貴妃,你說呢?”

玉貴妃意味深長的看向低垂着頭,看不清神色的溫虞,忽而一笑,“誰說不是呢。”淡了再繼續說下去的興致。

等了張皇後一句“沈夫人坐下說話。”溫虞打心底裏松了一口氣,謝恩後又坐下,接下來張皇後同別的女眷說話,皆是不關她的事了,攏共坐了不到半刻鐘,她便随着其他人一起身告退。

才出了禦華宮,便又有宮女上前來同她行禮,“三少夫人,太子妃有請。”

溫虞識得對方,是太子妃的貼身宮女紅韶,她淺笑道:“有勞紅韶姑娘帶路。”

她心不在焉的想,她今日入宮,哪裏是來赴宮廷盛宴,簡直是來經受九九八十一難的,可唐三藏還有三個徒弟一路護他周全,最後也功德圓滿成佛了。她可沒有三個徒弟保護,且也修不成金身成佛呢。

只要今日能平平安安的出宮,大抵便是她的功德圓滿了。

可她這才經歷了第一難,甚至算不上是完美脫身,今個兒她才算明白,得罪人這件事,并不是看她自個兒有多圓滑處事,而是看旁人願不願意放你一馬,而今看來嘛,她怕還是得罪了玉貴妃。

不免苦笑了一回,卻又強打着精神,畢竟,她可馬上就要去受第二難了。

一路行至東宮蘊華殿,蘊華殿乃太子妃日常起居之處。

太子妃正屏息凝神坐在茶桌前煮茶,聽見請安聲,只擡眼淺笑道:“三弟妹,過來坐着說話吧。”

倒是如同溫虞記憶中,太子妃還是相同模樣,溫柔恬靜,待人寬厚,便連她這讓大房遭罪的‘罪魁禍首’之一,都還能這般平靜面對,倒頗有幾分張皇後之态。

她緩步走去,理好裙擺,坐在了太子妃的對面。

太子妃端了茶遞給她,“三弟妹,且嘗嘗這盞茶。”

溫虞抿了抿唇,笑道:“多謝娘娘。”便捧過了那盞茶,輕抿一口,茶香于口齒間流轉,倒是很解渴,她方才在禦華宮可是一口水都不曾喝過,不免由衷的誇贊,“這茶極為不錯。”

“倒是臣婦不擅茶道,品不大明白其中的韻味來,糟踐了這杯好茶。”

太子妃淺淺笑笑,并不在意。

“這段時日,東宮庶務頗多,剛一得閑,卻又是年關了。”

“今日弟妹與三弟得诏入宮,到底能讓我同你坐下說說話了。”

溫虞手指輕輕一動,捂了捂茶盞,将之輕輕放在桌上。她瞥見太子妃面色,雖有脂粉敷面,妝容無暇,卻透出一縷憔悴。

也不知是被國公府,還是為東宮之事所擾。

太子妃輕嘆,“家中的事,想必弟妹比我更是了解。”

“從前我便再三提醒母親,莫驕縱六弟,只是不想六弟還是被驕縱的壞了品性。”

溫虞靜默了一瞬,低聲道:“大伯母盼了多年,才盼來了六弟,慈母心腸,自是不舍得嚴厲對他。”

太子妃笑着搖搖頭,雖是在笑,卻又顯露了幾分愁容來,“難為你如今還替母親說話。”

“我替六郎和母親向弟妹賠個不是。”

溫虞忙道:“您言重了,事情都已經過去許久,臣婦也從未放在心上過。”

爐上茶水終于煮沸,開始劇烈地在鍋中翻滾着,冒着騰騰熱氣。

太子妃又道:“雖說如今三郎同你搬出國公府了,但咱們到底還是一家人。”

“弟妹不必同我這般客氣。”

說話間,有宮人疾步近前來,“娘娘,張良娣發動了……”

溫虞右眼皮一跳,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作者有話說:

溫虞: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還有白龍馬,總得出現一個吧。(琢磨,沈閻王說要會來東宮,到底什麽時候來。)

我努力了,這章更了,我今晚接着碼字去啦。

祝大家看文愉快。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