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師徒1
寅時,外面雄雞打鳴破曉,杜衡就着丫頭打來的熱水潔了面,從屏風上取過绛紫的官袍,扣上鑲嵌了碧玉的明紅色腰帶,将頭發一絲不茍地束在腦後,杜衡坐在銅鏡前,就着桌旁那根散發着昏黃光芒的火燭,打量自己。暗黃的銅鏡表面扭曲了杜衡的面孔,可鏡中的人依舊是一雙淩厲的眉目,輕勾嘴角,那張冰雪般的面孔卻又像是寒冬忽綻的紅梅,隐隐透出一股明豔,哪個是他?他早已分不清楚。
“少爺,馬車已經備好了。”屋外,家中配給的小厮敲着門。杜衡從鏡前站起身,拉開竹門,踏着屋外皎潔的月色,朝府外走去。
寅時剛過,月亮剛剛隐去身影,杜衡就已經到了宮中,黧黑的夜空中,緊緊殘留着幾點星光,杜衡被領路的太監帶入承恩殿內,那個年少的皇帝已經坐在禦案後,龍袍已經妥帖的穿在身上,一頭青絲卻還披散着,顯然剛起身。
杜衡上前幾步,雙手握拳,“臣叩見陛下!”
“輔國公不必多禮。”少年急忙從案後站起身來,走到杜衡的面前,還帶着睡意的臉上,露出一絲腼腆的笑意,“朕聞輔國公少年志氣,十四便奪得武舉頭魁,十五出兵蠻胡,三年間從未敗過,外祖父曾贊你少年豪傑,天生将才,聰慧過人。如今朕得你為輔國公,實乃我幸,還望今後能助朕一臂之力。”少年伸手将杜衡扶起,顯出幾分帝王之色的臉上帶着絲絲的豪氣。
“陛下乃萬民之主,陛下之事乃天下之事,臣自當全心全意輔佐陛下!”杜衡的聲音铿锵有力,擲地有聲,少年帝王聽到,心下一陣高興。
“朕自是信任杜家的,杜府三代忠臣,杜編修教出來的兒子亦将是我霧國棟梁!”少年轉身,走向端着金盆的宮女,接過太監遞過來的蜜瓷杯簌了口,低下頭任人服侍擦了面,又重新換了龍袍,戴上了冠。
杜衡稍稍側過視線,眼角的餘光掃到禦案上一張攤開的奏折上,皇宮內的照明就是不一樣,偌大的宮殿內,每個角落都放上了琉璃的宮燈,将整間房子照得通明,自然奏折上那兩個刺目的“蠻胡”,也被杜衡看到了。
皇帝的腳步聲在身後響起,杜衡移開視線,盯着漢白玉的地面。直到褚紹銘坐上了禦案,開口道:“輔國公不必如此客氣,趁着早朝還尚早,真有幾件事還想向您請教。來人啊賜座???”
杜衡就着鑲金楠木雕刻着富貴花開的椅子坐下,認真地聽着面前少年的詢問,開春來渠河的水患,究竟是撥款救濟災民還是修建堤壩?沿海的泉州郡長官最近發現了海上有幾股不明勢力,請求朝廷派人查探??????杜衡仔細地思考過後,認真地給了少年帝王回答,沒有告訴他應該怎樣做,而是朝議時大概會有幾種意見,每種意見的利弊,杜衡都一一詳盡地做了分析。
少年帝王的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眼神嚴肅,眉頭微皺,等杜衡停了口,他無不真誠的說道:“輔國公不僅武藝過人,于治國方面也是見解獨到,反觀朕實乃見識狹窄,目光寸短。”
“陛下生于宮廷,長于宮廷,帝王之術需得慢慢累積,陛下溫良寬厚,将來自是一代明君。”杜衡微微将手舉過頭頂,朝上座的人拱手道,“朝議之時,還望陛下能博衆家之長,慎下旨意。”
“這是自然,朕于治國方面還有衆多不足,還望輔國公能多加指點。”褚紹銘高興地揮了揮手,自有小太監上前來收拾禦案。
杜衡見此,率先站起身來,恭敬地站在一旁。
“什麽時辰了?”褚紹銘站起身來,走到一旁,開口道。
“啓禀皇上,已經卯時一刻了,再有一刻就該早朝了。”從角落裏又出來一個臉龐圓圓的太監,看上去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穿着一身翠綠的太監袍子,不同于其他太監的尖細,這個小太監的聲音帶着幾分清亮。
Advertisement
褚紹銘聽到小太監的聲音,不免多看了一眼,角落裏站着的都是些年紀稍小的太監,穿着翠綠的一身,映着這挂滿明黃的房間,不禁有幾分紮眼,“李公公呢?今天怎不見他當值?”
“禀皇上,師傅他最近身子不好,不能親自伺候皇上,又放不下心,特地派奴才過來候着。”小太監的心裏素質很好,垂着手低着頭回答完皇上的話,又打了個千,向皇上問了好。
“李公公是你師傅?這些人全是他遣過來的?”褚紹銘皺着眉頭看着殿內站着的幾個太監。
“回皇上的話,師傅僅遣了奴才李吉過來。”小太監鎮定自如地答着話,一雙骨碌碌的眼珠子轉了轉,這才接着說道:“其他人,奴才倒是未曾在師傅那裏見過。”
“是嗎?”少年帝王終究是明白了什麽,沒有多說話,轉身朝着殿外走去,“上朝吧!”
小太監見皇上移了步,這才從地上利落地爬起來,向杜衡打了個千,追上前面的人的腳步,清脆的嗓音響徹了宮殿,“皇上移駕昭陽殿???”
朝堂之上,杜衡位列三公之首,舉着玉制的笏板,玲珑剔透的象牙白玉,執在手中帶着絲絲的涼意,龍椅之上的帝王額前的珠簾發出清脆的撞擊聲,不時有臣子們上前禀事,少年帶着幾分低啞的聲音,輕輕飄散在殿內。
簾幕之後的褚紹銘,不禁又對堂下立着的杜衡多了幾分敬仰,大臣們提出的各種建議被他們說得頭頭是道,自己卻能一一指出他們的弊露之處,看他們一個個漲紅了臉色,顯然是輕視了眼前這個年輕的帝王。
見說不過皇上,衆大臣又将苗頭投向了和自己處在對立面的官員,一時之間,滿殿都只能聽見大臣們的争吵聲,堪比京都西市的菜市場。
“好了,此事不必再争,各位愛卿将自己的意見整理,上個折子給朕,朕自有決斷!退朝吧!”帝王帶着幾分疲憊的聲音在殿內響起,大臣們你看我,我望你,忽然之間噤了聲,一個個舉着自己的笏板退回了身後的隊伍之中。
“退朝???”小太監李吉清亮的嗓音高揚。
“恭送皇上!”大臣們紛紛跪下,将笏板舉過頭頂。可以觸及的視線中,明黃的衣角一閃,皇上走了,大臣們也紛紛退出了朝陽殿,嘴裏不外乎小聲地談論着以往懦弱仿若太子,如何一夕之間就變成了今天這位表現得咄咄*人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