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榮玥與母親鄭氏的感情是極好的,從稱呼就可以看出來,許多大戶人家習慣稱呼父母為“老爺、太太”,抑或“父親、母親”,而榮玥對鄭氏的稱呼是,娘。

這是一個更加親呢的字眼。

榮玥很信服榮烺的判斷,而且太醫也給她娘診過的,的确身子無礙。放下心來,榮玥開始進一步的思考,既然她娘好好的,那為什麽要稱病呢?

她娘是從來不撒謊的。

而且,她娘對重注《貞烈傳》的事也很用功。

肯定是有什麽事,她娘才不得不撒謊的。

于是,剛剛放下的心,又提起來。

不知道娘是不是在家遇到難事。

榮玥努力不在鄭太後面前表現出擔憂來,她打算等晚上悄悄問阿烺,阿烺人很聰明,能幫她一起想。

榮烺就想問榮玥,還有什麽事這麽擔心?榮晟帝就帶着榮綿過來了。

大家說起話,榮烺便沒機會再問榮玥。

榮玥覺着自己可面色如常了,結果,她那一臉的憂心忡忡,只要不瞎都能看到。晚膳時,榮綿還問她,“阿玥姐,你是不是不舒服,還是有為難的事?”

“沒有沒有。”榮玥堅持說,“我沒事,一點事都沒有。”

榮晟帝道,“要有事只管說。”

榮玥瞪大眼睛,陛下也看出來了!

再轉念一想,大皇子都能看出來,陛下當然更能看出來。

Advertisement

哎,大家都好厲害。

榮玥有一樣好處,她有事兒并不在心裏憋着。她還有一種天真熱情,太後皇後都姓鄭,她祖父是親王,她與皇室關系是很近的,她覺着跟陛下不是外人。

榮玥就把擔憂說了出來,“我娘從來不說謊的,我擔心我娘在家裏有事。”

“以前在宮裏的時候,表姐一說謊就臉紅。”鄭氏給順柔長公主做過伴讀,與榮晟帝也是自幼相識。

鄭氏的性情多麽恬淡柔順,軟糯真誠,榮晟帝是知道的。

不過,榮晟帝道,“你只管放心。別多想,在自己家裏,你母親不會有事的。”

榮玥一想,陛下這話也在理。在家,頂多祖母說幾句難聽話。榮玥想明白了,沒準兒就是祖母讓母親撒謊的,她前兩次休沐回家,祖母都問過她關于重注《貞烈傳》的事。

雖然不好說長輩不是,玥心裏覺着,祖母是有些小心眼兒的。祖母嫉妒她在宮裏給阿烺做伴讀,也嫉妒她娘得宮裏看重。

榮玥深深吸口氣,對榮晟帝一笑,“謝陛下寬慰,我沒事了。”

榮晟帝也覺着榮玥天真可愛,“看吧,把心事說出來,就好了。”

郢王府。

郢王世子正埋怨鄭氏,“何苦把好端端的差使辭了。太後讓你執筆,就是看重你。”

鄭氏老實巴交的說,“母親說宮裏不讓她參加重注《貞烈傳》的事,也讓我不必去。母親的吩咐,怎麽能不聽從呢?”

郢王世子道,“母親上了年紀,你也當靈活些,不必事事聽從。”

鄭氏聞言立刻起身,譴責的看向世子,“世子,即便你是我夫,我也得直言相谏了!母親是上了年紀,難道長輩上了年紀,長輩的吩咐就不聽從了嗎?你身為人子,怎麽能這樣不敬重長輩!”

“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說,你這樣豈不辜負了太後娘娘的一番美意。”

“沒關系。修注《貞烈傳》很重要,孝順母親也很重要。我想過了,修注《貞烈傳》的人很多,沒有我,太後再點一位德才兼備的命婦也容易。”鄭氏安慰郢王世子,“畢竟是修注《貞烈傳》這樣的體面事,許多人想輪還輪不上哪。世子在朝當差,不知道這事,當初太後娘娘第一個點的我,可是有不少人羨慕我。這事兒,大家都搶着幹的。”

郢王世子險沒給她安慰掉半條命,郢王世子更不明白了,“你也知道這差使體面,還辭了去?”這不是傻麽?

礙于鄭氏的強大家世,後頭這句憋回肚中。

鄭氏道,“只要母親吩咐,就是再好的差使叫我辭,我也沒二話!”

郢王世子險沒噎死!

心說,母親快叫你孝順死了!

此時,郢王妃也在屋裏受了郢王一通埋怨。因着鄭太後打發太醫過來給鄭氏診脈的事,阖家都知道鄭氏病了。

郢王一向很看重這個兒媳,再一細問,老妻吱吱唔唔,這才知道兒媳是裝病,還是為了辭去修注《貞烈傳》的差使裝的病。

鄭氏一向老實和順,郢王一問老妻緣故,郢王妃也正懊惱,覺着鄭氏簡直是個傻子,她一句氣話,就把這體面差使辭了。

簡直尋遍帝都也尋不出來的大傻子!

郢王妃連氣帶惱的跟郢王抱怨一通,其重點放在,“我就那麽一說,平時也沒見她這麽聽話。這回也不知怎地,俐落的不得了,轉頭就上了病假劄子。這不,差使也沒了。”

柳嬷嬷過來時就傳了鄭太後口谕,讓鄭氏安心養病,《貞烈傳》的事就不勞煩她了。

郢王郢王妃夫妻多年,倆人有一點很像,嘴上再說的雲淡風清,可該有的體面不能丢。不然,郢王妃何故因未能名在修注《貞烈傳》之列而大家雷霆,遷怒鄭氏呢。

如今倒好,鄭氏把差使一辭。

這回,郢王府的體面是真的沒了。

郢王一想就明白怎麽回事了。

鄭氏是那種柔順到沒什麽主見的性子,這樣的人,她怎麽會主動去辭這樣的好差使。郢王埋怨老妻,“你一向明白,萬壽宮向來對你我冷淡。我雖不屑于萬壽宮,可兒媳婦哪裏對我們不好了,她誠惶誠恐的服侍你,你覺着自己只是随便一句話,她豈能不當真?”

郢王妃道,“辭就辭!還能怎麽着。”

郢王道,“你別說這犟話,原本雖沒你,可咱家閨女兒媳都名列其中,旁人見了誰不說一聲簡在帝心。縱你不在,人家也只會說陛下憐惜你有了年歲。如今讓旁人怎麽想?”

郢王妃氣的心口疼,“我已是悔的了不得,你能不能少說兩句!”

郢王給她倒盞溫茶,“我不是說這次,下次你必要收斂着些。兒媳得宮裏看重,難道不是好事?”

“光她自己個兒得看重,怎麽就不知道給家裏漲些體面?”

“她在就是體面!換另一個人試試,可有這體面!”郢王神色冷峻,“大郎媳婦與太後、皇後,這是娘家人,與陛下,這是自幼相識的表姐弟。你怎麽連這道理都不懂了?”

郢王妃終于不說話,握着茶盞慢慢呷一口。

有些人就是這麽命好,天生笨的不行,卻是什麽事都不用想。宮裏太後是她姑、皇後是她妹,娘家實權國公府,你埋怨她個一句半句,天下人都知道她多麽的老實和順,那是讓她壞事她都做不成的柔弱人。

修來這樣的兒媳婦,刻薄如郢王妃都想去死一死。

郢王世子還想鄭氏明兒進宮,看修注《貞烈傳》的事可否還有挽回機會。

鄭氏嚴肅拒絕,“我可以為母親撒謊推辭差使,卻不能為拿回差使再撒謊。”

郢王世子詭辯,“母親已是後悔,想還是應該讓你以差使為重,這不也是為了讓母親開心,孝順母親麽?”

鄭氏擡眼看他,“如果母親要求我做這樣反複撒謊的小人,恕我不能從命。我不能令婆母開懷,這是我的過失。我自當下堂,請辭而去。”

郢王世子一個激靈,連忙道,“這是哪裏的話。我不過随口一說。我們夫妻多年,你這話可太沒情意了。”

“你剛剛是在假傳母親的話給我嗎?”

“開個玩笑。我是看母親真有悔意。”

“以後不要開這樣的玩笑。如果母親後悔,你應該去告訴母親,以後說話得慎重。我不能分辨什麽樣的話母親會後悔,什麽樣的話不會後悔。”鄭氏認真的說,“你去吧,我今天心情不好,不留你了。”

郢王世子嘴角抽搐,問,“那我明兒再來看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