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既然借了祖母的辦法,榮烺就打算先按着祖母的辦法做,不理會那些沒見識的家夥們。可想做到視而不見也不容易,像雲安郡主,經常進宮,見了怎麽能當不見呢。

因為榮烺現在不待見雲安郡主,她還沒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年紀,于是就對雲安郡主很冷淡,有時還偷偷朝雲安郡主翻白眼。

倒把雲安郡主鬧的摸不着頭腦,也不知哪兒得罪了榮烺。

雲安郡主私下問閨女,去宮裏參加榮烺宴會,榮烺待閨女的态度如何?

楊華渾然不覺,“很好啊。公主還說,等書寫成了,把我們的名字也都印上頭。說我們也參與了收集案宗,付出了辛苦,要讓我們有回報。”

“公主還寫書上瘾了。”雲安郡主覺着小孩子啥都當真。思量着既然榮烺這麽看重寫書的事兒,遂進宮後狠命又誇了幾回,把榮烺誇的面目扭曲,私下都跟林司儀說,“我可知道什麽叫虛僞了!”

于是,在小小榮烺心中,雲安郡主就成為了世上第一虛僞人。

榮烺每天卯足了勁兒的讀書學習、寫書習武,通過習武,她也開始接受自己年紀小,不及姜穎等人的事實。

十來歲的孩子跟六歲的孩子,力氣就不一樣。

最柔弱的榮玥挽弓射箭,也比榮烺射得遠。

榮烺年紀小,還很有點好勝心,可這年齡間的差距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補齊的,她努力了好久依舊跟不上姜穎幾人,跑去問祖母,“祖母,有沒有法子,叫我長的跟阿玥姐一樣高,力氣一樣大?”

鄭太後笑,“她們也是慢慢兒的,一天沒耽擱才長這麽大的。”

“我想立刻長這麽大!”

“這急不來,世上也沒這樣的法子。”

榮烺瞪圓着一雙貓眼兒,又問了一遍,“真沒這樣的法子麽?”

“嗯,真的。”

Advertisement

失望嘆口氣,榮烺跟祖母說,“大家射箭都射的好遠,就我,只能射這麽點兒距離。”說着,她還伸着小胳膊比劃一下。

鄭太後笑道,“這有什麽關系,她們在你的年紀,也差不多只能射這麽遠。等你長大了,就能射一樣遠了。”

“那阿玥姐她們不也長大了麽。”

“你小阿玥五歲,現在矮她一頭。你看,我長大長公主六歲,小時候也是我比她高,力氣比她大。你再看現在,我倆個子差不多高吧。她力氣還比我大一點。”

榮烺的煩惱都是片刻,想到以後能不比阿玥姐她們差,榮烺也就不在意了。

孩子在童年時總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鄭太後都會耐心的回答,給榮烺将道理講明白。嘉平大長公主都很喜歡榮烺,吩咐侍女給榮烺做了好幾件嘉平關風格的衣裙。榮烺還有樣好處,她不吃獨食。

她有了這衣裳,榮玥幾人也會有。

她還央求大長公主給她哥做幾身穿。

臨到年節,喝過臘八粥,天氣愈發冷,帝都下了幾場大雪,鄭太後原打算着,過了臘月十二,女孩子們的課便先停了。讓姜穎等人回家過節,待過了年,上元節後再入宮讀書。

榮烺對這個安排有點意見,她跟祖母說,“父皇得臘月二十六才封印,祖母您得臘月二十三才煮祭肉過小年,我們臘月二十放假就行了。臘月二十一、二十二我歇兩天,二十三我就能幫您的忙了。”

鄭太後看她說的頭頭是道,便說,“那也行。”又問她讀書的地方冷不冷,炭火可夠。

“夠的。林媽媽弄的可暖和了。”榮烺跟祖母說,“祖母,等我們今年結課的時候,我想給教我們的各位師傅一些賞賜。”

“諸位師傅的賞賜宮裏會統一安排,你要想自己賞東西,不妨問問阿綿,你倆賞賜便一起賞,也別分出薄厚來。”

榮烺點頭。

做皇子皇女師也是有好處的,除了體面,非但能多得一份銀米,便是冬夏冰炭也會格外多一份。如榮烺這樣有心的學生,還會額外給先生賞賜。

榮烺跟大哥商議後,榮綿果然沒意見,倆人商量着,比照着宮裏的份例略減些,但賞的都是很實用的文房四寶以及錦緞衣料。

像教榮烺武功的兩位道姑,性格儉樸,從不着錦綢,榮烺還細心的換成了精細棉布,并不以錦緞賞賜。

大家都在忙碌的準備新年,榮晟帝榮綿父子便有一樁心事,按照徐妃的禁閉期,是要年後正月底才能放出來的。

榮晟帝對徐氏當真是一腔深情,将将半年的時間,情分并沒有絲毫減退。

榮綿也思念母親。

父子倆都想徐氏出來,一家子團圓着過年。

榮烺每天像個小陀螺,她有功課要做,還有書要寫,大概是太忙,也沒空思念徐氏。嘉平大長公主也要在年前回到公主府,與兒孫們一起過年。

榮烺拉着嘉平大長公主的手說,“姑祖母,等過了年我就去接您,您再回來,咱們還住一處。”

嘉平大長公主笑,“不用阿烺去接,我自己就回來了。”

“那不行。我看風俗上都是要娘家人去接出嫁姑奶奶的,風俗上還說這樣才氣派。”榮烺在漸漸長大,知道的東西也多了起來。孩子有一種天真的認真,惹的嘉平大長公主一樂。

嘉平大長公主先回公主府,姜穎等到放假再回。

姜穎這在家最不愛學習的人,在宮裏卯足了勁兒才能不掉隊。顏姑娘這基礎好的自不必提,鄭錦榮玥基礎一般,上手也很快。榮烺別看年紀小,屬她學的最快,她過目不忘,凡先生講過一遍的,立刻就能記腦子裏,直把人愁的夠嗆。

姜穎沒這好記性,家族基因也更偏武學,學文科簡直要命,晚上除了寫書,還得點燈熬油的複習預習,以免被落下。

所以,一節課都不敢耽擱。

等榮烺放了假,榮綿才跟妹妹商量,看能不能求求祖母,把母親提前放出來過年。不然讓母親一個人在麟趾宮過年,也太冷清了。

榮烺算了算,“倒也快了。”

“是啊。我看母親已經知錯了。”

榮烺說,“就是把母妃放出來,她能跟咱們一塊過年麽。她不是身上還有外祖父的孝麽。”

“卑不動尊。母親在宮裏,心裏記着外祖父就是,哪兒能在宮裏為外祖父守孝。”榮綿說起外家,同榮烺道,“我想着,過年是不是給外祖母送些年禮。”

“你要想母妃提前出來,就別提年禮的事兒。”榮烺對這兩件事都不太熱衷,跟她哥說,“外祖父是犯了事兒,畏罪自戕。當初他過世,宮裏就一點兒沒賞賜。”

“這開後門兒,也不能兩個一起開,能辦一件就不錯。”榮烺說,“我看母妃不見得就改了,她可會撒謊了,還不實誠。”

“誰還沒犯錯的時候。你就原諒母妃這一回吧。”榮綿替母親說好話。

“哎,你說咱倆都是實誠人,怎麽母妃這樣不實誠呢?”

榮烺還得替她親娘求情,榮綿原本還想跟妹妹商量商量怎麽跟祖母提。榮烺說,“祖母又不是外人,直接說就行了。”

她就直接去跟祖母商量,“也不知道母妃是不是真的反省好了,不如讓母妃寫封請罪折子,祖母要是看母妃心虔誠,再放母妃不出來。”

榮綿跟着說,“祖母,我去給母妃請安,時常聽母妃說當初一時鬼迷心竅,這些天一直在反省,也很後悔當初所為。”

鄭太後道,“也罷。讓徐妃寫封請罪折子。”

見祖母應允,榮綿大喜,“謝謝祖母。祖母,那孫兒這就告訴母妃一聲。”

榮烺道,“哥,別急。等母妃上了請罪折子,咱們再去給母妃請安不遲。”

榮綿冷靜一些,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祖母,“是。”

鄭太後看榮烺一眼,榮烺忽然想到,這事兒怎麽好像她跟大哥先商量好,背着祖母幹的。

那啥。

榮烺撓下臉頰,好像事實也是這樣。

唉呀,這可怎麽跟祖母說呢。她,她完全沒有背着祖母的意思,她跟祖母最好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