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二天,岑聞醒來的時候,姐姐沒在旁邊,但帷帳還沒掀開,透了一縫光進來正搔在她耳邊。她聽到有什麽東西在碗邊細細研磨的聲音,于是将帳子拉開些,看見姐姐已經梳洗完,正坐在桌案前調着染料,屋內除了石臼輕輕碾過的聲音,什麽都聽不見,安靜得很。

她揉了揉眼,懶懶地叫了一聲:“姐姐….”

疏雨正低頭凝神将花青色與石青色兌了要提染那桃葉,聽到岑聞的聲音從帳中傳來,她笑着問:“巳時還未過,怎麽就舍得起來了?”

岑聞打了一個呵欠,将頭埋在軟枕裏,悶聲回道:“餓了,就醒了。”

說完,她突然想到前幾日冬雲說這會兒正是吃江團的時侯,眼睛一亮,半支起身子來沖疏雨說道:“姐姐,我想去吃得月樓的蒸江團蘸橙薤。要不,我們一會兒就去吧!”

疏雨把筆擱下,回頭揶揄道:“ 昨日還叫着身子不舒服,今日有力氣吃江團了?”

原來昨天晚間沐浴時,岑聞忽然發現自己來了月信,白日一通胡鬧,夜裏小腹便不舒服了起來,疏雨披着衣服去廚房要了一碗紅糖姜湯看她喝了下去,又給她灌了湯婆子在腹部腳下捂着,這才緩過來些安睡下去。

今早起來岑聞倒是恢複了精神,像沒事人一樣,她光想着蒸魚,麻利坐起來穿上了軟履,認真回道:“ 有的!”

疏雨看了暗笑一番,她将還未完工的畫晾了起來,邊收拾畫具邊悠閑地回道:“那你現在去梳洗,晚了要是廚房已經熱上飯了,那你的蒸魚就沒了。”

岑聞應了,笑開來,跑去外間去喚“雁喬——傳水進來罷,我們一會兒梳洗完要去得月樓!你差人把冬雲也叫來一道去!”。 外間內雁喬聽到二姑娘的聲音也不奇怪,近來二姑娘常常宿在吟秋榭,冬雲辰時前會把衣服備好送來,雁喬也早習慣了早上給兩位姑娘梳洗。 這會兒聽到午間要去得月樓樂了,笑着小跑着就去端水過來。

梳洗完,兩人坐了馬車去得月樓,從踴路街去得月樓也就一炷香功夫,岑聞在車上擠在姐姐身邊,知道姐姐怕簾外雁喬和冬雲發現,不會怪罪她,于是偷偷在姐姐頰邊香了一口。疏雨已經習慣了她時不時的狎昵,這會兒轉過頭來無奈地看着她,卻又被她逮住了嘴,兩唇相接,岑聞竊笑着去吮她的唇邊。外頭是熱鬧的坊間,誰都不會想到馬車內一雙有情人正相并厮挨。

得月樓是遂州城內數一數二的酒樓,以河鮮和炙肉聞名,光河鮮就有好幾種烹調方法,有那鮮甜的魚脍,有潑了姜絲香芹的姜辣魚,有清蒸魚,還有炙魚片,岑聞最愛的就是蒸魚,到了吃江團的季節,她便饞得受不住。

到了得月樓,茶博士領着她們去了雅間,看了茶。岑聞點了彘骨,蒸魚,配一道碧澗羹,那羹湯由鮮芹、茴香熬制而成,出鍋前撒上芝麻,清爽鮮香。不一會兒,蒸江團先上來了,鮮嫩魚肉上落着姜絲和蔥絲,看得人食指大動,岑聞便先挑了一筷魚肉沾了那酸甜的橙薤給疏雨,自己才夾了一筷子到碗裏,鮮美的江團配着爽口的金橙絲好不香醇!

疏雨也夾了幾筷子,看岑聞吃得認真,她自然而然地将刺剔了放去岑聞碗中。幼時岑聞喜歡吃魚肉,但又剔不好魚刺,吃魚被刺卡了幾回,難受得被周姨娘勸着喝了小半瓶香醋,最後還是自己吐出來了。後來疏雨怕她又被卡住,便習慣了給她剔刺,這江團也沒什麽小刺,等那酥香得彘骨端上來時,一邊魚腹已經被剔完了。

用完了午膳,疏雨和岑聞剛回到岑府中,就見姨娘身邊的女使急着迎上來,她神色緊張對疏雨說:“大姑娘怎麽這會兒回來了,二夫人讓我趕緊帶您回吟秋榭去,千萬別去前堂!”

疏雨與岑聞對視一眼,都不知有什麽事這麽緊急,于是她開口問:“這是怎麽了?”

那侍女聽了“哎喲”一聲,欲言又止地說:“姑娘先跟我走罷,一會兒再去前廳看了就知道是什麽事了。”

疏雨一頭霧水地跟着那女使正要拐出前院,忽然,背後響起一句:“大姑娘請留步!”

疏雨下意識回了頭看過去,見不知什麽時候父親和姨娘走過來了,走到了身後接着前廳的院門口。兩人客客氣氣地站在一位婦人身邊,姨娘一臉擔憂,父親也一臉凝重。剛剛說話的想必就是這位婦人了。此時,她正笑着看着疏雨,眉目間盡是喜氣。

“我沒猜錯的話,這位仙子就是大姑娘了罷。”

疏雨看到這婦人的打扮,戴了頭巾,持一把青紙傘,她霎時間便明白了這人的身份,蒼白着臉趕緊轉過去看身邊的岑聞。

而岑聞看到這陣仗,也明白了幾分,她錯愕地回望着姐姐,手不安地攥緊了疏雨的食指。

只見媒人走近幾步,細細看了疏雨幾眼,眼中升起贊賞之意,接着說道:“大姑娘真是生得好顏色。“說完看見了疏雨身旁的岑聞,兩人一個清麗一個秀豔,她不由又撫掌嘆道:”岑家真是好福氣,兩個姑娘一個賽一個俊俏。只怕過不了多久,我又要來一趟喽。”

周姨娘客氣笑道:“哪裏呢,是您高看這兩個姑娘了。還是孩子心性呢,擔不起您謬贊。”

媒人擺擺手:“擔得起呢,我看着遂州城內也挑不出比這更有氣度的姑娘了。”

說罷,又滿意地看了眼疏雨,回身對周姨娘和岑老爺行了個禮,說:“那我就等着岑家的音信了,這般好的婚事,和大姑娘正相配呢!”

話音落下,周姨娘走上前将人恭敬地送了出去,眼看着兩人身影消失在廊下,疏雨反應了過來,她看着岑老爺滿臉烏雲,慌亂地提起裙角跑去了前廳,身後追着岑聞,兩人的心都被掐着,步子又急又亂。

跑到前廳,果然,地上赫然擺着雁禮和和幾箱東西,看着像是果盤茶餅。看清楚後,她猛地擡頭望着聞兒,岑聞看到雁禮已經徹底明白過來了,她刷一下白了臉,冷汗從手心冒了出來。

驚訝和無措到了極點,人是說不出半個字的。她們就這樣,如遭重擊般地立在原處,直到岑老爺走進來打破了沉默。

岑老爺也是追着兩人進來的,疾步之下氣喘籲籲,他抹了一把臉,平複完了呼吸,才沉重地喊了一聲:“疏雨…”從前他都喊疏雨的乳名阿弗,可到底是父女關系不甚親近,九年來,除了外祖母,都沒人再喊過疏雨的乳名。岑老爺喊完了這一聲,又不知道該怎麽開口說下去了。

疏雨定定地着看着岑老爺,直接問道:“父親,這是誰家…送來的雁禮?”岑老爺看着那排場不小的納采禮嘆了一口氣,正色對疏雨說:“疏雨,你進來罷,爹爹跟你細說。”

看着父親的神色,疏雨心裏不安得很,她沉着臉,深吸了一口氣擡腳準備進去。卻被一股力氣拽了一下,看到指頭還被岑聞勾着。岑聞面上已是一片煞白,她無措地張着口,“姐姐…你…你別…”。

疏雨看她這樣,心疼了起來,她帶着岑聞身子往旁邊一閃,左手還被妹妹攥着,于是她擡起右手輕輕摸了一下妹妹的耳朵,這已經是她敢在人前做的最親昵的動作了。疏雨扯出一個安撫性的笑,對岑聞說:“你先回去,我一會兒回去找你。”

聽了姐姐的話,岑聞急着說道:“我就在這等!”

疏雨知道她心下不安,輕聲應道:“也行,那你在外面等着我,別擔心。”說完将左手慢慢抽了出來,看了岑聞一眼,跨進了前廳,下人将前廳的門在岑聞面前關上了。

疏雨走了進去,看桌上呈着一封書信,猜是啓婚書,于是她開口問:“父親,這封信是?”

岑老爺坐在座上,一手扶額,一手搭在扶手上,無奈地說:“是李知府家大公子送來的啓婚書。”

知府二字聽到耳裏,疏雨只覺如遭雷擊。走過去将那啓婚書拿到眼前細看,上面赫然寫着是要替大公子李跡求親,李跡今年十八,還未及冠,但已請了名士取了字,現下在遂州供職,希望能與岑家結親,合兩姓之好。

恰逢這時姨娘送完媒人回來,換了一副表情,先是鐵青着臉,憋着一口氣灌下了一口茶,然後見疏雨,轉臉又無奈又疼惜地撫着她的手。

疏雨還沒回過神來,怔愣道:“知府公子求親,怎麽會瞧上我?”

姨娘聽了冷笑一聲,“那李公子雖是高門,但并非良配。仗着一副皮囊,勾了那良家的姑娘,等事情捅破了,人姑娘有了三個月身子,還被流言蜚語害病了,爹娘找上了李家老爺,他才認了,說願意納妾。因着這事和他娘鬧得滿城皆知。遂州境內人家誰看得上他?”說罷她擰起了眉頭,似要将那啓婚書瞪出十米遠。

“知府夫人這趟,是急着要擡你去壓她兒子的風言風語。呸——!誰家女子願意配給他?”姨娘說得越來越激動,耳環都被震得在頰邊晃蕩。

姨娘已将事情前後道出,父親便又在一旁沉默不語。看姨娘神态激動,疏雨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将那啓婚書拿過來細細瞧了一遍。

她面上雖不顯神色,但心裏确是一片惶然。提親提到她這裏,是急于求親了。

李跡鬧出這檔子荒唐事,門戶相當的人家有底氣在,不願讓女兒嫁過去的,可以回了這門親事;可岑家本就不是什麽高門大戶,只是在遂州境內算的上一方富戶,知府來岑家提親,擺明了就是吃定岑家靠茶園吃飯,因着榷茶這一律也不敢推拒。

她心亂如麻,左手無意識地攥着袖子,用那手指一下一下地刮着袖緣。

父親終于開口了,他像是使出了渾身的氣力才支着自己說出一句:“這門親事…不好拒。”

周姨娘先是錯愕地轉過頭去看着岑老爺,但見他狀似扼腕般嘆了一口氣,又好像知道了他的态度,松了一口氣。

“但…你若是不願,家裏也能推了這門親事。”

“之後,你便到外祖家去,對外就稱你身子不好,去鄠州養着。之後要議親一類都由着你外祖母,省得李家使什麽絆子。”

疏雨聞言怔住了,沒想到父親能退到這一步。茶園就是岑家的根,若是知府因為退婚怪罪下來,那遭殃的就是岑家的茶業,種茶制茶,關系到岑家族內上下近百號人。遂州境內不可私自賣茶,每年茶園産的雪芽和茶餅皆由官府所收,再發茶引給茶商沿路販賣,若是因着岑家大姑娘拒親得罪了知府,那岑家這茶業保不齊就要出問題。

疏雨收斂了神色,平靜地問:“我去了鄠州,李家确實是鞭長莫及,可岑家的祖産,還有…”

還有她一直不願面對的,聞兒…聞兒已是将笄之年,家裏遲早要為她尋一門良配。

“還有聞兒,就能不受牽連嗎?”

她喉嚨微哽,細聲對兩人說:“父親,姨娘,給我些時日,我想一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