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夫妻倆個見狀一個伸手揉太陽穴, 一個飛快的轉着手腕上的串珠,不一樣的動作,卻是同一樣的頭疼。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是有些個淘氣。

這會兒對着你揚起讨巧賣乖的笑臉, 你是既舍不得打, 又舍不得罵。

唉, 罷了罷了, 跟旁人家的孩子比起來,她們也不過是淘氣了些。

下不為例吧。

于是這倆口子沒誰扮白臉,也沒誰做紅臉, 又非常默契的來了個雷聲大雨點小的口頭訓斥這事就過了。

林家這邊走了一個敷衍的教育程序後, 林如海便親手将他從庫房帶出來的那份景觀硯臺拿了出來。

不是很大, 卻頗有些份量。

小橋流水,假山水車的的微型影觀, 造型小巧精致不說,更別出心裁的是那塊被弄成石磨的歙硯石和墨塊。

林如海叫丫頭們端來清水,然後他自己小心的将水注入這只景觀盆裏, 清水流入景觀盆, 再用手輕輕的轉一下那個水車, 整個景觀盆就跟活了過來一般。

用極小的瓷水勺舀上幾勺水滴入‘石磨’裏,拉着石磨上面的磨杆子順時針的轉動, 不一會兒的功夫,墨汁便從石磨底槽裏流了出來。

“便是沖着這個,每天能多寫多少字去?”四人玩了一會兒,林如海便叫人将這塊別出心裁的景觀硯臺送到黛玉房裏。

黛玉和茗妩見此,便想告退出去。不想林如海卻順勢将二人留下考校了一回二人于筆墨紙硯方面的知識。賈敏在一旁聽了,又想起賈赦愛古董至少能玩到真品, 賈政從小到大總被人忽悠買贗品的事。于是又在一旁穿插了一節這方面的鑒定課。

這一考一教就是小半天過去了,看着落日餘晖,就連林如海都覺得悠閑時間最易逝。

以為會閑的五脊六獸,不想每天都是忙忙叨叨。

用過晚飯,黛玉和茗妩去學拳腳功夫,林如海拉着賈敏去花園散步。聽着丫頭們圍着黛玉和茗妩叽叽咋咋,兩人時不時的會心一笑。

Advertisement

倆口子還會養盆花,喂個魚,逗個鳥,再對着廊子下的八哥念上一首《詠鵝》。時而看到哪朵花開了,或是哪個角度的花園別樣好看,倆口子還會即興做首詩什麽的。

雖然沒了官宦人家的身份,但同樣也沒了繁重的公務,沒完沒了的應酬,日子富貴閑散,安逸又舒适。想來五柳先生的采菊東籬下的心境,也不過如此了。

只是這樣的日子雖好,可賈敏心中仍有件事一直放不下。

那就是黛玉的親事。

低的看不上,高的...又攀不上。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好在如今天黛玉年紀尚小,親事不急于一時。回身看一眼拿着根雞毛撣子玩鬧的黛玉,賈敏怔了一下,到底還是什麽都沒說。

她閨女沒有父兄庇護,性子厲害些,她将來也能放心了。所以那些個規矩體統,哪有她閨女重要。

好好玩吧~

……

林家這邊已經過上了歲月靜好的日子了,□□國府那邊卻正好相反。

賴大家的進了一回林家,回來路上就遭遇了兩起坑爹事件。

看着濃重綠煙中的馬車,賴大家的先是吓了一跳,然後又迅速的左右轉頭,最後留下車夫,帶着跟着的婆子丫頭腳下生風的離開了事發地點。

總覺得自己見過大富貴大世面的賈家下人,哪裏知道這中江湖玩意。但知道與否于他們也不是什麽要緊的事。

去了一趟林家就出了這中事,準跑不了林家去就是了。于是本就一肚子火的賴大家的,更是将在林家的遭遇添油加醋的學與賈母聽。

那賈母低回頭也是不容易了,見自己都低頭了賈敏還這麽‘不懂事’,當即也拉下了老臉,氣的罵了一回賈敏後,又發了狠話的說不許賈敏再回府,回來就大棒子打出去雲雲。

本來也多是氣話,但榮國府上上下下,一塊石頭都長了心眼和嘴巴。賈母在榮慶堂一頓惡龍咆哮,轉眼間就傳得阖府皆知。那王夫人本就與賈敏不對付,一聽這話,還能不幹點啥?

她忍不住的。

不過還沒等王夫人興災樂禍,落井下石,薛姨媽就帶着寶釵過來辭行了。

那段被賴大家的添油加醋傳回榮國府的的賈敏真情流露裏,可是有不少是關于薛家住進梨香院的各中不合規矩呢。

這話就跟大巴掌一般,猛的扇在了薛家人的臉上。

絕對腫了的那中。

王夫人能叫薛家離開榮國府嗎?

不說她那些小打算,就是面子上也過不去呀。

于是這位就拉着薛姨媽的手一頓語重心長,各中安撫,最後又說什麽若是王子騰在京城如何如何,她們姐妹更應該相互扶持。最後說起了薛蟠,說是京城不比旁處,總得有人拘着薛蟠,幫襯上進。

薛姨媽本就耳根子軟,這會兒被王夫人這麽一頓游說,又想到她兒子這會兒已經入了賈家族學,便不好再說離去的話。

只是這個梨香院,薛姨媽又覺得實在不适合她們一家住。若是知道當初先榮國公是在那裏咽的最後一口氣,薛姨媽也不敢帶着閨女兒子住在那裏呀。

怪別扭的。

可這會叫薛家搬出梨香院,別說薛家面子過不去,就是王夫人也是臉上無光。

住又不好住,搬又不好搬,左右為難之時,王家這對老姐妹又狠狠的将賈敏罵了一通。

賤人哪怕遠在天邊,也能在咫尺膈應人~

╮(╯╰)╭

站在門外打簾子的趙姨娘勾着嘴角聽王家姐妹說話,半響,做作的甩了甩了帕子,又摸了摸鬓角的釵。這會兒趙姨娘都想好了今兒晚上怎麽将賈政再截胡到她房裏,并且說些什麽了。

老婆是親的,妹子也是親的,可老婆的妹子卻是個外人。若能利用賈敏和薛姨媽而踩一回正房...反正正房不痛快了,她就高興。

榮國府這邊會因為賈敏起多少風波,如今還不得而知。但街面上卻因為那顆濃綠煙霧的□□而引起了不少風言風語。

知道是榮國府出來的馬車,京城的老少便用一中‘哦~’的神色将發生在榮國府身上的奇事再說一回。

其中叫京城百姓放在嘴邊說得最多的就是榮國府有個銜玉而生的哥兒……

這些事情于關門閉戶的林家和蹭吃蹭喝蹭高級私教課的茗妩都沒有直接的沖突,日子已經不緊不慢過着,時間泛眼間便從暮春走到盛夏,再從盛夏進入秋高氣爽的八月。

清明時,林如海和賈敏領着黛玉和茗妩去城外踏青,又在城外莊子上小住了幾日。只是端午前賈敏就很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

尤其過節那天,賈敏的心情都陰郁得跟連綿的雨水似的,總是不肯放睛。茗妩沒想到是怎麽回事,給賈敏把了回脈,也沒發現她怎麽了。黛玉到是猜着了原因,不過她也沒說出個一二三四來,只冷眼看着。

過了節,賈敏的情緒就漸漸好了起來。可到了七月裏,賈敏就又開始時常走神了。

“……端午時,娘親沒給榮國府送節禮,榮國府那邊也不曾給咱們家送東西來。”榮國府下人的嘴就沒個把門的,一點風吹草動就能傳得滿京城都知道。賈母那段對賈敏的指控不過三五天就傳到了林家和大半個京城,于是想到自己成了旁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賈敏就更惱了。

不用賈母攆人,賈敏就打定主意薛家不離開榮國府,她就不回娘家了。

反正這話傳來傳去,這娘倆就這麽扭巴上了。

再說說起端午兩家都沒走禮的事。

這事吧,賈母在等賈敏低頭,送臺階。而賈敏呢,也在等她老娘俯身哄她呢。

鳳姐兒最是機靈不過,她早就看出來了老太太的心意。她是小輩,又管着家,便想着她這邊着手先送了節禮去林家。可王夫人不同意呀,她就一口咬定這事看老太太的意思。

于是鳳姐兒便只好将是否還要給林家送節禮的事拿到人前問賈母了。

那賈母不要面子的?

她最是個要面子的人了。

于是當着滿屋兒孫的面,這位直接拉下臉來很鄭重的告訴鳳姐兒不許送。

可端午不送節禮那是兩家的事,但八月初三是賈母的生辰,若是做閨女的不送賀禮過去,就有些個說不過去了。

但你叫賈敏這個賈母的親生女兒先低頭,她又有些不甘心和委屈。

好吧,就是時間一長,她也不知道要怎麽放下身段低頭了。

“原來是為了這個呀。”茗妩倚在八角涼亭的護欄處,一邊伸手逗池子裏的錦鯉,一邊有些漫不經心回應黛玉,“我知道了,太太這是等人勸她呢。”

被人勸一回,再勉強其難一番的披挂上陣,呃,不對,是重續母女情份。

啧,誰愛勸誰勸去,反正她茗大小姐才不會張這個口呢。

“我也不想。”黛玉嘟了嘟嘴,“可爹爹卻說,老太太上了年紀,不能叫娘親留下遺憾。”

一聽黛玉這麽說,名妩就不知道如何接了。

再不好,也是人家親娘。真到了天人永隔的那一天,傷心過後還不全是遺憾呀。

想罷,茗妩又想起一事來,“你前兒叫丫頭做的抹額,就是送榮國府老太太的吧?那太太呢,私下裏可有準備什麽?”

黛玉搖頭,說不知道。

備的禮略輕些,就會被人說成寒酸破落戶。要是送貴的,再叫人惦記上...得不償失呀。

誰說不是呢。

這中有了裂痕的親情,最是難以掌握那個度了。

到底是親生母女,再多的隔夜仇也難有不惦記的。林如海和黛玉順着賈敏的心意勸了一回,賈敏就一臉‘看在你們父女面子我就不計較’的神情,歡快的去給她老娘準備壽禮去了。

一架紫檀百壽屏風,一尊金壽星像,一套重繡大衣裳,六十匹官緞,以及一百束銀絲壽面和一百顆壽桃。

壽面和壽桃都是頭一天連夜制出來的,其他的東西卻是不知道賈敏什麽時候弄好的。

八月初三,吃過早飯,盛妝打扮的賈敏就攜夫帶女的回榮國府給她老娘拜壽去了。

本來賈敏還想帶上茗妩,只茗妩卻不想湊今天這個熱鬧。她與黛玉說了一聲,便帶着寄奴也離開了林府。

坐在馬車裏,茗妩開始回憶她所知道的紅樓的劇情。

要在這裏生活很多年,平安康泰是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了。而有些事情和危險...可不僅僅是榮國府帶來的。

外面的事,原著裏寫的不清不楚,姨媽告訴她的又都是被她老娘蝴蝶過的,一時到叫茗妩連個參考的方向都沒有。

就很愁人~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