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回歸
七年後。
位于魯南某地的缙王府。
缙王淳于煜乃是當今聖上的皇叔,自皇帝登基之後便離京在領地居住,乃是權勢最盛的親王之一,是以這缙王府亦是巍峨莊嚴,美輪美奂,建築上分東、中、西路,每一路都是自南而北,由軒院曲折的多進四合院落構成,內有碧水萦回期間,更添幽靜雅致之美。其中府內最為人稱道的乃是鐘靈秀于一身的“粹錦園”,此處名為王府後花園,內有著名的五處景色:曲徑通幽、吟香醉月、秋水漾碧、飛來之峰和藤蘿觀戲,其中妙處,難以一一備說。
此時,一位十歲左右的小小少年正站在的“粹錦園”水榭之上,惚恍地看着水下的錦鯉追逐覓食,默然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這時,又有一位個子高些的少年飛奔而至,跑到他的身邊,拉住他的手說:“睿兒,要給你道喜了。我爹爹托人四處去查訪的結果已經有了。你那塊玉佩,應該是蘇州巡鹽禦史林海府中的珍藏,而林禦史府中,确實在七年前走失一位庶子,時年不足三歲,想來就是你了。”
金睿亦是回握住他的手,感念地說:“多謝王爺和世子這些年對睿兒的照看,大恩大德,無以為報,留待來日吧。”
那高些的少年乃是缙王淳于煜之長子淳于钊,其相貌頗有乃父的英武之風,劍眉入鬓,鳳眸微挑,抿着的薄唇昭示出其性格裏堅定執着的一面。
淳于钊用拇指微微婆娑了一下金睿的手心,用略帶惆悵的聲音說:“你要走了嗎?”
金睿擡起頭來,凝視着淳于钊說:“不是世子一直在幫助我、鼓勵我回去的嗎?”
淳于钊說:“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我卻不想你走了,不過,料想也留不住你,罷了。”
金睿靜靜地看着他,一雙潋滟生輝的明眸裏似乎蘊含着許多将述而未述的情思,似含情,又似無情。(這雙眼睛肖似林妹妹,哈哈,似喜非喜含情目)
淳于钊無聲地笑了,說:“也對,留待來日吧。”
說着,淳于钊就牽起他的手,拉着他一起去缙王處商議去了,最後的結果自然是缙王非常爽快地答應撥出一隊車馬侍衛随從,護送金睿去姑蘇尋根認親。
回姑蘇的馬車上,金睿回想起這七年來的經歷,心裏感慨萬千。
想在那一世裏,他的父母常常擔憂他不食人間疾苦,不知世道艱辛,可是,在轉世的頭幾年,各種艱辛,小小年紀的他已經嘗遍了。
即便是現代,一個無人照看的三歲幼童也是寸步難行吧,何況是古代?沒有吃飯的銀子,沒有幹活的力氣,幾次差點被人捉去賣給窮困無子的人家做兒子或是給人家做奴婢,均被金睿一一機智逃脫,終于在某一次遇上了極其兇惡的歹徒,幾乎無力逃脫之時被途徑的缙王一家人搭救,金睿便靈機一動,跪下苦求王爺收留。缙王當時見他人雖小,模樣卻十分機靈讨喜,幾歲的孩子說起話來頭頭是道,也在心裏暗暗稱奇,正好與長子淳于钊年紀相差無幾,便命金睿做了小書童,陪伴淳于钊讀書寫字。所以,餘下的幾年光陰,金睿和淳于钊一起在名師的點撥下學習,不光收獲了滿腹的詩書,兩個小夥伴之間還産生了深厚的感情。淳于钊待金睿的親密稠厚,令金睿至今感懷。
Advertisement
—————————————分割線——————————————
林府。
林太太賈敏在一旁看着丫鬟們給丈夫穿戴官服、帽子、佩帶等物,如海坐在床榻之上,兩個丫鬟蹲在地上,給他穿一雙長長的黑底官靴。
穿好了,如海站起身來,賈敏便走上前,親手給他理了理領口,正了正官帽,溫柔地說:“老爺,今天是玉兒的六歲生辰,你可記着早些回來,她可盼着呢。”
林如海拍了拍賈敏的肩膀,撫慰地說:“知道,我散值了就回來,配你們看戲,品筵,吃壽面。”
賈敏眼睛一彎,露出一個柔情的微笑。“時光不饒人”,賈敏雖然保養得當,眼角依然長出了幾條細細的皺紋,不得不叫人感嘆“美人遲暮”的悲涼。
不過,遲暮歸遲暮,相濡以沫也是真的,尤其是林老太太仙逝之後,兩口子的感情倒是比年輕時還要好了,一來是有了血肉相連的孩子,二來畢竟是将近二十年的結發夫妻。只是,看着林如海因為無後嗣繼承林家香火而黯然神傷的神情,賈敏偶爾也會有些懊惱,不過看到小女兒黛玉可愛的模樣很快就忘諸腦後了。
林如海走了之後,沒一會兒,黛玉就跑了進來,穿着一件大紅描金穿百蝶的褂子,頭上一邊梳着一個小發髻,拉着賈敏的衣襟,用嫩嫩的童聲喊着:“娘,你看玉兒今天的頭發是自己梳的呢,好不好看?”
賈敏摸摸黛玉紮着的小發髻,含笑說:“好看,我的玉兒最手巧了,不過,好像有些松了,娘來給你再抿上去一點。”
其實是梳得一邊高一邊低,還有好多頭發也落了下來,想來是沒拉緊的緣故,可是,賈敏哪裏會去傷女兒的面子,自然是贊好,又不露聲色地給她拆了重新梳。
一旁巴巴結結服侍着的王嬷嬷便忙着為自己開脫說:“奴才們都說怕大姑娘拉傷了頭發,再者,今天是大姑娘的好日子,都說要給大姑娘好生梳個頭呢,大姑娘只是不依,不是奴才們偷懶不給大姑娘梳妝。”
賈敏說:“知道了,不怪你們。不過,姑娘的頭發摸着有些澀,不是很順手,往日和你們說的叫拿那芝麻弄成泥,給姑娘包一包頭發的,你們可做過沒有?”
王嬷嬷忙答應說:“做過一次。”
賈敏停了手,盯了王嬷嬷一眼,說:“要隔三差五就給姑娘弄一次。我原知道你們,打量着姑娘沒和我住在一起,無人監着你們,就耍滑偷懶呢。再叫我知道了,定是不依的,我統共就這麽一個寶貝疙瘩,你們敢不盡心看護着呢?”
王嬷嬷大氣也不敢出一口,只是唯唯諾諾地稱“是”。
頭發梳好了,黛玉靠在賈敏懷裏,歪着頭看着娘親,說:“那我今天還上不上學呢?”
賈敏揉了揉她微微鼓着的臉頰,憐愛地說:“今天就不去了。女孩子家讀書,原就是個意思,又不叫你去考舉人進士呢。”
黛玉不服氣地鼓着嘴說:“娘親好小瞧人。先生都說玉兒好資質,要是如同一個男兒般教養,将來真可以女扮男裝去考狀元呢。”
賈敏揪了揪她的小鼻子,說:“先生那是哄你玩的,哪有那麽容易的?你爹爹當年都與狀元失之交臂。好了,不說這個,咱們現在去看看親戚們都給你送了些什麽好的生辰賀禮是正經。”
各種送來的賀禮擺了半張床,賈敏便和黛玉一樣一樣拿起來看,賞鑒着。許多親戚都是按着輩分送的,不一而足。比如說:舅舅賈赦、賈政都一樣,各送的是一套衣服,一雙鞋襪,一百壽桃,一百束上用銀絲挂面,到了賈珍那裏,則減一等,不能備述。獨有賈母送的最多,除了衣物吃食之外,還有一個打制的金玉首飾,以及一個宮制四面和合荷包,裏面裝一個金壽星和一件波斯國所制玩器,別的猶可,那個玩器叫黛玉愛不釋手,到底是孩童天性。至于其他的林家族裏的親戚送的,還有下屬送的,乃至廟裏送來的就五花八門,什麽都有。
又一會兒,一個丫鬟進來說:“禀告太太,前廳處已經備下天、地、香燭,現在可以請太太和姑娘過去炷香、行禮了。”
賈敏便牽着黛玉到了前院廳堂裏,黛玉炷了香,行畢禮,并奠茶焚紙後,又給賈敏磕了頭。賈敏拉她起來後,幾個伺候的丫鬟就給黛玉盈盈福身:道:“賀喜大姑娘芳誕。”
按說這些丫鬟應該給黛玉磕頭,但是因為黛玉自幼體弱,賈敏便說與府中衆人知道,不令年輕人受禮,恐折了福壽,故皆不磕頭。
賈敏笑道:“好丫頭們,你們一年到頭伺候大姑娘辛苦,今天除了賞你們壽面吃,再另外每人賞一吊錢吧。”
衆人都喜笑顏開,不住口地奉承着賈敏和黛玉。
壽面吃完了,賈敏想着該是要開戲了,怎麽老爺還沒有回來?臨走前還特意和他叮囑過的呢,按說不會忘記啊?未必有什麽事嗎?
林如海那邊确實有了事情。
很要緊的事情。
要緊到足以令他忘記女兒的生辰,乃至世間所有的事情。
是林默回來了。
那不足三歲時和梅姨娘一同出了事,卻蹤跡全無的孩子。
還記得當時,林老太太就急得幾乎瘋掉了一般,林如海只好克制住自己的心痛,安慰老母,又命人四處去尋,和懸重賞找人,卻是石沉大海般毫無線索。
找了幾年,都不曾有一點消息,到最後,林老太太郁郁而終,臨死時口裏都念着“我的默哥兒,是奶奶沒看好你。”
林如海心裏亦是哀痛之至,卻毫無他法,最後也認命了,自己該是命中無子吧,就是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居然會出這樣的不幸。林如海自此便絕了子嗣的念頭,将女兒黛玉愛如珍寶,且又見她聰明清秀,便延師教她讀書識字,權作是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沒想到今天,那七年來不知生死的孩子居然活生生地出現在自己的面前,手中托着那一塊可做身份憑證的林府的祖傳玉佩。
其實,根本不需要什麽來證明,他只要站在那裏,林如海就知道他是自己的兒子,是心心念念數載,令自己夢裏神傷的默哥兒!
那一雙微飏的鳳目,和臉上淡淡的笑容,都肖似年輕時候的林如海。
林如海的眼中頓時有些濕潤,上前去扶住了兒子還顯得稚嫩的肩膀,說:“回來了就好,走,回家去,你母親和妹妹還在家裏等着咱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