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皇後降暗旨
一日,皇上問了楊雲:“你可願做貴妃?”
楊雲沒有說話,過了很久才說:“後宮之中,妾與君皆不能做主。”
皇上點點頭,暗想:宮中一向是皇後做主,他只是提議。畢竟柳湘姬之死他就懷疑是有人蓄意而為之,只是沒時間查而已。他更清楚以雲兒現在的身份不可能與反對之人抗衡,更何況後宮之中所有法度皆由琳兒(苗節妃)、皇後與懿馨(周淑妃)共同維持,相當公平。若是想将雲兒提到貴妃之位,唯一可行途徑便是前朝官員的奏折了。
四月份,機會終于來了。皇上從宋禦醫那裏意外得知了楊雲有喜的事情。
宋禦醫是皇上之親信,皇上暗中授意他多多留心楊雲,不可聲張。故而宋禦醫發現楊雲有喜脈後便悄悄将此事告訴皇上,皇上非常開心,于是很小心地注意着與楊雲的接觸。
他發現楊雲還不知道此事,看着她不知情的樣子,皇上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樂趣,他決定瞞着她,看她哪一天能自己發現。
但是皇上決定請前朝的禮部官員把楊雲提到妃位。
其實太後并不知道雲貴人有喜之事,一日早朝,有朝廷官員提出将雲貴人楊氏應晉升為貴妃。
此舉令太後相當吃驚,再看皇上,她立刻明白了,此乃帝王授意的。劉後沒有說話,只是在旁邊等候衆人議論。
禮部馮侍郎第一個站出來說:“皇上,此事不宜在朝堂議論,後宮之中自有皇後居中主持,如若楊氏有此賢良,自會提出。”
此言一出,有些太後的親信自然都站出來反對。
吏部趙尚書說話最吓人:“陛下乃一國之君,宮闱之事不可提于廟堂。帝王寵幸于誰并無過錯,但适可而止。前朝玄宗因楊氏而導致安史之亂,我大宋要以史為鑒。而今貴人楊氏有兄長作邊關之将,皇上三思。楊氏無功,不可升至貴妃。”
之後很多官員附和,也有反對之聲。皇上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這個說話如此有分量的尚書會說出此話,再說他想等楊雲胎位穩了以後再公布有喜之事,先看看再說,過了一會兒,看到官員開始了罵戰,皇上笑着看熱鬧。
太後無奈地說:“皇上打算如何制止?”其實她也想看看皇上的處事能力。
皇上看着太後說:“看看再說。”
郭槐走到太後面前說:“娘娘餓了就出去吃些東西吧?”
Advertisement
太後也笑了說:“好,哀家去吃些東西再回來。”說着便拍了一下皇上離開了。
皇上明白,太後是有意讓賢,考驗自己的處事和容忍能力,畢竟□□定下規矩不允許在朝堂之上辱罵,毆打大臣,又等了一會兒。
丁丞相也在觀戰,他發現皇上與他一樣,暗想:皇上果然成熟了,靜觀其變吧,太後離開,想來是聽了自己的勸。
皇上發現所有人都在罵戰,只有丁丞相沒有,就說:“丁愛卿。”
“臣在。”
“勸一下。”
“遵旨。”丁丞相向前上了一個臺階說:“傳皇上口喻,大家不準辱罵,安靜一下。”
所有人都停了下來,很快安靜了。
皇上站了起來,走到丁丞相之前說:“關于楊氏之事由皇後處理即可,朝堂之上只談國事,衆卿家若有異議退朝之後禦書房見朕。”
“臣等遵旨。”所有大臣見太後不在,想來太後有讓賢之意,所有人還有誰敢不遵旨呢?
太後回來看皇上處理朝中混亂局面的能力日漸成熟,也就放心了,起碼不負先帝所托了。但看到皇上如此妥協不禁開始懷疑他另有企圖。
————————————————————
退朝以後劉太後便讓皇後多多注意皇上的舉動,後來發現雲貴人有了身孕,可她自己還不知情。
皇後便将四大貴妃叫來,大禮過後,皇後說:“雲貴人有了身孕,希望大家沒事不要亂去翠雲軒,若是胎兒有意外,本宮一定不會輕饒了任何人。”
馮賢妃說:“怎麽沒聽說過此事?”
“是啊。”周淑妃,苗節妃與李德妃同時說。
“哦,雲貴人自己還不知曉,皇上有意隐瞞,想來是有原因的,大家不要揭穿即可,到該公布之時自然召告天下。”皇後說着。
李德妃說:“還有這樣之女子,記得臣妾懷着四公主之時當月便知道了。”
“她畢竟是皇上青梅竹馬的表妹,皇上玩心大點也是正常的,估計皇上就是喜歡她這樣的。”周淑妃說着暗想:很少見到皇上如此開心,讓他玩玩也無妨。
“就是,看着皇上開心我們也就開心了。”苗節妃也認為皇上太過壓抑自己,這樣也好。
“那我們就不挑明即可。”馮賢妃善解人意地說。
“雲貴人是皇上暫時喜歡之人,誰若暗中做出傷害皇嗣之事,無論地位多高,後臺是何人,本宮定不輕饒。”皇後嚴肅地說,她知道皇上不喜歡自己,可是太後經常與她說:皇嗣最重要,将來無論是誰繼承大統,作為新帝的嫡母都是唯一的皇太後,皇上的生母只是皇太妃,大宋不允許有兩個太後。所以對于她來說,只要在有生之年保住皇後位置即可。
“臣妾謹遵娘娘懿旨。”四大貴妃皆行禮,她們知道沒有人比皇後的後臺硬,皇後一向都是力保皇嗣,這也是她們尊敬皇後之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