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抗戰勝利

從1941年到1949年,抗日戰争經歷了十年的時間,百姓們雖然依舊照常過着日子,但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下,這日子過的可想而知。

大饑.荒瘟疫.世界.大戰都在這兒十年中不斷的發生着,掙紮痛苦在掙紮,這個過程讓所有人都刻骨銘心。

經歷過戰争的人似乎更懂得生命的意義,在現代物欲橫流的社會中,金錢代表着至高無上的地位,卻不知道在倒退幾十年,你就知道生命的意義。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在北平城無惡不作,統治這裏十年的日本鬼子被趕了出去。

北平城一片歡呼雀躍,徹夜燈火輝煌的來慶祝這一個喜訊。

街上的人更是連家都不回,大冷的天也在街上歡呼着。

1949年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北平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整個入城式從上午10時開始至下午4時結束,所有的北平城的百姓都來圍觀。

樂隊車、裝甲車隊、炮車隊、騎兵方隊、步行方隊,從永定門經前門在經過外國使館區,一路上接受着人民的檢驗。

街上到處挂滿了學生們寫的宣傳條幅,宣傳着共産黨的政策和方針。

圍觀的群衆除了老百姓之外,還有投誠的國民黨官兵,場面盛世宏大。

趙文斌在李相默的攙扶下從頭到尾看了全部的過程,雙腳都有些浮腫,但是依舊堅持着。

當軍隊緩緩朝着他這邊走過來的時候,不禁敬了一個軍禮,心中百感千回,眼中含着淚水。

十年的時間,對于很多人來說不算漫長,似乎一睜眼一閉眼的功夫就到了,老人們還沒來得及享受年輕就老了,孩子們還沒來得及的細細感受着童年的快樂就長大了。

可是對于中國人民來說,這十年卻是太過的漫長,每一天喚醒他們不是什麽夢想,而是炮彈與槍聲,伴随他們的不是幸福與美滿,而是饑餓與折磨。

他們不敢随便上街,不敢随意出行,不敢随意議論,他們隐忍着,堅挺着,只盼着有一天共産黨可以結束這一切,帶着他們走向另一個新的紀元。

事實證明他們真的等到了,北平解放了,全中國解放了,當1949年10月1日下午15時,毛主席站在***主席臺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哭了。

Advertisement

他們終于等到了這一天,從此以後中國人站起來了,他們将随着黨的腳步朝着一條民主富強的道路上前進。

“相默,解放了,新中國成立了,我們等到了。”

趙文斌在這一刻激動的抱緊了李相默,他們來到北平已經28年了,從十多歲的孩子到如今的已經身為人父人母,他們一直都在這座城市堅強的活着,這麽多年他們經歷了軍閥,經歷了世界大戰,經歷了抗日戰争。

他們知道和平對于他們來說的意義,活着才有希望。

1952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三年,全國上上下下團結一心,開展“三反”、“五反”的運動,揪出了大批貪.污行為和占小便宜的,按照情節輕重都做出了相應的懲罰。

北平不再叫做北平,而被改回了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重新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整個北京城的廣播裏都放着“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的歌曲,四處能見到拿着喇叭宣揚共産黨精神的學生領頭人,還有那些大字報也是随處可見。

“相默,既然現在國家在抓貪污腐敗的作風,我覺得你還是不要開什麽店鋪了,我們不能為了個人的利益幹那些有損國家利益的事情,上面給我安排進了工廠,我順帶着也替你要了一個名額,明天咱倆就去報道。”

這件事趙文斌事先沒和李相默商量過,解放之後,黨對這些傷員都做了安排,大部分都被按進了工廠裏。

趙文斌因為腿腳不好,被安排進了紡織廠做監工,其實就是一個閑差,對他也算優待。

“文斌,我不想進工廠,那些活我怕自己幹不來,再說我什麽也不會,去了可咋辦,要是自己幹,時間也能空點,還能照顧照顧家裏,也能照顧照顧墨文。”

李相默不太願意進什麽工廠,雖然政府大力號召作為中國人民要為祖國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她還是更願意自己做些什麽,畢竟現在她也不在年輕,怕自己給組織拖了後腿。

“相默,你聽我說,毛主席不是說了嗎,面對困難我們要想辦法克服它,打倒它,你不能因為自己幹不來就退縮、”

“現在黨鼓勵大夥投身進入國家的建設中去,你也經歷過那些戰争,也知道國家富強才能是真的富強,更何況之前組織對我們做了那麽多的幫助,現在我們不盡自己的努力去回報,豈不是讓人笑話。”

“可是……”

“娘,我餓了,你怎麽還沒做飯啊。”

趙默文剛從外面剛玩完回來,一進到屋就嚷着讓李相默去做飯。

“哎,娘這就去給你做飯去。”

趙文斌和李相默在抗戰這幾年确實一直靠着組織上的幫助,才能活的不錯,起碼沒挨到餓,趙默文是在1940年出生的,今年正好九歲,他出生後的第二年,組織還特意給趙文斌李相默每個月多加了十個雞蛋。

要知道那個時候雞蛋和現在的海參鮑魚基本可以化作一個水平的,就是花錢也買不到,為了給趙默文補身子,才特批下來的。

李相默站在廚房想起了這幾年受的恩惠,覺得趙文斌的話确實有道理。

“行,文斌,那就依你,明天我們去廠裏報道。”

北京第一紡織廠,是北京相對據有代表性的國有工廠,規模很大,管理也很規範,在北京近郊處,李相默和趙文斌沒有錢去做公車,只能早早出門走上十幾裏的路才能到廠子。

“這裏大不大!”

趙文斌第一次踏進紡織廠大門的時候,心裏油然而生了一種自豪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考了第一,或者是自己第一次知道自己有了兒子那種感覺,形容不出來,總之就是驕傲。

李相默也是第一次進到工廠,在她印象中工廠都是那種小規模的,也是第一次見到規模這麽大的,不禁心裏也感嘆一番,短短的幾年時間,國家真的在發展壯大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