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抓緊時間生二胎!
楚韻到公婆家已經十一點半了, 劉翠正準備做飯,看到楚韻,一臉驚訝:“怎麽這時候回來?”
楚韻進屋, 笑着道:“王建業不放心, 讓我回來接你們。”
王傑:“他以為我們都老到腦子不清楚了嗎?坐火車還不認路?”
楚韻笑了笑:“主要是怕你們沒出過遠門, 擔心你們身體。”
劉翠拉着楚韻的手:“你看看他, 只會動嘴, 心疼你跑這麽大的一圈。”
“沒事兒,下午我要回娘家,叫我爸媽他們一起。”
“離過年還早, 咱們也別那麽趕,你在家好好休息幾天我們再走, 你這樣連着坐火車, 多累啊!”
“那我下午不回去, 在家睡一晚,明天再回去。”
“那就對了。”
劉翠心疼兒媳,做午飯都不用楚韻動手,讓她陪王傑說說話。
王傑給她倒水:“喝點兒。”
“哎!”
“你在學校怎麽樣啊?上課壓力大不大?”
楚韻喝了一口水:“還行,都是大學生,學習還算自覺, 我只管上課, 操心的事情少。”
王傑點點頭:“這一點确實好,成年人不像孩子,讀書學習還要老師督促。”
楚韻說起家裏兩個孩子,學習自覺得很,不用她催着。
聽到孫子這樣懂事,王傑臉上都是笑容:“他們現在還去部隊訓練?”
“去, 放假有時間都去,這一年兩個孩子鍛煉得勤快,營養也跟得上,今年又長高了不少。”
王傑笑呵呵地說:“到時候我要好好看看。你們和建業要好好教育孩子,以後争取讓他們都考上大學。”
中午吃完午飯,劉翠也不要楚韻洗碗,讓她趕緊回屋睡覺。
“媽,那我休息去了,下午你叫我起床。”
“哎,快去睡。”
楚韻回屋休息,一覺睡到下午太陽下山,婆婆都沒叫她。
楚韻被外面客廳的說話聲吵醒,她推門出去,大哥大嫂來了。
楚韻叫人之後,張素芬叫她過去坐,迫不及待地問:“楚韻啊,我們什麽時候出發去北京啊?”
楚韻說:“三天後行不行?你們請假,最好多預留一點時間。來去加上玩兒的時間,可能要半個月,畢竟去一趟也不容易,你們總要在北京多玩兩天。”
張素芬連忙點頭:“就是,反正都要請假,不差這一兩天。”
商量好出發的時間,張素芬和王建國他們要去單位請假,王勤和陳晶也是一樣。這次出門他們還要帶着兒女一起去,小兒子王浩今年春天生的,才半歲,帶着小孩兒上路可不容易。
回到家裏,王勤問媳婦兒:“要不讓岳母幫我們帶半個月,我們就不帶浩浩去北京。”
陳晶搖搖頭:“我想帶浩浩去,以後看照片,一家人就缺他一個,不好。我們這次全家人都去,你放心,人多有人照應,肯定好帶。”
“好吧。”
他們一家要去北京過年,張素芬去單位請假,好家夥,一上午工夫,都知道她弟妹回來請他們全家去北京過年,可讓人羨慕了。
廠裏的人,誰不知道張素芬弟妹是那個大名鼎鼎的楚韻啊!楚韻一家人去北京了不說,聽說她還當上大學老師了,真有出息!
“素芬啊,回來記得給我帶點北京的特産啊!”
張素芬哈哈大笑:“沒問題,我看到什麽好的都給你們帶點。”
“素芬就是大氣,怪不得你和楚韻做妯娌了。”
張素芬臉都笑爛了:“這話我愛聽。”
這兩年她和楚韻的關系親近了許多,她特別樂意跟別人說他們妯娌關系好。
楚韻和小叔剛結婚的時候,她還和楚韻別苗頭,好在楚韻沒和她計較。楚韻去北京後,也沒有看不上她這個大嫂,每次回來都給他們帶禮物,哪裏找這麽妥帖的人兒。
楚韻不知道她大嫂在單位吹噓她有多能幹,這時候,她已經到楚家大隊了。
楚為民看到楚韻也吓一跳:“我們過兩天就準備和你公婆商量出發去北京,你怎麽還專門跑一趟?”
“我不放心,反正放寒假了我沒什麽事兒做,就回來接你們。”
李桂芳心裏又高興又心疼女兒:“你這樣來回跑不嫌累?”
“不累,我昨天上午就到了,吃了午飯就在家裏睡了一下午,休息了這麽久,早就不累了。”實際上,她都回來好幾天了。
楚韻說了兩天後的火車,一家人就忙活起來了,李桂芳啥都想帶上,她自己做的黃豆醬、豆瓣醬都恨不得帶上一壇。
楚韻勸:“媽,帶一點路上吃就行了,北京家裏啥都有。”
“我知道你家裏有,你家裏的都是外面買的,哪裏有自己家做的香?你別管我,我們去的人多,到時候讓你大哥大嫂搬東西,不用你動手。”
楚韻無奈地看一眼大哥大嫂:“你們說兩句。”
向紅站婆婆這一邊:“讓咱媽帶,楚韻也不用替咱們心疼東西,現在日子好過了,不缺這點吃的。”
“行吧,你們不覺得搬東西辛苦,我沒問題。”
楚韻不管了,李桂芳收拾東西就更來勁兒。
楚韻在家閑着也是閑着,幹脆去縣裏看看去年買的地怎麽樣了。
楚衛東帶她去看:“夏天的時候就把房子修起來了,大家都修的磚瓦房,一起去買材料,價格還能便宜點。”
楚韻到地方一看,那一排荒地上已經建起了房子。
冬天農閑,大家有時間,都在城裏折騰新房子。堂叔楚為家的房子就在他們家隔壁,楚韻跟堂叔打招呼:“您這幾天一直住在這裏?”
楚為家背着手走過來:“嗯,楚三帶着楚剛,這幾天做木工,我們來幫幫忙。“
楚三是楚自強的爸爸,楚剛是楚自強的哥哥,楚自強前年考上大專,去外地讀書去了。楚剛學習不好,就留在家裏種地。
楚韻以前聽說楚三是個老木匠,大兒子楚剛也繼承了他的手藝,她還沒見過呢。
楚韻跟着堂叔去楚三家,不僅楚剛在,楚自強放寒假回來也在這裏幫忙。
楚自強:“楚老師!”
楚自強也是會計班的學生,楚韻知道他跟着楚春玲他們幹倒貨的生意,估計也是靠着這個給家裏掙錢買地修房子。
“春玲他們都還沒回來,你怎麽回來這麽早?”
楚自強撓頭:“他們還有事兒耽擱了,我沒事兒,就先回來幫我爸做櫃子。”
楚韻目光掃向屋裏的櫃子,有做好的,也有還在加工的。楚韻不懂木工,但是看得出來,手藝不錯,邊邊角角的地方都處理得挺好的。
就是,這些櫃子、床架子做得太大了。
楚剛解釋:“這是給咱們家房子定做的,所以做的大,像住在家屬樓裏面那些人家,房子太小,用不了這麽大的櫃子。”
他們這一排房子都是自建房,修得也寬敞,大櫃子放得下。
楚韻問:“你怎麽知道他們家房子放不下?”
楚剛說:“夏天我們家修房子的時候,前頭那條街的鄰居來看,誇我們地方寬敞,一間堂屋比他們一家人住的地方都寬。有次我去一個大爺家讨水喝,看過他們家的屋子,特別小,放不下什麽家具,東西要麽堆在地上,要麽堆在簡易木架子上。”
楚韻認真打量楚剛,這小夥子不錯,挺細心的。
楚韻拉着楚剛聊天,問他知不知道陵山縣有多少家具廠,家具賣得怎麽樣之類的。
楚剛:“我知道只有一家,聽家具廠的工人說,工廠效益不好,都兩三年沒有招工了,要不我都想去試試看。”
“他們為什麽效益不好?”
“怎麽說呢?他們生産的家具太大,一般人家買得起,屋裏也放不下幾個,所以買得少。而且家具特別經用,好多年也用不壞,舊的沒壞人家也不會買。”
下午,楚韻反正沒事兒幹,帶着楚剛去她說的那家家具廠轉一轉,她覺得,這個家具廠還是值得投資,只要生産的産品稍微變一點,就能有生意做。
比如,生産小號更适合現在房子的家具。家裏人多房間少,高低床的市場也很廣闊啊!
楚韻轉頭問楚剛:“有沒有興趣當家具廠的老板?”
啥?楚韻姐說啥?楚剛都給搞懵了。
楚韻給楚剛的建議,她出錢,找人從家具廠工人手裏買一個名額,送他進去當工人上班,順便學習如何經營工廠,等他學到了,她就出錢搞個工廠,他負責經營,她負責分錢。
“話說得直白了點,意思是這麽個意思,你回去和你爸媽商量一下。時間不早了,我就先回大隊了。”
楚剛回到家裏,楚自強看他大哥神不守舍的,問他怎麽了?
楚剛:“楚韻姐說,送我去家具廠學手藝,等我學會了,她就修個家具廠讓我當老板。”
楚剛爸媽和楚剛媳婦兒也懵了,天上掉餡餅了?
楚自強一拍大腿:“行啊,這種好事有什麽不行的,大哥你答應了沒有?”
楚剛搖頭:“楚韻姐說,讓我回來和你們商量,好好考慮一下。”
楚自強激動:“考慮啥呀,就是幹呀!楚韻姐出錢,你出力,還有什麽好猶豫的,咱們又不吃虧!”
楚三兇了小兒子一句:“怎麽說話的?我們可不能占楚韻的便宜。”
“這有什麽,到時候大哥工作努力一點,掙到錢了多分點給楚韻姐就行了。”楚自強清楚,楚韻姐肯定是想幫他們家,同時也是覺得這一行能賺到錢。
楚自強跳起來:“別想了,我們明天一早就回村找楚韻姐,把事情定下來,楚韻姐下午是不是要走了?聽衛東哥說他們要去北京過年。”
楚三很謹慎:“再好好考慮一下,你哥也不是經營工廠的料。”
楚剛沒說話,低下了頭。
楚自強:“不會有啥?學啊,我去會計學校讀書之前不是跟我大哥一樣,傻傻憨憨的,現在別人都說我機靈。”
楚剛瞪眼:“臭小子,說誰呢。”
楚自強道歉:“哥你別生氣,反正意思是那個意思,沒有人生下來什麽都會,總要去學的。”
楚剛咬牙:“爸,我想試試!”
楚三看了大兒子一眼,目光深沉:“去吧!”
楚剛激動:“謝謝爸,願意相信我。”
楚三拍拍大兒子的肩膀:“我們明天一早就回村找楚韻。”
家裏兩個兒子,小兒子考上大學,人也歷練出來了,以後前途差不了。大兒子弱一些,現在好不容易有個送上門的機會,他也不忍心替大兒子拒絕。
第二天早上,楚韻幫着她媽打包行李,看到楚三他們一家進門,她一點都不意外。
楚韻拿了一份合同給楚自強:“你們先看看,我幫我媽收拾一下東西,咱們一會兒聊。”
李桂芳抽空走出來:“楚三,吃早飯沒有?沒吃我給你們下碗面。”
“吃了,吃了。”
“哦,那行。”李桂芳又回屋裝東西去了。
過了一會兒,楚韻洗完手過來,笑着問:“有什麽想問我的沒有?”
楚三躊躇半天:“我聽自強解釋了,前期都是你出錢,要是事情黃了,該怎麽辦?”
楚韻笑:“放心,事情黃不了,即使黃了,那也是我的責任,和你們無關。”
合同簽下來之後,下午楚韻送爸媽他們上汽車,先去公婆家。她留下來,去了一趟老朋友那裏,找到合适的人花錢買到一個工作,火速帶着楚剛把事情辦了。
楚剛自己都不敢相信,這麽快他就是在城裏有工作的人了。
楚自強拍拍大哥的肩膀:“你還有一套大房子,好日子在後頭呢。”
楚韻問楚自強:“你沒有?”
“我有啊,這兩年跟他們倒貨存的錢,我都在上海買房子了,我畢業以後就在上海。”
“和春玲他們買在一起?”
“嗯,我們好幾個在上海的都買在一起,姜靈也和我們在同一條街上。”
“她現在怎麽樣?”
“她家現在挺好的吧,以前家裏的房子退回來了,但是她大哥和弟弟都結婚了,家裏住得憋屈,她跟我們一起賺到錢之後,幹脆就自己在外面買了一套。”
楚韻笑着說:“沒想到你們這麽團結。”
楚自強也沒想到,六屆會計班一共九百四十五個學生,北方以梁靜、馬一鳴為主,南方則是以春玲、窦德輝和姜靈為主,他們就這麽把人都聚攏到一起,互幫互助,還沒開始工作就已經掙錢買房子了。
楚自強覺得,主要是楚韻姐厲害,經常給他們灌輸這些理念。獨木不成林,何況他們這些從小地方來的一無所有的人,更得要互相幫忙合作。
另外,他們這群同學有別人都沒有的優勢,那就是經濟意識特別強,都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說什麽大家都能互相理解。
總之,各種原因加一起吧,才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楚韻最開始辦財務學校,後來費心費力辦高考班,一方面是想結識更好的人脈,一方面是想建立以後的人脈。沒想到,現在的結果比她當初預料得更好。
她教出來的這群學生裏面,等到二十年後,不知道能出來多少風雲人物?
楚韻跟楚自強說:“你們這兩年好好讀書,做學生的本分別忘了。另外一方面,以後你們有想做生意的,缺錢都可以找我融資。融資方案我教過你們,知道怎麽寫吧?”
“知道,楚韻姐,回頭我就跟他們說。”
楚自強自己就知道,有好幾個財務學校的同學,畢業之後就想做生意。去機關單位工作,哪裏有做生意賺錢多。
可以說,這兩年寒暑假倒貨,練攤,給他們打開了做生意的一扇窗。
楚韻趕最後一班車回市裏,爸媽都到公婆家了,屋裏住得滿滿當當。
看到楚韻回來了,劉翠迎上來:“回來啦,今晚上你爸媽和哥嫂住房間,從文和從武在堂屋搭了個床鋪,你今晚上去你大嫂家睡行不行?”
“大嫂家住房也緊張,您別操心,回家之前我去招待所訂了房間,晚上我去招待所睡。”
“是我們家屬院外面那條街上的紅旗招待所?”
“嗯。”
“那也行,地方近。”
“從文和從武也別給他們搭床鋪了,到時候吃了晚飯,他們跟我一塊兒去招待所。”
“那行!”
晚上,一大家人熱熱鬧鬧地吃了晚飯,楚韻帶着兩個侄子去招待所。
第一次出遠門,從文還很好奇:“姑姑,我們要給人家看介紹信嗎?”
“不用。”
楚韻走到前臺,前臺的小妹沖楚韻笑:“楚老師來了啦!”
楚韻笑着點點頭:“來了,家裏人太多住不下,帶我侄子來住招待所。”
那姑娘笑着說:“可不嘛,現在誰家裏也不寬敞,早就聽素芬嫂子說,你們要去北京過年?”
“嗯,明天的火車票。”
“真羨慕啊,等素芬嫂子回來,我可要聽她好好說說。”
楚從文和楚從武跟在姑姑背後,去房間,楚從武說:“姑姑,好多人都認識你啊!”
楚韻:“你要多上幾次報紙,肯定也會有很多人認識你。”
門打開,楚韻跟他們說:“別玩兒得太晚,早點睡。”
“知道啦!”
楚韻關上門,沒有去房間,而是去李香蘭家,這次去楚韻發現,李香蘭懷孕了。
楚韻:“幾個月了?”
“七個月了,孩子估計生在春天。”李香蘭幸福地摸着肚子,興致勃勃地跟楚韻說起她懷孕後的狀态。
周勉給兩人端了杯熱水:“別說話了,先喝口水。”
“好。”李香蘭乖乖地端起水喝,明明沒有味道的白開水,楚韻感覺她跟在喝蜂蜜水一樣。
兩人聊着孩子的事情,楚韻問她工作怎麽樣了。
李香蘭:“工作那邊我可沒放松,雖然懷着孕,我還是工作學習兩手抓。”
說到他們去年說的報告,她已經搞出來了,楚韻看後也覺得寫得不錯,但是,現在不是投稿的好時機。
就算借着這波揚名,有了更好的機會,她現在挺着個大肚子,估計領導心裏也打鼓,不敢讓她去。
李香蘭沒所謂:“晚一點就晚一點吧,我要先把我家寶寶生出來。”
楚韻說:“生下來也好,以後可以專心搞事業了。”
“萬一我懷上二胎了呢?”
“你要還想在機關單位工作,你應該沒有懷二胎的機會了?”
“為什麽?”
因為計劃生育要來了,楚韻記得是八十年代初,至于具體時間她記不太清楚。
李香蘭震驚:“什麽時候的事?我怎麽一點風聲都沒聽到過。”
楚韻說得模糊,李香蘭因為相信楚韻,還是激動起來:“我要跟家裏還想生孩子的親朋好友說一說,要生趕緊抓緊時間。”
楚韻:“你也別太誇張,這事兒還沒影呢。”
李香蘭給她一個心領神會的眼神:“放心,我不會亂說,我心裏有數。”
楚韻一走,李香蘭就着急了:“我真後悔,早兩年我們就該要孩子的。”
周勉安慰道:“沒關系,一個孩子也很好。”
李香蘭:“萬一是個女兒呢,你爸媽會不會有意見?”
“不管他們有沒有意見,我肯定沒有意見。你不是一直計劃去南方發展嗎?到時候我們一家人都去南方,爸媽也管不到我們。”
李香蘭稍微放下一點擔憂:“要是雙胞胎就好了,我又想要女兒,又想要兒子。”
周勉失笑:“你看你的肚子,像是裝兩個的樣子嗎?”
李香蘭摸摸肚子,哭喪着臉:“不像!”
周勉逗她:“你要真想要二胎,大不了你不當你的秘書,我不做老師,工作都不要了,我們去生二胎。”
“那肯定不行!”李香蘭直接拒絕。
她不在稅務局工作也行,但是她知道丈夫很喜歡當老師的,不讓他當老師怎麽行?
李香蘭糾結半天,沒想好,最後被周勉哄回房間睡覺。
楚韻在李香蘭這裏丢下一顆炸彈,回招待所休息,第二天一早,帶上全家人坐火車去北京。
楚韻提前買的票,運氣好,買的卧鋪都在一起,他們連大帶小一共十五個人,都在三個挨着的車廂,方便他們放東西。
兩家老人都準備得特別充分,特別是楚韻她媽,給她一個鍋子,都能在火車上做飯了。
浩浩才半歲,一家子人心都在他身上。
怕冷着孩子,楚韻從她的行李包裏面,翻出一條加厚的毛絨毯子給陳晶:“越到北方越冷,你拿着毯子,晚上把孩子裹好。”
“謝謝小嬸。”
從文和從武第一次坐火車,開始幾天還特別有興致地在火車裏走過來走過去,還去跟其他旅客搭話,後頭幾天,新鮮勁兒過了,加上火車上越來越冷,最後幹脆縮在被窩裏不下床。
楚韻笑着說:“王沐和王林第一次去北京也是這樣,身上穿衣裳厚得不行,還冷得直哆嗦。”
不僅從文和從武覺得冷,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北方太冷了。
除了王傑年輕時候去過北方,其他人從小都生活在西南,冬天最冷的時候,一件破棉襖也能過冬,這麽冷的天氣,很少遇到過。
好在馬上就要到北京了,到家就好了,有暖炕烘着,家裏暖和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