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置物
周郡和周大福從鎮子上回來後,大家很是熱鬧了一陣。特別是周林一家很奇怪,周大嬸娘看到周郡買的三床棉花被啧啧出聲,“郡哥兒,人不可貌相啊。你這小子有門路。”
周郡把目光移向周大福和周裏正,周裏正道:“這是郡哥兒自己把家傳的長命鎖當掉得來的錢,他這當鋪裏買的東西,不到五百文,你們自家誰沒有被子,人家家裏三個小孩子,這點事就不要聚在一起了。我們的糧食存起來了地裏的白菜可以吃了,蘿蔔地裏再去施肥,都別杵着了,該做什麽做什麽去。”
周郡松了一口氣。他趁着夜色偷偷帶着半刀紙去了趙雍家,感謝趙大娘對周嬌的照顧,順便問問趙雍會在什麽時候回來,他想着能不能讓趙雍幫着寫一些字。他跟着描。趙雍怎麽說是古人會讀書會寫字,字肯定比他的好看,而且還是繁體字。
趙大娘說趙雍會在冬至前回來。哦,那還早呢,過幾天才立冬。
立冬就表示冬天正式來臨。
王冬嵩已經做成了兩張桌子兩把椅子一個小木盒了。周裏正說要他一天做一個,最後發現兩三天能做出一張桌子就很不錯了。周郡要他做的是小床,是給周嬌做的。周郡還給他比劃了下。就是那種板子床,一塊板子,四條腿撐着。長約一米七寬一米。他現在後悔沒有買毛筆了,想自己用雞毛做筆,卻發現做是能做,沒有墨也寫不出字來。
反正王冬嵩跟着他的比劃和訴說告訴他,這樣打的木板沒有,要幾塊合在一起的,周郡就問他不會榫卯結構嗎?王冬嵩說會啊,可是幾塊床板不用這樣吧。
周郡摸着頭,皺着眉仔細想想以前看過的課外書,拿出那種差不多三十厘米的板子,比劃着:“你在這塊板子這裏挖個榫眼,上頭再挖一個,讓他凸出來,而這一塊板子這裏按個榫頭,下面在弄一個,這樣把兩塊板子一對齊。不就讓他們合在一起了嗎。”
王冬嵩一愣,“可是我為什麽要這麽做?這不是費工夫嗎?兩塊板子何在一起,只要不亂動,再弄個架子,就能做床了啊。”
周郡聽他說,也是一愣,“你可以不要架子啊,你照我的方法就不用架子了,那個支撐就用粗一點的樹木,都不用在處理了,然後中間挖個榫眼……”周郡說着說着發現自己想多了,這裏面好像不太對,他要是有鐵釘,完全可以這樣做,木板上和支撐卻沒有榫卯可以弄得。周郡沉默片刻,“對不起,你別聽我胡說,打擾了。”
他是外行,還是不要指導人家內行人了。周郡默默走了,王冬嵩卻所有所思,試驗起來。要是能省着不用做架子,他也省木頭還省事啊。
周郡扛着鋤頭去挖山上的土,不是他胡說八道,而是真的山上的土就比他們荒地上的肥沃。不過不能多挖,萬一水多植被少挖的多了,水土流失泥石流來了怎麽辦。雖說古代這種可能性有點低,因為這個地方要不是那種特大號的暴雨連個下個不停的話,是不會有泥石流的。他們上縣有一條大河,是流入長江的。
幾天後周嬌的床做好了,王冬嵩真的就做成了一個那種榫卯結構的木板,只是底下的支撐太細了,嵌在了木板裏,木板兩頭加厚了。比周郡他們原先用土坑土方壘的床矮了近二十公分,周郡還沒說什麽,周嬌就很滿意。
她有了自己的小床,哥哥已經将屋子的東南角整理出來了,去砍了山上的野竹子,找出竹竿架在兩個牆角之間,接着用一尺布橫挂在竹竿上,隔出了一個小小的空間,雖然放下了她的小床沒多少位置,頂多再放一個長桌子和一個大木箱子空間。但這是屬于她自己的空間。
周嬌樂得直接在躺在了光木板上,周郡喊她起來,直接把之前他們第一次在當鋪買的破棉被撲在下面,然後又給了周嬌一床第二次買的好的棉被,整個床鋪就暖和的不得了。周嬌就道:“哥,給我鋪一床就好了,我鋪一半蓋一半。”不然哥哥他們那個床大,兩床被子不夠。再說哥哥還要拆一床棉被的裏的棉花做棉衣呢。
周郡道:“咱們現在一共五床被子,一個床兩床被子,還有一床拆了也夠用,真的要到下雪的時候你暖不熱,就帶着被子和我們一起擠擠。”
Advertisement
周嬌人小火氣弱的,自己睡了一晚,發現還真沒有和哥哥們睡在一起熱活,她想了想平常都是路拾挨着她睡得。路拾是個小火爐,全身總是熱乎乎的,所以她第二晚睡得時候把路拾給抱過來了,果然一覺醒來熱乎乎的。半夜還發現路拾踢被子,路拾還冒汗呢。
除了被子,和周嬌的床,他們家也大變樣了。房子裏有人氣和整潔了,西南角上擺滿了花盆,那兩盆蘭花沒有枯萎,仍舊頑強的活着。周嬌自己還能給他們兄妹幾人破舊的衣服打好看的補丁了。路拾的襪子她也會做了。
衣服他們不缺了。周嬌有兩套換洗的秋冬衣服了,一套厚厚的棉衣,加上原先的衣服,一共四套。路雲也是一套厚的一套現在穿的,還有一套他之前夏天時候穿的,雖然破舊,但是也被周嬌用補丁補好了。路拾衣服雖然只有三套,但是內襯多,棉花塞得也多,帽子襪子鞋子都配齊了。周嬌有了鞋穿。
路雲雖然穿着草鞋,但是他的鞋路嬸子正在抓緊做。就連周郡也有兩套換洗的冬季衣服,加上還沒穿的從當鋪裏買來的那一件棉衣和靴子,他冬日也不會怕冷了。
他們比那兩個光棍好太多了。那兩個光棍現在只是在單衣外套了一件厚一點的破襖子。周裏正見了他們說要他們去縣城找找活幹,他給他們出幹糧,過了立冬就讓他們出發,起碼要掙回來棉衣錢啊。
他們之前的陶罐裏藏了半包糖和半包粗鹽。哥哥又用竹子做了三個喝水的竹筒,很小,每次喝兩三口水就沒了。可是每天早上哥哥會給他們三個小竹筒裏倒滿水,添上幾顆糖粒子,讓他們喝下去。到了晚上也是一杯熱水,裏面放入的是粗鹽粒子。
這竹子是周林大哥哥打獵時候發現的,只有十幾顆,都被他們砍了,不是連根砍得,本來是想找竹筍的,卻都老了,最後把竹子砍回來,粗的就挖空做竹筒,細的長的就曬幹做竹竿晾衣服。還有一些小的就劈開,曬幹後做成竹籃裝東西的。不過他們中間只有周林他爹會用竹子編織竹籃,其餘的都弄不好。
哥哥帶回來的觀音土被用了半袋,混着河裏的污泥,再次把土牆又給塗了一遍,屋頂上的茅草又加固了一層。不光他們布置自己的房間,自從王冬嵩開始做木工後,其他人都添置了一些東西。
把屋子布置起來了。冬天地裏活計少,翻土翻不動了,就沒多少活計,上山打東西,找柴火,去遠一點的地方找好木頭,再去挖野菜,曬幹,漚肥,在菜地裏鋤草幹活。在家裏孵小雞,然後去地裏挖蟲喂雞。抽空做衣服,縫縫補補的。
反正一整天不閑着。男勞力力氣足就去地裏去山上去遠處找工找食物找獵物,女人們就在家摸摸這菜地裏幹活。
王冬嵩和周明幾個半大孩子都在做木匠,各種各樣的小物件,四方的空箱子,粗糙的木凳子,邊角料的木筷子。王冬嵩做的斷斷續續的,他們看着也不難,陸陸續續的有幾個人就想學,下營村的人也來看熱鬧。還說要給錢,讓王冬嵩幫着做點小物件,比如王冬嵩做的非常熟練的小木鏟子。
王冬嵩母子成了他們三十口人中最受下營村歡迎的人之一了。當然還有路嬸子,路嬸子和村子裏的楊婆子最要好,和人家媳婦也混熟了。村子裏有什麽新鮮事只要楊婆子知道,她一定也會知道。比如立冬時候村長的出嫁的大女兒一身傷的回來,聽說那天村長氣得臉都青了,家裏面罵人的聲音隔壁都能聽見村長婆娘罵女婿的吼聲。
立冬的時候周裏正竟然讓周大福去大集上買了那種不帶肉的大骨頭,花了三十文買回來的,帶回來他們熬了兩鍋骨頭湯,又多放了一勺鹽,熬了整整一天,最後放了兩把冬寒菜,和一顆剛剛長成的大白菜,燙的軟軟的,香香的,配着骨頭吃,吃菜喝湯好吃的得人骨頭都覺得酥了。
這日子真是越來越有奔頭。白菜長成了,蘿蔔陸陸續續也冒出頭來了,小麥呢就等着一場雪下來了。
周郡也覺得日子好過起來,他又起了兩株蘭草放在自己房裏養着,想着再找時間去鎮子上買賣。現在他手裏還有五兩銀子加七百文銅錢和十二顆金珠,底氣很足。周嬌和路雲因為不挨餓,每日有糖分和鹽分攝入,雖然吃不到肉,但是身體卻仍舊好轉。
他決定下次去買點大豆,可以用來發豆芽也可以用來磨豆漿,雖然沒有肉吃,但是大豆卻仍舊有豐富的蛋白質。他發現這裏的人好像只用大豆煮飯吃,不用發豆芽也不用它做豆腐更別說磨豆漿了,他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而且這裏的大豆和他見過的大豆也不一樣,更小更黃,他們更喜歡做炒豆子零嘴吃。
周嬌和路雲沒有生過病,只不過有一次路雲有些鼻塞,周郡立馬讓他在被窩裏躺着,連着喝了一整天的熱水,最後好了。路拾就不提了,一向身強體壯的,就是還不說話。
他好像是懶得說話,周郡就讓路雲和周嬌天天在他耳邊逗他說話,逼急了,路拾就嗷嗷叫,但不願意開口。周郡覺得奇怪,路嬸子說他杞人憂天,“孩子大了,想說話的時候自然會說話。”
她沒生過孩子,也沒養過孩子,但是她看過村子裏的人養孩子,聽別人養孩子經說起來也是一套一套的。小周氏和王虎媳婦也是說他,“路拾一看就是聰明的,不着急。說不定我們中間會出個貴人呢。”路雲聽到這話,眼睛就亮了,一個勁地點頭。他覺得她們說的都對,路拾決定是有福之人。
路嬸子道:“冬日閑,你該去把那觀音土處理了。”周郡其實再猶豫,因為現在這種天氣,他害怕做不成,費土費力費木材廢時間。而且也會讓別人說他胡搞,所以才把土運回來後半個多月就沒動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