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其實王夫人哪裏知道, 晉氏這是在拿喬呢。

賈珠那未來的媳婦是何許人也, 現在京城裏誰人不知曉?

先太子流落在外的私生女,當今的孫女。

甭管她老娘是啥出身,若是太子順利登基,她少不了認祖歸宗。

現在鬧革命的親爹沒了,因着那一半的血脈倒也惹得當今上了幾分心。

當今能為了這個沒有上宗譜的孫女賞賈政一個五品的官職, 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家的孫女,吃頓飯得先侍候上面兩重婆婆吃完了自己才能吃嗎?

別拿豆包不當幹糧,再怎麽說那也是皇家血脈。

侍候了太婆婆吃飯, 然後再去侍候婆婆吃飯,一來二去的,輪到她吃飯的時候都得将早膳拖到午膳的時辰用了。

這種事情, 好說不好聽。一但傳出去, 還不知道有什麽事等着這兩重婆婆呢。

晉氏想到的事情,賈母如何想不到?

若是原著中的李纨,那她還敢這麽幹, 換了秦可卿, 賈母唯一能做的便是說服大兒媳婦。

立規矩什麽的, 心到了便好。

真的。

“法理不外乎人情。咱們這樣的人家, 更應該懂得變通。我老了,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他們兄弟倆。你們和和睦睦的, 便是對我盡孝了。我這裏不用你們侍候用膳,以後你們便只在自己院子裏吃便是。”想了想,賈母覺得她這話還是沒有什麽力度, 看了一眼賈代善,賈母一咬牙,非常肉痛的說道,“孝道在心,而不在于外。從今往後,凡我子孫,新媳婦娶進門,只需立上一頓飯的規矩,其他的皆可免了。”

反正她已經讓這男人坑了一把。既然她已經成為了天下第一等‘好婆婆’,那她也不吝啬再多一項讓人嫉恨她的事兒。

破罐子破摔啦。

賈母想的沒錯,在子孫不納妾後,她的兒媳婦不用立規矩的家規,一下子就讓許多的婆婆恨不得生撕她了。

史氏,你就作吧。

那些個想要為難自己兒媳婦的婆婆對于史氏那是恨得咬牙切齒。但那些有姑娘的人家,卻又覺得有這兩條家規在這裏擺着,自家姑娘嫁過去,日子也能相對舒坦些。

一時間史氏的名聲在京城的社交圈子裏損譽參半。

不過等到過了年,賈敏在揚州地界都聽說了此事時,看着剛剛出生的閨女,心中對于自己的娘家又看重了幾分。

此為後話,暫且不提。

此時晉氏與王夫人在聽到賈母開始訓話的時候,便從坐位上站起來聽了。等到賈母說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晉氏微微眯了眯眼睛,擡起頭看賈母。

賈母見她要張嘴說話,連忙又吐了一句話出來,“這一條就與之前那條一起寫在家規裏。”

一擡出‘家規’二字,賈代善便挑了挑眉。勾起嘴角,難得附和賈母,“此事可行,以後便按此辦理吧。”

也省得那些個做了婆婆的女人總要折騰一下搶了她們兒子的女人。

要知道那些個兒媳婦,可都是家族聯姻的對象。

往死裏折騰人家閨女,還想要人家盡心的幫襯,臉得多大……

賈代善發話了,晉氏自然不能再拿喬了。和王夫人以及聽了賈代善發話的所有人一起對聆聽訓戒,然後點頭應下這條新家規。

這些人裏,賈赦和賈政并不關心這種女人間的話題。老子娘都這麽正經的說話了,他們除了點頭應是以外,也沒旁的想法。畢竟這一條家規跟他們沒有什麽關系。

除他二人,賈家的第三代除了寶玉沒來,其他四個都在這裏。

賈琏對此沒有什麽觸動,賈小妞是知道這家規後面那鮮血淋漓的真相,所以除了暗樂以外,也沒有什麽表态。

賈珠滿心滿眼都是秦可卿,聽到這條家規的時候,想的也是以後媳婦不用受累了。

這麽多人,也只有元春想到了自家老娘給賈母立的那數年的規矩。

為人子女,元春一邊高興母親不用再立規矩了。一邊又氣憤新進門的大伯母命太好。

憑什麽她老娘立了那麽多年,她只需要立一頓飯?老太太真是太偏心了。

元春以她和王夫人的角度看賈母,便覺得賈母偏心大房是實打實的。

心中已經想好了,等到将來她進宮後,一定努力向上爬,讓那些當初瞧不起她,欺辱她的人好看。

這些人裏自然是有……

賈母不知道她身邊養着一條白眼狼,可賈小妞卻看到了元春臉上一閃而逝的陰霾。

也不知道這位堂姐又想到什麽幺蛾子了。

以賈小妞看來,老太太如果不幹淨利落的将此事解決了,以後的日子說不定更難熬。

她的這位繼母,戰鬥力當真爆表呢。

今天看到自家繼母這般強悍的戰鬥力,賈小妞終于放下了心。

繼母一個頂仨,他們大房的未來無需擔心了。

……

有了這條家規,賈母突然又覺得不滿起來。看了一眼晉氏和王夫人,笑得倒是和藹。

“說了這半天的話,你們倆個還沒有吃飯,今兒就在我這裏用吧。”她剛剛就示意丫頭別撤了飯菜。

對于又要吃婆婆等人已經涼透的剩飯剩菜這事,王夫人嘴角向下拉了兩度,而晉氏則是可有可無。

唉,立規矩真的好辛苦,累得她到現在還不太餓呢。

吃飯與喝茶的地方只隔了一道屏風,晉氏與王夫人走過來的時候,那些飯菜還沒有撤下去。不過已經過去一刻鐘了,屋子裏再熱,飯菜也都涼了不少。

晉氏從來不會做委屈自己的事情,再加上她這人臉皮極厚,也不是那腼腆的性子,見飯菜都涼了。晉氏直接說道,“将那道火腿炖肘子,還有牛乳蒸羊羔拿去熱了。我與二太太年輕,早膳吃那個倒還好。”

蒼天果真是疼老實人的。

若不是她一心孝順,又如何能留下兩道沒有碰過的菜?

想到這裏,晉氏便滿意的笑了。

晉氏并沒有壓低聲音,所以屏風那頭的賈母将她這話聽得清清楚楚。

那邊晉氏的話一落,賈母的臉色就真的是陰沉如水了。

老大媳婦這是啥意思?

什麽叫她們還年輕?

這不是在暗示她老了嘛……

賈代善心思轉的快,當即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看着賈母氣憤不已的樣子,毫不客氣的上下打量賈母。

“一晃這麽多年過去了,我們都老了。只是你這家常無事的人,怎麽看起來比我這天天風裏來雨裏去的人老了那麽多?幸好咱們不經常同行,不然少不得會被人……贊一句母慈子孝呢。”

母慈子孝?

賈母低頭看了一眼手中的茶杯,再看一眼小聲跟她說話的賈代善,她恨不得将這一碗滾燙的茶都潑在他臉上。

這混蛋,就會落井下石。

還有他說的這是什麽話?

還母慈子孝?這人要真是她生的,那她上輩子得造多大的孽?

不,不對。

她上輩子一定是造了大孽,不然怎麽會嫁給這麽個不是東西的家夥。

(>﹏<)

賈母院子裏就有小廚房,所以熱個菜什麽的非常迅速。一會兒功夫,晉氏和王夫人這對妯娌就吃了早飯,漱了口,又從屏風後面走過來侍候了。

今天是晉氏上族譜的日子,所以在晉氏與王夫人從屏風後轉出來後,賈代善看了一眼時辰,便叫賈赦和晉氏去寧國府了。

寧國府因着守孝的緣故,全家都在金陵。不過賈家的祠堂設在寧國府,賈敬走的時候又托了賈代善代為料理京城族中事務,也因此賈代善倒是極自然的帶着兒子和兒媳婦往寧國府晃蕩去了。

賈小妞仍是被賈代善抱在懷裏,在出了榮慶堂後,唐嬷嬷也只是上前将賈小妞的小披風給她系上,便退到後面,跟着賈代善一起走了。

這一次去寧國府,賈代善并沒有走小門。而是帶着兒子兒媳婦走的正門。

賈代善與賈赦是走着去的寧國府,而晉氏是女眷,不宜抛頭露面,所以晉氏在榮國府的內儀門外上轎,然後從側門擡出去。之後又向東走了一盞茶的功夫,這才到了寧國府。

晉氏在寧國府的儀門處下轎,之後跟着賈代善與賈赦在一幹家下人等的簇擁下到了賈家的祠堂。

嫁到夫家的女人,一輩子也只有今天才能進入夫家的祠堂。

想一想,也挺可悲的。

賈小妞是在祠堂外面從她的專用禦辇上下來的。然後站在祠堂門口好奇的看着賈代善将晉氏的名字寫在那本老舊的族譜上。

看着晉氏,賈小妞有些感慨。

這個時代,女兒出生時,被叫賠錢貨,女兒出嫁時,被叫潑出去的水。女兒回娘家,那是客人。女兒入婆家,那是外人。

這也忒苦逼了些。

強悍如晉氏,此時是不是也有這種感想呢?

當然……沒有。

晉氏是個聰明人,也是個心态極好的女人。很多事情上她都有自己的見解。所以,賈小妞偶爾冒出來的那些小情緒,晉氏這個土生土長的本土女人很少會想。

不過這樣也好。

很多的事情,并不是你想了就有辦法去解決的。也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改變大局勢下的規則。

在你沒有辦法撼動規則的時候,你能做的,便是遵守它,利用它。

很顯然,晉氏便是這方面的行家裏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