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火山
“別名聖山和不死山富士山最開頭被日本人稱為“不死山”,因為它還是一座活火山,而且是從完全平整的地面“生長”到現在這麽高的,在明治時代因為“不死山”這個名字因為不文雅,所以改為和“不死”同樣讀音的“富士”(日文讀音相似)富士山是日本第一聖山,跨越靜岡、山梨兩縣縣境,屬富士火山帶系山脈的主峰,呈圓錐形,山麓則為優美的裙擺下垂弧度,正好位于駿河灣至系魚川之間的大地溝地帶上。海拔三七七富士山六公尺,比我國的玉山略低,但卻正如她‘不二的高嶺’別稱一樣,擁有傲視日本第一的高度及完美無瑕疵、端莊秀麗的姿态。過去,由于靜岡縣的旅游業大多傾向高級、精致的經營方式,因此價格頗高;臺灣旅游團體行經富士山,旅行社的安排自然選擇了較為平價、屬山梨縣境內的河口湖或山中湖畔住宿游覽。不過,靜岡人往往會理直氣壯的告訴你富士山的正面只有在靜岡縣才能一窺全豹,山梨縣看到的不過是背影。
編輯本段形成原因
作為日本自然美景的最重要象征,富士山是距今約一萬年前,過去曾為島嶼的伊豆半島,由于地殼變動而與本洲島激烈互撞擠壓時所隆起形成的山脈,是一座有史以來曾記載過十幾次噴火紀錄的休火山。山頂為直徑約八百公尺,深度二百公尺的火山口,據在空中鳥瞰則有如一朵燦開的蓮花般美麗,不過那是極少數人才能有幸親身領會的另一種風貌。山體呈圓錐狀,共噴發18次,最近一次噴發在1707年。雖處于休眠狀态,但仍有噴氣現象。形成約有1萬年,是典型的層狀火山。基底為第三紀地層。第四紀初,火山熔岩沖破第三紀地層,噴發堆積形成山體,後經多次噴發,火山噴發物層層堆積,成為錐狀成層火山。
編輯本段形成過程
富士山是典型的成層火山,從形狀上來說,屬于标準的錐狀火山,具有獨特的優美輪廓。至今為止,富士山在山體形成過程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小禦岳,古富士,新富士其中,小禦岳年代最為久遠,是在數十萬年前的更新代形成的火山。古富士是從8萬年前左右開始直到1萬5千年前左右持續噴發的火山灰等物質沉降後形成的,其高度接近标高3000米。據估計,當時的山頂位于現在的寶永火山口北側1-2公裏處。
編輯本段物種分布
山上有植物2000餘種,垂直分布明顯,海拔500米以下為亞熱帶常綠林,500~2000米為溫帶落葉闊葉林,2000~2600米為寒溫帶針葉林,2600米以上為高山矮曲林帶。山頂終年積雪。北麓5個堰塞湖(富士五湖:山中、河口、西、精進、本栖),映照着皚皚白雪,湖光山色,風景幽美,是日本的游覽勝地。辟有各種公園、科學館、博物館和各種游樂場所。山頂有巨大的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約200米。
編輯本段旅游勝地
由于火山口的噴發,富士山在山麓處形成了無數山洞,有的山洞至今仍有噴氣現象。最美的富岳風穴內的洞壁上結滿鐘乳石似的冰柱,終年不化,被視為罕見的奇觀。山頂上有大小兩個火山口,大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200米。天氣晴朗時,在山頂看日出、觀雲海是世界各國游客來日本必不可少的游覽項目。[1]
北麓
富士山的北麓有富士五湖。從東向西分別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本栖湖。山中湖最大,面積為6.75平方公裏。湖畔有許多運動設施,可以打網球、滑水、垂釣、露營和劃船等。湖東南的忍野村,有湧池、鏡池等8個池塘,總稱“忍野八海”,與山中湖相通。河口湖是五湖中開發最早的,這裏交通十分便利,已成為五湖觀光的中心。湖中的鹈島是五湖中唯一的島嶼。島上有一專門保佑孕婦安産的神社。湖上還有長達1260米的跨湖大橋。河口湖中所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稱作富士山奇景之一。西湖又名西海,是五湖中環境最安靜的一個湖。據傳,西湖與精進湖原本是相連的,後因富士山噴發而富士山下宜人的景色分成兩個湖,但這兩個湖底至今仍是相通的。岸邊有紅葉臺、青木原樹海、鳴澤冰穴、足和田山等風景區。精進湖是富士五湖中最小的一個湖,但其風格卻最為獨特,湖岸有許多高聳的懸崖,地勢複雜。本栖湖水最深,最深處達126米。湖面終年不結冰,呈深藍色,透着深不可測的神秘色彩。
南麓
富士山的南麓是一片遼闊的高原地帶,綠草如茵,為牛羊成群的觀光牧場。山的西南麓有著名的白系瀑布和音止瀑布。白系瀑布落差26米,從岩壁上分成十餘條細流,似無數白練自空而降,形成一個寬130多米的雨簾,頗為壯觀。音止瀑布則似一根巨柱從高處沖擊而下,聲如雷鳴,震天動地。富士山也稱得上是一座天然植物園,山上的各種植物多達2000餘種。在靜岡縣裾野市的富士山麓,還辟有富士游獵公園,面積74萬平方米,豢養着40種1000多頭野生動物,僅獅子就達30多頭。游人可駕駛汽車,在公園內觀賞放養的各種動物。此外,富士山區還設有幻想旅行館、昆蟲博物館、自然科學廳、奇石博物館、富士博物館、大型科學館、植物園、野鳥園、野猴公園和各種體育、游藝場所等。坐落在頂峰上的聖廟──久須志神社和淺間神社是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主要風景區,也是游人常到之地。每年夏季到山頂神社觀光的國內外游客數以千計。
編輯本段周邊山脈
在富士山頂直徑約800米的火山口周邊,共有8座山峰:名稱別稱海拔劍峰日本最高峰3776米富士山白山岳釋迦岳3756米伊豆岳阿彌陀岳3740米朝日岳大日岳3730米勢至岳成就岳3730米三島岳文殊岳3730米久須志岳藥師岳3720米駒岳淺間岳3710米
編輯本段噴發歷史
Advertisement
距今大約1萬1千年前,古富士的山頂西側開始噴發出大量熔岩。這些熔岩形成了現在的富士山主體的新富士。此後,古富士與新富士的山頂東西并列。約2500-2800年前,古富士的山頂部分由于風化作用,引起了大規模的山崩,最終只剩下新富士的山頂。據估計,距今1萬1千年前到8千年前的3000年間,新富士山頂仍在不斷噴發出熔岩。此後,山頂部沒有新的噴發,但是長尾山和寶永山等側火山仍有斷斷續續的噴發活動。史上關于噴發的文字記載有:公元800年-802年(日本延歷19-21年)的“延歷噴發”,以及864年(日本貞觀6年)的貞觀噴發。富士山最後一次噴發是在1707年(日本寶永4年),這次由寶永山發出的濃煙到達了大氣中的平流層,在當時的江戶(現稱東京)落下的火山灰都積有4厘米厚。此後仍不斷觀測到火山性的地震和噴煙,一般認為今後仍存在噴發的可能性。根據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于2004年4月進行的鑽探調查,在上述的3座山體下仍存在更為古老的山體。這第4座山體被命名為先小禦岳。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爆發是在公元800年,而最近的一次則是在1707年,當時的劇烈噴發讓100多千米外的江戶(即今天的東京)都籠上了一層厚厚的火山灰,而環繞富士山周圍的廣闊平原也一直有強烈的火山活動。寶永山寶永山(ほうえいざん,Houeizan)是富士山周圍最顯眼的寄生型火山,其形成于日本歷寶永四年。位于富士山東南斜面,标高2693米。在寶永山的西側,有一巨大的火山口。地下水在富士山域降下的雨雪,在地表下形成了地下水脈而湧出,主要有四個景點:忍野八海、白線瀑布、柿田川、湧玉池。
編輯本段地震影響
日本靜岡縣東部15日深夜發生裏氏6.4級強烈地震,這很可能是由311日本本州島海域地震誘發的。特大地震爆發後不久,箱根等地發生了數次地震,有人開始擔心富士山的火山活動也會日趨活躍。裏氏9.0級特大地震的餘波正沖擊着日本列島。繼長野縣北部12日發生裏氏6.7級地震之後,伊豆地區又出現了6.4級的地震。特大地震對火山帶也産生了影響。據神奈川縣溫泉地學研究所觀測,箱根火山周圍近日連續發生地震,至15日傍晚已觀測到850次地震,其中最大的有4.8級。雖然現在富士山附近還沒有發現特別明顯的火山活動變化,但已經感知到這一地區的大型火山口有搖動的跡象。[2]名古屋大地震火山防災研究中心教授鷺谷威指出:“由于火山地下的岩漿和熱水容易受到破壞,因此引起了群發性地震。坦率地說,富士山最令人擔憂。”鷺谷教授說:“富士山自上次噴發以來已經過去了300年,現在随時有可能重新噴發。此次的大地震有可能成為誘因,需要密切關注。”[3]
編輯本段周邊景點
富士五湖
富士山的北麓有富士五湖。從東向西分別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本栖湖。山中湖最大,面積為6.75平方公裏。湖畔有許多運動設施,可以打網球、滑水、垂釣、露營和劃船等。湖東南的忍野村,有湧池、鏡池等8個池塘,總稱“忍野八海”,與山中湖相通。河口湖是五湖中開發最早的,這裏交通十分便利,已成為五湖觀光的中心。湖中的鹈島是五湖中唯一的島嶼。島上有一專門保佑孕婦安産的神社。湖上還有長達1260米的跨湖大橋。河口湖中所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稱作富士山奇景之一。西湖又名西海,是五湖中環境最安靜的一個湖。岸邊有紅葉臺、青木原樹海、鳴澤冰穴、足和田山等風景區。精進湖是富士五湖中最小的一個湖,但其風格卻最為獨特,湖岸有許多高聳的懸崖,地勢複雜。本栖湖水最深,最深處達126米。湖面終年不結冰,呈深藍色,透着深不可測的神秘色彩。
游獵公園
在靜岡縣裾野市的富士山麓,還辟有富士游獵公園,面積74萬平方米,豢養着40種1000多頭野生動物,僅獅子就達30多頭。游人可駕駛汽車,在公園內觀賞放養的各種動物。
聖廟
坐落在頂峰上的聖廟──久須志神社和淺間神社是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主要風景區,也是游人常到之地。每年夏季到山頂神社觀光的國內外游客數以千計。[4]
其他
此外,富士山區還設有幻想旅行館、昆蟲博物館、自然科學廳、奇石博物館、富士博物館、大型科學館、植物園、野鳥園、野猴公園和各種體育、游藝場所等。
編輯本段相關科研
氣象觀測所在日本最高峰的富士山觀測氣象,可以有利于臺風的預報。因此日本很早就在富士山頂設立了氣象觀測所。1880年(明治13年),開始在富士山頂觀測氣象,但直到1932年(昭和7年),才富士山的夜景設立了富士山臨時氣象觀測所,進行常年的氣象觀測工作,觀測結果通過超短波無線電送到氣象廳。1936年,觀測所移至最高峰的劍峰,并改為常設氣象觀測所。這是當時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氣象觀測所。1964年觀測所設置了雷達。這個雷達作為富士山頂的象征對于登山者們來說非常熟悉。随着氣象衛星和多普勒雷達的技術完善,山頂的雷達觀測漸漸失去了重要性,因此在1999年(平成11年)廢止了雷達觀測。觀測所也在2004年9月30日變成無人自動化(實際上由于天氣惡劣,直到10月1日才實行無人化),目前該所仍自動進行氣溫、濕度和氣壓的觀測。廢棄的氣象雷達接收器,陳列在富士吉田市的富士山雷達館中,供人參觀。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在日本古代詩歌集《萬葉集》,有許多以富士山有關的文學作品,其中山部赤人的短歌最為著名:“田子の浦ゆうちいでてみれば真白にぞふじの高嶺に雪は降りける”能夠考證富士山噴發年代的最早的文字記錄,是《續日本紀》,書中記錄了781年(天應元年)從富士山噴出的火山灰。在平安時代初期創作的《竹取物語》也有相關記載可以了解到當時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共噴發過18次,最後一次是1707年,此後變成休眠火富士山的晚霞山。在江戶時代,1707年12月16日的寶永山大噴發在江戶城中落下了大量的火山灰。關于這次噴發,留存有大量的文字和圖畫記錄。繪畫江戶時代日本著名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以富士山為題材創作了46幅的連續版畫《富岳三十六景》(約1831年)。當初畫家計劃按照題名只畫36幅,但後來因廣受歡迎,又加畫了10幅。其中,描繪了富士山雄美壯觀的作品《凱風快晴》和《山下白雨》等都廣為人知,這兩幅畫也被人親切地稱為“赤富士”與“黑富士”。(《富岳三十六景》之中,還有一幅描繪海浪的《神奈川沖浪裏》的傑作非常有名)。
編輯本段相關文學
如前所述,富士山作為和歌的題材被廣泛使用。此外,也有一種說法:在《竹取物語》中,許多武士将長生不死的靈藥在最接近天的富士山上燃燒,因此,這座山名為“富士山”、“不死山”或“不盡山”。(日語中,“不死”和“不盡”的發音都與“富士”接近)。近代作家太宰治在1939年(昭和14年)創作的小說《富岳百景》中,有一段“月見草與富士山最為相配”的文字廣為流傳,現在的山梨縣富士河口湖町的禦坂山腰處立有刻着這段文字的石碑。直木文學獎獲獎者新田次郎根據本人在富士山頂氣象觀測所的工作經驗,寫成了關于富士山的許多作品。他的獲獎作品《強力傳》便是描寫富士山的挑山工的生活的小說。此外,新田次郎還寫有《死在富士》、《發怒的富士》,《芙蓉的人》,《富士山頂》等作品。
編輯本段相關宗教
富士山頂設有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用于祭祀富士山的神靈。因此,在富士山八合目以上除去登山道和氣象觀測所之外的385萬平方米土地,都屬于該神社所有。但是,由于無法确定靜岡縣和山梨縣的邊界,因此沒有取得土地所有權登記。淺間大社內供奉的神靈,為在記紀神話中出現的女神“木花開耶姫命”(コノハナサクヤヒメ,Konohanasakuyahime)。但是,目前仍不清楚從何時起這位女神成為了護佑富士山的神靈。在古代的常陸國風土記中記載有關富士山神和築波山神的傳說。據說,天神拜訪富士山神的住處,請求留宿,但是被主人以正在齋戒為由拒之門外。後來天神拜訪築波山神,也請求留宿,結果受到了歡迎。因此,此後築波山上人流不斷,而富士山卻遭到了終年積雪的懲罰。平安時代的文學作品《更級日記》中,記載了當時一些人認為富士山神可以決定朝廷次年的人事更替的觀念。到了江戶時代,攀登富士山也在平民百姓中流行起來。平民們由于對富士山強烈的信仰,特地在江戶各地堆起了許多富士冢。所謂“富士冢”,就是在能夠眺望到富士山的地方用土堆起的人工小山丘,在山丘頂部也建有淺間神社供人參拜。因此,不能去富士山的人也能夠在當地體驗一下攀登富士山的感覺。這樣的富士冢很多被命名為“淺間山”或者“朝熊山”。另外從港灣眺望到富士山的地方,也有建立淺間神社的石碑的風俗。在高漲的富士山信仰的背景下,江戶時代誕生了許多以富士山信仰為基礎的神道教佛教混合的新宗教。這些宗教在江戶進行施教,建立組織,許多都達到對幕府構成威脅的規模,因此遭到了幕府的鎮壓。這些宗教在明治維新中得以保存,與現在的實行教、丸山教和扶桑教等都有着淵源。即使在現代,也有許多以富士山信仰為基礎的組織,例如奧姆真理教和法華三法行等都在富士山的山麓設立總部。
編輯本段環境保護
富士山海拔3776米,跨日本靜岡、山梨兩縣,是日本最高山峰,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岳”,是日本民富士山的紅葉族的象征。作為日本的經典象征之一,景色秀麗的富士山世界聞名。如果遠遠地仰視富士山,你會感受到這座山的優美;但是如果近距離看看富士山的森林內部,你一定會覺得大煞風景,因為這裏垃圾成堆。目前讓日本人引以為豪的富士山簡直成了垃圾傾倒場。在其森林裏的落葉和泥土上,丢棄着各式各樣的垃圾,包括建築殘片、被損壞的辦公家具、廢棄的家用電器(如破損的微波爐及已經生鏽的舊冰箱等)。定期對富士山進行清掃工作的一名負責人說:“我們找到了各種家庭垃圾,從破損的電視機到其它家用電器。有時候,我們還會發現一些有毒物品,例如,已經洩漏的廢舊汽車電池。”定期為富士山進行清理工作的“富士山俱樂部”負責人說,截止到今年3月的12個月間,他們共收集了大約85噸非法丢棄的垃圾。每年,大約有20萬來自世界各地以及日本國內的游客到富士山旅游、度假,這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很大壓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富士山當地的自然保護團體和官員曾經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對富士山申請加入世界遺産名錄進行非正式評估,但答案并不理想。據悉,對垃圾和廢棄物的處理不善是其中一個原因。為了保護富士山的環境,減少垃圾造成的負面影響,日本人于1998年成立了“富士山俱樂部”,定期對這裏的垃圾進行清除。如今,這個俱樂部已經發展到1100名會員。盡管如此,富士山的垃圾問題還是很嚴重,垃圾傾倒問題也很難完全禁止。“富士山俱樂部”的一名官員說:“人們來到這裏,沿路偷偷扔垃圾是很容易的。”為解決這個問題,當地政府安排了特別巡邏員、設置了監控鏡頭。但這顯然還不足以從根本上完全杜絕垃圾的産生。一名環境保護者、登山者曾經公開表示,把垃圾撿起來還不夠,人們首先要明白不能制造如此多的垃圾。雖然有垃圾問題的困擾,但日本還在繼續為富士山申請進入世界遺産名錄而努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表示,山上的垃圾不是最終決定因素,關鍵要看這個地方是不是真的足夠獨特”狼博介紹了富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