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冰天雪地

琉淵眉間緊蹙,他也知道經商者皆是圖最大利益的,在如此缺糧的情況下,他倉中囤積了米糧必會提價,只是沒想到提到了這般高。“表哥可還探聽到了什麽?”

韓煜雙手抱着臂膀,嘆了一口氣道:“還有一些便是親眼所見的,敲了幾戶農家,都是連米粥都喝不上,一天難得的果腹之物便是一點米糠,甚至,有些……”

韓煜越說越小聲,琉淵倒吸一口涼氣,走到桌前坐下,“那靈州刺史現下吃的是什麽?”

“這……倒是比其他的好一些,不過刺史府先前囤積的米糧,大多都用于救災了,恐怕也只是留了些果腹的。”韓煜道,身為一方父母官,若是底下的百姓受苦受難,自己坐享清福,必定是配不上這個官位的。而此時刺史府上也只是每日兩餐清粥,倒也說明這個刺史有點良心。

沉思片刻,琉淵想起方才在廳堂與他暢談的富商,道:“事态緊急,現下唯一的辦法便是命人除雪開路,讓外面的米糧得以運進靈州,以作救命之需!”

韓煜想了想,“只是,從這裏到靈州那段路被雪堵死,要想除去那積了兩三尺的雪,我們如何去找那麽多的人力,再則,這事也拖不得,不然等到一個多月後開春雪融,除雪開路便起不到什麽作用。”

“表哥說得極對,所以我們必須發動靈州百姓,讓他們來除雪開路。靈州百姓衆多,若是從不同路段除雪,分為多個動工點,同時且雙向,必定能在短時間開出一條路來。”琉淵正色道。這就好比開鑿運河,把一條運河分成幾十段甚至上百段同時開鑿,必定會加快進程。

韓煜聽後還是有所顧忌,“只是,這天寒地凍,靈州百姓怎會願意冒着風雪來開路。”

琉淵端起桌上的熱茶,抿了一口,“我們不是帶了些米糧和棉布過來,若是将這些用作酬勞,必定能吸引許多人過來。”

頓了頓,琉淵唇邊浮起一抹淺笑,繼續說:“我方才結識了一位富商,他本想去靈州做米糧生意,卻因道路不通而停滞于此地。他手上有大批米糧現下愁着賣不出去,所以,在開路前我必須與他談一筆交易。”

“什麽交易?”韓煜看着琉淵問。

琉淵看了一眼韓煜,“這交易便是,路由我來雇人開,不過等開了路,他将米糧運進靈州後,必須低價賣給靈州百姓。”

“還有。”琉淵繼續道:“若是沈進的米糧能在靈州城內低價賣出,那靈州牟取暴利的富商必定會擔心自己倉中的米糧賣不出去,而急于清倉,如此他必定也會削價出賣。”

聽了琉淵的計劃,韓煜不禁笑了笑,“你倒是越來越狡猾了。”

琉淵抿唇一笑。若真是變得狡猾,大概是跟那老狐貍在一起久了,不知不覺也就學了他一點。果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琉淵站起來,袖着手在房中來回踱了幾步,他道:“明日我便進靈州一趟。”

Advertisement

“嗯,好。”韓煜點頭。

再想了想,琉淵道:“我再去會一會沈進。”

敲了沈進的房門,他還沒睡,這些日他一直為米糧一事擔憂,難以入眠。琉淵找到他,與他說了交易的事情,他才曉得琉淵是朝廷派來赈災的官員。若是能将手中的米糧脫銷,他必定是樂意而為的,低價賣出倒也沒甚,畢竟他當時收進這批米糧的價格也是十分低。

這筆交易就這麽定了下來,現在只剩下等路開出來。

第二日一大早,琉淵便和幾個侍衛騎着馬打算踏着深雪進靈州。而留下一大部分侍衛便在徐州看守米糧和棉布。

雪深三尺這句話倒是不假,他們□的馬匹深陷雪中,沒過了馬膝,好在韓煜早已有所準備,在馬腿上裹了一層棉布給馬保暖。

在雪中艱難前行了兩個時辰才到靈州。

聽聞太子殿下到了靈州,靈州官員冒着寒氣前來接駕。請了琉淵一行人進府,府上也只有一些鹹菜和米粥,因着招待太子殿下不便過于清淡,便在熬粥的時候多加了些米。熬出來的粥也就比平日稠一些。

琉淵随便用了些,便與靈州刺史說了除雪開路的事。到了下午,靈州衙門的衙役便四處奔走相告,說太子殿下要雇人除雪開路,以米糧棉布作為傭金。

靈州百姓聽到有米糧和棉布,便十分踴躍,年輕氣壯的男子便都背上鋤頭拿起鏟子就往府衙聚集。有些百姓家中囤積了過冬的米糧,過來幫着除雪開路也不是為了那些米糧和棉布。

琉淵命人用竹片做成一塊一塊的竹簽,給每個除雪開路的百姓發一塊,到了黃昏停工之時,便可憑着這塊竹簡領取米糧和棉布。

除雪開路一事拖延不得,當日召集了人後便立即動工,從徐州到靈州這一段路分成了八十三段,每段長約五十丈,每十五人負責一段,如此分工開來,鏟雪開道做起來也是十分利落。

關于酬勞一事,更是不能耽擱。當日琉淵便下令讓徐州等候的侍衛,用馬匹将米糧和棉布運一部分進來。馬背上駝的東西不多,加上人也在上面,馬背承受重量有限。

琉淵想了一個法子,用木板制成雪橇,米糧和棉布放在雪橇後,用馬來拖着。雪橇受力面積大,不容易陷進雪中。雖說馬匹在雪中的行述十分緩慢,運送的物質也不多,但是這些物資不必都運進靈州,而是沿路就發放給除雪開路的百姓。

開路的大都是年輕氣壯者,而靈州還有老弱病殘者并不能承受這凜冽的寒氣,即便想要開路也有心無力。對于這一些人,琉淵便命人将一些米糧運進城裏,在一些民衆聚集的地方給老弱病殘發放米糧,以保他們的溫飽。

第一日開路,靈州有些百姓還半信半疑,擔心這消息是假的。但是看到那些前去開路的百姓果真帶回米糧和棉布,便在第二日加入了開路的陣營。

琉淵每日沿途查看開路情況,所謂萬衆一心其利斷金,這才三天,便完成了大半的工程。只是,并不是能一直這般一帆風順的。開路過程中,也有人被山上的滑雪生生活埋的,凍傷的也大有人在。

琉淵帶來的米糧并不多,每日都給開路的百姓發放,最多只能維持五天。現下已是第三天,若是能在五日之內完成,必定是好的,若是不能完成,恐怕就難以調動百姓的積極性。

即便挨過了開路的這幾天,但是往後的一段日子,雖百姓可以買到米糧,卻也不是每家每戶都能買得起,有些窮苦人家身無分文也是吃不上的。

這一群窮苦百姓只能靠着朝廷接濟。琉淵思慮許久,決定上奏朝廷,懇請再添些赈災米糧。

私下裏,琉淵又找了沈進,與他說起他們所帶米糧不夠之事,看他能否慷慨解囊出一小部分的米糧接濟。

沈進是個豪爽之人,琉淵開了口他也沒做多猶豫,便許了好幾車米糧,算是做一回善事。等他入了靈州,将手上的米糧脫了手,即便是按照與琉淵商定的價格,他也能賺一些。總好過之前一直在徐州幹等,心裏坐立不安的好。所以,此事他還對琉淵心存感激。

身為商人也是喜歡談條件的,沈進答應給琉淵五車米糧,但是交易條件便是,“待我入城之時,讓你手下的侍衛一路保駕護航如何?”

他那麽一大批的米糧,對于靈州百姓來說就是一塊肥肉。總會有一些懷有歹念的人想要搶糧,沈進目光長遠,便想着先做個防範。

琉淵輕笑一聲,“好,就這麽說定了。”

作者有話要說:好吧,簡略地寫寫琉淵的政治才能,他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太子,很想表達他的才智,但是表達能力有限,就這麽辦好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