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當丫鬟的第三十五天
是啊, 這樣的人怎麽會止小兒夜啼。
孩子的爹娘提起他,也會說這是禦朝的英雄。
姜棠沖趙大娘笑了笑,“五公子的确是英雄。”
趙大娘往竈臺裏添了把柴火, 也跟着笑,“那可不, 咱們侯府肯定能越來越興旺,別人都沒咱們這麽好的福氣, 能在侯府做事的,你看碼頭那些小工,一日才幾個銅板。”
在趙大娘心裏, 能在侯府做事,跟着陸錦瑤顧見舟這麽好的主子是天大的福氣。每月的月銀就夠普通老百姓一家用一年的, 還有賞錢和油水可撈,一年怎麽都得有二十兩銀子到懷裏。
天下哪兒還有這麽好的事。
她呀,得在侯府幹一輩子, 絕不會幹糊塗事。贖身更是沒想過, 她的兒子兒媳婦也是侯府的下人,以後吃喝不愁, 誰會想着贖身。
賣身給永寧侯府意味着安穩, 只要小心不做錯事,不會被輕易發賣了去。
姜棠能理解趙大娘的想法,只是,永寧侯府日漸輝煌,可能保證幾十年如一日嗎。賣身為奴後代都是下人, 不能科舉, 為人奴仆。
侯府是一把保護傘, 可也是一個牢籠。
姜棠覺得贖身這事兒不能和別人說, 說了別人也不一定能明白,可能還覺得她心比天高不知所謂。
小心點才能辦成大事。
“大娘說的是。”姜棠附和着,“大娘子和四爺都是仁善之人。”
對待自己人如春風一般溫暖,對待敵人就如寒風一樣冷冽,有手段又護犢子。
趙大娘笑呵呵道:“小棠啊,你真不見見我那侄兒呀。”
她覺得她侄子和姜棠還挺相配的,女子嘛,免不了要嫁人的。姜棠這麽好看,還是嫁給一個老實本分的,日子才能和美過的下去。真想攀高枝,摔都不知道怎麽摔死的。
Advertisement
姜棠婉拒道:“大娘子這邊還用得着我,還是不見了。”
“哎,不見就不見吧,興許過陣子我侄子就議親了。”趙大娘開始講蒜泥白肉的做法,“這道菜最講究的刀工,還有蒜泥這蘸汁。你做菜雖然好吃,但刀工還有的練呢。”
“肉要切的極薄,從後面看能透過手指,肉用的不是五花肉,上肥下瘦,炖的時候可不能上糖色。蒜泥蘸料裏可不僅僅有蒜泥,還得放醋青紅小辣椒。”等肉煮熟,趙大娘給姜棠切肉,菜刀平而穩,慢慢地走過去,這就成了。
姜棠感嘆,這刀功,去牛肉拉面的館子肯定能被老板看上。
做好之後趙大娘先讓姜棠嘗了,“這肉吃法也有講究,用筷子卷住一邊,輕輕一甩,肉就卷上來了,然後再蘸蒜泥汁。”
按趙大娘的說法這麽吃,一口下去果然肥而不膩,蒜泥香味和醋更中和了白肉的膩,正因為是白肉才沒那麽多香料的味道,不愧是拿手菜。
趙大娘期待地看着姜棠,“怎麽樣!”
“好吃呀!軟而不散,香而不膩。再加一點糖就好了,好像少了點甜味兒。”
趙大娘試了試加糖的蘸汁,舀出來一點嘗了嘗,“味道是好了一點。”
地鍋雞姜棠也嘗了,炖雞上頭貼餅子,餅子是玉米面的,和魚頭泡餅的味道不一樣,全是柴火炖肉的香味,走出去老遠都能聞到。
雞皮的膠質包裹着雞肉的爽彈,肉的顏色是棕褐色的,裏頭還放了幹蘑菇和土豆,若是給樣一碗飯再盛上小勺湯,往裏放上面乎乎的土豆和吸滿湯汁的蘑菇,姜棠能吃兩碗。
趙大娘道:“做這個記得往裏頭放五花肉,光炖雞可不成。”
怪不得吃起來這麽香,這個湯拌面吃都好吃的。
姜棠誠心實意道:“謝謝大娘。”
趙大娘把菜盛出來在一旁晾着,如今天熱了,太熱的菜送過去不能吃的。
姜棠把花卷和白粥盛出來,又拌了涼菜,等了一會兒露竹才過來傳菜。
比起做菜,傳菜好像更辛苦。眼睛看着哪個都好吃,可哪個都吃不到。
鹹鴨蛋一切為二,金黃色的油直往外流。
地鍋雞蒜泥白肉和涼拌黃瓜絲一起端了過去,沒一會兒露竹就回來了,給趙大娘和姜棠一人一個荷包,“大娘子今兒吃的高興。”
這個荷包比以往的都要沉,裏面最起碼有五兩銀子。
趙大娘老道,一颠就感覺出來了,嘴咧的老大。“老奴謝大娘子,謝大娘子。”
姜棠道:“請露竹姐姐替奴婢謝過大娘子。”
等露竹出去,趙大娘忙打開荷包,“有五兩多銀子呢!”
兩人的賞錢加起來就有十兩銀子,應該不是因為今兒的飯,姜棠覺得和壓縮餅幹有關,前頭三爺得賞府裏已經傳遍了。
錢是多是少沒關系,壓縮餅幹有用就行。懷璧其罪,若是在別的地方,她興許被鎖在小屋裏,每日光做,不做就打。
真好,她能幫到顧見山。
姜棠眼睛都笑彎了,“是呀,五兩多銀子呢。”
趙大娘是真的高興,五兩銀子就是五個月的月錢,小半年的月銀可不少呢。
姜棠高興的是壓縮餅幹能送到西北去,她還能想別的東西,再來一回就能把恩情還清了。
怎麽能不高興。
直到晚上,姜棠臉上都帶着笑。今兒露竹替她,屋裏四個誰也不用去守夜。
每個人手裏捧着一份炸雞。
油紙折的小盒子,用木簽戳着吃,炸雞有辣味,裏面汁水特別多,外頭還特別地脆,一屋吃炸雞的聲音。
佩蘭吃的一嘴油,“棠棠,怎麽又給我們做好吃的啊。”
靜默安安靜靜地,能為什麽,肯定因為心裏高興。
只要姜棠一高興,就會做很多好吃的。
就是不知道為什麽這麽高興。
陸英翻了一個白眼,“有的吃還堵不上你的嘴,還能為什麽,因為跟咱們好呗。姜棠怎麽不給晏明堂的丫鬟做吃的。”
佩蘭咯咯直笑,“還是你聰明。”
姜棠道:“你們看傍晚烏雲密布,明兒興許下雨,熱了這麽多天,總算涼快了一點。聽說滇南的雨也停了,西北一直打勝仗,那四爺和五公子也快回來了。”
佩蘭:“四爺早點回來,大娘子就不用那麽擔心了。”
屋裏黑,姜棠把包着油紙的炸雞放到一邊。她怎麽說起顧見山了,她現在是宴幾堂的丫鬟,就算說也該說顧見舟。
幸好佩蘭她們沒說別的。
吃過炸雞,一屋子人很快睡熟了。
姜棠熱的把被子踢開,側過身看着窗外,今天沒有月亮,月初,就算沒雲彩擋着也是彎彎一角。
天底下所有的人看見的月亮都是同一個,西北的月亮應該挺亮的吧。
次日,晨起下了雨,雨不大,淅淅瀝瀝下了一宿,清早就停了,倒是比往日涼爽的多。
陸錦瑤收拾妥當之後就帶着懷兮姜棠出門了。
她今兒穿的衣裳比較寬松,懷孕三個月,已經有些顯懷了。
府醫說過了三個月就穩當了,不必像頭三月那麽小心。
陸錦瑤讓露竹去平陽侯府報了個信,把她有孕的消息告訴母親。明兒侯府大概會來人,她母親定會派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嬷嬷過來。
高嬷嬷是她的奶嬷嬷,但沒照顧過有孕之人。請嬷嬷找穩婆,陸錦瑤還是放心娘家的人。
露竹去了平陽侯府,到中午就能知道消息了。
雖然顧見舟不在,但能見到母親,陸錦瑤心裏也是高興的。
到了錦棠居,陸錦瑤先去後院看餅幹烤的怎麽樣。一回生兩回熟,她沒有鋪子開張那日緊張。
院子裏已經晾了兩爐餅幹了,五香居的桃酥裏放了核桃仁兒碎,錦棠居做的餅幹裏放了葡萄幹。
烤出來的味道格外香甜。
餅幹分兩種口味,原味的三錢銀子一斤,抹茶味兒的一兩銀子一斤。
因為面粉牛乳用的多,所以比蛋糕千層賣的都要貴。
今兒是頭一天賣這個,先做了三十斤的餅幹,還留出來一斤切成了小塊兒給客人們嘗。
只有嘗過了才會覺得好吃,覺得好吃了才會買。
吃慣了錦棠居點心的客人覺得今兒鋪子裏的味道格外香甜,進來一看,才知道出了新的樣式。
再好吃的東西連着吃也會吃膩,總是吃這幾樣就會覺得錦棠居的點心沒五香居樣數多,沒五香居的好吃。想緩幾日再過來,沒想出就出了新樣式。
有人連嘗都沒嘗就買了兩斤,“這是什麽,給我來兩斤,一樣味道一斤。”
掌櫃道:“這個叫餅幹,抹茶味和牛乳味兒的,裏面放的是葡萄幹兒。”
上頭挂着的牌子寫着原味的三錢銀子一斤,抹茶的一兩銀子一斤,價錢可不算便宜。
“那就這兩樣。”
“誠惠一兩三錢。”
更多的人會嘗嘗,尤其是那些極少來買點心的人。總怕花了錢買到不好吃的東西,嘗了一口之後點點頭,也就掏錢買了。
多數都要半斤,也有稱幾塊兒的。
三十斤餅幹賣的倒是快。
姜棠和陸錦瑤說,餅幹不同于蛋糕,壓縮餅幹就能久放,餅幹也行。雖然放不了壓縮餅幹那麽長時間,但在夏天放個七八天不成問題。
鋪子裏人來人往,隔一條街五香居的掌櫃的打發夥計去買了兩斤餅幹。
吃起來味道的确和他們賣的桃酥不一樣,但一咬下去,同樣酥得掉渣。
別的點心鋪子沒有五香居生意好是因為味道沒他們的好,這個錦棠居可不能小瞧了。
餅幹沒有那麽甜,但葡萄幹往裏面增加了甜度,或許桃酥裏也可以放點葡萄幹。
說實話,和他們賣的桃酥不一樣。
桃酥是炸的,吃多了覺得油,這個倒是不會。
但錢比桃酥便宜,只抹茶味兒的和桃酥一個價兒,那也是因為禦朝茶貴。
這麽一來五香居也沒什麽辦法,盛京那麽多點心鋪子,五香居生意好是因為味道好,種類多。
怕是以後沒辦法一枝獨秀了。
錦棠居背後是永寧侯府,五香居的老板只是商人,惹又惹不起,只能作罷。
倒是因為點心好吃,又打發夥計去買了兩斤。
今兒生意是真不錯,點心師傅緊趕慢趕,面包窯就沒閑着的時候,烤出來的點心晾涼立馬補上,要是有碎的就和蛋糕點心的邊角料一起低價賣出去。
姜棠還以為點心得剩一些,但一直是師傅在趕做,看那邊做的着急,她也過去幫忙了。
送到鋪子的都是打好的黃油,按照方子稱面粉,做餅幹,比她在宴幾堂小廚房做快得多。
也幸好送打好的黃油,不然點心師傅一天光打黃油和奶油了。
手動打這些費時又費力,要麽找木匠師傅想想辦法,做個上發條的機器也成。要麽就請兩個小工專門做這些。
姜棠幫忙烤餅幹,管做抹茶千層的師傅瞧瞧拉了姜棠一下,面帶為難道:“姜姑娘,我這兒有點事兒想和你說。”
姜棠手上還有面,她道:“我先去洗把手。”
————
等姜棠洗完手回來,點心師傅才道:“是這樣,有人私下問我抹茶粉怎麽做,也不知道是哪個點心鋪子的人。”
錢師傅不自在地扯着袖子,“所以我想告訴姜姑娘一聲,提醒大娘子小心一點。”
錦棠居三個點心師傅分別負責三種點心,為的就是把三種方子分開。而淡奶油、黃油、抹茶粉這些比較重要的食材都是直接送過來,具體怎麽做點心師傅們并不清楚。
做抹茶粉用的也不是一般的茶葉,而是春茶嫩葉,蒸汽殺青後烘幹,再用石磨碾碎,才能既有茶香,又能保持原本茶葉的顏色。
其他茶葉雖有茶味,但顏色偏深為褐綠色,自然沒有抹茶粉做出來的點心顏色清雅好看。
點心師傅要麽是宴幾堂的丫鬟,要麽是永寧侯府、平陽侯府的家生子,自然不會把這個往外說。
陸錦瑤生性謹慎,連掌櫃幫工選的都是信任之人。
出言提醒不是覺得有人會背主,而是有人盯上錦棠居了。
姜棠莞爾一笑,道:“這事兒還得虧你說了,要不然出了事真是措手不及,我會向大娘子禀明的。”
點心師傅笑着道:“那有勞姜姑娘了。”
看着姜棠走遠,她松了口氣。聽說姜棠是二等丫鬟,就能跟着大娘子看鋪子做生意,長得也是頂頂好看,跟仙女似的,這裏的點心她都會做,真是叫人羨慕。
姜棠轉頭就把這事兒給說了,陸錦瑤道:“咱們方子是不會洩露出去,就怕有人使下三濫的手段。按理說咱們的鋪子妨礙不到其他賣點心的,怕就怕有人眼紅,再讓咱們以為是五香居做的。”
姜棠:“想要鹬蚌相争,好漁翁得利?”
陸錦瑤道:“沒錯,咱們生意照五香居還差得遠,和掌櫃的說,賣出去的點心務必多檢查幾遍,還有幫工的頭發必須包好。”
姜棠:“大娘子,其實可以在包點心的油紙上印上餅幹是哪日做的,放到哪日會壞。”
陸錦瑤覺得這個主意好,印上哪日做的,省着有人拿了放壞的點心找事,蛋糕點心餅幹放壞的時間各不相同,買的時候提醒有人轉頭就忘了。
找人刻個印章,用可以吃的菜汁印就成。
開點心鋪子得一步一步來,這法子不都慢慢想出來的嗎。
陸錦瑤今兒在鋪子待了一天,中午讓懷兮去外頭酒樓買的飯菜,用食盒裝着送了過來。
陸錦瑤吃着,還沒有姜棠做的合乎口味,潦草吃了幾口,就給鋪子裏的師傅掌櫃們分了。
下午生意也是紅火,等晚上把點心和餅幹賣完,掌櫃關上門算賬盤點。
點心師傅和婆子們去後院洗刷打掃,兩個掌櫃的一個記賬一個數錢。
餅幹總共賣了一百零三斤,七十八斤原味的,二十五斤抹茶口味的,流水四十八兩銀子,按四成利算,純利潤有十九兩銀子。加上今兒賣點心賺的十五兩銀子,淨利潤有三十五兩。
能把一個月的租金掙出來。
賬本和後院的米面花銷都對的上,記好賬,掌櫃的把賬本拿給陸錦瑤看,“大娘子,您看看。”
陸錦瑤看完之後就把賬本合上了,“懷兮。”
懷兮拿了一個荷包出來,“大娘子的一點心意,你們兩位掌櫃一人一兩銀子,三個點心師傅也是一樣的,剩下的幫工一人半錢銀子。”
陸錦瑤:“我不常過來,這裏有勞你們費心。若是有要緊事就去永寧侯府,萬事有我,不必害怕惹麻煩。若有人惹了事,還不禀明,事後等着我去收拾爛攤子,這種人不用也罷。其他人不在,這些話勞兩位掌櫃轉達。”
兩個掌櫃低着頭,連忙應是。
陸錦瑤抿唇一笑,“行了,忙活一天,都早些休息。”
外頭天已經黑透了,姜棠跟着陸錦瑤坐上回侯府的馬車,趙大娘那邊已經準備好了夜宵,她不必再費心弄。
看了一天的鋪子,先前頭賣了點心,又在後頭幫了忙。
姜棠覺得做生意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口才要好,顧慮得多。還得有背景,在這兒普通人擺個小攤位還成,想要開鋪子,得提防“有心之人”。
她要是去擺攤,若是相貌普通一點還成,這幅相貌怕是不成。
還是先攢錢吧。
太早回下人房也沒意思,姜棠在小廚房和趙大娘說話,還沒說一會兒,露竹就過來了。
露竹:“大娘子有事叫你。”
露竹瞧着特別高興,姜棠猜是有喜事兒,平日裏不好打聽這些事,既然高興問一問也無妨,“露竹姐姐,大娘子找我什麽事呀。”
露竹笑着道:“明兒平陽侯府來人。”
永寧侯府在城南,平陽侯府在城北,都在盛京城,但坐馬車要一個多時辰。
平陽侯府是陸錦瑤的娘家,她和顧見舟這門親事,是門當戶對。
同在盛京,但嫁了人的女子不能常回娘家,只逢年過節登門送節禮。端午節因為陸錦瑤有孕,就推脫有事沒去,但節禮是有送的。
陸錦瑤在永寧侯府能挺直腰杆,也是因為自己有一個可以倚仗的娘家。
應是陸錦瑤把懷孕的消息告訴平陽侯府了,所以明兒平陽侯府的人才會來登門拜訪。
來的不是別人,大概率是平陽侯夫人。
陸錦瑤叫她,不是為了別的事,而是中午吃飯的事。
平陽侯府來人,不能把人請到宴幾堂吃飯,得請到正院,由鄭氏、韓氏作陪,這才全了禮數。
大廚房做飯,但大廚房就剩一個大師傅,明兒姜棠怕是要去大廚房幫忙了。
姜棠道:“那可太好了,我先去大娘子那兒。”
進了正屋,果不其然。
陸錦瑤道:“明兒平陽侯府來人,我母親過來。明日一早你就去大廚房幫忙,我母親愛吃甜口的,不喜姜的味道。我會和夫人說,讓正院的孫大娘、李大娘一同過去。你看着做,你辦事我一向滿意的。”
別的倒是沒什麽,陸錦瑤就怕她母親又說起給顧見舟納妾的事。當初讓姜棠做她的陪嫁就是為了這事,有孕之後為了籠絡夫君,才把自己房裏人提成妾。
陸錦瑤不想顧見舟納妾,姜棠現在在小廚房做活,平日見顧見舟都躲着走。
顧見舟又是個一根筋的,納妾這事不用再提。
陸錦瑤笑了笑,“沒別的事了,明日要起早,你早些回去吧。這事馬虎不得,若需要幫忙,找懷兮,采買的事找前院的韓管事。”
姜棠福了福身,道:“奴婢省的,那奴婢告退。”
對陸錦瑤來說,明兒的宴會是重中之重,菜色代表了永寧侯府對她的看重,可不是簡簡單單娘家人和婆家人吃頓飯。
潛臺詞,如果做的好,就有獎賞。
上回家宴,長房那邊還派人盯着。這回是宴請平陽侯府的人,韓氏連插人的機會都沒有,一大早,姜棠就去了大廚房。
大廚房只剩一個大師傅,另外三個跟着去了西北,不知何時回來。
廚子知道姜棠是四娘子身邊的紅人,故而十分客氣,“姜姑娘,你看着菜單拟哪幾樣,咱們府上的親家過來一向是二十六道菜,八道涼菜,十八道熱菜,三道湯。”
和家宴一樣的分例,但細想比家宴要豐盛。
家宴總共十六人,這回來的只有平陽侯夫人,加上鄭氏韓氏作陪,算起來只有四個人。
廚子叫陳二,他為難道:“姜姑娘,咱們才兩個人,哪兒能做完二十六道菜。”
上回家宴,足足提前了五日就準備,拟菜譜采買,這才半日,陳二生怕搞砸了。就算他有兩個徒弟幫忙也不成。
姜棠笑着道:“夫人體恤,把正院小廚房的孫大娘和李大娘叫過來幫忙,這個你就不必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