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進入私塾
秦遇讀書的事就這麽定下來了。
他每天辰時到學堂,張氏不放心他,原本要送他,秦遇自然不應。還是秦崇恩拍板,讓秦懷銘每天來找秦遇。
每次秦懷銘來,張氏都會給他一碗甜豆漿。秦懷銘喝得很開心,上學路上就跟秦遇說着學習上的事。
他在丙班學了幾年了,馬上就要升乙班,秦懷銘既激動又忐忑。
“如果這次升班我沒過,不僅夫子饒不了我,等回家後我爹娘也肯定饒不了我。”他耷拉着眉,一臉喪氣。
秦遇剛要開口安慰他,秦懷銘立刻又滿血複活。
“不過不管怎麽樣,我肯定都會努力的。”
秦遇抿唇笑,他覺得秦懷銘真像一株小白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他拍拍秦懷銘的肩膀,“只要銘哥放松心态,肯定沒問題。”
他有時候不明白秦懷銘這麽一個樂觀開朗的人,為什麽特別容易緊張。
他們到了私塾後,會先自習一個時辰,巳時先生才會來。
譚秀才教書不像後世老師那樣事無巨細地管着,你有問題問他,他若是知道會告訴你。
但你不想念書卻又迫于父母壓力過來,上課時開小差走神,故意搗亂,譚秀才起初會呵斥,叫大人,但學生屢教不改後就會被趕出去。
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秦遇不知道其他班是什麽情況,但是在丙班,學生還算老實。
有幾個衣服料子比其他人好的,自習的時候忍不住開會兒小差,但很快又坐好,搖頭晃腦背誦詩文。
Advertisement
秦遇跟他們背的不一樣,他學習進度最末,剛接觸論語,好在他曾經學過一點兒,現在學起來不算吃力,理解其義也比大部分同齡孩子快。
他們雖然都是一個班,但每個人入學時間不定,學習進度也不同。
譚秀才會根據他們大部分人的進度,每天上午講解半個時辰的內容。
然後再單獨考察每個人所學,查漏補缺,或者學生主動詢問求解。
除了丙班,還有乙班,相比熟讀四書五經的甲班,乙班和丙班都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
此刻譚秀才講解《孟子·離婁下》中的名句:“争地以戰,殺人盈野;争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注】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說,為了争奪土地,城池,殺死的人已經太多太多,屍體堆了漫山遍野,就好像有人操控了這塊土地吃人,這麽罪惡的行為,就算把他處死都太輕了。
這是秦遇在心裏翻譯成現代大白話理解,夫子講的充滿文氣。但不可否認,夫子說得很有用,他原本覺得這一段背下來有點難度,但經過夫子講解其義,他再去背誦,就容易多了。
這是他以後要學到的,所以譚秀才在給其他人講解孟子和中庸裏的內容,秦遇都聽得認真,邊聽邊在做筆記。
這是他的習慣,經過現代考試的大部分學生應該都會,為了提升速度,他用的自制碳筆。
眨眼半個時辰過去,譚秀才示意其他人溫習剛剛所學,他走到秦遇身邊,檢查他的功課。
秦遇的字讓譚秀才皺眉,但秦遇回答的內容又讓他眉頭舒展。他看了一眼秦遇瘦瘦小小的樣子,覺得自己不能操之過急。最後叮囑秦遇一句,讓他回去好好練字。
秦遇恭敬道:“是,夫子。”
譚秀才離開了,秦遇接着之前的內容溫習,前面忽然轉過來一個人。
“哎,你怎麽學得那麽快啊。”那人一身石青色長衫,臉蛋圓圓,山根略低,兩頰豐盈,一臉福娃像,很有親和力。
秦遇沖他眨眨眼:“因為我回家也沒有玩。”
他們下午散學早,申時兩刻就能離去。
十來歲的孩子自制力不夠,在學堂有夫子震懾着,其他人也在學習,還能勉強約束自己,回家之後,心就野了。
他族伯母不就是為了管着秦懷銘,才特意從縣上回到鎮上嗎。
果然,秦遇話一落,福娃就垮了肩膀,小小聲道:“你們還是不是人啊,一天到晚除了學習就沒別的了嗎。”
秦遇想了想,回他:“我體弱,不能久動。”
他總不能說他愛學習吧,太假了。
福娃上下打量他一眼,也不知道他腦補了什麽,看着秦遇憐憫不已,“好歹也是同窗,以後我罩着你。”
秦遇笑笑,沒應也沒否決。
福娃終于轉了回去,大聲的背誦起來:“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不不能……不能……”【注】
他“不能”了半天也沒背出來,偷偷翻開書瞄一眼,然後接着道:“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
他身後,秦遇還在背着《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忽而,秦遇感覺到一道帶刺的目光向他射來,但他擡眸時,那道目光又不見了。
他環視一圈,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
或許是他太敏感了。
中午時候,他回家吃飯,張氏問起他在私塾的情況,秦遇沒有只報喜不報憂:“夫子說我字寫得不好,要多練。”
張氏一聽,眉眼間立刻跟着染了愁緒。
秦遇給她碗裏夾一塊五花肉,仰着小臉笑盈盈道:“但夫子誇我記性不錯,悟性也尚可。”
譚秀才不是輕易誇人的人,或者說時人都含蓄,除非真的做得好,才會誇兩句,一般時候給個笑都不錯了。
這是秦遇根據譚秀才的面部表情變化得出的,對方對他應該還算滿意。
張氏很高興,眉毛都揚了起來,“你讀書辛苦,多吃點兒。”
秦遇吃着飯菜,緩緩道:“娘最近有沒有托人打聽,有沒有牛販子來。”
他們家早點買一頭驢,他娘就能早點輕松。
張氏嗔道:“哪有那麽容易,這事兒得靠碰運氣。上一頭驢還是兩年前有人買呢。”
她不免感慨,比起他們這種小作坊,鄉下農戶的數量更大,要牛的比要驢的多。牛販子除了牛,還販馬,販羊,販驢,只不過一般牛販子販牛居多,所以統一叫牛販子。
張氏說者無心,但秦遇聽者有意。他忽然道:“娘,我們不一定只能從牛販子手裏買驢啊。”
張氏有些懵:“什麽?”
秦遇放下碗筷,眼睛放光:“娘可以托人去問問,看之前買驢的人家有沒有小驢賣。就算沒有驢,買頭騾子也好,價錢上雖然貴點,但以後拉磨拉貨都好使。”
張氏聞言喜上眉梢,“娘之前怎麽沒想到,就盯着牛販子了。”
她一把摟住兒子,使勁揉了揉:“遇兒怎麽這麽聰明。”
“因為娘聰明,生的兒子也聰明。”
張氏一怔,随後忍不住大笑起來,“你就哄娘吧,嘴巴怎麽這麽甜呢。”
張氏感覺一身的疲憊都去了七七八八,午後,秦遇回私塾學習,張氏關了鋪子午睡,睡着了嘴角都是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