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議儲
已經十二月底了,天寒地凍,胤礽抱着暖手爐閉着眼睛窩在炕上,連眼皮子都擡不開,連日的放縱讓他身上某個難以啓齒之處十分之不舒服,渾身酸軟,便是連多動一下也不樂意,想來那罪魁禍首這會兒還在宮外逍遙又免不得咬牙切齒。
一直到孫禮安興沖沖地進門來,與他禀報,“二爺,皇上那邊來了旨意,傳您現在去暢春園,”
胤礽對此無甚興趣,只懶懶問道,“去暢春園?這個時候去暢春園做什麽?”
“奴才聽人說,皇上今日召集了衆臣在暢春園開大朝會,傳您也過去一趟。”
老爺子這是又在沒事找事了,即使再不願意,他也還是不得不強忍着身子不适,起身換了衣裳,出門去。
上車之前,胤礽問起來接他的官員:“皇上可是傳了所有皇子一塊前去?”
對方很恭敬道:“是,除了已經被圈了的三阿哥,都去了,不過直郡王告病,皇上準了他在府上歇息。”
告病?胤礽冷嗤,他倒是真能裝。
但就是康熙是明知道胤禔在裝病,卻依舊是如了他所願。
暢春園。
皇帝今日召集衆臣前來,要議的是什麽事情,消息是一早就走漏了的,下頭也早就是鬧得沸沸揚揚,這些日子官員之間往來,上各位爺府上走動就沒間斷過,是康熙親口說的,“于諸阿哥中,衆議誰屬,朕即從之”,不管這話有幾分可信度,這會兒雞血上了頭的一衆人,都已然是摩拳擦掌。
不論滿洲大臣還是漢臣,個個都卯足了勁頭,天子家事就是國事,哪個都不想落後了,真要舉薦上了合皇帝心意的人,這擁立之功就是跑不掉了的,于是平日裏開朝會難免有幾個告病不來的,今日倒是到得倍兒齊整,這會兒便就只等着旨意下來,他們好署上要推的那位的名字。
衆臣分班而立,大部分的人都已經到了,正悉悉索索地小聲議論着,衆位皇子也一早就來了,各自站在應該站的位子,面色各異,卻也不與旁人交談。
胤禩是踩着時間來的,剛一到就聽聞說直郡王告病沒來,免不得就皺起了眉,胤禔的行為委實怪異了些,那日揆敘在街上碰到胤禔,說的那番話,轉頭揆敘就與胤禩說了,當然抹了胤禔懷疑胤禩推阿靈阿給自己做替死鬼那段,只說胤禔勸他們不要輕舉妄動,胤禩聽了其實是有所猶豫的,但到底是不甘心。
這是最好的機會,皇上讓群臣議舉儲君,他沒理由這個時候還無動于衷,即使之前的事情康熙對他有所懷疑,但事情已經告一段落,就算他的爵位沒了,但在胤禩看來,這其實并不是很大的事情,他是有機會的,胤禩這麽認為,他甚至覺得,自己應當是衆望所歸才是。
所以在揆敘心生動搖之時,胤禩一番巧言令色,便有再次哄住了他,甚至他指天發誓,今日定要助八阿哥成大事。
Advertisement
胤祯就站在胤禩一旁,倆人只偶爾低聲說兩句,并不多議論,和胤禩一樣,他同樣很興奮。
胤俄的事情,胤禟知道,胤祯自然也心中有數,不過他與胤禟态度不同,在他看來,胤禩這麽做無可厚非,如此反倒保住了他們幾個,并無半點不對之處,他挨了一頓打去了半條命也值了。
胤祥則低着頭站在較為靠後的位置,他已被康熙厭棄,差事也奪了,此番自是不敢再滋事端,只是瞥一眼一旁面露些許得意之色仿佛勝券在握的胤禩,心裏依舊有所不甘,說到底,當初他聽了胤禛蠱惑的去狀告皇太子,确實也是存了這個心思的,只是如今即無希望,便就只能全依托着胤禛能成事了,但胤禛卻依舊是那副老神在在,不急不慢的模樣,胤祥其實也猜不透,他到底心裏在想什麽。
胤禛在想什麽?他在想老三已經被圈了,老大那裏也顯然不是康熙看得上的,怕是他稍有異動就會被康熙直接拍成無腳的螞蚱根本不足畏懼,至于老八……老八私下裏為了今日做了多少準備他是知道的,不過在胤禛看來,這般行徑根本就是嫌死得不夠快自尋死路他也完全沒将之放在眼裏只等着看戲看熱鬧,胤禛深以為,其實真正的變數,還是廢太子。
之前胤祥彈劾他勾結軍中将領觸染軍權,康熙雖然因此處置撤職了不少人甚至廢了太子,但明面上,他是沒有對外公布胤礽這一罪行的,應該說康熙其實并不相信胤礽敢犯上作亂,從一開始他就給胤礽留了一條後路,再之後的種種為之開脫的言行,到如今,連原本他的悖亂之舉也全部歸咎于被人鎮魇……想到康熙可能的心思,即使胤禛有心,思慮之下依舊是決定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康熙遲遲未有升殿,只派太監出來傳話,令衆臣分班列坐,但不可互相瞻顧,別有探聽,議出個條陳出來再遞進去,于是衆人也不敢放肆交頭接耳,卻俱是有所顧慮。
國舅佟國維按着康熙的意思傳了折子下去,讓衆人提名,各部尚書、侍郎,翰林學士,八旗都統、副都統,幾乎全部的人,提的都是“八阿哥”三字。
當然這并不奇怪,這裏頭大多數的人都是事先通過氣的,先前一早來了的三個,揆敘、鄂倫岱、王鴻緒三人更是在手心裏寫了個‘八’字,暗下裏給這些人看,此三人,一個是工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一個是皇帝身邊的一等侍衛之前還任職過鑲黃旗的漢軍都統,一個則是戶部漢尚書,于是一個搞定翰林漢臣,一個搞定八旗都統,一個搞定六戶衙門,倒确實是算計得滴水不漏。
也所以,有了這些打頭的,後面那些不管是不明就裏的,還是心思活絡的,要麽是随了本部堂官同樣提了名,要麽就是先虛應着也不得罪人,畢竟這個時候滿朝公議舉的都是同一人,誰也不想就這麽平白得罪了百官無故惹火上身。
當然了,有了胤礽讓人在後推波助瀾,事情是越發順利得多了,連那些原本持着中立觀望态度的也紛紛想着法不責衆,或許事成還能因此撈上功勞前途無量,便也就這麽跟着提了名。
于是最後這折子傳來傳去,傳到一衆內閣大學士手裏,便俱是懵了,舉議的都是同一人?這是要行逼迫之事不成?!
奏本要不要呈到禦前,還得經過內閣這一道,如今的內閣大學士共有五人,馬齊、溫達、李光地、陳廷敬、張玉書,李光地是一早在康熙面前表明了立場的,這回便也抱定了不開口不多事裝聾作啞到底的态度,陳廷敬與張玉書一合計,直接與馬齊、溫達二人道,這事事關江山社稷,他們兩個漢臣做不了主,請他們去拿主意,康熙派來的身邊太監已經在催,最後馬齊咬咬牙,硬着頭皮跟着太監進去呈了奏本。
兩刻鐘之後,馬齊不見了人影,康熙身邊的太監梁九功、李玉出來傳谕:“立皇太子之事關系甚大,爾等各宜盡心詳議,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
衆臣一聽,便都跪到了地上去,表示不敢再議,一衆皇子也紛紛跪下,胤禩在聽到口谕的時候就已經白了臉,跪在地上低着頭,雙手已經不自覺間用力握了緊。
而這會兒,康熙聽了太監來回話也已經氣得又摔了杯子,當下大怒:“不敢?!朕看他們敢得很!一起跪外頭不吭聲他們是打算逼宮造反逼得朕就範是不是?!”
馬齊跪在一旁慌慌張張不停地磕頭請罪:“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奴才該死……”
“你給朕閉嘴!”康熙憤怒至極,又吩咐太監:“再去給朕傳谕!着令諸大臣各出所見,各書一紙,尾署姓名,再來回報!”
胤礽到的時候諸臣并衆皇子依舊在園子裏跪着,黑壓壓的一片實在是好不熱鬧。
低着頭的一衆人幾乎沒人看到這位被罷黜了的許久不曾在人前露臉的廢太子是何時出現的,只是在有人反應過來之前,他已經越過衆人,緩步走到了最前邊,停在了一衆尚書的腳邊上,頓住了腳步。
這時已經有不少人看到了他,人群之中嗡嗡議論聲漸響,胤礽的嘴角緩緩勾起了百官所熟悉的那種帶着譏诮和哂意的笑容,不疾不徐地慢慢開了口,從骨子裏透着寒意的聲音:“這麽熱鬧,是演得哪一出給皇上看呢?”
衆人同時靜默下來,對上胤礽,即使他已經被廢了,但餘威尚在,而且在大多數人眼裏,他都是個十足的瘋子,所以衆人默契地同時選擇了閉嘴,不沾惹他。
但胤礽似乎并不想就這麽放過了他們,來回走了幾步,用腳尖點了三個人,笑了笑,他道:“你們仨,攤開掌心給大夥瞧瞧,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