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查賬
拐過花園,走進一個院子,應該是鎮國公夫人的上房了,進會客廳,秦謠跪下,對鎮國公夫人鄭重其事地磕了三個頭,口裏道:"給姨母請安。"
"快起來,這是做什麽?"鎮國公夫人親自将秦謠拉了起來,一同在炕上坐下。
采菊也跟着給姨太太請安。
"你在那府裏好麽?"鎮國公夫人又上下打量秦謠一番,随後哭道:"你們太太是個精明人,大嫂又是個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的,想來你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秦謠不禁觸動心思,在這個時代大概除了這位姨媽,也沒人會在意她好或者不好了。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原主,她都會将鎮國公夫人當成自己的親人。
"姨母不用擔心,我好歹還是正一品诰命夫人,她們也不會拿我怎麽樣。"
鎮國公夫人點點頭,憤憤地道:"那就好,以後沒事常來走動走動,別讓錦鄉侯府裏的人當你是個孤苦無依的人,随意欺負。若是有什麽為難的地方只管和姨媽說,你大嫂心裏也一直惦記你,只要她們有半分過不起,我們鎮國公府也不是好惹的。"
秦謠感動的不知說什麽,還是采菊将禮盒拿了出來,跪下高高捧起,對鎮國公夫人道:"姨太太,這是我們姑娘一點心意,恭賀姨太太喜添長孫。"
秦謠接過禮盒放在炕桌上,含笑道:"姨媽,這次來的倉促,也沒給您帶些好的,還望姨媽不要介懷。"
鎮國公夫人見禮盒是拿衣服蓋着,還有什麽不知道呢?嘆息一聲,心裏對這個侄女又多了幾分疼惜,道:"你有這份心就夠了,巴巴地送什麽禮,顯得見外了,下回斷不可如此了。"
原來鎮國公夫人早年只有三子,沒有女兒,便将秦謠放在自己跟前教養了一段時間,因此,秦謠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
"孝敬長輩是理所當然的,另外有件事情還想請姨母幫忙。我出閣的時候母親給了我三個鋪子,這麽多年一直跟着二爺在外頭,也不知道到底收益如何,想借今天這個機會出去看看。"秦謠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多年不見的親戚,一見面就開口求幫忙實在是有些汗顏。
"這有什麽?"鎮國公夫人不以為然,一拍手,進來兩個一色服飾的丫頭,吩咐道:"準備我的馬車,送表姑娘出去一趟,若是有人問起什麽都不必說。"
秦謠忙道:"哪裏能用姨媽的車,就随便找一個就好。"
鎮國公夫人卻執意要如此,道:"都是一家人,說什麽你我?快去快回吧!"
秦謠見狀,也不好再推辭,只得道謝向鎮國公夫人道了謝,與那兩個丫鬟一起穿過鎮國夫人的後院,繞過花園牆角,出垂花門往右拐,在一個角門口停着一輛八寶香車。
Advertisement
"表姑娘,太太說您只帶了一位妹妹出門,怕照顧不周,特讓我們姐妹跟着您一起。"那兩個丫頭将秦謠扶上馬車,自己也跟着上了車。
秦謠對這兩個丫頭道了謝,本來還以為會費些周折,沒想到這麽容易就出來了。
記得三個鋪子都在京城最繁華的西區,那邊住的都是富甲一方的商人,許多達官貴人都會在西區購物,因此那邊的鋪子是最賺錢的。
馬車平緩地走在街道上,整個京城分為四區,東區是皇宮和皇室成員的府邸,西區是商賈,北區是達官貴人,南區是相對于公侯們來說的貧民區,一些沒有根基的官員或者是學子們。
穿過南區長街便到達了人最多,最為繁華的西區了,本朝階級森嚴,除了有官職在身,白身是不能在其他三個區買院落府邸的,只有這西區的房子能随意買賣。許多商賈便擠破了腦袋也要在西區買一套院子。
秦謠準備先去看看胭脂鋪子,老字號的名字不會輕易更改,只憑一個名字,車夫很快就找到了。
"表姑娘,鳳軒齋已經到了,奴才先進去讓掌櫃的準備雅間,您稍等片刻。"
秦謠掀起車簾的一角,見鋪子的牌匾上龍飛鳳舞的寫着"鳳軒齋"三個大字,大門口站着兩排十二三歲的小厮。門前車水馬龍,來往客人絡繹不絕,看樣子生意果然不錯。
"奶奶,我記得是秦顯秦大爺在此地做掌櫃的,這麽多年了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如何了?"采菊感嘆一聲,出去這麽些年也不知道從前的故人究竟如何了。
沒多久車夫出來,對馬車裏說道:"回表姑娘的話,雅間已經準備了,掌櫃的請您進去。"
秦謠覺得有些詫異,東家來了,掌櫃的竟然不親自出來迎接?但随即一想,鳳軒齋在京城也是小有名氣的胭脂鋪子,大概有貴客不方便出來也說不定。
遂帶上帷帽和面紗,扶着采菊的手踩着長凳下了馬車。
鎮國公夫人的兩個丫頭緊緊地跟在後頭,跟車來的小厮們将衆人隔開,等秦謠進去後才退到馬車一旁聽候差遣。
進鳳軒齋,只見裏面的店小二都是女扮男裝的少女,整個鳳軒齋的布局也和少女的閨房一般。正對面擺着各式各樣的白瓷花紋的胭脂盒子,柱子和窗們都挂着桃紅色的軟煙羅的窗簾,即便是夏日正午的陽光照進來,也只有柔和淡粉色的光暈,周圍的柱子旁邊都擺着各色盆景。
"這位姑娘可以放下帷帽和面紗,小店不會有男子出現,即便是我們掌櫃的也從來不會自己在店裏來。"兩個女扮男裝的店小二滿臉笑容,嗓音溫柔地說道。
采菊将秦謠的帷帽和面紗摘下來,對那店小二問道:"這是咱們東家,讓秦顯家的快出來迎接。"
誰知道這兩個店小二卻一臉疑惑的表情看着采菊,随後落落大方地問道:"剛才門口的小哥通報說是錦鄉侯府的二奶奶,想必就是這位夫人了?"
秦謠心中有些狐疑起來,對方知道自己的身份卻是這般的态度。
"你叫秦顯家的出來見我就是了,不必多問。"秦謠裝作不耐煩的樣子說道,這裏面一定有貓膩,還沒有哪家的下人會不知道自己東家是誰的道理。
"這位夫人您先到雅間小坐,我們這就通知掌櫃的來見您。"說着,兩個小二迎着秦謠進了鳳軒齋的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