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6)
約、倫敦。和巴黎并列,并稱“世界四大城市”。東京是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都市,為全球最大的經濟中心之一,是一座國際大都市,東京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財富500強公司總部的地區。東京有全球最複雜、最密集且運輸流量最高的鐵道運輸系統和通勤車站群,為世界經濟富裕及商業活動發達的城市。東京在明治維新後即成為日本首都所在地,同時也是日本文化、經濟、教育、商業、時尚與交通等領域的樞紐中心。東京不僅是當代亞洲流行文化的傳播中心,為世界流行時尚與設計産業重鎮。
擁有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擁有世界最大的城市建成區,GDP總量世界城市第一名,亞洲第一大城市,世界四大城市之一。
東京是日本的首都,全稱東京都,東京都人口1301萬,大東京圈人口達3670萬,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東京是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日本的海陸空交通的樞紐,是現代化國際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之一,與周邊各市緊密相連組成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區。東京有許多名勝古跡和著名國際活動場所。市中心的丸之內是東京銀行最集中的地方,樂町區的劇場和游樂場所最多,銀座區的商業因世界百貨總彙而聞名,這三個區是繁華東京的縮影。東京位于本州島關東平原南端。古時的東京是一個荒涼的漁村,最早的名稱叫千代田。1192年,日本封建主江戶在這裏建築城堡,并且以他的名字命名。1603年,德川家康将軍在武士混戰中獲勝,下令在江戶設立幕府,成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1868年明治維新,德川幕府被推翻,在這一年,明治天皇從京都遷到江戶,改稱東京,1869年定為首都。
東京不但人口密集,同時也是各種物資與各類資訊的巨大集散地。除了長期作為亞洲金融、貿易等經濟活動的要地之外,亦為亞洲流行文化最大的傳播中心。盡管東京在都市發展上如同許多國際大都市,經常出現日新月異的變化,但在發展的同時仍舊保留了許多歷史文物、古跡與一些傳統儀式、活動,現代與傳統共存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大特征。
一般習慣稱呼的“東京”通常指的是地名,而非行政區名,範圍上不一定只包含東京23區或東京都。下面有幾種廣、狹不同的定義,用以界定對于東京的各種稱呼所指涉的範圍。
東京都心:東京都中心區域最主要的三個區—千代田區、中央區與港區。有時會加上新宿區、澀谷區。
東京圈:從東京都心向外擴張,半徑70km同心圓範圍內的區域。
首都圈:除了東京都之外再加上千葉、神奈川、埼玉、茨城、群馬、栃木、山梨等縣(日本“八大區域”劃分中的“關東地方”則排除山梨縣)。
東京都:區域範圍與過去的“東京府”相同,但在地方自治體系上則不同。
東京都區部:俗稱東京23區,相當于過去東京市(存續于1889年-1943年間)轄下的35區,也是一般“東京”所指之範圍。另俗稱為都內。
舊東京15區:包含上述23區當中的千代田區、中央區、港區、文京區、臺東區全區與新宿區、墨田區、江東區局部區域,是1889年東京市最初成立時的管轄範圍。
東京(Tokyo),日本首都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位于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裏,人口1301萬(截至2010年4月1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550年前,東京還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小漁鎮,當時叫作江戶。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将在這裏構築了江戶城。此後,這裏便成了日本關東地區的商業中心。
1603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德川幕府,來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這裏,江戶城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東京是日本全國的政治中心。行政、立法、司法等國家機關都集中在這裏。被人們稱為“官廳街”的“霞關”一帶聚集着國會議事堂、最高裁判所和外務省、通産省、文部省等內閣所屬政府機關。過去的江戶城,現在已成為天皇居住的宮城。
東京也是日本的經濟中心。日本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這裏。它們大多分布在千代田區、中央區和港區等地。東京同它南面的橫濱和東面的千葉地區共同構成了聞名日本的京濱葉工業區。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機器制造、化工、電子、皮革、電機、纖維、石油、出版印刷和精密儀器等。東京金融業和商業發達,對內對外商務活動頻繁。素有“東京心髒”之稱的銀座,是當地最繁華的商業區。
Advertisement
東京還是日本的文化教育中心。各種文化機構密集,其中有全國百分之八十的出版社和規模大、設備先進的國立博物館、西洋美術館、國立圖書館等。坐落在東京的大學占日本全國大學總數的三分之一,在這些大學就讀的學生則占全國大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東京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還經常舉辦各種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如東京音樂節、東京國際汽車展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等。
東京的交通很便利,時速達200公裏的新幹線,從東京延伸到九州,并向東北方面延伸。地下鐵道幾乎能到達所有的重要地區。鐵路、公路、航空和海運組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通向全國及世界各地。
東京都大體上位于日本列島的中心、關東地區的南部。東京都的東部以江戶川為界與千葉縣相連,西部以山地為界與山梨縣相接,南部以多摩川為界與神奈川縣相連,北部則與埼玉縣相接。
東京圈是由東京和三個鄰縣—埼玉、神奈川、千葉縣組成,人口約占日本總人口的28%。東京都和周圍的七個縣——埼玉、神奈川、千葉、群馬、枥木、茨城和山梨構成首都圈。
東京都是由23個特別行政區和26個市、5個町、8個村所組成的自治體,人口約為3530萬人(截止至2009年10月1日),面積約為2188平方公裏,氣候大致溫和。行政區域包括23個特別行政區和多摩地區(26個市、3個町、1個村)的狹長陸地部分,以及分布在東京灣南部海域的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2個町、7個村)。
東京有100多個博物館,最大的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日本古代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有雕刻、武器、陶瓷、繪畫等。東京的博物館種類很多,如交通博物館、船舶博物館、香煙博物館等。
東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全國主要的公司都聚集于此。東京又是日本經濟、商業、金融中心,資本在50億日元以上的公司,90%集中在東京,全國各大銀行或總行或主要分行都設在東京,東京在千代區和中央區分別設有聞名于世界的日本銀行和活躍于世界股票市場的東京股票交易所。
在東京的街頭巷尾,到處可見神社寺院,就連著名的商業區銀座,也有大大小小13座神社,供奉着維持商業繁榮的守護神。
周恩來、魯迅、郭沫若青年時代都曾在東京求過學。
東京曾舉辦1964年奧運會,被譽為“留下傳說的一次奧運會”。積極申辦2016年奧運會,可惜遭到淘汰。裏約熱內盧獲勝。
2010年東京全年GDP為1萬6000億美元,位居世界首位。是亞洲的經濟中心!
東京是亞洲最大的都市,在世界僅次于紐約、倫敦,和巴黎并列。GDP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2009年GDP達到了30645億美元,東京都GDP達到12791億美元,可見東京經濟的發達。
丸之內和銀座是東京的心髒,這裏彙集了全日本幾乎所有的頂級公司總部。這裏每天指揮着全球無數的日資企業進行經濟活動,每天都有無數從全球獲得的利潤彙入這裏。
東京塔誕生以前,世界上第一高塔是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但東京塔超過它13公尺,高達333米。而所使用的建築材料卻只有艾菲爾鐵塔的一半,造塔費時一年半,還不到艾菲爾鐵塔施工時間的三分之一。用這樣少的材料和這樣短的時間,平地豎起這座防臺風、抗地震的龐然大物,震驚了全世界。
東京塔1958年12月建成。1968年7月對游客開放。燈光照明由世界著名照明設計師,石井幹子設計主持,照明時間為日落到午夜0點之間。燈光顏色随季節變化,夏季為白色,春,秋,冬季為橙色。
這座日本最高的獨立鐵塔曾是東京的最高點。棱錐體形的鐵塔由四腳支撐,塔身塗成澄黃和乳白相間的顏色,鮮豔奪目。塔的上部裝有東京都7個電視臺、21個電視中轉臺和廣播臺等的無線電發射天線。
塔的上部是整個建築物的心髒,對外發送無線電波,為NHK(日本廣播協會的縮寫)、日本電視網、東京放送、朝日電視、富士電視、十二臺等電視臺的7個頻道傳送節目。另外,還可以發射偵察、消防等方面的特種電波。塔基底的四只坐腳墩之間各隔80米,四腳之內建有一座5層大樓,裏面設有餐廳、百貨店等,供應齊全,大大方便了游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樓內特開辟了科學館,展出電視、無線電設備、各式各樣的實驗儀器、豐富多彩的科普圖片,使游客既盡游興,又增長知識。
塔身150米的高處建有一座2層樓的瞭望臺,供來客登高賞景。250米的高處設有特別瞭望臺。3臺電梯不停地運送參觀的人們。從大樓底層到瞭望臺,乘電梯只需一分鐘,若徒步則需攀登563級階梯。
瞭望臺內是一個20米見方的房間,四周用整塊的大玻璃鑲裝,游客置身其中,仿佛淩空出世,遠離人間。晴天,向下俯視,整個東京一覽無餘,西邊美麗的富士山,淡妝素裹,婉麗多姿,令人贊嘆。
入夜,塔身飾燈驟然齊明,在夜空中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圖案,愈發顯得神奇、雄偉。
39.第五卷:下海經商直到輝煌-第三十八章:韋豔婷林2
就說這美麗的東京,說着塔的下部為鐵塔大樓,一樓為休息廳,二樓有商場,三樓是規模居日本及遠東第一的蠟像館,蠟像館內有數十尊和真人一般大小的蠟像,四周的布景,有神話中的仙境、恐怖的囚室及逼供室等場面,加上燈光及音響效果,使游客宛若其境之感。在大樓的入口處右側,還矗立着參加第一次南極考察隊的犬群塑像。四樓是近代科學館和電視攝影棚,五樓是電臺發射臺。
東京是日本的首都,全稱東京都,東京都人口1301萬,大東京圈人口達3670萬,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東京是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日本的海陸空交通的樞紐,是現代化國際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之一,與周邊各市緊密相連組成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區。東京有許多名勝古跡和著名國際活動場所。
市中心的丸之內是東京銀行最集中的地方,樂町區的劇場和游樂場所最多,銀座區的商業因世界百貨總彙而聞名,這三個區是繁華東京的縮影。東京位于本州島關東平原南端。古時的東京是一個荒涼的漁村,最早的名稱叫千代田。1192年,日本封建主江戶在這裏建築城堡,并且以他的名字命名。1603年,德川家康将軍在武士混戰中獲勝,下令在江戶設立幕府,成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1868年明治維新,德川幕府被推翻,在這一年,明治天皇從京都遷到江戶,改稱東京,1869年定為首都。
東京不但人口密集,同時也是各種物資與各類資訊的巨大集散地。除了長期作為亞洲金融、貿易等經濟活動的要地之外,亦為亞洲流行文化最大的傳播中心。盡管東京在都市發展上如同許多國際大都市,經常出現日新月異的變化,但在發展的同時仍舊保留了許多歷史文物、古跡與一些傳統儀式、活動,現代與傳統共存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大特征。
一般習慣稱呼的“東京”通常指的是地名,而非行政區名,範圍上不一定只包含東京23區或東京都。下面有幾種廣、狹不同的定義,用以界定對于東京的各種稱呼所指涉的範圍。
東京都心:東京都中心區域最主要的三個區—千代田區、中央區與港區。有時會加上新宿區、澀谷區。
東京圈:從東京都心向外擴張,半徑70km同心圓範圍內的區域。
首都圈:除了東京都之外再加上千葉、神奈川、埼玉、茨城、群馬、栃木、山梨等縣(日本“八大區域”劃分中的“關東地方”則排除山梨縣)。
東京都:區域範圍與過去的“東京府”相同,但在地方自治體系上則不同。
東京都區部:俗稱東京23區,相當于過去東京市(存續于1889年-1943年間)轄下的35區,也是一般“東京”所指之範圍。另俗稱為都內。
舊東京15區:包含上述23區當中的千代田區、中央區、港區、文京區、臺東區全區與新宿區、墨田區、江東區局部區域,是1889年東京市最初成立時的管轄範圍。
東京(Tokyo),日本首都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位于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裏,人口1301萬(截至2010年4月1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550年前,東京還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小漁鎮,當時叫作江戶。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将在這裏構築了江戶城。此後,這裏便成了日本關東地區的商業中心。
1603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德川幕府,來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這裏,江戶城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東京是日本全國的政治中心。行政、立法、司法等國家機關都集中在這裏。被人們稱為“官廳街”的“霞關”一帶聚集着國會議事堂、最高裁判所和外務省、通産省、文部省等內閣所屬政府機關。過去的江戶城,現在已成為天皇居住的宮城。
東京也是日本的經濟中心。日本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這裏。它們大多分布在千代田區、中央區和港區等地。東京同它南面的橫濱和東面的千葉地區共同構成了聞名日本的京濱葉工業區。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機器制造、化工、電子、皮革、電機、纖維、石油、出版印刷和精密儀器等。東京金融業和商業發達,對內對外商務活動頻繁。素有“東京心髒”之稱的銀座,是當地最繁華的商業區。
東京還是日本的文化教育中心。各種文化機構密集,其中有全國百分之八十的出版社和規模大、設備先進的國立博物館、西洋美術館、國立圖書館等。坐落在東京的大學占日本全國大學總數的三分之一,在這些大學就讀的學生則占全國大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東京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還經常舉辦各種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如東京音樂節、東京國際汽車展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等。
東京的交通很便利,時速達200公裏的新幹線,從東京延伸到九州,并向東北方面延伸。地下鐵道幾乎能到達所有的重要地區。鐵路、公路、航空和海運組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通向全國及世界各地。
東京都大體上位于日本列島的中心、關東地區的南部。東京都的東部以江戶川為界與千葉縣相連,西部以山地為界與山梨縣相接,南部以多摩川為界與神奈川縣相連,北部則與埼玉縣相接。
東京圈是由東京和三個鄰縣—埼玉、神奈川、千葉縣組成,人口約占日本總人口的28%。東京都和周圍的七個縣——埼玉、神奈川、千葉、群馬、枥木、茨城和山梨構成首都圈。
東京都是由23個特別行政區和26個市、5個町、8個村所組成的自治體,人口約為3530萬人(截止至2009年10月1日),面積約為2188平方公裏,氣候大致溫和。行政區域包括23個特別行政區和多摩地區(26個市、3個町、1個村)的狹長陸地部分,以及分布在東京灣南部海域的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2個町、7個村)。
東京有100多個博物館,最大的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日本古代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有雕刻、武器、陶瓷、繪畫等。東京的博物館種類很多,如交通博物館、船舶博物館、香煙博物館等。
東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全國主要的公司都聚集于此。東京又是日本經濟、商業、金融中心,資本在50億日元以上的公司,90%集中在東京,全國各大銀行或總行或主要分行都設在東京,東京在千代區和中央區分別設有聞名于世界的日本銀行和活躍于世界股票市場的東京股票交易所。
在東京的街頭巷尾,到處可見神社寺院,就連著名的商業區銀座,也有大大小小13座神社,供奉着維持商業繁榮的守護神。
周恩來、魯迅、郭沫若青年時代都曾在東京求過學。
東京曾舉辦1964年奧運會,被譽為“留下傳說的一次奧運會”。積極申辦2016年奧運會,可惜遭到淘汰。裏約熱內盧獲勝。
2010年東京全年GDP為1萬6000億美元,位居世界首位。是亞洲的經濟中心!
東京是亞洲最大的都市,在世界僅次于紐約、倫敦,和巴黎并列。GDP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2009年GDP達到了30645億美元,東京都GDP達到12791億美元,可見東京經濟的發達。
丸之內和銀座是東京的心髒,這裏彙集了全日本幾乎所有的頂級公司總部。這裏每天指揮着全球無數的日資企業進行經濟活動,每天都有無數從全球獲得的利潤彙入這裏。
東京塔誕生以前,世界上第一高塔是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但東京塔超過它13公尺,高達333米。而所使用的建築材料卻只有艾菲爾鐵塔的一半,造塔費時一年半,還不到艾菲爾鐵塔施工時間的三分之一。用這樣少的材料和這樣短的時間,平地豎起這座防臺風、抗地震的龐然大物,震驚了全世界。
東京塔1958年12月建成。1968年7月對游客開放。燈光照明由世界著名照明設計師,石井幹子設計主持,照明時間為日落到午夜0點之間。燈光顏色随季節變化,夏季為白色,春,秋,冬季為橙色。
這座日本最高的獨立鐵塔曾是東京的最高點。棱錐體形的鐵塔由四腳支撐,塔身塗成澄黃和乳白相間的顏色,鮮豔奪目。塔的上部裝有東京都7個電視臺、21個電視中轉臺和廣播臺等的無線電發射天線。
塔的上部是整個建築物的心髒,對外發送無線電波,為NHK(日本廣播協會的縮寫)、日本電視網、東京放送、朝日電視、富士電視、十二臺等電視臺的7個頻道傳送節目。另外,還可以發射偵察、消防等方面的特種電波。塔基底的四只坐腳墩之間各隔80米,四腳之內建有一座5層大樓,裏面設有餐廳、百貨店等,供應齊全,大大方便了游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樓內特開辟了科學館,展出電視、無線電設備、各式各樣的實驗儀器、豐富多彩的科普圖片,使游客既盡游興,又增長知識。
塔身150米的高處建有一座2層樓的瞭望臺,供來客登高賞景。250米的高處設有特別瞭望臺。3臺電梯不停地運送參觀的人們。從大樓底層到瞭望臺,乘電梯只需一分鐘,若徒步則需攀登563級階梯。
瞭望臺內是一個20米見方的房間,四周用整塊的大玻璃鑲裝,游客置身其中,仿佛淩空出世,遠離人間。晴天,向下俯視,整個東京一覽無餘,西邊美麗的富士山,淡妝素裹,婉麗多姿,令人贊嘆。入夜,塔身飾燈驟然齊明,在夜空中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圖案,愈發顯得神奇、雄偉。
塔的下部為鐵塔大樓,一樓為休息廳,二樓有商場,三樓是規模居日本及遠東第一的蠟像館,蠟像館內有數十尊和真人一般大小的蠟像,四周的布景,有神話中的仙境、恐怖的囚室及逼供室等場面,加上燈光及音響效果,使游客宛若其境之感。在大樓的入口處右側,還矗立着參加第一次南極考察隊的犬群塑像。四樓是近代科學館和電視攝影棚,五樓是電臺發射臺。
東京天空樹(日語:東京スカイツリー,英語譯名:TokyoSkyTree;簡稱天空樹)是位于日本東京都墨田區的電波塔,由東武鐵道和其子公司東武塔天空樹共同籌建,于2008年7月14日動工,2012年5月22日完工啓用,其高度為634。0米,于2011年11月17日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第一高塔”,成為全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電波塔。
東京天空樹的建造目的,是為了降低東京市中心內高樓林立而造成的電波傳輸障礙。并且因應類比廣播的播放終止後,需要建立一座高度達600米等級的高塔取代東京鐵塔作為地面數位電視(日語:地上デジタル放送)的電波發射站。預定建設的高度為610米,其高度超越了加拿大多倫多的CN電視塔和中國廣州的廣州塔,但天空樹的最終高度已先被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哈利法塔塔超越。
東京天空樹的建設地點位于東京都墨田區東武伊勢崎線的押上站和業平橋站之間,東武鐵道總部旁邊的貨物車站原址空地。由東武鐵道全額出資成立的“東武塔天空樹株式會社”(東武タワースカイツリー株式會社)負責建造,東武鐵道出資約500億日元,建設費用約400億日元。估計每年可以帶來約480億日元的經濟效益,包含電視臺所支付的租金,以及觀光門票收入等。鐵塔于2008年7月14日開始動工興建,2012年5月22日完工啓用。而日本在2011年7月24日終止了無線類比電視廣播的播送。
在動工之前,已先于2006年末公開建築外觀的設計。
游客可在塔身內“雲中漫步”“東京天空樹”是由日本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和雕刻家澄川喜一聯袂設計。它将建在一個三角形的底座上,呈圓柱形,随着高度上升塔身逐漸變細,頂端呈圓球形。據說這種類似日本國寶“五重塔”的結構造型,主要是為了有效抵抗地震和強風。整個“東京天空樹”塔身銀中帶藍,高聳雲霄,與天空背景渾然一體,非常壯觀。另外,在動漫作品裏面也或多或少可以看見天空樹的存在。
日本皇宮是天皇的起居之地,是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将軍德川家康修築。這一處占地23000平方米的日本傳統建築,它有綠色的瓦頂、白色的牆壁和茶褐色的銅柱。
其中正殿是整個宮殿的中心,皇室的主要活動和外交禮儀都在正殿的“松之閣”舉行,長和殿是天皇接受群衆朝賀的地方,豐明殿內有大宴會場,常禦殿為天皇內宮。此外,宮內還有花陰亭、觀瀑亭、霜錦亭、茶室、皇靈殿、寶殿、神殿、舊禦府圖書館等等。
彩虹大橋是日本首都東京一條橫越東京灣北部,連接港區芝浦及臺場的吊橋,正式名稱為首都高速道路11號臺場線東京港聯絡橋,於1987年動工、1993年落成,同年8月26日通車。彩虹大橋全長798米,橋跨570米,橋上分為上下2層構造,上層為首都高速道路11號臺場線,下層的中央部份為新交通百合鷗號路軌,兩側為一般道路,包括國道357號行車道及行人道;但單車及5以下的機車則禁止使用彩虹大橋。
東京都廳是日本東京都政府的總部所在地,位于新宿區西新宿。1990年12月落成,1991年正式啓用。在日本泡沫經濟最高峰時策劃興建,是當時日本最高的大廈,近年被諷刺為“泡沫之塔”。東京都廳舍由興建至落成時的都知事(東京都首長)為鈴木俊一,由建築師丹下健三設計。廳舍的設計主要為後現代主義路線,被認為是引用了歌德式教堂的設計作為藍本,采用了和巴黎聖母院相似的橫三段和豎三段式立面。
東京的著名觀光景點有東京鐵塔、皇居、東京國會議事堂、淺草寺、浜離宮、上野公園與動物園觀光景點(40張)、葛西臨海公園、臺場與彩虹大橋、東京迪士尼樂園、代代木公園、日比谷公園、新宿禦苑、幕張奧特萊斯(outlets)、奧多摩湖、Hellokitty樂園、明治神宮、忍野八海、池袋、上野公園、東映動漫Gallery、澀谷、升仙峽、豐田汽車會館、築地市場、千鳥之淵、秋葉原、二重橋、隅田公園、濱離宮庭園Tsukiji魚市等。比較有特色的比賽有棒球和相撲,看棒球可以到、後樂園站的東京球場,那裏是東京巨人隊的主場。看相撲可以到秋葉原附近的兩國去,那裏既有兩國國技館,還有許多相撲選手所屬的部屋(俱樂部),每個部屋都有自己的名號與标志。江戶東京博物館也值得一看。
山手線上的幾個大站的附近地區,也是游玩和觀光的好地方,比如池袋附近的太陽城(SunshineCity)裏集中了許多水族館、美術館、博物館,新宿附近的都廳大廈、歌舞伎町、購物區,澀谷與原宿則是日本年輕人時裝、音樂、化妝、随身物品、發式、甚至生活方式的信息源。上野附近集中了如日本的傳統劇場、東京國立美術館、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西洋美術館、東京都美術館等。在銀座和新宿的主街道,到了星期天,禁止車輛通行,那裏就成了步行者的天堂,賣藝或公演的街頭藝術家、出售各種手工制品的各國小販、在街上玩耍的年輕人,各色人等、五花八門。這就是美麗的東京,美麗的國際大都市!
——日本首都-東京。
最後說說我們在這首爾,美麗的韓國。首爾是韓國最大的城市,國際化大都市。首爾位于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處在朝鮮半島的中部。
2008年首爾被評選的世界第六大經濟城市,在亞洲僅次于東京、香港和新加坡。2011年全球城市指數排名第8,在亞洲僅次于東京和香港。韓國的經濟、政治、科技、工業、電子、金融、時尚和文化中心,為韓國的首都。不含溢出之衛星都市區、僅行政區內人口即達1000多萬。都市區內大型商圈數量和鐵道系統密度等皆位居世界各大型都會區前茅。首爾是世界設計之都也是一個高度數字化的城市,2010年其數字機會指數排名世界第一。
2005年1月19日時任漢城市市長的李明博在漢城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
李明博說,絕大多數國家都将“SEOUL”按照與英文标記相似的發音來稱呼,漢語中的華盛頓、倫敦、莫斯科也都是根據這些地名的固有發音來标記的,只有漢城的中文名稱一直沿用古代名稱“漢城”。漢城市經過一年多的意見征求,确定用新的中文名稱“首爾”取代“漢城”。
李明博說,漢城市今後将在市政府的中文網站、所有中文發行物和各種标牌上采用新的中文名稱,同時要求韓國各個機關、團體和企業采用新名稱,在機場、交通和旅游标志及教科書等出版物上也使用新名稱。韓國也将向中國提出這一要求。
首爾市內的建築古老和現代共存,既有景福宮等朝鮮時代的古宮,也有最尖端的綜合文化設施。
此外,明洞、狎鷗亭洞等購物街道和豐富多彩的演出設施也是世界文明的。首爾市內的觀光景點主要有朝鮮時期的五大古宮和宗廟,以及首爾世界杯體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