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道聽途說
清明時節雨紛紛,可山谷卻被春日哄得暖暖的。
“徐老伯說,只能送你到這,你一直往前走,有條河,那裏有人帶你去集市上。徐老伯還說,這深山,就不要惦念了。叫你在回去的路上把這段記憶也留下。徐老伯這是什麽意思?小序,記憶是什麽,你給我吧,我好給徐老伯交差。”說完李子就伸直了手。
小序看着李子金燦燦的眼眸,甚是快慰,離去的悲情也淡了許多。李子身後的大山,煙霧纏繞,如仙境般不真實。自己無意入境,今日且得離去,免擾了仙家的清幽。
小序拉過李子的手,在他的手心寫下一個西字,恬然的說“這就這是我的記憶。如果徐老伯問起,你就說我給你了。”李子拿起自己的右手,仔細的斟酌着“這就是記憶呀。可我不會畫。”李子平視着小序,眼裏充滿了焦急。小序伸手安慰着李子“沒關系,以後就會了。我走了,謝謝你,李子。”李子呆頭呆腦的目送着小序離自己越來越來,突然想起來喊道“包袱裏有饅頭,徐老伯說你中午就能到集市,可我還是偷偷給你裝了,餓了,就吃了。”說完便轉身而去。小序回首,看着李子的背影綻開了笑顏,宛如清晨的第一縷柔光,蕩開了一湖的煙雨。
走到山底小序看見了一人,是漁夫模樣,踏在一竹筏上。小序急忙上前還未開口,那人卻先問“可是徐老伯的朋友?”小序點了頭,那人穩重的說着“上來吧。”小序一腳踏上了竹筏,竹筏微微的顫動。
竹筏上小序迎風而立,再次回首,看着越發遙遠的山谷,真的是要別了。小序摸了摸包袱,淡淡的笑了。李子叫喊的饅頭饅頭似乎還在耳邊。
太陽還沒爬上正空,小序就被那人帶到了集市,看着人流,那人誠懇的說“從這裏就是小水鄉,今日趕集,有到濮陽縣的馬車。就此別過。”小序也道了聲別,跟着人流向集市游走。幾番打聽下找到了一輛馬車,上了馬車,周圍都是一些小老百姓,大家都說着日子怎樣,收成怎樣。小序擠在一角掂量着徐老伯給的盤纏,除了車費200文錢,還剩3兩白銀800文錢。馬車在官道上颠簸着前行,小序的思緒也跟着颠簸,今後去哪,回京都嗎?
“聽說今年秋天皇帝要大婚,看樣子又要大赦天下了。不知道今年的賦稅會不會免了。”另一個人搶着說“賦稅就是收上去給皇帝享用的,你不多交點,皇帝的婚禮怎麽能豪華的起來嘛。狗屁皇帝。”這話一出,立馬有人擋住了那人的嘴,“這話可不能亂講,你不要命,我們這一車的人還要命呢。”那人掙開束縛,強烈的哼了一聲。這些話題小序并不感興趣,歪在一邊。另一人又起了話頭“雖說當今的那位不怎麽樣,但是輔助他的可了不得。”這話一出,引得車裏的人開始沸騰起來“誰呀,這麽厲害。”“不就是當今的七王爺。那可是雷厲風行的主,朝廷上沒有誰不買他的帳。”“七王爺,是不是去年搗了刑部侍郎韓秋貪污案的那個。那可了不得。”一聽人們口中念着七王爺,小序頓時提了氣,靜在一旁聽着。多久,沒有他的消息了。
“可不是嘛。韓秋監守自盜呀,呸,活該。”“是呀,一百多號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說是女眷充官妓了。”“我在京都呆的時候,刑部侍郎的女兒可有名氣了。”一窩男人一聽有美女,更加專心了。“快說說,你見過她啦。”“怎麽可能。那可是有名的淑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京都的公子哥們都仰慕着這韓宓淋。傳的是天上有地上沒的仙女。韓家的門檻不知被踏破了多少,可人家架子端得高呀,誰也看不上,這不,被充了官妓。可惜了可惜了。”大家都在惋惜着,可又在琢磨着這韓宓淋充到哪兒去了,卻又不好問明。車子裏一片安靜。“你們聽說了嗎?”不知誰又起了個頭,“當今的這七王爺也是這韓宓淋的仰慕者,這不會是得不到就往死裏賤吧。”“絕對不可能!”這個尖銳的聲音直穿人們的耳門,大家不由得看了看窩在後面的小序,小序也知道自己失言了,埋低了頭。“這小哥知道些什麽嗎?也給我們擺擺吧。我們都是一些粗人,都是道聽途說的。”小序紅了耳根靠在一邊。大家也就停了說頭,找個地方,小憩一會兒。小序也靠着,心裏想着,他絕對不是公私不分的人。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