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 回門(二更) 回門(二更)……
“女婿怎麽沒來?”朱氏往玉蓉身後看了一眼, 沒看到韋玄凝的身影,有些失望,畢竟今日是第一次回門啊。
玉蓉卻笑道:“本來準備昨兒過來的, 結果我們昨兒進宮了, 今日他要去衙門,故而就沒能陪我來,但是下半晌會來接我的。”
盡管有玉蓉保證, 但是朱氏仍舊心裏頭壓着事兒,女兒成婚那日早上都是豔陽高照, 花轎送出門卻是瓢潑大雨,饒是朱氏這種不信鬼神之人都慌了,覺得大觸黴頭,故而很怕女兒在韋家受到不好的對待。
楊家很多本家親戚還有玉蓉的姑姑二叔二嬸舅舅舅母,幾乎坐的是濟濟一堂,他們原本是很羨慕玉蓉的, 退了張家的婚事, 嫁進了更好的韋家, 卻沒想到大婚當日是烏雲密布, 這樣不吉利,還有回門也沒有夫君陪同回來, 大家似乎都察覺出點什麽來了。
但沒人敢問, 誰也不會那麽不懂事兒。
用完午膳, 朱氏才拉玉蓉單獨在家說話, “蓉姐兒啊,你是不知道娘這幾日是怎麽過的,自從那天下暴雨,我就成日裏心神不寧。”若女兒被趕回家裏, 該如何是好?
玉蓉安撫道:“您放心,您女婿很好,純粹是公務繁忙而已,本來昨日他就準備陪我回來的,昨日進宮了,今日還說晚上特意來給您請安呢。”
其實玉蓉也沒有把握他到底能不能記得。
他們夫妻看起來親密無間,連那種最親密的事情都做過了,可是仍舊是沒有交心的。
朱氏一聽說韋玄凝要來請安,就開心了,“那我讓你姑母她們多留一會兒,總得讓他們都看到我女婿了再走吧,你這孩子,哎,難怪人家說自古紅顏多薄命,我真是日日揪着心。”
世間少有美好,即便美好也如昙花一般,稍縱即逝。
丈母娘想炫耀女婿的心态玉蓉懂,可是她含糊不清道:“那也要看他今日忙不忙的,您要知曉,他這幾日因為成婚,耽擱了好幾日呢。”
本以為玉蓉十拿九穩,沒想到還是懸,朱氏也不想讓女兒挂不住,遂問道:“你這早膳做的如何了?好歹也學了一個多月了,沒丢臉吧。”
提到這個玉蓉就擺手:“原來他們家沒這個規矩,他只是随口一提罷了,我如今不必親自做膳食。”
朱氏松了一口氣,“那你和他們家的人處的如何?”
人家是高門大戶,朱氏還真的有點怕,主要怕女兒受苦,大戶人家磋磨兒媳婦的法子往往都是刀不刃血,外人一般是看不出來的,朱氏就怕女兒有苦說不出。
Advertisement
玉蓉害羞的點頭:“他很護着我,我沒有受苦,您放心吧。”
見女兒難得露出害羞的模樣,朱氏心情大快,不由得拍了拍她的肩膀,“這樣就好,這樣就好。我總擔心你受苦,你嫁出去的那日正好下起了大雨,我的心沒有一刻是安穩的,還好,還好姑爺好。”
每個母親都盼着自己的女兒能得個如意郎君,可以平安順遂,夫妻和睦,朱氏也不例外。
玉蓉知曉朱氏的心情,她作為母親對自己婚事心焦的很,可即便如此,卻從未在她面前提起過,她大概是這世上最盼着自己好的人。
故而玉蓉也不願意她再操心自己的事情了,“您本就少眠,不必擔心我,您要相信女兒肯定是在哪裏都能過的好的人。”
“可——”朱氏還是擔心。
玉蓉只好勸慰一番,還好今日來的客人多,需要朱氏操持,她才暫時把這些事情抛開,玉質和玉蓮還有本家的一些侄女兒也過來了,玉蓉拿出禮物一件件分給她們。
“這些送給姐妹們把玩。”
玉質得到的是一件玉擺件,她握在手裏很圓潤,這是一個小玉馬,正好她屬馬,這件禮物算是送的很合心意了。
她看着玉蓉的頭發已經盤上去了,整個人比以往在閨中,眉宇間都露出了幾分風情。
以前玉蓉和她們關系都還算不錯,今日送了禮物,又閑聊了幾聲,才聽玉蓮道:“六妹妹,還以為你們昨兒一起回門呢,還好是今日,要不然昨日我外祖母身體有恙,我還在旁的地方呢。”
玉蓉笑道:“昨兒進宮給陛下韋貴妃請安,就晚了一日回來。”
還好玉蓮也并不是擅長譏諷,她也含笑附和了一聲,一直到她們出去,才有人道:“原來今日韋家大公子壓根都沒來,是六娘子一個人回門的,我從未見過一個人歸寧的。”
“算了,你別說了,她大婚那日還電閃雷鳴的,大家都說不是好兆頭呢。”
玉質握着玉馬,聽她們在背後奚落玉蓉,不禁想道,像玉蓉這樣的太過于鐘靈毓秀的人兒好像也沒有受到上天的眷顧。
人到底應該如何是好呢?
這些閑言碎語玉蓉用腦子想都大概知道,甚至今日從韋家出來時,連大夫人周氏都流露出一種憐憫。
大家都在可憐她,也都在幸災樂禍。
可她自己要撐住。
不要指望別人的憐憫和同情了,人還是像母親說的那樣,總是要靠自己的。
朱氏趁着空隙又進來了一趟,“女婿确定會來的吧?你姑母她們方才在問呢。”
“也許會也許不會吧,這個時候都還沒來,那我出去招呼客人吧,親戚們都是為了我的事情而來,我總不能讓您去應付啊。”
晚宴馬上要開始了,這個時候韋玄凝都沒有到,興許就不會來了。
朱氏也佯裝鎮定,爽朗一笑:“沒來就沒來吧,女婿忙是好事,要不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呢,你爹那樣的掙個三瓜兩棗的我還看不上呢,女婿可是京兆少尹,不知道多少事兒要辦呢。”
玉蓉今日坐在幾個堂姑母親姑母中間,玉柔還拉了她一下:“新人為大,你今兒就坐在這裏。”
大家都知道玉蓉心中肯定不好受,但是也沒有那麽沒眼色去問,朱氏早已叮囑過她們,這些人到底還是有些身份的,不過是傳遞幾個眼神,心領神會罷了。
等玉蓉出恭的時候,桌上的三堂姑終于憋不住了,“這六侄女兒也真夠可憐的,兆大嫂子一貫硬氣人,也不該真把女兒嫁到高門大戶啊,你看看,哪家回門只有姑娘家一個人回來的啊,要麽說這人啊,也不能太好高骛遠了不是?”
三堂姑一向聲音尖細,她自以為聲音小,其實連還未走出門的玉蓉都聽到了,她擡眸往前一看,朱氏眼淚都出來了。
玉蓉就突然很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