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章節
己面前的觸控屏幕講解。
“機甲裝配的主流流派到現在大抵有三類,通俗講來便是:由零到整,由內而外,由下至上。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次的比賽中,大部分機甲隊采用的是由內而外的方式。這也是我們索科塞斯機甲學院上院一貫的作風,大概是受到了學院創始人肖-格林将軍的影響吧。”
他一邊說,一邊圈點了幾大機甲隊的狀态圖。
“相對來講,下院的風格就比較多變一些。比如MOON采用的是由下至上的方式,這也使得他們的機甲在一開始看起來最為順眼。”
女主持人點點頭:“感謝老師的介紹。那麽現在我們不妨來看看有哪些隊伍看起來比較有潛力呢?畢竟現在賽程已經過半,如果還沒有完成三分之二的裝配,恐怕情況就不太樂觀了。”
“是的。”她的搭檔小佳道:“我們看烏雲、巅峰、審判者、MOON這四只機甲隊經驗豐富傳統優秀,毫無疑問目前處于領先的行列。至于其他隊伍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佼佼者,比如……啊,這個隊伍速度很快呢,而且他們只有三個人!”
“這是DREAM吧?”女主持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昨天的特殊事件而對DREAM有印象,“我記得他們是來自機械理論系,而不是專業機甲系的學生。三個隊員一個是大一新生,還有兩個是去年參賽過的老隊員。”
主持人只是盡職盡責地介紹了一段,簡單又說了幾句便轉而介紹其他機甲隊。但是DREAM卻在很多觀戰者的心目中留下了印象。
不同于其他課餘活動,每年的機甲大賽雖然不列入學生成績評定範圍,卻相當受到重視,所以很多的老師教授也會觀看。
如果是偏重理論和機甲操作的老師可能不會對組裝畫面有太多感覺,但是接觸實踐,手動裝配較多的人們卻可以從短短的幾個畫面中看出,那個短發顯得有些淩亂,又瘦又小的女生的功底非常好。
有不少人開始查閱DREAM機甲隊的參賽者名單,而戚玥的名字頻繁地被人提起。
中午休息的時間,主辦方播放了珂的采訪。
“我的夢想……長期的話自然是希望能為人類的機甲工業奉獻自己的力量,短期呢,就是随着烏雲機甲隊闖進星際機甲大賽的星區賽階段。如果這個願望真的能實現,我将會給所有人帶來一個驚喜!我會讓我的母校為我驕傲的!”
如果是之前還有人可能猜測珂所謂的驚喜是什麽,但是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肯定。那就是加納波紋不穩定性的解決方案。
只是稍微懂得的人都有些不解,若是普通方案可以通過動作效果證明,解決方案怎麽能一鳴驚人呢?難道要先故意出問題,然後再解決?
不管怎樣,大家的興趣倒是被提起來了。
Advertisement
下午,古之玉不意外自己又受到了相關追問。他反複強調自己并不清楚珂的具體實施方式。在這個問題上,他并不關心珂最後的決定如何,只是單方面地支持【日光之下】提出的看法,為他當時留下的三篇文章叫好。
“那是足以讓人感到驚豔的文章。”他再次強調,“它們不該被如此粗暴的對待。”
主持人為了緩和氣氛調侃了兩句:“喔,看來教授真的很看重這個問題呢。不知道珂的團隊會不會因此而改變計劃?”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古之玉提高聲音,“不管他們最終決定如何,我當然希望烏雲機甲隊能重視起來。至少能以正常的心态審視它。”
他說到這裏,旁邊一直閉眼假寐的一名老教授睜開眼睛,說道:“小孩子想玩,就讓他們放心大膽去玩。之前的風波我們也都看過了,日光之下的推斷确實有道理,不過風險是建立在多次啓動系統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只要限定系統啓動的次數,就完全可以解決問題。之玉啊,沒必要因為這種能輕易解決的小問題,扼殺一個很有潛力的系統嘛。”
古之玉愣了一下,不由又着急地想要開口。但這時候,主持人為了主持進度,不得不打斷他們的交流,将話題拉回比賽上面。
“好的,讓我們現在回到比賽中,先為大家播報一下各個機甲隊的進度。”随着她的聲音,各機甲隊的成品階段圖被展示在屏幕上,從标注可以清晰看出烏雲機甲隊的進度最快,已經到了信號調試階段。
DREAM也因為出色的發揮而有幸在屏幕上占得一席之地。他們的機甲已經基本成型。
小佳在介紹完之後提出了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大家或許奇怪,為什麽明明烏雲的機甲還看不出外型,而其他機甲隊明明已經成形,但是裁判們卻認為烏雲的進度比較快呢?我們請安諾斯基涅夫教授講解一下。”
“呵,這個很好說。”老教授雖然年紀大了,但是精神相當不錯,“大家可以注意,外殼是否上并不是判斷進度的關鍵。事實上從直播畫面和各種數據顯示,烏雲機甲隊的作品應該已經能完成基本動作了。他們現在是在完善附加功能。這對于很多大機甲隊來講,也是必要的一步。畢竟他們要為之後的戰鬥做準備。”
“原來如此呢。”
老教授的話似乎還沒有說完:“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珂的裝配手法,是非常标準的學院派裝配法。與她類似的還有審判者的老隊員雷德森。很突出。”
“教授說的是。”女主持人敏兒立刻接話,“既然說到這裏,我們不妨來整理一下在這一屆比賽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吧?讨論區內已經有不少熱議了呢。”
“好的。那麽根據我這裏的統計,關于珂的帖子高居榜首。而烏雲機甲隊的沙夫也是實力老隊員,議論不少。其他的包括剛剛教授提到的審判者的雷德森,巅峰的隊長可可雲西,MOON的月樂都頻繁出現。”
“哎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啊,好像這些人共同的特點都是裝配手法娴熟,擅長大型器械,比如吊裝臂、自動裝配儀、渦輪沖床、程控對接設備等。”
大型器械并不單單指器械的體積,而是指其并非單純手工操作,而是需要巨大額外動力的。比如耗電很多的器械。
“你觀察的很仔細。”小佳贊同道。
“我大膽猜想,從人們的關注點也可以看出,大機械的操作和工業化進程才是人類的科技工業發展方向吧?不知道幾位教授怎麽看呢?”
臺上的教授們一時各抒己見。有的認為主持人說得對,有的則認為手工拼裝雖然進度慢,對人的要求高,但做出來的機甲卻更加細膩。兩者不能簡單比較。
古之玉發表意見的時候,指着屏幕上的戚玥說道:“事實上,我在讨論區也看見不少人在讨論她。相信也有很多人看出來了,這名叫做戚玥的學生基本功相當紮實,雖然對于大機械的操作較少,但顯然是因為對機甲主流裝配方式并不熟悉的緣故。”
“大機械固然對星際時代的機甲工業提供了蓬勃發展的先決條件,但是我們創辦這種比賽的目的,難道不是為了發掘更多的實踐人才嗎?手工組裝機甲不但意味着組裝者的水準更高,出品的作品更獨具匠心,自由度高,也意味着他們更容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為他們的手真真正正接觸道機甲本身,而不是透過冰冷的大機械。”
他的話音剛落,直播屏幕上的戚玥剛好完成了最後一個四肢與軀幹的連接工作,擡起頭來。
一時間光線從窗外透過高高的玻璃窗射向屋內,她逆着陽光眯起眼睛,帶着自信和釋然微微一笑,光滑白皙的臉頰上仿佛撒了一層金燦燦的光輝。
32
“之玉說的有道理。第一線的技術人員永遠是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學習的,不然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年輕人向往我們機甲學校?為什麽機甲大賽會如此受到追捧?”溫和派的老教授們開始出來和稀泥,“不過大機械也确實是人類發展的方向。三星系時代,人類要想征服自然,發展自身就要制造更多機甲。速度是至關緊要的。”
兩邊兒都捧捧,這一茬話也就算說到頭了。就算古之玉再年輕氣盛也不會愣頭青一樣地繼續較勁。搞學問搞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簡單的學問。只要人不是太楞都該清楚這一點。
學生們可以不顧一切地意氣風發,指點風流;珂自是我行我素大膽地引領潮流;【日光之下】能黑白分明來去自如;虹影刺客當然不顧因果,翻動潛流,使暗夜之物事曝露于陽光之下。
可他們不能。
古之玉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