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寅州之南産好土,好土出禦瓷,謂之寅州青瓷。壇身浮雕青竹,竹葉略圓,呈狂放之姿。內裏所藏,正是寅州貢酒琴山金竹。

琴山金竹釀造之水,取自金竹春露,年産不過二十餘壇,皆是進貢之物。寅州是璋王的封地,璋王此次進京,一并将這些貢酒進獻。

溫禦得酒兩壇,一壇在此。

修長的兩指,勾着酒壇的挂繩。酒壇的青瓷如玉,那根節分明的兩指亦是如玉。恰逢月明星稀,風雲堆聚,好似世間萬千風華,悉數堆砌于他一身。

如此天人之姿,堪與明月同輝。

他話是對葉庚說的,看的卻是葉娉。

葉娉不傻,趕緊上前接酒。

葉母席間和兒子喝了一點小酒,方才不顯,此時略有些酒氣上頭。打眼瞧着一對金童玉女般的玉人,笑得有些熏熏然。

“禦哥兒和娉娘這等相貌,委實該多生些孩子。”

她聲音不大,但也不小。

葉氏頓時臊得無地自容,葉庚亦是臉色脹紅。

偏生這個時候,先前一直乖巧聽着祖母和姐姐們說話的葉正歡喜出聲。“大姐好看,郡王好看,生一堆好看的孩子,以後叫我舅舅。”

“看看我們家小四,這是想當舅舅了。”葉母越發笑得飄然。“禦哥兒,娉娘,你們可聽好了?”

葉娉真想說生一堆委實辦不到,兩三個倒是可以考慮。她小心翼翼地窺着溫禦的臉色,作害羞狀。

氣氛一時尴尬,靜得有些詭異。

風靜無聲之時,溫禦開了口。

Advertisement

“老夫人所言,極是。”

極是?!

葉娉瞠目,難道她嫁進公主府之後的命運,就是不停生生生?一想到一堆長得像她或是長得像溫禦的孩子圍着她喊娘,她是一個頭兩個大。

不可以。

哪怕是再被美色所迷,也不能沉迷于和他日夜造人。榮華富貴近在眼前,美食美景時不我待,她豈能被一個男人絆住了腿,成為對方膝下的臣。

然而這種時候,她最好是閉嘴。

葉母滿意至極,越看這未來的孫女婿越覺得歡喜。若不是她年紀大了,還得端着長輩的穩重,今夜必是要與未來的孫女婿一醉方休。

溫禦被請進堂屋,葉庚作陪。

葉母年紀大,葉正年紀太小,一老一小挨不住,一起回去歇息了,葉廉也回到自己的房間裏讀書。

貴客臨門,有酒豈能無菜。

為表誠意,葉娉親自下廚。

已過亥時,并無時間準備繁複的菜式。葉家非大戶人家,廚房裏也不會有取之不盡的食材,有的只有今日剩下的邊角料。

羊肉幾乎用盡,僅餘洗淨的羊雜,配菜還有一些。她拼拼湊湊勉強捧出爆炒羊雜、涼拌雜菌、蔥香豆腐等六道菜。

葉氏瞧着這幾道菜,頗有幾分忐忑。溫郡王那等身份,應是早已吃盡世間山珍海味,這些家常小菜怕是有些上不了席面。何況羊雜對于世家大戶而言是賤食,一般的貴人見之生厭。

然而家中此時能拿出來的,也只有這些東西。她糾結半天,寄望于女兒的廚藝,又乞望未來姑爺的寬容。

當她硬着頭皮将菜送到堂屋時,葉庚和溫禦已經無話了好一陣子。

葉庚不是圓滑的性子,多年為官卻未沾染官場的習氣。溫禦攝政多年,從來只有別人巴結逢迎他。

是以寥寥幾句寒暄之後,戛然冷場。

葉氏的身影一出現,葉庚緊繃的神色明顯松了一些,有菜可佐酒,應會好上許多。只是當一道道的菜端上來,他的心又重新懸了起來。

他竟是忘了,自己家裏是什麽光景。哪怕是窮盡所有,也置辦不出一桌上等的席面款待尊貴如溫郡王這樣的客人。

葉氏上完菜後,輕聲提了一嘴這菜是葉娉做的。

葉庚與她夫妻多年,自是有些默契。

既然這些菜是女兒置辦的,或許溫郡王會寬容一二。

“我家娉娘自小識字,還算是通曉一些道理。于廚藝上更是費心鑽研,尋常的食材也能做出極好的滋味。”

這是誇了女兒,又遮蓋了這幾道菜的普通。

他緊張地看着溫禦,生怕這位郡王爺會憤而走人。

溫禦在他緊張的眼神中,優雅地拿起筷子,最先伸向的是那道看上去顏色濃厚的爆炒羊雜。羊雜脆嫩,滋味香辣,較之羊肉亦不遜色。

“确實極好。”

“郡王請。”葉庚長松一口氣,趕緊替溫禦倒酒。

竹香四溢,不壓酒香。

不愧是貢酒,當真是酒中極品。

葉庚雖不好酒,卻也能品出此酒的清雅甘醇。似他這等品階,莫說是稀少的上等貢品,便是往年産量較多進貢最多的貢品他也未曾沾過一星半點。以往同僚私話,也曾聽其他人提及一些,諸如布料果品之類,言其何等稀世何等甘甜。那時他除去羨慕向往,再無別的心思。

酒過三旬,他膽子略大了些。

借着此酒,提及璋王,說起寅州風土人情。溫禦不是搭上一兩句話,足已讓他信心倍增。這一把酒言談,竟是持續到了子時。

男人們在堂屋吃酒,葉氏和兩個女兒在房間裏說話。

葉娉分線,葉婷學描樣。

葉氏拿着一個繡繃,有一針沒一針地繡着。看到兩個女兒不甚娴熟的樣子,不知是愁還是無奈。

娉娘還好,女紅不成,廚藝尚可。婷娘因着體弱,從小到大除了習武強身,竟是什麽也沒有學過。如今世人皆知婷娘力氣大,往後她可怎麽和相看的人家說道。難不成說我女兒樣樣不成,唯有一把子力氣?

燭火暖黃,暈染着母女三人,一室的溫馨靜好。

葉娉有些熬不住,不太雅觀地打着哈欠。

葉氏終于逮到由頭,從女子言行舉止說到女紅,又從女紅說到貞賢淑德,仿佛是一氣想将那些禮教規矩,為人處事的種種忌諱一股腦塞進姐妹倆的腦子裏。

外面月已中天,葉家堂屋燈火依舊。

酒喝了半壇,溫禦清冷如故,葉庚舌頭略大。

“娉娘這孩子心眼實…但她是真心喜歡郡王。若不是為情所困,萬般由不得自己,她也做不出那些事。”

溫禦垂眸,修長的手指把玩着酒杯,杯中的瓊漿玉液打着旋。

那個小騙子,果然騙過了所有人。如此也好,世人皆知她心悅自己,哪怕是假的,天長日久也是真。

他眸色漸深,如萬籁歸于黑夜。

子時三刻,酒香漸散。

溫禦起身告辭,葉庚趕緊相送。

偏房燭影重重,隐約還可聽見女子低低的說話聲。零零碎碎聽不真切,不時還夾雜着哈欠連連。

葉庚吹了涼風,酒氣散了一些,聽出那哈欠正是出自娉娘,當下有些赧然。他見溫禦目不斜視,耳不旁聽,暗自慶幸郡王同娉娘不熟,應是聽不出那哈欠是何人出聲。

他将身份尊貴的未來姑爺送出門,待到公主府的馬車遠去,他依舊處在能與對方酒話朝政的興奮激動之中,望着自家不大的一方宅院,無端生出幾分豪情與志氣。

正所謂老夫白發亦有志,敢與諸才話古今。因着前些日子備覺心灰意冷的仕途之心,此時竟躊躇滿志不減金榜提名時。

翌日上值,柳大人又主動與他閑聊。

柳大人好酒,說起璋王進京一事,自然會提到寅州貢酒琴山金竹。柳家門第不低,但卻不是頂極世家,自然是夠不上禦賜此酒的資格。

“也不知那酒,比之玉竹春如何?”

玉竹春亦是好酒,但非貢品。

葉庚盡量神色如常,聲音也是。“那酒較之玉竹春更為清冽,竹香也更濃郁一些。”

柳大人先是沉浸在自己的神往中,好半天才反應過來,不無震驚地問道:“葉大人如何知道那酒的滋味?”

“昨日承天來看下官,提了一壇子過來,眼下還餘了半壇。柳大人若是不嫌棄,下官勻一些給你。”

“承天?”柳大人愣了一下,倏地睜大雙眼。

葉大人說的承天,是溫郡王!

這個葉大人,當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

璋王入京之後,先是進宮面聖,然後是祭祀皇陵。阖京上下對這位深得帝心的王爺的關注甚多,大到王爺祭陵之時哭至暈厥,小到王府新栽了一棵雲松。樁樁件件,無一不是津津樂道口沫橫飛。

日子一日又一日,葉娉和溫禦的婚期步步逼近。

自打那日送酒過後,兩人再未見過。葉娉便是足不出戶,也聽說了不少他的事情。比如陪同璋王祭陵,比說被璋王請去觀賞雲松。

婚期緊迫,她要做的事太多。

先是去近郊的莊子上巡查一番,挑選了一個得用的丫頭和一個陪嫁婆子。那丫頭是她一眼看中,雖黑瘦但力氣不小,取名三福。婆子姓曾,人稱曾娘子。曾娘子的男人是莊子上的小管事,瞧着有幾分鎮得住場子的手段。

安排好這些,她再去看京中的兩處宅子和三間鋪子。兩處宅子都是四進,皆在鬧中取靜的好位置。三間鋪子地段都極好,且都是布行,其中一間正是她藏身過的那一間。

從她第一次去巡查莊子時,她就發現有人跟着自己。那兩人被她發現行蹤之後說是受溫禦之命,還說主子交待過若是行跡暴露也無妨,差事不能丢。

她很滿意溫禦此舉,備覺受用。

離大婚還有五日時,慶陽郡主的帖子就送至葉家。

葉娉反複看着帖子,神色不明。

這位慶陽郡主,為人頗有些一言難盡。書中提到溫如沁與沈翎成親之後,她居然趁着夫妻二人去國公府拜訪時有意無意地接近沈翎。

這樣的人,不宜結交。

她婉謝過後,解釋說是自己近日忙着備嫁,一應宴請皆不會參加。還請送帖子之人代為轉告,希望慶陽郡主體諒。

慶陽郡主如何揣測,旁人并不知道。

世人只知道葉娉拒了王府的帖子,是以有人說她托大,諷刺她小人得志便猖狂。也有說她上不了臺面的,難登大雅之堂。

溫老夫人聽聞此事後,更是将她貶得一無是處,痛心自己的二孫子将要娶這麽一位出身低又小家氣的妻子。

對于這些是非傳言,葉娉充耳不聞。

慶陽郡主舉辦的宴會過後第二天,便傳出其與溫廷之定親的消息。聽說溫老夫人對這門親事極其滿意,逢人就誇慶陽郡主知禮又大方。

葉娉對此嗤之以鼻。

是騾子是馬,日後便知。

……

婚期如約而至。

天不亮,葉家上下已起。

點嫁妝,備儀禮。

葉氏兩眼腫如杏核,一看便知應是哭了一夜。葉母神色尚可,端坐一旁觀看大孫女裝扮。一品诰命規制的喜服,繡着圓形雲鶴圖。鳳冠熠熠,其上二龍戲珠,左右各插一支五尾步搖,金珠流蘇步步生花。

鏡中佳人明麗豔絕,殊色驚鴻一笑傾城。

葉母頻頻贊嘆,一是驚嘆大孫女的美豔,二是驚訝大孫女不知何時生出來的貴氣,再是感慨此女出自葉家,心中難免驕傲。

他日再回青州,必是要去葉家祖墳瞧瞧,是否真的冒了青煙。

妝畢,葉娉起身。

整理一番後擡颌而立,越顯高貴。

請來做全福夫人的常夫人目露驚豔,不吝誇贊,“郡王妃這般容貌,實屬難得。”

她這等身份,自是見過不少絕色女子。上至宮妃,下至世家寵妾。美豔者如韭菜常出常新,有的初時驚豔,過後爾爾。有的盛寵不衰,獨冠群芳。

如葉家兩女如此姿色者,委實不多。更難得的是,兩女各有各的美,一個美得豔極又純極,一個美得病态可憐。前者讓人驚豔,後者讓人憐惜,竟是恨不得左右兼顧,直叫人看迷了眼。

葉母性子爽直,有人誇贊自己孫女,她沒有不附和的道理,“老婆子這兩個孫女,着實生得好。”

常夫人與她一見如故,聞言好一番感慨,越發相談甚歡。

盛朝婚例,女子出門之前,哭比笑更吉利。

葉氏最是哭得厲害,葉婷僅次之。若不是怕弄褶了葉娉的喜服,母女倆必定會過來抱着葉娉一起哭。

葉娉穿來數月,早已融入葉家。

她哭不出來,眼中卻有濕氣。見母親和妹妹哭得傷心,遂安慰她們日後會常回娘家看看。誰料葉氏一聽此言,淚水更多。

女子一旦出嫁,哪裏似在娘家這般自在。公主府高門大戶,規矩不知多少,娉娘這一嫁以後怕是想見都難。

葉家門外,一身郡王冕服的溫禦領着一衆世家子孫接親。宋進元為首,其次是常家大公子常慎言和沈翎等人。

如此排場,着實風光。

葉家在京中無親,兩個兒子又小,是以攔門之人請的是常家二公子常慎行和劉大人的兒子劉典。

饒是常慎行叫得歡實,摩拳擦掌要為難溫禦。但他與劉典面對溫禦等人時氣勢極弱,攔門之禮形同虛設。

接親之人入院,頓時顯得小院逼仄。

觀禮之人有賓客也有附近街坊,衆人熱鬧之餘無一不羨慕葉家的運道。這般低微的門第,竟是攀上這樣一門高親。

日後哪怕是葉家院子再小,也不容人輕視。

吉時一到,葉娉頂着沉重的鳳冠,一步步出了葉家門。

流蘇不動,隔着一層紅紗,她看見那個如松如竹的身影。長身玉立,皎冷如月,一想到今夜将要與這神仙男子一起共沉淪,她心裏漣漪漸生。

既是賜婚,自有禮部官員唱詞。

入耳皆是吉祥話,伴随着炮竹聲聲。家人的祝福和哭泣逐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鑼鼓喧天喜氣洋洋。

此情此景,如夢一般不切實際。

葉娉入轎,端坐不動。

溫禦騎馬,如高山凜凜。

簾落,轎起。

喜轎繞南城而過,再繞北城一圈,最後抵至公主府。一應繁瑣的流程過後,葉娉似全身骨頭散架般送進洞房。

方才高堂敬酒時,她記得溫驸馬手裏抱着的是長公主的牌位。溫老夫人未出席,說是病得起不來,怕病氣沖撞了喜氣。至于溫夫人和溫國公,她沒怎麽注意。眼下她累極困極,恨不得一頭栽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強撐着走完最後的流程,她再也忍不住,一屁股靠坐在床上,手指都不想動。隔着紅色的遮面喜紗,男人那張臉流光溢彩,身姿更是長身玉立。

這臉,這腿…

她渾身一熱,似是又充滿力氣。

喜娘下人等早已清退,也未有習俗中的鬧婚房之人。如此簡化直接,所有人都不會覺得奇怪,只因溫禦平日為人一向如此。

世人不會知道,孤冷如他,亦有心急之時。

他幾步近前,修長的手指挑開葉娉臉上的紅紗。四目驟然相對,一個暗沉深不見底,一個蠢蠢欲動。

旖旎頓生,溫度漸高。

若是就此洞房,也不是不可以。

葉娉覺得,她無異議。

修長的手伸過來,似乎帶着無限的張力。她心中如熱油四濺,隐約可見火光漫天。這般熱得厲害,竟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誰知那手未落在她身上,卻是取下她頭上的鳳冠。

“先洗。”溫禦的聲音很低。

葉娉臉更紅,喚了三喜進來。

洗漱完畢,房間內再剩夫妻二人。

燈下看美人,酒不醉人人自醉。

紅衣輕薄,襯得那玉面越發俊美出塵。微敞的襟口,隐約可見無邊的魅色。葉娉口幹舌燥,一連喝了兩杯茶水。若不是理智提醒自己,她或許真的會忍不住撲過去。

溫禦眼風微動,生平第一次覺得這身皮囊可用。

龍鳳燭火搖曳歡呼,好似春風又綠江南岸。紅紗輕幔流洩激動,恰如秋水再映明月光。不知是春風帶來生機,還是明月從天隕落墜入湖水,一切仿佛皆是上天注定的相會。

青絲交纏,缱绻無邊時,葉娉心頭不合時宜地泛起一句話:終于吃到天鵝肉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