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洞房花燭夜
南宮煦夜攔腰抱起懷中美人,依舊是不急不躁地将他放在床榻之上,轉身再放下床帏,被床帏隔開的空間之中,入眼便是喜慶的紅,紅衣,紅枕,紅被,紅帷。
南宮煦夜俯身去吻身下的人,細密而溫柔的吻,一只手去解身下人的衣帶,伴随着輕微的布料摩擦聲,上好絲質制成的衣帶便被解開。
“傾之……”在他耳邊輕喚,放在腰間的手游移到交疊的領口,探入其中,只覺過出一片冰涼,如玉的肌膚同時也是如玉般涼。
南宮煦夜允着他的唇瓣就如品嘗着這世間最美的佳肴,對他,他的動作從不敢太大,他常年習武,若是不注意力道便能将身下人的手輕易折斷,這點他清楚。所以動作輕得不能再輕,柔得不能再柔。
即便他的動作輕柔,此情此境煞是撩人心弦,身下人卻從不做任何回應,就如一尊用玉雕刻出來的像那般躺在那裏。如若在經歷這風月之事時都無甚動容,對于一個正常男子來說,是不是在刻意強忍?
吻着他脖頸的南宮煦夜總算停下了動作,雙手撐在床面看着身下緊閉着雙眼不做任何回應的人。感受到身上那人的動作停了下來,玉傾之也沒睜開眼睛,還是閉着。
表面雖然淡然,只怕心中對此事是極度抗拒的。
南宮煦夜在床的外沿躺下,不再繼續方才的動作。共用一個方枕,扯過喜被将兩人的身子蓋住,南宮煦夜雙手摟過玉傾之的身子。只是靜靜摟着,将下巴點在他的額頭。
“王爺怎的不繼續?”玉傾之緩緩睜開眼睛,問。
南宮煦夜撫着他的發,“今日有些累了。”
洞房花燭夜,即便是再累也不會少了行周公之禮那一段。只是對着一尊玉雕做那風月之事,卻顯得有些無趣了。所以停了,理解他,畢竟他以男子之身嫁過來,許多事接受不來也勉強不得。
紅燭燃盡之後,相擁而卧的兩人呼吸平穩,忙了一整天,确實是累了。
從此便是結發連理,只是,同床異夢。
熙陽王第二日一早便進了宮請罪。
當今聖上與熙陽王乃同母所出,以熙陽王為長。昨日的婚宴之上,朝中文武百官大都前來祝賀,只是卻沒見皇室中有誰露過面。
半月前,熙陽王信誓旦旦要說娶親,當時聽了此話,撚着一串佛珠的太後還笑了,自己那不成器的皇兒總算是開竅了。只是往後一聽,是要娶一名男子為妃,太後臉上的笑便僵住了,手中的菩提子也滾落在地。
Advertisement
年近半百的太後深居後宮不問政事這是好事,每日吃齋念佛倒也為天下百姓祈了福。只是,即便信奉佛道中的萬物皆空,也不能接受自己的親骨肉迎娶一名男子。
滿腹怨氣的太後硬是發下狠話,“你若是執意要娶,那日後你就莫要再踏進哀家祺寧宮半步!”
如今,過了半個月,該娶的還是娶了,這罪也還是要請的,畢竟血濃于水,這二十多載的母子情誼還是在的。
熙陽王一身藍色麒麟服入宮,本想帶着王妃一同前來問安,只是鑒于太後的不滿,終究還是沒有這麽做。
好吃齋念佛的太後心還是軟了下來,到了如今還能怎麽樣,都已經娶了,她還能把自家皇兒的王妃廢了不是。
坐在檀木榻上的太後一臉哀怨,孔雀綠的衣裙襯得她還看得出幾分昔日美貌的臉蛋幾分憔悴。
“煦兒,你怎麽就這麽糊塗,身為一國王爺,大張旗鼓迎娶一名男子,這,這不是讓天下人笑話了嘛。”太後皺着眉看着底下跪着前來請罪的南宮煦夜,苦口婆心道:“在這京城之中,他人念你是熙陽王,敬你三分尚且不當面議論此事,那遠在京城的百姓,你讓他們怎麽看啊!”
跪在冰涼地板上的人低着頭道:“兒臣不在乎。”
坐在鳳榻上的太後長嘆了一氣,放低了聲音,“哀家也沒阻止你和他在一起,只是,顧及顏面……這事……”
太後一句斷斷續續的話沒說完,南宮煦夜便打斷道:“母後,兒臣想給他一個名分!”
雖然皆是男子,但是三聘六禮一樣不少,明媒正娶,這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名分。
恨鐵不成鋼的太後皺着眉頭,放下了手中的一串佛珠,端起了旁側案幾上的茶,平複了心情,道:“哀家倒是想問問,今日你是來請罪,還是來惹哀家發怒的?”
“兒臣自然是來請罪的。”
“那你可曉得你請的是什麽罪?”
南宮煦夜擡頭看着鳳榻上的人,“在民間,婚嫁之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若違逆便是不孝,換做是皇室,同罪。兒臣未經母後應允便擅自娶親,實乃不孝之罪,特來向母後請罪。”
太後放下手中的茶盞,沉吟半響才道:“跪了半個時辰,起來說話罷。”
“兒臣魯莽,惹怒了母後,罪該當罰。”南宮煦夜垂頭,言下之意便是,若是太後不原諒,那便一直跪下去。
太後重新撚起那串菩提子的佛珠,嘆了一氣,“人都已經娶進門了,昨日那事天下人也都知道了,該說的不該說的也都說了,既成定局,哀家此時還能怨誰?即便此時再來罰你,又有何意義?”
頓了頓,将視線移到南宮煦夜身上,“回去罷,哀家誦佛了。”
南宮煦夜從地上起來,拱手做了一揖,“多謝母後。”
出了皇宮宮便乘着帏轎回府。
熙陽王府門上的大紅燈籠還未來得及取下,門口的幾個小厮忙着打掃門前散落一地的鞭炮,見到自家王爺下了轎,便齊齊彎腰行了禮。
南宮煦夜擡眸看一眼門梁上的大紅燈籠,唇角微微勾起,昨日那一切并不是夢境。踏着散落的鞭炮紅紙提步上階,衣擺處帶起一陣風,揚起幾片紅紙。
王府的女管家仙歌正好向着熙陽王的方向迎面而來。
很是自然地在原地等着,待南宮煦夜行到身邊便随在他身後。
“王妃呢?”南宮煦夜問。
“在聽雨閣。”
南宮煦夜聞言,在岔路口十分自然地轉了個彎,正是去聽雨閣的路。
随在身後的仙歌看着南宮煦夜匆忙的身影,這般急,不過才分開一個多時辰。仙歌試探性問道:“王爺,太後可有氣消了?”
“鬧騰半月,她也該看淡了。”
“也是,畢竟是親生骨肉,哪能真的一輩子僵着。”
聽雨閣臨湖而建,向着湖的一面還特意建了個三面環水的觀景榭,池中荷花朵朵嬌豔,碧水悠悠,沿湖栽柳幾株,清風拂過,碧水戲柳枝,荷花香怡人,也是一種意境。
遠遠便隐約聞見了琴聲,南宮煦夜無意之中加快了腳步,随在身後的仙歌道:“昨日所收禮金都入了賬本,王爺可要過目?”
“罷了,這事交由你來處理便好。”
“是,王爺。”
話音還未落,不料前面的人突然止步,擡手做了一個手勢,仙歌看了一眼南宮煦夜微微舉高的右手,再下意識順着南宮煦夜的視線看過去。
湖的另一邊,着紫色華貴衣袍的絕美男子靜坐于水榭之中,身前的檀木琴臺上置了一張瑤琴,微擡的玉指在琴弦間游走,指尖過處,引起琴弦一片顫粟,撥動的琴弦便傳出袅袅的琴音。琴聲清脆如流水,婉轉如莺啼,觸耳便引人入勝。
南宮煦夜在湖的對面聽得入迷,負手而立,眉眼舒展,全然已被這琴聲吸引住。琴聲清人思緒,撫琴者撩人心弦。
當年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