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買房

為了勸阻老胡頭賣房, 晏旻甚至還跟他兒子胡四海分析了利弊。

胡四海說:“我也不知道我家什麽時候才會拆遷,拆遷是給拆遷款呢還是給房子?給拆遷款還好,要是給了房子, 還得想法子賣房子。到時候我們肯定不在國內, 也不會有誰通知我們, 會非常麻煩。所以我覺得還是現在就賣了,免得來回奔波, 幹脆一勞永逸。”

晏旻當然不會告訴他, 其實頂多再過個三五年, 這房子就要拆遷,他更不會告訴他, 再過二十年三十年, 你在英國打拼幾輩子的財産都值不上你家這套祖産, 賣了北京房産出去的,就沒有不後悔的。

他從胡四海的話裏聽明白了一點, 胡四海應該是缺錢了, 否則不會這麽着急把房子給賣了。

胡四海看着晏旻,說:“晏總, 聽我爸說, 你們公司地方還不太夠用,不如幹脆您買了我們家房子吧, 短時間也不用搬家了。你們公司應該有能力買下這個院子吧?”

晏旻輕嘆了口氣, 他們是地方不夠用, 但他也沒想過用這個辦法來實現, 不過他們執意要賣房子, 自己就買了吧, 正好也需要寬敞點的地方, 再說現在買房子是穩賺不賠的,便說:“你們如果執意要賣,那我就買了吧。”

胡四海面露喜色:“您在我們這院子裏生活的時間也不短了,對這院子的情況應該是再清楚不過。我爸是個仔細人,院子維護得非常好。”

晏旻點頭:“這我我知道。”

“房子的價格,”胡四海猶豫了一下,然後張開了右手五指,“我們想要五十萬。”

去年藺征西買那套房子,面積比這個寬敞不少,還是個二進院,也才花了四十萬,雖然過了一年,房價有所上漲,胡四海提出要五十萬,還是比市場價要高出不少。

晏旻說:“這樣吧,我跟胡大爺相處的時間不算短,也算得上是朋友了,我也不想跟您讨價還價,房子我出四十五萬買下。您要是同意,我們就找個時間簽合同辦房産轉讓。”

他這房子市場價撐死了也就是四十萬,多出的幾萬,算是給老胡頭的友情價吧。

胡四海見晏旻這麽好說話,價格也比他預期的要高,當即便同意了:“好,就四十五萬。對了,我爸他的護照和簽證都還沒辦下來,沒法立即跟我一起走,可能還得在家裏住上一段時間。”

晏旻同意下來:“他去英國前可以一直住在這裏。”

藺征西聽晏旻這麽爽快就把房子給買下來了,非常意外:“這房子比我那套還貴?你沒跟他議價?”

晏旻說:“砍價了,沒砍太狠,比市場價貴了一些。”

藺征西說:“是因為老胡頭嗎?”

晏旻點頭:“嗯。我估摸着這房子再過幾年就會拆遷,到時候這個面積起碼會折算成好幾套商品房。以後北京發展起來,一套房子說不定就要值個幾百萬。現在雖然比市價貴了點,但對投資來說,是穩賺不賠的。”他說的就是實情,并不誇張。

藺征西笑起來:“老胡頭要是知道了,不得罵他兒子是個敗家子?”

晏旻聳肩:“誰知道呢。反正賣了房子出去的人,基本是不會回來了。就算後悔,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倒是老胡頭,聽說了房價,再看晏旻的時候,覺得挺不好意思的。

倒是晏旻安慰他:“大爺,您這房子以後要是拆遷升值,說不定我還賺得更多呢,到時候您別後悔就成。”

老胡頭嘆氣:“沒什麽可後悔的,我就是難受我家的老房子要被拆了。”

這下晏旻不知道怎麽安慰他了。

簽完合同,晏旻先付了二十萬給胡家父子,就借口說公司最近資金周轉不過來,要過一陣子才能付尾款。

其實是晏旻跟老胡頭商量好的,先給二十萬,這筆錢胡四海肯定會要走,剩下的二十五萬,是晏旻讓老胡頭自己留着的:“大爺,兒子再親,但他已經成了家,有您兒媳管着。您還是自己留點錢在身邊比較穩妥,自個兒身邊有錢,可不比伸手問他們要錢舒坦?”

老胡頭覺得晏旻說的非常在理,便接受了晏旻的建議,說他會收後續的尾款。

胡四海也沒辦法,賣完房子,陪父親去辦了護照,自己就先回英國了。馬上要到聖誕假了,假期的生意最好,也最繁忙,他擔心妻子忙不過來。

老胡頭在北京等護照發下來,還要去英國大使館辦簽證。倒是不太擔心簽證的問題,他還是有點人脈的,否則胡四海哪能一家三口都去英國。

晏旻也沒想到,自己這麽快就成了有房一族,而且還是個四合院。

買下這院子,就能多出一個可利用的房間,以後可以再招一批技術員,短時間內是不用擔心人手不足的問題了。

不過這也沒有打消晏旻和藺征西搬家的念頭,畢竟中關村拆遷是遲早的事,他們現在在做移動電話終端,等設計完成之後,也需要工廠進行生産,所以還是得買地建房子,趁早做打算。

等手頭的工作忙過一個段落,晏旻和藺征西一起南下,去考察環境,尋找新公司的落戶地址。

他倆先去蘇州和上海考察,因為途經安徽,晏旻覺得過家門不入不太好,便先回了一趟老家,藺征西自然跟着他一起去了。

父母見到他們回來,既意外又驚喜。

當得知晏旻是來蘇州和上海考察新公司地址的時候,代秋蘭表現得尤為驚喜:“真的?旻旻你要把公司搬到南邊來?那太好了!我和你爸也快退休了,以後我們什麽時候想你了,随時都可以過去,黃山離蘇州和上海都非常近。”

晏旻一聽,心想,這可壞了,這不等于把他和藺征西的關系直接暴露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了?

他趕緊說:“公司是打算南遷,但是還沒有确定遷到哪裏,現在正在考察,有可能是蘇州或者上海,也有可能是深圳。”

代秋蘭拔高了嗓門:“深圳?廣東那邊,那地方還沒發展起來吧!那還不如在上海和蘇州呢。”

晏雲山說:“深圳是經濟特區,國家确實有很多優惠政策。”

晏旻說:“是的,那邊現在才剛剛發展,買地會比較便宜。而且離香港很近,進出口業務會比較便利,也節約運輸成本。”

代秋蘭有些遺憾:“上海不行嗎?上海也是港口城市啊。”

晏旻解釋:“不是不行,是咱們國家現在開放程度還不夠,很多對外貿易都得通過香港轉運。”

晏雲山擺擺手:“你們看着辦吧,開公司還是得從實際的利益角度出發,否則怎麽能生存下去?”

“謝謝爸爸理解!”

私下裏只有他倆的時候,藺征西問晏旻:“這是不是你一開始就選擇深圳的主要原因?”

晏旻笑着搖頭:“也不是,就是覺得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許多新經濟政策都是從這裏開始試行的,發展潛力和優勢都是巨大的。現在我要把這一點考慮進去了,蘇州和上海離家太近了,我媽又快要退休了,她有大把的時間,冷不丁哪天跑來找我,我倆的事怕是藏不住了。而且離家這麽近,她肯定會給我安排相親。”

藺征西說:“也是。去深圳也不錯,那裏離香港近,以後出國什麽的也更方便。”

晏旻說:“嗯。珠三角地區最先發展,全國人民都知道這裏機會多,南下打工已經成為趨勢,招工也更為方便一些。”

“我有點擔心咱們公司的技術員會不會同意搬遷過去。”藺征西說出自己的擔憂。

晏旻說:“可以在北京保留一個研究中心,不願意去的就在北京辦公,但是總部和工廠必須設在深圳。放心吧,其實只要錢給夠,非洲都有人去,何況是深圳呢。”

藺征西聽到這裏,忍不住笑出聲:“這倒是真的。”

晏旻離家之前,晏雯請弟弟去家裏吃飯,晏旻和藺征西一起去了。

飯桌上,晏雯說:“旻旻,你姐夫廠裏效益不行了,他也想下海,你有沒有什麽建議?”

晏雯的丈夫徐楊是一家五金工廠的采購,工廠效益還不錯的時候,徐楊的收入情況還是不錯的,各種差旅補貼加起來比晏雯的工資要多一倍。

這兩年工廠效益差了,公司幹半年停半年,他的收入也跟着縮水,只有最基本的工資,有時候還會拖欠。

晏旻說:“下海可以啊。關鍵是姐夫想幹什麽?”

徐楊說:“你們公司招不招人?”

晏旻愣了一下,說:“姐夫,你們工廠原來是做五金的吧?”

徐楊點頭:“是的。不過這兩年被溫州那邊的五金給搞死了,溫州的五金小廠特別多,種類多,價格也便宜。逼得我們幾乎沒有了活路。”

晏旻說:“姐夫做采購多年,應該對設備、材料都了解得很清楚,你可以試着去了解一下市場,看看現在市場需要什麽産品,然後自己再開個小廠子怎麽樣?我可以借你一點原始啓動資金。”

給徐楊安排一份工作不難,但他并不想安排親人進自己公司,家族企業最容易滋生,再者,他也不想有人來影響自己和藺征西的生活。

徐楊一聽,頓時來了精神:“可以啊,我自己開廠當老板。”

晏雯有些擔憂:“你姐夫能行嗎?”

晏旻說:“沒什麽不行的,不試試怎麽知道。”

藺征西也笑着說:“我覺得姐夫可以的。我從前壓根沒想過晏旻會開公司,但是你們看,他開得像模像樣的。”

晏雯驚訝地說:“我弟那不是和你一起開的公司嗎?”

藺征西說:“其實是他先開的,我後來加入的。”

“原來是這樣,旻旻,你還有這個魄力啊!”晏雯忍不住在弟弟背上拍了一下,她實在是難以置信,她這個書呆子弟弟還有勇氣去開公司,不過倒是讓她對丈夫創業有了點信心,徐楊能言善辯,交友也廣,應該也是适合做生意的吧。

晏旻說:“姐夫你先做個市場調查,寫個創業計劃,需要花多少錢大致都列一下,寫信告訴我,到時候我借你錢。”

晏雯笑着說:“旻旻,你把借錢說得這麽輕松,你到底賺了多少錢啊?”

“賺了多少錢我不知道,藺征西管的,我只管花錢。征西,我有錢借我姐夫辦廠子嗎?”晏旻含笑看着藺征西。

藺征西笑:“要是不多的話,幾十萬還是有的。”

晏雯和徐楊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幾十萬?開公司這麽賺錢呢?徐楊心動不已,更加堅定了他辭職下海創業的決心。

因為兩人內心都偏向了深圳,對蘇州和上海的考察也就沒那麽上心了。其實晏旻也知道,上海和蘇州才是□□的半導體企業最為集中的城市,不過他還是願意選擇深圳,

所以在蘇州和上海停留沒多久,他們就直接從上海坐飛機飛到了深圳。深圳機場今年十月份才通航,他們算是最早一批乘客了。

此時的深圳,還是個塵土飛揚的巨大工地,到處都是飛奔的卡車,繁忙的建築工地。

在藺征西眼中,并不是個适合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但在晏旻眼中,是個生機勃勃擁有無限潛力的地方,這裏,可是将來的中國矽谷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