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考完了

◎走出考院號間【一更】◎

這日清晨, 天色微亮,考場外面就排起了長龍。

前來參加考試的學子們站在微涼的寒風中,或鎮定, 或興奮,等待着搜身放行, 赴一場逐夢之約。

縣試的題目由縣令和教谕一起商議而定,在科舉考試中,這一場難度最低, 共有五場考試, 第一場考四書意,共有三題;第二場試論一道、诏诰內科一道及判語三題;第三場則考經史時務策,共六題;第四場考詩賦,要求考生帖詩和賦各寫一篇;最後一場則是八股文;

以上考題均對答題字數做了要求,一般在二百字至三百字間,合六七千字左右,考試時間為四日三晚,時間還是頗為寬裕的。

并且, 一縣所拟的題目, 主要出自四書五經, 圍繞倫理道德、治國之策展開,只要學子們認清題意, 從自身角度結合國情民情書寫即可, 只要立意不偏, 無錯字,卷面整潔字跡清楚, 再措辭雅正一些, 便大有過關的希望。

只是四書五經全文便有三十餘萬字, 想要将全文都讀透,亦非易事,因此,對于考生來說,這份科舉之路上最初級的考試,也并不簡單,多少讀書人考到發須皆白,也不曾跨過這一道坎。

“沈長林,年十一……”

這次永清縣的監考官是知府派下來的陸經歷,年約四十,長着一張寬臉,他捏着保約書看了看,又上下打量沈長林一番:“這麽小就來應考?你考的上嗎?”

沈長林內心一萬句吐槽飄過,但面上不顯,作揖道:“紙上得來終覺淺,學生想親身躬行一番。”

站在陸經歷旁邊的縣裏大人捋着胡須微微颔首,不愧是顧訓導教出來的學生,伶牙俐齒,就是會說話!

但偏偏陸經歷是個麥稈吹火的小氣鬼,他屢試不第,是疏通關系才弄了個從九品的文書官當,最看不得最羨慕的就是那些一朝春風得意的舉子們,現在看沈長林頗不順眼,覺得他身上已隐約有那些人身上的傲氣。

于是他一下嫌棄沈長林的保約書上的手印不清晰,一下又怪搜身的衙差太含糊,搜的不徹底,磨磨唧唧,磨蹭了很久也沒放沈長林進考院。

站在一邊的縣令大人翻了個不太明顯的白眼,然後笑說:“陸經歷辛苦了,不妨讓本官代勞檢查學子的資質吧。”說完湊到陸經歷的耳邊小聲提醒:“再晚一點,本官為經歷大人叫的一桌好酒菜,可就要涼了。”

陸經歷從九品,縣令是正七品,只因陸經歷是從州裏下來的,永清縣縣令才對他客氣三分,因此這寬臉小氣鬼踩着臺階下來:“那就辛苦縣令大人了。”

“勘驗無誤,你去吧。”縣令大人拍了拍沈長林的肩膀。

Advertisement

沈長林舒了一口氣,穿好衣裳,背上包袱,終于得以進入考院。

不遠處站着顧北安,他是本次縣試的外場巡考官,并不入考院內部,因為他既是衙門的學官也是縣學的先生,為了避嫌方做此安排。

待沈長林走過身旁時,他投去了一個鼓勵的眼神,沈長林微微點頭回應,接着,顧北安的眼風掃過陸經歷,已蘊含幾分不屑。

進入考院後沈長林進入了屬于自己的考房,永清縣考院的條件還算不錯,是一個個五平米左右的小單間,裏面一張窄床,配座椅一套,還有一些洗漱用具等,倒還算舒适,加上今年升溫比較早,二月底已萬物複蘇,雖早晚風涼,但能忍受,并且沈長林帶了木炭和小火盆進來,實在耐不住寒的時候,可以燃火取暖。

不過,在密閉空間燒炭,畢竟是個危險的操作,沈長林也不敢保證自己一時答題入迷,會不會忘記開窗通風,還是能不用炭就不用炭為妙,反正,他還帶了被子和厚棉服。

考試一共四天三夜,期間衙差們會送水,但幹糧要自備,為了減少出恭次數,以及預防鬧肚子等突發情況,沈長林帶的是煎餅、鹹菜、饴糖等方便耐存,又能抗餓的食物。

待沈長林研好磨,試卷也發了下來,五場考試的題目全部彙聚在一張字上,寥寥一頁,卻要學子們寫出上千字的答案,這便是科舉。

沈長林深吸一口氣,按照前世的習慣,先看題目。

第一場:

【四書題: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1]

【書經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2]

……

第二場:

【論題: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3]

【表題:拟賜永忠公王文正封地謝表元安九年……】

【判題:編撰典籍修橋築路 ……】

……

這些題目還算順眼,并沒有特別刁鑽難以下筆的,沈長林又細細的研了一會墨,順便等心情徹底平靜下來,然後提筆蘸墨,先從最簡單的四書意開始答起,因為時間充裕,他選擇先在紙上打草稿,最後再謄抄一份。

時間不停的在流逝,考院內齊刷刷的全是考生答題的聲音,夜裏,一盞盞油燈亮起,不少人都在挑燈夜戰,沈長林卻在天色徹底暗下來後停了筆,他已規劃好了答題時間安排,第一第二天答完所有題目,第三天檢查并謄抄,第四天再繼續檢查。

白天坐了一日,他手腕酸,脖子僵硬,天黑了正好站起來,在五平米的小考間內動動胳膊擡擡腿,松泛一下身子,然後就着白開水吃饅頭,接着默默背誦反複檢查一下今日所答之題有無偏頗,措辭有無不妥,再晚一些,便上床睡覺了,待第二日天亮,繼續作答。

沈玉壽和沈長林的準備、策略都差不多,但天黑後他還沒有停筆,又寫了兩個時辰方才休息,因為沈玉壽發現,自己答題的速度有些跟不上規劃,若入夜就停筆,至少三日才能寫完,因此他給自己加了答題時間。

與之相似的,還有賀青山,沈家兄弟倆做應考準備,又怎會忘了青山兄。

賀青山一會提筆,一會沉思,看樣子,答的也算順利。

很快,第二日第三日也過去了,第四日下午,太陽剛落山,收卷的鐘聲便敲響了,考生一律停筆,哪怕未寫完也不得再動,要等人來收卷子,最後統一出考院。

迎着落日餘晖走出小小的考房,沈長林大口呼吸着新鮮空氣,感覺自己像一只出巢的小蜜蜂,嗡嗡嗡,呼吸着外面自由的空氣。

他的考房比較靠裏面,而沈玉壽賀青山的比較靠外,等沈長林出來,他倆已經在外等候有一盞茶的功夫了。

“長林,我們在這裏……”

沈長林背緊身上的包袱,朝他們跑去。

賀青山的祖父、父親、母親、弟弟妹妹都在,來接賀青山出考院,因現在正值春耕育苗期,沈長林沈玉壽勸說春播要緊,他們有先生和賀爺爺等人照顧,一切都會很順利的,錢氏等人便沒上來。

賀童生今日很高興,因為他問過賀青山考的如何,賀青山表示很簡單,有六成把握,賀老爺子滿意的點點頭,複又問沈家兄弟。

“還算順利,至于考不考的上,就不知了。”

“既考完了,就不談這個了,今日賀爺爺請你們吃好吃的。”

賀童生帶着衆人來到一家老飯館裏,點了兩只香酥的脆皮烤雞,一些炊餅,還有小菜、炸糕等物,然後尋了個臨窗的位置坐下,窗外三十米,正有一灣河水淌過,夜幕将臨,樹影婆娑,星星點點的燭光陸續亮起,好一派歲月靜好之意。

等菜的間隙,沈長林望着窗外野景,一瞬間恍然又回到了五平考間內,思慮很久才回到現實。

他考完了,結果如何,靜靜等待吧。

不消片刻,烤雞、炊餅、點心陸續上齊,賀童生今日高興,還叫店家溫了一壺糯米釀上來,要同三位小學子痛飲一番。

古時釀酒技術不精湛,店中的糯米釀不過二三度,喝來暖身最好,像沈長林這樣年僅十一歲的小童,多喝幾杯也是無礙的,沈長林端起酒杯:“敬賀爺爺一杯,祝您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哈哈哈哈,那我也祝長林小友高中,金榜題名。”

賓客推杯換盞,好不熱鬧。

“回來啦。”

白雪正在書桌前整理脈案,她去歲在一間醫館某得一份醫助的差事,年前過了考核,現在已是一名坐堂大夫,所診病人皆存了脈案,白雪按照病症歸集成冊,時常翻閱總結。

顧北安巡考的這幾日,白雪也一直在醫館忙碌着,知道今日縣考結束,她特意讓食堂炒了幾個小菜,溫了一壺酒,就等顧北安回來小慶了。

一雙手柔柔的搭上顧北安肩頭,力度不輕不重的按摩着他的肩膀,指間散發着淡淡的草藥清香:“這幾日辛苦了,我去食堂将菜取回來。”

這幾晚顧北安沒有回家,夜裏是睡在考院的,他将頭靠在白雪的胳膊上:“等會,讓我靠一靠。”

“你呀你,随你便是。”

如此過了一盞茶的功夫。

白雪順勢将顧北安摟住:“我看你臉色不好,可是那個陸經歷招惹你了?”

前兩年縣考,府裏派下來的監察官好相處,今年的這位陸經歷特別難纏,縣裏光是請他吃酒就花了幾十兩銀子,其吃相之難看,就差直接伸手要了。

“娘子冰雪聰明,猜的不錯,這人還得上百兩才能打發呢。”

白雪揉了揉顧北安的臉頰:“相公不必憂心,我那還有銀子,二十兩夠嗎?”

伺/候陸經歷的耗費一部分走公賬,一部分走私賬,私賬目縣令大人出大頭,下面随官出小頭,哪怕是顧北安這樣兩袖清風的,有時候也不得不從衆,獨善其身,便成了獨臣,很多事情反而不好辦。

作者有話說:

[1]《論語》堯曰篇原句;

[2]《大學》原句;

[3]《禮記》檀弓二則原句;

本文的科舉相關設定,主要考據明清朝,為了邏輯通暢,加了一點私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