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青城世子湣,其生母乃是赫赫有名的鄭國公主紅纓夫人。天下四國七城,鄭國獨占九洲,國勢最盛,而紅纓夫人更有當世第一美人之稱。奈何紅顏薄命,紅纓夫人病入膏肓之時,不容丈夫親人探視,于一日濃妝豔抹,推倒燈燭。傳聞大火之中,有人見紅纓夫人揮袖而舞,直至樓臺傾覆,葬身火海。
城主夫人輕輕拂過稚兒發梢,輕聲問:“吾兒,疼麽?”
小公子懂事,不願阿娘煩憂,搖了搖頭,還強撐出一抹笑。
虧得靖公子福厚,那一鞭子未傷及眼目,調養些時日,也就在額頭上留了道疤。
城主夫人欣慰莞爾,縱是再心疼,卻也別無他法。
紅纓夫人生時性烈如火,去時亦轟轟烈烈。世子湣其性易怒反複,可謂是和生母如出一轍。
這一鞭子,說是一遭無妄之災,也是他兄弟二人的孽緣伊始。
許是對其母有愧,城主也并未重罰世子,只讓他在宗廟裏自省一月。城主夫人對此事亦無置喙,說到底,世子終究是世子,背後還有強大的鄭國撐腰,她兒命賤,到底是惹不起的。
不過,惹不起,卻也未必躲得過。
靖公子先天不足,體質虛弱,一道傷養了足有小半年,才總算解了禁。
城主府說小不小,可要始終躲着不見一人,絕非易事。頭年夫人剛嫁來時,世子于外修行,二人這才未得見,如今這正統的少城主歸府,人人行事皆謹慎仔細,唯恐碰觸了世子的逆鱗。
小公子亦謹記阿娘勸言,事事莫要頂撞世子,且順着他便是。
奈何這小小的城主府,行之不過半步,二人也總有碰面之時。
可多半時候,世子皆視其為無物,好似這弟弟連地上的石子亦不如。
府中多口舌,就算無心,閑言閑語亦能傳到耳裏。小公子自小長在齊國後院,縱然年幼也識得他人臉色,每每見到那雙眸裏的憎惡,一句“阿兄”便好似卡在喉間,無顏喊出口。
比起世子,這小公子終究名不正言不順,加之世子湣其性暴虐刻薄,縱看在城主的顏面上,不再對小公子動手,身邊不乏讨好他的小人,靖公子年滿六歲入學塾後,就沒得一日安生。
孩兒成天磕磕碰碰,城主夫人心細如發,雖覺苦澀,也只能抱着小公子,溫言道:“莫要怪他,世子他……心裏也是極苦的。”
小公子是難得的心胸寬厚,他只記得阿娘說過,世子自幼無親娘疼惜,所作所為皆非有意,他雖對世子又敬又怕,但也以為這世間仍以善意為多,便乖巧颔首:“孩兒省得。”
夫人寬慰一笑,輕輕摩挲着那小小的手掌,手背上不知何時又擦破了層皮……這世間,試問誰未嘗受得半點苦楚。前人孽債,為何要我兒來還?
冤冤孽孽,不見盡頭。小公子額上的那道疤倒是怎麽也消不掉,發梢一拂,就明晰可見。
——城主府又出了一樁事。
那日,靖公子追着兔子,不慎跑到了另一宮苑。就見那前頭坐着十來人,熏香迷繞,那些人摟着美人肆意調笑,有些個還袒胸露乳,絲毫無半點避諱。首座的那少年一襲紅衣,端的是流光耀日,身邊環繞的兩個美姬與之相比亦皆自慚形穢。
公子年紀尚輕,又成天聽四書五經禮義廉恥,何曾見過這等事。他心中震驚,卻也不敢貿然打擾,欲悄悄離去之際,手中那壞事的兔子卻往前一躍。
“誰!”一人大喝。
靖公子狼狽地抱着兔子鑽出,須臾就聞一聲冷笑。
賤婢之子,毋怪乎幹出這等偷雞摸狗的事情。
小公子漲紅了臉,所謂賤婢之說,乃是因當年齊國勢小,聽說公子之母于鄭國為質時,曾為鄭國公主紅纓的侍婢。
“既然來了,何不坐會兒再走。”世子湣道,“莫讓他人以為孤毫無氣量,落人口實,弟弟你說……是也不是?”
弟弟……靖公子眼前一晃,就墜在一片櫻紅之中,那只手如千斤般重地壓在公子肩上,令他動彈不得。
随之,一杯醇酒灌來,小公子來不及喝下,嘴裏漏出了好些,嗆了幾口,周圍便響起笑聲。
“我……”小公子一擡眼,就見那雙眼眸盯着自己,寒若一月冬霜,直教他心中一怔,不敢說不,又被懵懵灌了幾杯。
小兒體虛,怎扛得酒勁,不久就面紅耳赤,偏生那些荒唐纨绔玩性大起,找舞姬讨了胭粉,捏住公子小臉,指蘸胭脂,抹在小公子的唇上。
公子靖自小便生得水靈,因其體弱,被母親好生養在閨中,如女兒家一般。
這水粉抹在臉上,又看他兩眸朦胧含淚,俨如樂坊未挂牌的雛兒也似。那些公子裏頭有好此道者,按捺不住狎玩之心,欲伸手去揉摸一把,誰想還沒碰到,就聞世子拍案而起,随之一腳将人重重踹開,勁道之大,竟将那人活活踹斷了骨頭。
一陣兵荒馬亂,驚動了城主。
這回城主怒不可遏,頭一次罰了世子十鞭,又将人關在宗廟裏,吃一頓餓一頓。至于那些纨绔子弟,也都一一重罰。
小公子發了幾天燒,待到好全,世子還關在宗廟裏,不得自由。
說來,這世間萬般情孽,總無源頭,否則也無一見傾心之說。
靖公子也是聽說世子關了兩月,足不出門,這才蹑手蹑腳地背着阿娘,去了宗廟。他站在窗下,就見一少年正伏案抄經,宗廟極冷,世子身上不過一件單衣,十指凍得發紅,旁邊幾碟素菜浮着一層油,看來城主這是鐵了心,若世子不肯低頭,這輩子便要關在這荒涼之所。
公子踩斷一根樹枝,裏頭一雙眼投來,随之便扔來一卷書簡:“滾!”
翌日,靖公子又來,還從袖子裏偷拿出糕點,放在窗臺上。
奈何拳拳好意卻不見世子領情,公子被趕了不下十幾回,而後世子便索性放任之,只是于公子的好心總是視而不見。
那日,天寒地凍。
小公子裹着氅衣,往裏頭看去。
案子上竹簡已經堆成一小山,有的在地上攤開。世子湣性子暴虐易怒,字倒是難得的娟秀靈氣,而那乖張暴戾氣的少年趴在矮案上,縱是睡着,眉頭仍深深鎖緊。
禁足三月,世子瘦了許多,那比之自己寬大許多的肩膀亦看起來小了許多……
斜風吹過,世子驀地睜眼,身上披着的氅衣便滑了下來。燭火明滅,他凝看窗臺,不知所思為何。
清晨,靖公子又溜了過來,卻看宗廟前門大敞,不見世子身影,阿娘一針一線縫的氅衣被扔于雪地裏。
而後,青城世子赴往鄭國拜師,這一去,便足有三載。
杏花飄落,便看那小小公子坐于案前,執筆而書,倒也是有模有樣。夫人緩步走至身後,竟見上頭寫着:敬啓兄長……
夫人無奈搖首,吾兒寬厚,也不知,這究竟是福是禍。
是福非禍,是禍非福,未成想道,這世間也有福禍參半之事。
三年書信未斷,卻從不見回音。人人皆道,世子湣心腸之冷硬,真火難消融。
三年後,世子湣歸來。同年,毅公子反,殺城主,占青城,城主夫人甘以其身為誘餌,予世子和公子最後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