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醒時(五)
暖煙晴陽,清溪成碧,太太奶奶們穿戴素淨,香肩并香肩,玉腕挽玉腕,行過小橋頭,到這處四路交彙的街口。
街口寬敞,有個半丈樓臺,往日作集會之用,今番戲臺子就搭在上頭,街坊在底下簇擁着看。難得有趣,鄉裏得空的人都彙集到此。
照理說月貞等人在服孝,不得請戲宴飲。可這幾日的戲是為答謝鄉裏親友,自家人是為謝客,倒不妨礙。
二老太爺是廂長,一早便吩咐晁老管家在戲臺底下設矮屏,放案椅,琴太太與霜太太兩個最前頭一案,身後奶奶小姐陪坐。女眷後頭是李家的爺兒們,爺兒們再後頭才是站着的街坊四鄰。
巧蘭芸娘各帶一位媽媽兩個丫頭,月貞跟前零落,只得個珠嫂子。
琴太太向後瞟一眼,見珠嫂子鞍前馬後伺候茶水點心,便道:“月貞這孩子老實,這些日子屋裏就只有一個下人伺候,她也不開口說。我是為治喪的事情忙忘了,你們也不提醒我。”
那馮媽笑道:“貞大奶奶臉皮薄,不好意思開口。”
琴太太望着月貞笑,“月貞,等過兩日回錢塘,再派兩個丫頭伺候你。”
月貞最愛看戲,臺子上演的是《金線池》,聽得正在興頭上,暗中給珠嫂子踢了一腳,才驚回神來回琴太太的話:“謝太太費心。”
琴太太滿意地點點頭,搖着扇看戲,馮媽遞上一盅胡桃茶,她呷一口,情态悠閑。伺候的四五個丫頭在她身前席地而坐,笑嘻嘻地望着戲臺子。
還是霜太太跟前陣仗大,不單是婆子丫頭警覺伺候,身後還有個巧蘭,不得功夫看戲,全神貫注地盯着霜太太的後腦勺,只恐錯過她哪句吩咐。
霜太太說一句:“這胡桃茶淡了。”
巧蘭立時躬腰端上盅杏仁茶。她身量比一般的女人高,骨架子大,起身便擋住大片人。
霜太太接過茶去,向後瞟一眼,“你好好坐着,起來坐下的,擋了後頭的人。”
巧蘭坐回椅上扭頭看,是她丈夫缁宣坐在那裏,穿着煙灰色軟綢圓領袍,戴着一方網巾,面容與了疾有幾分像,只是下颌角比了疾略硬朗些。
他那雙清冷的眼睛并不朝戲臺上望,而是稍微傾斜。巧蘭循着他的目光朝旁邊瞧過去,果然是芸娘坐在那裏,小立領上頭露着半截白皙的脖子。
Advertisement
巧蘭遮着扇,“吭”地咳了一聲,缁宣斂了目光,未及怎樣,倒是霜太太又發話了:“咳來咳去的,吵着人聽戲。”
這巧蘭原是仁和縣縣令家的小姐,官宦人家出身,別的不去說它,在外頭總不至于失體面。可無論如何,霜太太總有刺挑。
霜太太年輕時候是給老太太挑剔過來的,老了,覺得理所應當挑剔兒媳婦。不像琴太太,進門沒一年老太太就過了世,沒受過婆婆幾多刁難。
巧蘭将一雙小腳縮回裙裏,腰端得直了些,一動不動地坐着。倏聽周遭轟然一笑,她便也将面皮輕扯,尴尬地陪着笑,一雙鳳眼扯得長長的。
月貞偶然掃見她,臉上的笑也不禁僵了僵。那笑還未擱平,跟前倏地鑽出來個身形臃腫的婦人,背着太陽光,笑吟吟的臉晃花了月貞的眼。
婦人福了個身,“貞大奶奶納福。”
定神一看,婦人挺着個大肚子,懷裏還抱着個幼童。月貞忙把腳縮着讓她。她擱下幼童,揿着他的腦袋直摁到地上,“快給你母親磕頭。”
原來是月貞白撿的那兒子元寶。過幾日回錢塘,元寶就該跟着一道回去的,因此這些日子住在家裏,最後伴他親生爹娘一段。
月貞讪得不知如何,只得将元寶攙起來,對婦人笑笑,“您身子不便宜,就別客氣了。”
那婦人連說了幾聲不妨事,抱起元寶又往兩位太太跟前請安去了。
忽然多出個兒子,月貞仍舊不适應,尴尬出一額細汗。掏掏袖口,卻沒帶帕子。向珠嫂子要,誰知珠嫂子的帕子揩了幾上灑的茶水,髒得不能用。
月貞暗裏睃一眼,趁人沒留意,正要掣着袖子揩。椅背倏地動了動,脅下一看,有人遞了方手帕上來。
接來翻翻,帕子上無紋無饬,幹幹淨淨的月魄色。月貞扭頭,了疾就坐在身後,微微仰着下巴朝向戲臺上,眼中卻是空的,他的手仍撥撚着持珠,仿佛沒有任何事發生。
月貞要謝他的話也只得咽回肚子裏,折了那方手帕,揣進袖內。他仍舊坐在這裏沒回錢塘,不知是早晨在門上那些七嘴八舌的話裏,哪一句留住了他?
也有她的一份功勞吧?她把腰稍稍抻起來,一分志得意滿襲入心間。
“貞大嫂子,你熱不熱?”
以為是芸娘搭讪,不想調目,卻是巧蘭。她躬着腰在芸娘的椅背後頭,将将把芸娘罩了個完全。
月貞欠身朝前頭哨探,怪道了,霜太太在打瞌睡。大概是為留了疾眼皮哭得沉了,給太陽一曬,更覺疲倦。也大有可能她的日子空閑太多,瞌睡習慣了。
總之巧蘭總算撿着個空松懈下來,又得留心着缁宣亂斜的目光。
“是有些熱。”月貞沒用那方手帕,讪笑着将纨扇搖得急了兩下,垂着下巴颏将衣裳瞥一眼,“我穿的黑色料子,不禁曬。”
這身黑莨紗長襟是晨起琴太太特意叫人送去月貞穿的,穿上還将月貞叫到屋裏瞧了瞧。十分滿意,便贊月貞,“你穿黑的好看,你皮膚白,襯得起。不像那些個小姑娘,花花綠綠的,花俏得很了反倒不好看。”
殊不知月貞也愛花花綠綠的秾豔,只是熱孝不好穿,只能憑之任之。
巧蘭将下巴老遠地遞出去,倡議道:“咱們到那邊井裏打點水洗把臉,瞧你這一臉的汗。”
她擋在這裏再久也是無濟于事,不過提醒提醒缁宣。他心裏一定有數了,再擋下去,只怕他回頭要發脾氣。
月貞跟着她的下巴颏望過去,街角搭着個小木蓋頭棚子,底下罩着口井。芸娘就坐在邊上,月貞也問她一句:“芸二奶奶,你去不去?”
芸娘荏荏弱弱地縮着肩,拿扇掩住口鼻,微笑着搖頭。
兩個也不勸她,起身朝人堆外頭走。走到棚子裏,巧蘭總算能放聲說話了,神色一松弛,便還如平常,有些看不起月貞,“貞大嫂,這些日子你跟前就得一個人伺候?是怎麽熬過來的?”
她是領着三個丫頭過來的,還剩個媽媽留在那頭哨探霜太太的瞌睡。
月貞不想勞累珠嫂子,自己一個人過來,無所謂地一笑,“我在家做慣了,也不要什麽人伺候。況且這家裏也不要我做什麽活計,既不洗衣燒飯,也不要我幫着做買賣上的事,閑得無事忙,還要多少人伺候?”
巧蘭坐在闌幹上,吩咐丫頭打水。邊上正好閑放着只木桶,也不知是誰家的,她皺着額心囑咐,“把那桶先涮一涮。”
言訖,喊月貞坐,笑道:“你在家還幫着做買賣?”
“我是姑娘家,自然不要我在櫃臺上,就是廚房裏幫哥哥炸面果子。”
巧蘭仿佛嗅到一縷油腥味,鼻子皺一皺,“廚房裏煙熏火燎的,你也受得了。”
月貞倒是不以為意,“受不了也得受呀,小本買賣,請不起夥計。”
“你們家的面果子炸得好。”
巧蘭沒話找話,贊頌這一句。月貞進門時沒什麽嫁妝,除了二十兩銀子,她哥哥嫂嫂搭了十擔面果子充門面。用紅布罩在擔子上招搖過市,不知道的還當是什麽绫羅料子。
擔到左邊李家,琴太太給各房裏散一散,都有份。巧蘭嫌油重,賞了下人吃。她大小是官家小姐,是看不上月貞這等平民丫頭的。
叵奈上有婆婆壓着,中間丈夫也不向着,她沒人說話。從前還肯憋着恨假惺惺與芸娘說兩句,如今月貞來了,可以揀選,寧可選月貞。
月貞哪裏曉得她這些迂回心事,心裏還奇,怎麽忽然與她搭上話了?知道她娘家是縣尊老爺,不喜歡也得陪笑臉,“不值錢的,巧大奶奶喜歡吃,等回錢塘去,我叫我哥哥再送來。”
巧蘭只好說:“那這廂就先謝過大嫂了。”
恰好丫頭打了水上來,巧蘭把手帕遞過去,讓丫頭沾濕了水,在腮畔頸項輕輕蘸蘸。她上了脂粉,淡畫蛾眉,輕抹朱唇,格外用心。死的不是她的丈夫,是丈夫的堂兄,對她倒沒那麽苛刻。
月貞則不同,她不敢塗脂抹粉,只搽了點珍珠膏子,早給汗洗沒了。她彎着腰在桶前,索性将袖管子挽起來,掬了捧水洗臉。
水光遠遠地折到戲臺子底下,折落到了疾阖着的眼皮上。猝然有一點光芒在閃爍,惹得他睜開眼,轉過頭,就瞧見月貞彎在井前,臉上挂滿晶瑩水珠。
她露着兩截雪白纖細的手臂,整個人流水似的,潺湲地淌着。素白的裙擺靜不住,被風撩動着向後揚。連五官也靜不得,時時刻刻把眉眼彎着,水洗得格外澄明的目光一會落在井裏,一會落到木棚頂上,一會又到巧蘭身上。
終于,遙遙地落來他身上。
他陡地給灼熱的太陽燙了一下,不知是燙在哪裏,叫他驟然間心慌意亂,坐立不安。
他忙收回眼,把斜伸出去的靴半收回袍內,端端正正地坐好,手上的持珠撥得快了些。那一點針紮似的滾燙才得以消散了,成了一場幻覺。
恰是此刻,琴太太壓着嗓子叱了珠嫂子一聲,“你是怎麽伺候的?奶奶在那頭洗臉,你還在這裏好端端看戲,我看你眼裏是沒主子!”
珠嫂子正磕着瓜子傻樂呢,聞言忙丢下瓜子,往街角過去。到月貞跟前,二話不說,先背着街面将她兩截袖管子放下來。
月貞還抻着腦袋朝那頭望,“你看你的戲,用不着管我。”
才剛分明看到了疾也朝她望過來的,這會又阖上眼念他的經了。她手上還滴着水珠,恨不得彈到他臉上去,叫他再睜開眼,留意到她。
珠嫂子把她胳膊一扯,腳一跺,“你幾時過來的,也不喊我一聲,害我給太太罵了兩句。我的姑奶奶,你到哪裏去要曉得講一聲啊,這廂裏你又不熟,走迷了怎麽好?”
“迷不了,我跟巧大奶奶一道的。攏共就這幾條街,什麽豬腦子才能走迷了。”
月貞只顧着傻笑,全然不把珠嫂子的話放在耳朵裏。巧蘭也在闌幹上笑,卻是笑話的笑——
真是個沒教養的野丫頭,簡直沒分寸廉恥,光天化日,把袖子撸起來,露出光森森的皮肉,給誰瞧?
作者有話說:
月貞:反正不是給你們瞧的!
了疾:大嫂別動怒,讓我來!
開了個新預收《小姐有病》,還有《逃玉奴》《窈窕野色》感興趣的麻煩收藏一下,一百八十度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