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秋風賦(十四)
一日前
自長樂坊的事情發生後, 蘇荷便極少在萬年縣露面了。
長樂坊就在天子腳下,酒樓內的打鬥自然也傳到了皇帝的耳中。
作為長安巡使的侍禦史将這一情況彙報給了禦史中丞溫冀,而溫冀為了讨好陸善, 并沒有将這件事上奏給天子。
而同為街使的金吾衛将領的做法卻截然不同, 長樂坊的打鬥傳到左金吾衛将軍馬麟的耳中,由于陸慶緒是官身, 官員涉事,馬麟便向皇帝彙報了此事。
由于皇帝終日于後妃在內宮作樂, 馬麟無法入內,只能在光順門外等候召見。
逢單日朝會,中書令稱病, 而不思政務的皇帝, 卻帶着張貴妃在太液池的蓬萊山賞荷。
初秋,荷花生長最旺盛之際, 尤其是早晨,花向陽而開,荷葉上盛滿了露珠, 風一吹便滴落進了池中, 驚得魚兒四處逃竄。
“大家。”馮力走進蓬萊山的涼亭, 叉手道:“左金吾衛将軍馬麟求見。”
“馬麟?”皇帝擡頭看了一眼馮力,“他來做什麽?”
“馬将軍說有朝廷官員在長樂坊诟辱毆擊。”馮力道。
皇帝聽後, 毫不在意的罷了罷手, “這等事讓禦史臺的禦史去處理就行了。”
“将軍說他身為左街使,不能不報與大家。”馮力又道。
“為何?”皇帝感到不解。
“因為長樂坊的事不僅牽扯到了鴻胪卿陸慶緒, 還有一人, ”馮力擡頭, 看了一眼張貴妃的臉色, “雍王妃蘇荷。”
“嗯?”皇帝驚道,“九原太守蘇儀不是在九原郡嗎,他的女兒怎麽會出現在長安?”
“或許是因為大家的賜婚,所以蘇娘子才來了長安。”馮力回道。
“将馬麟喚來。”皇帝揮手道。
“喏。”
不一會兒,馬麟便随馮力進入蓬萊山,跪伏于帝前,“臣左金吾衛将軍馬麟叩見聖人,貴妃娘子。”
“起來吧。”皇帝擡手,問道:“長樂坊歐擊之事是怎麽回事?”
“回聖人,”馬麟将一份街使交給他的記錄呈上,“時逢蘇家娘子于酒店二樓品酒,蘇家娘子少與鴻胪卿陸慶緒相識,陸慶緒得知娘子入京,尋至二樓,二人不知為何發生了口角,後開始歐擊,傷及酒客三人,損毀店家桌椅酒具無數,陸慶緒帶人尋釁,河東節度使陸善趕到後已照價賠償。”
皇帝摸了摸胡須,馬麟便又道:“陸慶緒身為朝廷官員,竟帶人馬欺負一個弱女子,若是縱容不加懲處,長此以往,恐會助長不良風氣,敗壞朝綱…”
“陸善既然已經賠償了店家,此事那蘇家娘子也未報官追究,卿又何必揪着不放。”皇帝十分淡然道。
“可是聖人,陸慶緒是…”
“好了好了。”皇帝再一次打斷馬麟的話,“吾知道卿執法嚴明,但此事連那蘇娘子都沒有說什麽,卿又何必再生是非呢,說不定是二人曾經的糾紛。”
“聖人,那蘇娘子正是九原太守之女。”馬麟又道,“陸慶緒既然相識,必然也知道她的身份,身為官員與宗室外命婦在酒樓內公然動手,這有損皇家顏面有損聖人…”
“馬将軍,”張貴妃道,“禮部還未造冊,婚禮也還沒有舉行,怎麽能說蘇家娘子是外命婦呢。”
“可是…”
“好了,”皇帝罷了罷手,“馬卿公忠體國,朕心甚慰,此事朕自有主張,卿不必再言了。”
就算聽到事情的全部經過,皇帝也絲毫沒有懲處之意,馬麟幾番勸谏無果,無奈的叉手道:“喏。”
“臣告退。”馬麟走後,皇帝便将手上的薄冊丢進了香爐裏,同時感嘆道:“怪不得太子會挑她做雍王妃。”
“這世間能與陸小将軍交手還不拜下風的女子,可不多見。”張貴妃一邊喂魚一邊說道。
經張貴妃言,皇帝對蘇荷越發的好奇,“吾也想看看,這個蘇娘子,究竟是何許人也。”于是對馮力吩咐道:“你去派人打聽蘇儀之女在京的住處,明日召入宮中,朕要見她。”
“喏。”馮力叉手道。
-------------------------------------
由于九原太守蘇儀在長安并沒有宅邸,故而內侍省的宦官苦尋了許久才打聽到蘇荷落腳的地方。
派去接蘇荷入宮的人是內侍章韬光,入宮的前一夜還特意叮囑蘇荷,聖人召見,要在宅中靜候。
天子召見,蘇荷也不敢違抗,只得跟随章韬入了宮。
朱雀大街上,章韬光的隊伍正好與靜安坊出來的馬車擦過,由于是便服,章韬光沒有認出來是雍王的車架。
文喜見到後,便騎馬靠近車窗,俯下身提醒着李忱,“郎君,是聖人身邊的內侍章韬光。”
李忱掀開車簾往外探了一眼,只見章韬光穿着緋色的公服騎在馬上,身後還跟着一輛馬車與十幾名護衛禁軍。
李忱見他們是從萬年縣來的,便思索道:“昨日長樂坊的事必然傳到了聖人的耳中。”
“郎君是說馬車上的人是蘇娘子麽?”文喜問道。
“極有可能。”李忱點頭道。
“聖人為何突然召見蘇娘子?”文喜一想到張貴妃的事,不免替蘇荷擔憂了起來。
“走吧。”李忱似不要緊一般,放下車簾道。
“郎君就不擔心麽?”文喜問道。
“因為沒有見過,所以聖人才會好奇召見,聖人喜歡的是張氏那種柔弱又懂得讨人歡心的女子。”李忱道。
“可以蘇娘子的性子,若入了宮…”
“再怎麽樣她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兒。”李忱又道,随後嘆了口氣,“皇帝多疑,召見蘇娘子我并不知情,我若是後腳跟着入宮,必會引來猜忌,況且,以她的性子,越是膽大直白,皇帝便越放心,越是沒有心機,她便越安全。”她撩了撩腿上遮蓋的袍子,“說不定,她還會替我,将我前去朔方的事先行講出來,省去了日後皇帝起疑心調查的麻煩。”
“還是郎君思慮的周全。”文喜道。
----------------------------------
——大明宮——
章韬光帶領的人馬走在朱雀大街東第三街的啓夏門街中。
在靠近左側皇城與太極宮的一段路上,蘇荷掀開了車簾。
巍峨的城牆隔絕了皇城內外,皇城東的景風門與延禧門都有全副武裝的禁軍把守。
太極宮的最東邊是太子李怏居住的東宮,蘇荷呆呆的望着那堵城牆,一扇門也沒有,她覺得十分壓抑。
很快他們就到了大明宮前,章韬光示出金符,建福門的禁軍勘驗後放行。
馬車駛入大明宮內,最後在一道宮門前停下,“再往裏走,就只有宰相可以乘馬入內了。”章韬光與她解釋道。
随後便上前伸出手背,蘇荷下車,但沒有撐章韬光的手。
“要走多久?”蘇荷問道。
章韬光收回手,“聖人在內廷,百丈之遠,蘇娘子請随小人來。”
蘇荷跟着章韬光走在宮城的夾道間,期間與不少不同服色的官員擦過,有一些文官傲慢,還有一些則對章韬光十分恭敬,也有人向他打聽蘇荷。
在得知蘇荷是日後的雍王妃時,他們眼裏都閃現着不一樣的神色,有驚訝,也有恭敬。
“見過崔相。”面對紫袍時,章韬光也十分恭敬的行禮。
遠遠的,崔裕朝蘇荷看了一眼,什麽也沒有說便徑直走了,“蘇娘子,剛才可瞧見了。”章韬光提醒道,“适才那人是吏部尚書,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等同宰相,亦是雍王的親舅。”
蘇荷回頭看了一眼,那一臉正氣之人的背影,“崔相公是雍王的舅父嗎?”
“您不知道嗎?”章韬光有些詫異。
蘇荷有些生氣,“我又不認識雍王,她也沒告訴我,我怎麽會知道。”
蘇荷的話把章韬光嗆了一頓,章韬光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小人倒是忘了,蘇娘子是從九原郡來的。”
“雍王應該算是諸王中性情最好的一位了。”章韬光又道,“和當年的貴妃娘子一樣。”
蘇荷覺得這個宦官有些啰嗦,不過好像對雍王十分關照,“中貴人說的貴妃娘子,是崔貴妃嗎?”
章韬光點頭,随後壓低聲音,“聖人至不惑時,性情不定,皆是貴妃娘子照拂與勸導,內廷上下,幾乎都曾受過娘子的恩惠。”
經章韬光一說,蘇荷倒是對李忱的生母有了些興趣。
穿過一道道的宮門與廊道,終于進入光順門,“這裏便是後妃居住的內廷。”
章韬光帶着蘇荷抵達承歡殿,守在殿門外的馮力見到後便朝他們走了下來。
章韬光旋即小聲提醒蘇荷,“來人是內侍省內侍監、骠騎大将軍馮力。”
這個在大唐甚至比宰相還響亮的名字,蘇荷自然聽過。
“宗室諸王皆喚馮監為阿翁。”章韬光再次提醒道。
她原以為會是不好相處之人,但等馮力走近後,卻是一臉的慈祥,沒有傳聞中大奸大惡之相,“是蘇娘子嗎?”馮力問道。
蘇荷向其行禮,“蘇荷見過阿翁。”
面對日後的雍王妃如此稱呼自己,馮力心中十分開心,“不愧是太子殿下替十三大王挑選的元妃,端莊有禮,還是将門之後。”
朝中一些奸佞因賄賂他而得到了高官,若不是近在天子身前,蘇荷實在難以将這些聯系在一起,“蘇荷初來宮中,不懂禮節,望阿翁提點。”
馮力笑眯着眼,“大家與貴妃娘子就在殿內,蘇娘子請稍等,待老奴先去通禀一聲。”
作者有話說:
看在加更的份上,能不能多多留評QAQ
唐朝時已有店産生,因此酒店之名,非現代才有。
以便理清順序,這章開頭前部分是繼上章的前一天所發生的,曾萬福入刑部與蘇荷入宮是在同一天,所以蘇荷入宮面聖與去西市等曾萬福結果的李忱恰好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