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1)
康熙也害怕戶部尚書來哭,畢竟這位老臣都那麽大年紀了,總讓他擔心哭窮也不是辦法,于是就暫時把火炮改善的事擱置下來。
另外就是,他在豐澤園種的水稻,也終于到了豐收的時候。
康熙都顧不上那些圖紙,一心撲在稻田裏,看着沉甸甸的稻穗都要走不動路。
比起他這邊的豐收,晚一些種下紅薯和土豆的大阿哥和二阿哥,田地裏也到了收獲的時候。
兩個孩子美滋滋,卻不好比康熙還早收獲,就耐心等了等。
康熙也不想兩個孩子等太久,選了一天,就去田埂看了看,準備收獲了。
只是他走了一圈,卻發現中間有一根稻穗要大一些。
大的其實不算特別明顯,如果不仔細看跟旁邊差別不是太大。
但是康熙隔三差五來看,看得還仔細,自然發現這稻穗要大一點。
他收稻穗的時候,就特意把這支稻穗單獨留種,打算之後專門找一塊地方來種這個,試試會不會後代也能大一圈。
尤其康熙還看了記錄,想找到這支稻穗比其他要長得大一點的緣故。
是肥料放得合适,是光照在這邊最多,還是種下深一指,又或者是別的原因?
暫時康熙沒能找到緣故,只能說是偶然,也可能這支稻穗的種子尤為強壯,所以長得比其他要大一點。
他這邊收獲了,大阿哥和二阿哥那邊也吭哧吭哧開始收土豆和紅薯。
兩個孩子一直小心伺候,施肥的時候用布條包着鼻子,反正始終親力親為。
他們也親自感受到種田的不容易,哪怕是土豆和紅薯這兩種很好種的作物,依舊需要費心。
Advertisement
更別提是其他更難種的,需要更費心伺候的作物了。
而且今年還風調雨順,沒有暴雨,也不會太幹,天公作美,種起來就更順利。
但是收獲的時候,土豆和紅薯還是長得參差不齊。
有些長得大一點,有些就瘦小許多。
大阿哥百思不得其解,感覺每天伺候的差不多,怎麽這些作物每個長得就不同了?
二阿哥想了想,覺得可能是犁地時候有些不夠深,翻地的時候有些沒有弄得更仔細,再就是澆水和施肥的用量并不一樣。
有些多了有些少了,有些恰恰好。
所以有的就長得茂盛,收獲多,有些就長得瘦小,收獲也少了。
兩個孩子思索了一會,麻利把強壯的土豆和紅薯留下來做種,打算繼續種,好歹被康熙給攔下了。
“這天色要涼下來,幾個月後就很冷了,種在土裏,這些作物都要凍死。”
這時候再種一次就太晚了,只能等明年春天之後暖和了才能再種。
大阿哥和二阿哥還十分遺憾,畢竟種田雖然辛苦,但是收獲的時候特別愉快啊!
當天他們在住處都用自己親手種的土豆和紅薯,讓禦膳房做了晚飯送來。
哪怕只吃這兩種,以前那麽單調,他們必然挑食,不樂意多動筷子。
但是這次不同,都是自己種的,兩個孩子吃得美滋滋,胃口比平日還好一些。
為了品嘗原生的味道,禦膳房只用最樸素方式來烹饪,那就是蒸熟。
康熙看得欣慰,想着等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長大一點,也能擁有自己的田地,然後種上一些。
知道糧食不容易種,他們以後才會更明白農業的重要,對農人也更為關注一些。
孩子們吃得香,康熙這邊也豐收了,自然也要給身邊人品嘗。
除了留種等着明年種下的,其他一部分送去慈寧宮,給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品嘗一二。
餘下的就送到重華宮來了,讓顧凝宸嘗一嘗。
顧凝宸饞土豆很久了,炸土豆條、土豆炖肉、炒土豆絲、土豆餅、酸辣土豆和土豆泥,光是想想就要流口水了。
她一聽大阿哥和二阿哥那邊只把土豆蒸熟,剝皮來吃。
這種樸素的吃法,顧凝宸是絕不能接受的。
什麽滋味都沒有,對得住吃掉的土豆嗎?
她直接寫了一排菜名,烹饪方式都寫明白了,讓陳女官帶着去小廚房,讓杜禦廚來做一桌土豆宴。
杜禦廚還真是第一次知道土豆居然有這麽多種做法,他不識字,只能麻煩陳女官念上幾遍,用心背下菜譜,再把菜式一個個做出來。
等康熙過來的時候,看着一桌子土豆做的菜式,也頗為驚訝:“朕還是第一次知道,土豆能做這麽多菜式?”
顧凝宸笑着道:“這是自然,土豆的吃法多得很。”
要是有黃油的話,配上土豆泥抹在饅頭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麽說起來,土豆漸漸推廣起來之後,就成了歐洲那邊的主食了。
跟這邊不同,那邊吃米飯和面條都少一些,大多是各種面包。
再之後就是因為土豆的出現,歐洲的菜譜才有所變化,沒那麽單一了。
顧凝宸眨眨眼,要是他們這邊的土豆增産,多到數不清的時候,是不是能把土豆高價賣回去歐洲了?
連帶把食譜也賣一賣,感覺能掙上不少錢!
她跟康熙一說,後者一聽也笑了:“不錯,是個好辦法。回頭土豆留種了,在各地種起來,百姓們都不餓肚子,還有餘糧的時候就能高價賣回去西洋人那邊。”
他也曾聽傳教士提過,在他們的母國,吃的東西确實不多。
等來了這邊,他們才感受到原來一種食材能做出那麽多美味的菜式來,于是一個個都不太想回去了。
想想他們回去不是吃冷硬面包就是吃水煮肉和烤肉,然後就沒別的了,實在單調,味道也不怎麽好。
畢竟歐洲那邊,如今烹饪的方式也沒多少,不是烤肉就是水煮,調味料都不多,吃過這邊的菜式之後再回去,實在食不下咽了。
康熙當時還覺得傳教士們是在恭維,說好話罷了。
後來從海商口中得知,傳教士們還真沒說謊,他頓時對這些西洋人有些同情。
吃都沒能吃好,日子又有什麽意思呢!
也難怪那些西洋商人和貴族,去酒樓吃過後驚為天人,住下後都不想走了。
每次走的時候,還會從酒樓裏打包一大堆的吃食。
雖然酒樓掌櫃說這些吃食放不了太久,要盡快吃完,不然就要壞掉了。
可是這些西洋人還是會買很多,有些甚至會從酒樓買冰塊,好保存久一點時間,就足見他們多舍不得,在船上都想要多吃幾天。
好保存的幹糧,他們還能多吃一段時間。
要不是保存的時間不夠長,這些西洋人巴不得再多買一些!
土豆經過烹煮後,這一桌菜式就沒有不好吃的。
真把這菜譜賣到西洋人那邊,只怕能賺個盆滿缽滿。
但是康熙并不想把菜譜就這麽賣掉,那就太便宜西洋人了。
他吃過飯後,跟顧凝宸說了起來:“朕只聽海商和傳教士這邊打聽消息,對西洋那邊還是不夠了解。這次要不是海商順勢帶來了土豆,要去那邊茫茫人海裏找,猶如大海撈針。”
如果他在那邊有人有勢力,尋找需要的東西,那就要方便得多了。
而且還能随時随地探聽消息,買賣也不能只有西洋人能做。
顧凝宸是聽出來了,西洋商人在這邊買下貨物,船隊帶回去就能翻好幾倍甚至十幾二十倍的價錢轉手。
如果康熙也有這樣的一支船隊,帶着這邊的貨物賣過去,是不是也能換來大筆的財富?
比起只能等着這些西洋海商過來采買,實在太被動了一些。
康熙還有很多想要做的地方,但是國庫确實是個問題。
看戶部尚書苦哈哈的樣子,總不能一直等着西洋海商來送錢,不如直接過去搶錢?
顧凝宸感覺康熙真的很有想法,卻也很贊同,微微笑道:“皇上,這主意極好。咱們這邊的好東西多,要一船過去,自然也能換來更多的財富。”
“只有一點,我擔心路上會遇到海盜,另外船隊配備的武器可能還不夠震懾這些人。”
換言之,就連水師的武器都不夠厲害,更別提是康熙組的商隊了。
但是讓商隊配備水師的裝備,又着實危險,如果這人忽然有了別的心思背叛了呢?
如果這樣的話,那就很危險了!
可是不配備,商隊帶着那麽多值錢的東西,自然會引來海盜或者其他觊觎之人,只怕到不了歐洲,船上的貨物也要便宜了別人。
康熙笑笑道:“凝宸跟朕想的一樣,确實讓船隊去西洋販賣貨物是個好辦法,卻也危險。只是水師如今暫且沒有出動的任務,保養船只卻要費大價錢。”
她眨眨眼,不會是自己想的那樣吧?
康熙竟然打算讓水師僞裝成商隊的樣子,然後去西洋搶錢,啊不,販賣貨物來掙錢嗎?
這個想法實在很大膽,但是轉念一想,卻也是個好辦法。
畢竟養水師真的是一大筆錢,水師如今确實也沒有出動的地方。
彎島給拿下來了,周邊的海盜如今聞風喪膽不敢靠近。
水師除了平日的巡邏之外,就很少能動。
但是他們哪怕不怎麽大動,每天船只和武器保養,水師的士兵依舊需要吃飯養家,月錢少不了,糧草也不能少。
那麽一批人,哪怕遣散了一部分,轉而到陸上做守衛,卻依舊留下不少,這些人養着每一天都是要花錢的!
而且水師就這麽養着,很容易就會養廢了。
花着那麽多錢還閑置,最後還養廢了,這跟把錢扔海裏有什麽區別?
扔海裏好歹能聽個響,這個就未必能有個響了。
康熙重新拿起火炮的圖紙,如今的火炮都是明代傳下來後,只稍微改動。
最有名的自然是紅夷大炮,在對戰彎島的時候,從鄭氏那邊收繳了一批輕火炮。
炮身要輕上許多,移動更方便,适合安裝在船只上,拆下來也能在陸地上用,可以說非常方便了。
這是鄭氏之前花大價錢從英吉利和荷蘭那邊買來的火炮,再多加改良成如今的樣子,卻被康熙全部收繳,算是便宜了他。
康熙得到後也火速送去火器營,希望能夠仿制。
工匠确實仿制出一批來,因為炮身輕,在兩輪車上推着就能移動,陸地上能用,只是因為輕,所以炮彈也輕,彈藥要少,射程不算遠,威力勉強算一般。
海戰的時候确實能用,畢竟在海裏,船只之間也不遠,用這個不會增加船只的負擔,确實很适合。
如今水師安裝上這個,再出海的話也不必擔心海盜了。
之前火炮用的也是前置彈藥,因為顧凝宸的啓發,康熙打算改為後置彈藥,那裝填彈藥的速度能更快。
在戰場上,誰的裝填彈藥的速度更快,那麽幾乎可以掌握住勝利了。
康熙在圖紙上改良了一番,還摟着顧凝宸讓她看了一下。
顧凝宸看着沒什麽問題,康熙就送去火器營讓工匠盡快做出來。
工匠自然卯着勁做,但是也需要材料,這就要錢了。
戶部尚書看着火器營又是一大筆支出,感覺愁得頭發都要掉光了。
王談安慰上峰道:“大人不必擔心,皇上如此必然有深意。”
每次康熙花錢,之後都會加倍賺回來。
看看那個叫工業園裏面的作坊,如今日進鬥金都不為過,戶部尚書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戶部尚書嘆氣道:“武器改良需要的時間長,花費更大,不是小打小鬧。我就擔心皇上熱衷于此,國庫很難承受如此大的耗費。”
王談就明白,戶部尚書是怕皇上打仗打上瘾了,以後要是頻頻打仗,國庫再厲害都要支撐不住。
哪怕如今有不少進項源源不絕送到國庫,總歸支出比進項要大還要快,戶部尚書會擔心也是無可厚非。
後來戶部尚書得知康熙要讓水師假裝商船出海,更是擔憂了。
這出海的時間不短,那麽大的船隊出去,花費又是一大筆。
比如船員吃的用的,比如船上大批的貨物,要送過去後沒能賣上價錢,那一路上的錢全打水漂了。
戶部尚書只要委婉勸阻康熙,感慨如今還不是時候,等國庫再充盈一些再做打算為好。
火器營那邊制造新式火炮的進度相當快,他們在原有的火炮上進行改良,就能更快了。
不然從頭做起,那就得花費兩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畢竟火炮最難做的,就是炮筒,需要慢慢打磨出來。
哪怕用上康熙的機器,也是需要不短的時間。
直接在上面改良,那略過了炮筒的制造,就要快得多。
按照如今的進度,半個月就能改良好第一個新式火炮,後邊熟練了,進度只會更快。
康熙聽說後心情不錯,但是聽見戶部尚書的話,臉色又沉了下來。
他知道戶部尚書一直希望國庫填滿大部分,康熙再用,也能有備無患。
不然遇上天災人禍,或者中間的進項有什麽差池,那國庫一時後繼不上,就會跟之前一樣陷入窘迫的境地。
戶部尚書完全是為康熙着想,但是這想法卻太落後了一些,完全跟不上康熙的想法。
王談見戶部尚書在早朝的時候出列,跟皇上提出此事,就明白他的機會要來了。
果不其然,康熙對戶部尚書頗為失望。
雖然戶部尚書的出發點是好的,話裏話外憂心忡忡,但也是對他沒有信心了?
而且把國庫填滿之後才開始計劃其他,那就太慢了。
康熙搖搖頭,只留下戶部尚書去禦書房談了談。
沒多久戶部尚書就遞了折子,說是年紀大了,身子骨大不好,準備致仕。
按照以往的規矩,康熙來回拒絕了三次,這才同意了。
戶部尚書光榮退下,王談直接被提了上來。
衆人也不意外王談來接班,畢竟原來的戶部尚書已經把大部分的差事交到他的手上,戶部基本上是由他來做主。
王談上去,自然贊同康熙的做法,努力維持住國庫的穩定,也讓康熙能夠繼續大展拳腳。
這就讓康熙頗為滿意,要束手束腳的話,他很多事就不好做了。
換了戶部尚書,錢迅速到位,材料也是,火器營那邊進展也順利,很快就把第一批改良後的輕盈火炮送到水師的船上安裝,讓他們去更遠的外海試驗一番。
水師只有幾條船出發,打算在遠一點的地方停下,然後對着外海發炮,看看射程和威力如何。
當然就對着海面發炮,不太能看出威力,卻也聊勝于無,總不能随便對人發炮吧?
然而讓水師沒想到的是,他們出海沒多久,竟然遇到了附近徘徊的船隊。
這船隊上挂着商隊的船帆,但是上面的血腥味,隔着老遠,水師這邊都能聞得到。
足見這船隊不知道殺了多少人,估計剛被海盜搶了船只。
海盜之前僞裝成海商的樣子到處走,很多一時沒防備就中招了。
水師出海,康熙交代過要掩飾身份,所以他們并沒有挂上水師的旗幟。
哪想到他們一出來,就遇上大魚了?
正好這火炮找不到對手,正瞌睡就有人送枕頭來,這對手不就來了?
對面的船隊也發現了水師的船只,看他們的船保養不錯,只以為也是商隊,就覺得運氣不錯,又能賺一筆了。
他們假裝上了要靠近的旗子,顏色又是最平和打算要交談做買賣那種,知道這樣的旗子挂上,很多商隊就沒有太防備。
水師這邊将計就計,慢慢靠近,漸漸都能隐約看見對面那些人。
他們還帶着千裏眼,在高處的斥候遙遙相望,很快下來禀報道:“對面一條船的甲板上有二三十人,甲板上有貨物,還有人躺着,估計剛搶完船,人還沒有徹底清理好。”
不用說,這清理的自然是商隊那些可憐人的屍身了。
“貨物箱子上有标記,太遠看不清楚,似乎是西洋海商。”
因為最近解除海禁,不少西洋海商帶船隊過來做買賣或者參加拍賣會,水師也碰見過幾回,對這些西洋海商的标記十分眼熟。
水師提督聽後更滿意了,他還想着師出有名,這不理由都是現成的了?
“很好,兒郎們,讓他們試試咱們的新式大炮!”
斥候再三确認對面原本的西洋海商已經一個不剩,完全沒活口了,水師提督直接讓士兵就位:“填充炮-彈,炮口轉向最前面的船……開-炮!”
海盜正看着對面的船隊靠近,正摩拳擦掌準備再幹一票的時候,對方忽然開炮,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最前面的船只立刻被打中,船身着火,很多海盜立刻跳海逃生,根本對船只毫不留戀。
他們拼命往後面去,就想着回到後邊的船上。
可惜水師帶的炮彈很足夠,一條船來一發,很快把對面三條船都擊沉了。
有海盜被直接擊中,跟船只一起沉沒。
剩下僥幸活下的海盜跳進水裏,打算逃生活命。
可惜水師早有準備,用繩索套住水面上的海盜,卻不讓他們上船,直接挂在船邊,然後開始一個個審問。
不願意說話那就下一個,都不說話那就挂着,直到他們開口為止。
挂着不能吃喝,還要被太陽曬,一天下來人都要受不住,最多撐三天就撐不下去。
很快就有海盜投降,什麽都願意說了。
水師提督過去聽了一耳朵,跟他猜得差不多,這些海盜原本的船只出了點問題,正好遇上一隊西洋海商。
他們就假裝是受困的商人,博取西洋海商的信任,順利上船後,趁夜殺人把船隊占了,貨物也都占為己有。
至于那些西洋海商,一個活口都沒能留下。
水師提督連夜發信回去,八百裏加急送到康熙手中,禀報了此事。
康熙看了前面還疑惑,鄭氏已經伏誅,這些海盜從何而來?
看完後,他終于明白了,是上回那個給自己帶了火木倉來的人。
他所說的小國被侵占,其實是被另外一夥海盜占了,而水師遇到的正是這批海盜。
他們占了島嶼,領頭也學着之前首領那樣子,自立為王,然後想要對外擴張。
這次占領島嶼太順利,讓首領頗為驕傲自得,認為所向披靡。
哪知道他們的船只剛出海就遇上礁石,險些沉沒,然後好運氣遇到一隊西洋海商。
這還是一個小貴族的船隊,第一次過來,一時天真沒有防備,被他們得手。
遇到水師的時候,海盜正自鳴自得,打算再搶一回,哪知道就踢到鐵板了。
于是康熙就發信讓水師轉道,直接去攻陷那一片島嶼,拿下那批海盜。
趁着對方沒有防備,正是水師出擊的機會。
水師在岸邊收到信,彈藥又補充完畢,十分歡喜地出發了。
他們原本想着只試試新式大炮,哪裏想到還能順道立功,還不止一回!
水師帶着新式大炮,去島嶼打了個片甲不留。
對方壓根沒有還手之力,轟了幾次就一個個跪地求饒。
水師還帶着新式火木倉,下船後把人全就地解決,只留下首領,問出了島嶼裏有暗室,裏面藏着上一任首領多年來積攢的財富。
提督帶人去了那個暗室,打開後看見成山的金子,滿滿當當堆在那裏。
而且還不止一間密室,全都是金子和各色珠寶。
看來之前那位賊首領襲擊的商隊也不少,才會積累出這麽多財富來,不過如今都便宜了他們。
水師一趟趟把金子搬到船隊上,把首領五花大綁,浩浩蕩蕩回去了。
這個島嶼除了隐蔽之外,基本上沒什麽特別的地方,水師就沒有留人來看守。
畢竟最值錢的東西,全讓他們搜刮回去了。
原本戶部尚書更替,王談的壓力也是真的大。
康熙這又讓水師出去巡邏,光是一趟下來就耗費不少,更別提還帶着火炮。
打一發那都是錢,更別提他們壓根就不可能只打一發。
另外康熙還打算改良更多的火炮,王談看着賬本都開始發愁。
拍賣會本地一個月一次,西洋人好幾個月才一次,鹽的産量上來了,價格卻下去了,哪怕鹽商們都要交稅,那也并不算多。
各地種的紅薯都陸續開始收獲了,産量相當喜人,卻都是本地消化掉,沒有運出去賣掉,這些錢還被免稅三年,戶部是一文錢沒撈着。
田稅還得明年,但是大部分地方都被康熙免掉了。
王談正對着這些賬本發呆,琢磨着要不要請拖爾弼去委婉問一下定貴妃還有什麽掙錢的好主意,快來救命啊!
當然理智還是制止了他,要是什麽都靠定貴妃來想,還要自己做什麽?
王談心下嘆氣,就見底下的小吏慌慌張張跑進來,不由奇怪道:“這是出什麽事了?”
小吏呈上一本厚厚的冊子,小聲道:“這是皇上命人送過來的,說是水師剛派人送回來。”
王談接過冊子,只覺得沉甸甸的,開始懷疑這不會是賬單吧?
水師是炸錯了什麽地方,要賠償嗎?
不然怎麽那麽厚的冊子,需要賠償的東西特別多,還是火藥花用太多,需要戶部再支援一點?
王談光是想想只覺得這冊子更重了,小吏麻溜退下後,他才打開冊子看了一眼。
好怪,他可能眼花了,再看一眼。
然後剛到門邊的小吏就見一向鎮定自若的王談猛地站起身,表情十分失态,盯着手裏的冊子瞪大了眼睛。
他吓了一跳,小心翼翼問道:“尚書大人?”
王談聽見小吏的聲音才回過神來,揮揮手示意他沒事,卻再也坐不下,忍不住帶着冊子就去禦書房拜見皇上。
康熙聽說王談來了,并不意外,把人叫了進來。
王談帶着冊子簡直像是一陣風進來,腳步比以前快了許多,行禮後忍不住問道:“皇上,水師提督這冊子上面提的……”
是真的嗎?不是他眼花了吧?
康熙聽得好笑道:“提督派人親自點算過幾遍,應該不會錯。不過他已經派人把東西送上京,回頭你親自點點就好。”
王談連連點頭,又忍不住笑道:“提督這一趟出去,實在收獲頗豐。也不知道船只有沒損壞,火炮等物需不需要修繕一番。”
他說到最後,嘴角的笑容漸漸淡了下去。
雖然水師送回來那麽多的金子,哪怕王談沒親眼看見,不過水師不至于誇大其詞。
但是水師出去一趟的花費,如果船只和火炮受損,修起來也很貴,一半的金子都快要賠進去了!
王談頓時覺得還沒送進國庫的錢就要少一半,立刻就感覺不香了!
康熙看着想笑,哪怕王談的性子跟原本的戶部尚書不一樣,還是有幾分相似。
反正要用到國庫的錢,他們就比誰都要心疼!
“放心,他們這次船只沒受損,火炮也沒事,不過火藥費了一些。”
水師提督也是知道火藥貴,所以用的很謹慎,一船一個炮,再多都吝啬。
反正離得那麽近,火炮要打不中,提督就要把士兵打一頓再加訓才行!
浪費火炮,可恥!
王談聽後松口氣,別是這錢還沒到國庫就被水師用掉大半就好,接着他又聽見皇上開口。
“水師又出去了,聽聞周邊還有不少海盜,順勢巡邏一圈再回來。”
聞言,王談一雙眼都亮了。
一窩海盜就有那麽多的金子,再來幾窩,那不是更多了?
他連忙恭維道:“皇上英明,沿海邊上的海盜十分可惡,就該清理幹淨才是。水師正好也讓士兵練習一下火炮,不至于生疏了。”
君臣都笑眯眯的,感覺這主意簡直棒呆了!
後來水師送了不少折子上來,做統計這種事太麻煩,他們每次收獲一堆就算一次,然後一股腦派人送上京。
于是越來越多,康熙帶着折子過來算一算,顧凝宸還順手做了個表格,方便他來看。
康熙看着表格很喜歡,直接就用上了,回頭還送去戶部,讓戶部也用了。
以後看賬本就能一目了然,清清楚楚的。
顧凝宸幫着做表格的時候把數字填上,簡單做了個總數,感覺水師這哪裏去滅海盜,是去抄海盜的家吧?
金銀珠寶多得要命,算下來這數字相當可怕了。
王談還擔心這麽多金銀送回來,路上太危險了,特意請康熙派兵去護送,康熙還同意了。
走陸地太麻煩,還走的大運河,愣是讓河道都忙碌了起來,有時候還會堵船,實在熱鬧和壯觀極了。
康熙還跟顧凝宸感慨道:“這些海盜之前跟在鄭氏後頭為非作歹,鄭氏倒了,他們還不改過自新,對附近的海商下手,如今也是為民除害了。”
水師起初碰到的那個倒黴的船隊,就是西洋海商。
因為船只最後沉沒了,水師只能派人知會海港的商人,看看誰認識這個倒黴的西洋海商。
有人認領了,也能把這船隊沉沒的消息帶回去給海商的家人。
當然,水師這麽一說,海商們頓時知道周邊的海盜開始清理,他們也不必再膽戰心驚過來了。
每次船隊過來,他們都戰戰兢兢,就怕路上遇到海盜,那就是九死一生了。
如今好了,水師在周邊巡邏,把一窩又一窩海盜清理掉,他們以後過來就要安全得多了,自然滿心歡喜,還特意感謝水師,給他們送去不少東西。
水師禀明康熙後,後者就讓他們收下。
畢竟海商也是有分寸的,不至于送什麽過分貴重的東西,就是表示感謝,送點吃的用的居多。
這樣水師跑一趟,吃喝都不愁了,還給戶部省下一筆,讓王談簡直不要太高興!
顧凝宸聽後笑着點頭道:“皇上此舉極好,另外那些海盜自然要夾着尾巴逃之夭夭,再也不敢靠近,讓海商們過來也安全多了。”
當然,她開始懷疑海盜能不能有逃出去的。
看水師這到處抄家的樣子,感覺就沒有一窩海盜能幸免。
不過這些海盜作惡多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也是活該被圍剿幹淨。
之後水師的名聲宣揚出去,海商拍手稱好,也讓海盜聞風喪膽。
畢竟水師所到之處,海盜簡直片甲不留,甚至連一個銅板和一個活口都沒能留下,誰還敢靠近!
也有不長眼的,自認為船隊的火炮從西洋大價錢買來,必然能幹掉水師,于是迎面上了。
結果可想而知,整個被擊沉,再也沒哪個傻大膽再來挑釁。
水師提督還寫了折子,詳細說了每次對敵的經過,好讓康熙能參考,如何繼續改善火炮。
主要集中在射程不夠,離得太遠就無法擊沉對方。
但是離得太近,對方就可能用繩索套住船邊攀爬過來,要是帶着火種就麻煩了。
畢竟船只都是木板,一點就燃。
而且離得近,對方的火炮也能對自己動手,就危險得多。
康熙拿着鉛筆在圖紙上點了點,他從上回做挖鹽機器上得到啓示,也就是顧凝宸說的重量能加速。
于是他準備增加彈藥的重量,但是彈藥增加了,那麽火炮的炮身重量也要增加。
不然炮身壓根推不動這麽重的彈藥,很容易就卡着炸膛了。
康熙還跟顧凝宸探讨起這件事來,她認為康熙的思路毫無問題。
唯一的問題就是,船只可能承載不了那麽重的火炮,很容易火炮放在船頭,就頭重腳輕,吃水更深。
這樣一來,就需要改良戰船,讓他們承重更好。
那麽問題來了,改造戰船也得花錢,戶部是不是又要頭疼了?
顧凝宸也畫了一個圖紙,康熙想增加射程,除了增加彈藥的重量之外,其實也可以縮小彈藥,增加炮管的長度。
長度加到十倍以上,就能讓彈藥的射程更遠。
小型彈藥雖然不能直接擊沉船只,卻能阻攔那些靠近而攀爬過來的敵人。
只用火木倉,距離也要更近才行,如果換成這種小型炮,在對方想攀爬過來之前就已經能直接動手。
這種炮身更輕,在船只上就不會造成負擔。
顧凝宸又畫了多個炮管集中在一起,彈藥後置,槍管如今每次用完後發熱,就不能短時間內用,不然很容易過熱。
如果有多個槍管在一起,一次只用其中一個槍管,那麽就不怕發熱的問題了。
這樣也給了其他槍管發熱的時間,能夠冷卻下來再次使用。
康熙看過後也在紙上勾畫了一番,這炮管不是一排,而是集中成一捆,後置轉輪。
那樣彈藥就能自動在每個槍管上,後續還能跟上,不需要打一輪就要重新放置彈藥,起碼能持續打上三輪甚至以上,又能集中炮-火。
顧凝宸看着圖紙有點熟悉,好家夥,這不是後世米國發明的神機炮?
神機炮也算是機關槍的前身,不過比起機關槍不一樣的是,機關槍只有一個炮身。
但是跟機關槍一樣,神機炮就能短時間內連續發炮。
還能直接架在船邊固定上,把靠近的敵人都能一一擊落。
最重要的是這個造價不高,射程還遠,工匠做起來不難,能夠很快在水師的船只裝上好幾架。
圖紙有了,工匠很快就做出了一架神機炮。
康熙還是不大滿意,不斷改良。
先是把炮身改得更長,那樣射程就更遠,甚至跟火炮差不多。
再就是把後置轉輪和彈藥連在一起,雖然還需要後邊有人用手搖來把彈藥一一安置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