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湖面偶遇

京城中不可不去之處,路征回京将近一年,也略略知曉。雖不明白先生為何不問生在京城長在京城的周伯父卻問自己,但還是如實說了。

舟山先生邊聽邊點頭,記在心裏。然而當路征說明來意時,他卻擺手道:“朝堂之事,不必對我這山野之人講起。你自幼聰慧果敢,見識不同于常人,又有慈悲之心,我信得過你。”

路征在他身邊待了七八年,他自認對路征的人品學識十分了解。舟山先生原是南慶人,少年時國破家亡,颠沛流離尋找胞妹之際,心有感悟,著書立說,名揚天下。先帝曾數次請他入朝為官,被他拒絕。今上繼位後,又多次邀請,還曾派大皇子親自去請,舟山先生就讓路征替他入朝。

路征年少,未來還有無限可能,而他已垂垂老矣。而且,雖然南慶滅亡五十多年,但他終其一生都是南慶舊人。他縱觀歷史,游遍天下,知道當年統一是大勢所趨,知道南慶末帝暴虐荒淫,可說到底,他仍是南慶人。

見先生如此,路征只點了頭。先生的心結他也知道一些,家國舊夢,是先生心中的痛。

想緩和一下氣氛,路征笑道:“方才聽周家妹妹說,先生今日帶她去看了雜耍?”

他話一出口,廳中就安靜下來,周恕夫婦交換了一個眼神。路征瞬間就察覺到了氣氛的變化。他頗為詫異,他不過是随口一句話,想轉移個話題,怎麽感覺氛圍不大對呢?他回想了一下,這句話似乎也沒什麽錯啊。

周家妹妹?這稱呼不對?

舟山先生哈哈一笑,說道:“是去看了會雜耍。”又說起東市的盛況,繼而不着痕跡轉了話題。

路征聽了會,想着夜深不好久留,就尋了個時機,提出告辭。

周恕夫婦自然想留他在此地歇息,然而路征甚是堅持。周恕夫婦只得随他。幸得本朝商業發達,夜間并無宵禁,且街上時不時有巡行的兵士,周恕夫婦倒也能放心。

翌日舟山先生仍帶着周暄出門,甚至為了出行方便,還說出可改裝之類的話,周暄既喜且怕,又有幾分躍躍欲試。

當日先帝曾有一妃,喜愛男裝,先帝愛之。宮廷內外,争相效仿,一時竟成盛況。及至今上臨朝,今上不愛此道,于是此風漸消。

楊氏小時候淘氣,也曾身着男裝爬上牆頭去打棗子。不過如今的她,比之當時不知穩重了多少。舟山先生都開了口,她無法拒絕,就默許了。然而仍免不了叮囑女兒,在家裏穿着玩兒罷了,別出去惹事。

周暄再三保證,絕對不會惹事。楊氏這才吩咐讓人去給女兒做兩身男裝。

——當然,衣服不可能一天做成,短期內周暄想改裝随舅公出去也不能夠。

Advertisement

舟山先生采納了路征的建議,帶周暄去了城郊半月湖。

半月湖形似半月,水清見底。湖邊的柳樹下,拴着三三兩兩的船只,年過半百的老者看守着船,供人租賃。

舟山先生租了一條小船,遞給了周暄一支船槳。

他生在江南,又踏遍山水,對此毫不陌生。而周暄還是第一次握着船槳,覺得很新奇。

她站在船尾,初時拿着漿胡亂地劃,後來漸漸看出了點門道。微風拂來,她的心情也随着發絲飛揚起來。

舟山先生稱贊她聰明。

周暄笑了笑:“都是舅公的功勞。”

舟山先生聞言,先是一怔,繼而大笑。他名穆行舟,她這話倒像是一語雙關了。

正說着,忽聽一個驚喜的聲音道:“令,周姑娘?”

周暄望去,赫然是泾陽侯世子宋愈。他一身青衣,立于船頭,見到周暄,他眼中是遮掩不住的喜意。

不等周暄回答,他又向舟山先生行禮:“宋愈見過舅,見過舟山先生。”

他今日告了假,到半月湖散心。——他父親泾陽侯忙于政務,又覺得他已長大成人,已很少管他。

——婚事不順,在忠勇侯那裏又無進展,宋愈心中郁郁不樂,想起前世周暄曾說半月湖的種種好處,就告假來此。只是沒想到,他竟在此地遇到周暄和舟山先生。真是意外之喜。

一時間他幾乎就要忘了他們還沒有婚約。他甚至差點脫口叫出她的小字。然而他到底還是清醒過來,客氣地喚她“周姑娘。”

舟山先生瞧他一眼,以眼神詢問周暄,此人是誰。

周暄把頭輕輕搖了一搖,這人跟她是沒有半分關系的。至于為何在此地見到,她也不知道。

舟山先生年高德劭,對後輩一向扶持看重。宋愈表現得又頗知禮,是以,盡管他不知道宋愈是誰,仍含笑點頭致意。

宋愈久聞舟山先生之名,前世亦曾以晚輩的身份拜會舟山先生。對其某些見解,他也是佩服的。而且其弟子路征,自稱只學到了先生的一些皮毛,就深得帝心,更何況先生本人了。

宋愈當即向舟山先生讨教問題,眼神卻不受控制地落在了周暄身上。

她面染紅霞,不知是被興奮染就,還是因見他而害羞。這種健康的紅暈,是在婚後很少見的。

他看得清楚,有一根頭發在她臉頰旁飄啊飄,他的心也跟着晃晃悠悠,舟山先生說了什麽,他也沒真正往心裏去。

舟山先生看在眼裏,皺了皺眉,雖說少年人被美色所動是在情理之中,可是當着尊長的面如此,卻也太失禮了些。

宋愈終于收回了目光,對舟山先生道:“先生需要船夫嗎?”

他覺得他該給周家各路長輩留下好點的印象。周暄最終會是他的妻子,這些長輩終有一日,也會是他的長輩。

怕舅公答應,周暄輕聲道:“舅公!”

舟山先生背對着她,擺了擺手,沖宋愈道:“這倒不必。”

他是來放松心情的,若真需要船夫,何至于帶着周暄親自劃船?

“如此,那……”宋愈正要再說什麽,卻聽舟山先生道,“公子自便,咱們就此別過吧。”

宋愈還未答話,就看着那船越行越遠。

事情的發展出乎他的預期,他不免焦躁不安,甚至還有些後悔。若是當日在公主府,他沒有提醒她,而是等她落水就去救,肌膚相親,是不是就沒這麽多波折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