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除夕除夕

周暄任她抱着,心裏難受,卻不知該如何安慰她。許久見痛哭的她稍稍停歇,才幫她拭淚,并輕聲道:“別怕,別怕……”

林樾溪收了眼淚,松開周暄,猶自抽噎不止。她眼睛腫得核桃一般,面上淚痕斑斑。她拉着周暄的手,也不說話,沉默了好久。

周暄看她情緒稍微平靜些,就拿出自己帶來的一些小玩意兒,給林樾溪玩兒。

林樾溪對這些并不大感興趣,但因為是周暄帶來的,她仍是盡量笑着。她猶豫了好一會兒,才試探着開口:“暄暄,你能幫我一個忙嗎?”

“你說。”周暄思忖着林家家事她不能插手,她沒法幫林樾溪回家,但是照看一下林二姑娘,讓她在此地過得好些,她還是能做到的。

林樾溪眼神掃過房間的每一個角落,輕聲道:“暄暄,我可能回不了家了。我不想死在這兒,這裏的下人很兇的。我被送到這兒的時候,我身邊一個丫鬟都不能帶,這裏沒有人是我的人,沒有人對我好。你能不能幫幫我?我有一點錢,是攢了很多年的月錢,你幫我去找幾個厲害的嬷嬷丫頭行嗎?我不想死,暄暄,我不想死……”

周暄聽着聽着眼淚就掉了下來,她點了點頭:“嗯,我讓我母親幫你找找。”

很快就要過年了,林樾溪卻只能一個人孤零零地待在城郊的莊子上。周暄不清楚,如果她找到了合适的下人,該怎樣送到林樾溪身邊。

林樾溪笑了:“暄暄,我就知道你對我好,你要是我親姐姐就好了。”

這話中頗多酸楚之意,顯然是想到了自己的姐姐林樾蓉。

周暄不好開口,只握了握她的手。

天色漸晚,周暄還要與舅公一同返回,就提出了告辭。林樾溪依依不舍,眼淚汪汪。

周暄原本與林樾溪并不十分親近,遠不及她與陳苑,甚至連她與陳芸都不如。然而此番林家出事,林樾溪陷入此等境地,周暄反倒對她由憐生惜,對她多了一些親密,希望她能過得快活些。

與舅公會合後,在回去的路上,周暄仍恹恹的,提不起情緒來。

舟山先生疑心她身上不好,關切垂詢。

周暄猶豫半晌,只說自己去看了一個朋友。那朋友現下光景并不好,是以傷感。

Advertisement

到郊外去看朋友?舟山先生一聽,聯系前情,就明白了八.九分,他想了一想,輕聲說道:“一生被囿于庭院,還不如能出門看看。”

周暄沒有接話,回府後與母親委婉提起此事,想得到母親的幫助。

楊氏本不願女兒插手這些事情。——這種事情原不是她該操心的。但是見女兒眼中淚光點點,想到她身上才剛好,不忍苛責她,沉默了半晌,答允下來,又道:“人倒是能幫你挑選,只是怎麽送到那林二姑娘身邊,我就不知道了。”

周暄笑笑,拉着母親的手臂撒嬌:“娘親只要同意就好了。”

楊氏到底還是忍不住,拉着女兒的手,好好教導一番:“這件事是你先允了,也沒什麽可說的。但是日後,切不可再招惹這樣的事情。咱們家跟萬安伯府無冤無仇,你這樣做,不但是明着跟萬安伯作對,叫他沒臉,而且萬一讓林二姑娘過得更難豈不是違背了你的本意……”

周暄低下頭,乖乖聽母親教訓,一聲不吭。等母親停下來,她才輕輕搖晃母親的手臂撒嬌:“娘親放心,我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我保證!”

楊氏摸了摸周暄的發頂,嘆了口氣,女兒心地好,也沒受過什麽苦。至于那林二姑娘,不管她母親如何,她終歸是個孩子。母親剛過世,就被父親送到了莊子上,也是可憐。

楊氏很快挑選好了人,只是在怎樣将這些人送到林樾溪身邊時卻犯了難,臨近過年,楊氏有許多事情要忙,只得将此事暫且擱下。

每年新年,周家都是楊氏上下操持,侯府那邊沒發話,他們也就只在除夕去磕頭祭祖。然而今年忠勇侯發話,要一家老小過個團圓年。

年三十上午天陰沉沉的,午後就紛紛揚揚下起雪來,搓綿扯絮一般。楊氏讓女兒裹上厚衣服,又命人給女兒準備了手爐。她并不樂意到侯府去,在心裏嘀咕:旸兒他們都在江南,怎麽就算團圓年了?但侯爺的話又不能不聽。

忠勇侯府的一步廳布置得格外漂亮,炭燒得也足,暖洋洋的。周暄只坐了一會兒,鼻尖上就滲出了汗。

這回她沒跟雙胞胎姐妹坐在一塊兒,一開始高氏便把她喚到了身邊。高氏今日精神似乎不錯,拉着周暄說話,問她可大好了,最近都做些什麽之類的。周暄一一答了,高氏笑容舒展,似乎很是滿意。

期間周一柱和周一弦不知往這邊瞧了幾回,周暄也感覺得到。

高氏的好興致只持續了一小會兒,約莫半個時辰後,她就開口說道:“我乏了,天寒地凍的,就不陪你們熬了。你們愛守到幾時就守到幾時,我先回去歇着了。”

說着也不理會神色難看的忠勇侯,扶着丫鬟的手,搖搖擺擺走了出去。

忠勇侯險些扔掉杯子,咕哝道:“你就給我鬧吧,都鬧了半輩子了,還鬧……”

他身邊的周杲也沒聽懂,恭恭敬敬地問:“祖父說什麽?”

忠勇侯卻不再開口了。或許是他也覺得這家裏人不齊全,沒什麽趣味,幹脆叫了兩個兒子去書房。

姜氏讓他們幾個晚輩一起玩鬧,她則與楊氏一起談天,之前的一些矛盾似乎通通忘記了。姜氏從家常瑣事說起,說到過年孩子們又大了一歲,又說起周暄年紀也不小了。

楊氏有些警醒,問道:“弟妹有話直說,咱們妯娌,不必拐彎抹角。”

姜氏心說大嫂果真不懂說話的技巧,面上卻笑一笑,說道:“上回老太太過壽,我娘家嫂子也來了,見了咱們暄兒,喜歡得很呢,覺得很投緣……”

楊氏心裏一咯噔:“怎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