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母儀天下
華月原本就猜到立後大典很麻煩,卻沒想到遠比她想象中更麻煩。
昭明帝選中華月後便急着舉行立後大典,時間居然就選在一個月之後。無雙太後沒有多餘的話,只含笑說可以。
待昭明帝歡喜地離開延禧宮,無雙太後的貼身太監總管孫公公趕緊湊上來:“太後娘娘,一個月的時間……恐怕太短吧。這立後大典是大事,又要籌備禮務,又要昭告天下,又要宴請,又要酬神……”
無雙太後緩緩開口:“我知道立後的律法儀軌。”
“那……”孫公公不解地看着她。
“他是帝王。”無雙太後昂着頭,緩緩卻又堅定道,“令出即行,是他的威嚴。”
一個帝王,不能沒有威嚴。
她不止是太後,更是一個母親,所以,不管他提出任何條件,她都會給他帝王的威嚴。
“吩咐下去,後宮其他政務全部停了,人手全部調至延禧宮候命,籌備一個月後的立後大典。”她說完這句話,低頭啜茶。
籌備的繁雜,華月自然是不知道。但只讓她參與,就已經夠煩了。
這一個月的時間,她就沒有一天不忙的。祭天酬神的禮節、應對百官的規矩,一樣一樣都要學。最要命的是她最近在宮裏好無聊,又沒有雪球在身邊,只好自己吃東西消遣,不到一旬,便吃胖了一圈。宮女嬷嬷們都說胖了穿禮服不好看,又都督促着她減肥練形體。
累得夠嗆的華月每晚自然是沒有好果子給昭明吃,不止沒精神逢迎他,更是連話都懶得說。昭明帝也不計較,每晚自得其樂玩笑一番,就遣下宮女太監,然後抱出鋪蓋打地鋪睡覺。第二日上朝前必定會在她臉上種下一顆吻痕,他說是怕宮裏人知道他不被待見沒面子。華月最初反對,後來發現反對無效,反正每日他去上朝時她還在熟睡,只好漸漸随了他。
日子飛快,立後大典轉眼就到了。
一大清早,華月便跟着昭明帝去天壇酬神,然後顧回宣讀《帝後賦》,華月正式帶上鳳冠,接受百官朝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Advertisement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張子齡、顧回領着文臣理襟而跪。
白雲飛帶着武将也單膝而跪。
最後滿朝文武同聲祝賀,聲音整齊劃一,響徹金殿!
華月在臺上有種身在雲中的感覺。看着臺下父親臉上的笑容,她說不清
是喜是悲。
昭明帝牽起華月的手,春風含笑。
華月看到他明朗的笑容,不由自主也笑了。
在一聲聲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千歲千歲千千歲!”裏,華月有種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覺。由昭明牽着完成所有的禮儀,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何時下臺的。
由于時間倉促,坤寧宮還未建成。
而烏國開朝到今,只是第二代。第一代的皇帝只有一個妻子,就是無雙太後。所以宮裏甚至沒有妃嫔們住的宮殿。只有一處吟香公主住的蘊香齋。
因為吟香公主遠游未歸,所以無雙太後便将那裏暫時辟出作為華月的出嫁之所。
從蘊香齋到乾清宮的路并不遠,一路吹吹打打不多久便到了。
縱然如此,這場婚禮也足足鬧到深夜。
等昭明帝帶着微醺的酒意要跟華後好好洞房時,華後早已累得沒了精神。
昭明帝揭開喜帕,看到華後倦意難掩的臉,笑笑。然後吩咐伺候的太監宮女們出去。
等太監宮女們全都出去,關上門,昭明帝再回望佳人,發現她已倒在床上睡着了。
他剛伸出的手僵住,無奈苦笑。看來今晚的洞房花燭夜,又享受不成了。
他看着睡夢中人精雕玉琢的臉龐,心裏喜歡得緊。靠近她的臉,看她濃密的睫毛緊緊閉着,偶爾不自覺輕輕一顫。他的心,也随着她的睫毛,輕輕顫動。
他想:這就是愛麽?
第二日華後起床,見自己已被脫去外衣蓋好被子,有些臉紅。她喚來宮女:“那個……我的衣服是你們幫我脫的麽?”
宮女笑:“皇後娘娘說哪裏話,昨晚您跟陛下……奴婢們怎敢來打擾。”
“呃……”華後不語。看來她沒猜錯,是昭明幫她脫了衣服,蓋好被子的。可是,他們有沒有……
當然,對于這個問題,有一個人比她更急着想知道。那個人,就是太後。
華後剛醒,太後打發來的嬷嬷就已過來請安:“皇後娘娘,奴婢是來收錦帕的。”
“錦帕?”華後一臉茫然。
給她梳妝的宮女抿嘴笑笑。
太後打發過來的嬷嬷也一邊去翻棉被,一邊抿嘴笑。只見她從棉被底下抽出一大塊雪白的錦帕,錦帕上有一小灘殷紅的血跡,那嬷嬷見了這血跡,跟得了什麽寶似的,笑嘻嘻抱着歡喜而去。
華後半懂半不懂,一臉尴尬。而更讓她納悶的是:那灘血跡是哪來的?
梳洗齊整,照例要去拜見太後。
無雙太後今日顯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一聽說華後求見便迎了出來,含笑親自攙扶。
華後受寵若驚:“謝太後。”
無雙太後的笑容停在臉上,她看着華後,微笑道:“該改口啦。”
華後這才醒悟,趕緊行禮:“是,母後。”
“嗯。”無雙太後含笑點頭。攜着她的手往裏間走,一邊跟她介紹些宮裏的規矩禮儀,以及最近要接見的親戚和百官家眷。
華後一路微笑聽着,并不多話。她知道自己對宮中很多東西都不熟悉,言多必失。
她突然發現:當皇後好麻煩。
然而,當皇帝比當皇後更麻煩。
比如,昭明帝今日早朝後還要多加一個殿試。
因為兩年一度的科考到了,要從全部士子裏選拔人才,除了之前的考試,還要皇帝最後的親自考量,世稱殿試。
科考原本是三年一度,但烏國創國不久,急需人才,故将其改為兩年一度。而上一屆科舉,正好是昭明帝登上皇位的第一年。正是那一年,他不顧先例,跟丞相張子齡所見略同,破格提拔了狀元顧回以二十歲的弱冠之年,出任右相。
之後兩年,顧回活躍朝堂,獻計獻謀,并懲治貪官無數,其溫言厲行,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稱贊。而他的文采更是被文人士子交相傳誦,引為烏國第一才子。又因他平時愛寫詩作畫,衣服上經常透着墨香,百姓又親切稱其為“墨相”。
自此,昭明帝知人善任的本事,也不胫而走。
所以今年,舉國上下都在仰望:這位目光獨具的君王,今年又會看中誰呢?
昭明帝看着手中的試卷和金殿上的考生。他們都是這次科考的佼佼者,也是整個烏國文人的佼佼者。可是,卻并無令他眼前一亮之人。
他暗暗嘆息:今年,不會再有一個顧回了。
朝堂兩側,分別站着左相張子齡和右相顧回,他們面沉如水,都不動聲色,可見,也是沒有心動之人。
昭明帝心內嘆氣,面上卻不發作,看着手中的試卷良久,最後含笑道:“衆位愛卿都是才華橫溢,不分伯仲,朕實在難以取舍。不過既是考試,便有名次,朕斟酌之後,宣布此次的前三甲分別是陸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