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走馬上任

宣政殿……

李祺坐在側殿一隅,托腮出神。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行禮後,崔胤拱手走到階下正中央,滿臉笑容道:“陛下,數路官道暢通無阻,各地稅賦已陸續抵達,不僅國庫充盈,糧倉也充盈五成了!”

睦王李倚戰功在身,又打通了數路官道和驿站,自感功不可沒。

一時潇昂起頭,滿臉洋灑,靜候封賞。

“陛下,眼下洛陽以北四十餘州,雖皆已将稅賦送來,但數目明顯畸少。”

“可見諸州對唐廷,雖有敬畏之心,但并非完全真心實意。”

“臣提議,先行對這四十餘州削兵,令各州擁得府兵,數不可逾五千,否則以謀反治罪。”

禦史中丞裴摯躬身道。

“臣附議,若此舉能雷霆實施,那麽接下來的削藩、撤節度制,收回各地財、稅、軍三權,亦可徐徐推進了。”

兵部侍郎鄭昌圖贊同道。

節度制之大弊,始于貞觀,功在當代,禍遺百年。

當初太宗南北征戰,開疆拓土,特設邊鎮節度使,授以財、政、兵三權,以穩戍邊疆。

熟料戍邊不成,成了威脅中原的內患。

時至今日,宦禍及藩脅,可謂紮在昭宗心頭最大的毒刺。

Advertisement

他點頭但又思考:“好提議,但眼下非最好時機,且行此事,需各部及軍府,相互強力協同。”

“愛卿拟奏詳陳,靜待适宜時機。”

“是,陛下。”

“皇弟……”昭宗看向李倚開腔道:“長安已定,皇城泰安,吾兒李祐,以及唐興、永平二位長公主,可接回長安了。”

李倚聞聲恭應:“是,陛下,退朝後,臣即刻派兵前往東川,迎三位殿下回宮。”

“嗯。”

百官紛紛谏言後,退朝前,昭宗攤開面前簿冊,以洪亮音調道:“門下侍郎聽宣,拟旨。”

聞聲,門下侍郎入座一側,展開谕旨卷軸,提筆待錄。

“天子昭告天下書,敕曰:樞密院以東西二院,各主軍、政,朕見二院前院事,治理無當,權轄混亂,院內人員臃冗,特,罷黜東西二院全數吏官,遣散!”

“天子昭告天下書,制曰:樞密院改制為東、西、南、北、中五院,五院各領權轄,以中院為上,共治軍政,四院院事,官階正三品。”

“天子诏,曰:睦王李倚,讨伐鳳翔大捷,打通官路,至功績偉,論功,加封親衛軍右将軍,兼任樞密院南院院事,賞黃金千兩。”

“天子诏,曰:吾兒濮王李祐,平叛西川有功,治理東川有方,賢良有為,論功,加封親衛軍左将軍,樞密院北院院事,賞黃金千兩。”

“天子诏,曰:封州外府監軍劉筠,洛陽救駕,奇如天人,五萬奇兵,神如天降,朕心懷重恩,亦深惜愛卿之至忠至賢至能,特,撤封州外府監軍一司,授京畿親衛軍護軍中尉,兼任樞密院東、西二院院事,賞黃金萬兩。”

念罷,昭宗對門下侍郎揮了揮手。

“陛下,劉筠可是曾……”門下侍郎一聽昭宗,竟對曾行刺過聖上之人,如此任用,一加便是三官,一時間毛筆一顫。

“曾如何?”昭宗露出笑容,問道。

“曾……”

那話,誰都不敢直說。

崔胤察覺到聖上變了,似乎那日劉筠行刺時說的話,他聽進去了。

雖然,但是,好事啊。

天大的好事啊。

聖上不再胡亂猜忌,那麽忠臣,就能盡行忠良之事。

不必再為審時度勢而損耗心神。

王抟看向崔胤,兩人莫名眼神默契,似乎想的一樣。

恩威并施。

恩是恩,威是威,泾渭分明,不相抵消。

救駕大功,自然重賞,沖犯龍顏,嚴懲不怠。

聖上心裏頭,清清楚楚。

昭宗保持微笑,看着百官道:“親衛軍大将軍,以及樞密院中院院事,由朕兼任。”

“愛卿們,可還有其他顧慮?”

一聽最關鍵的親衛軍核心,以及樞密院核心中院,聖上決議自己來,議論聲漸漸消了些。

見百官對最後一道谕旨還有嘀咕,王抟開腔道:“吾皇英明!”

……

在側殿走神的李祺,聽到父皇提及劉筠時,便提起了精神。

聽罷谕旨的內容,她頓時有些欣喜——

親衛軍,就是保衛長安及皇城的軍。

而親衛将領,都是皇親。

護軍中尉則是親衛軍行動時的最高統帥,向上領取軍務,向下指戰全軍。

既然将領都是皇族至親,那麽這就意味着……

護軍中尉,也會變成皇族至親?

莫非父皇在幫我,徐徐圖之?

“祺兒,笑什麽呢?”

“啊。”李祺趕忙回神,瞧見是阿父走來,便尬笑搖頭道:“沒什麽,啊對了,父皇,有好東西給您嘗嘗。”

昭宗眼神溫柔的點點頭。

“好東西?好啊,走,叫你娘親也嘗嘗。”

其實,他已經猜到李祺為什麽笑。

……

李祺走後,劉宛筠莫名空落。

不勝酒力,幾杯下肚就開始暈。

再加上三個月的牢獄之災,艱苦得豬狗不如、磨骨銷魂。

一碰床,便和衣而卧,陷入呼呼大睡。

這一睡,就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次日晌午時,加官谕旨,才被三名親衛軍都尉送來。

一口氣得了三個官,還都是正三品。

劉宛筠一個頭兩個大。

“大人,您公務繁多,不如現在就動身入宮?”一都尉笑着問詢,同時笑容古怪。

“要不還是再歇兩日?畢竟剛從天牢……咳咳。”

“要我說也是再歇歇為好,不然進了宮門,大人怕是要腳都沾不着地。”

“那就現在過去吧。”

劉宛筠稍稍整理儀容,用木箱将蒸餾好的十幾壇酒裝好,讓校尉擡着,朝皇宮走去。

徒步走到南門門口了,校尉才說,她的東、西院,被安排在了西內院。

因為西內院就在宣政殿西側。

她一頭黑線——

早說的話,就直接策馬繞去皇城北門了。

從南門走還要徒步,縱穿整個皇城,然後再向西或向東,繞過偌大的太極宮。

出皇城後,再由玄武門入內。

當真,西內。

進了西內院後,比起剛才的小小牢搔,眼前景象,簡直觸目驚心——

裏頭烏泱泱的擠滿了人,少說一兩百口。

“大人!在下原樞密院兵籍房參事,陛下敕旨,将原樞密院各曹房官吏,盡數解職,可……”

“我知道了。”

劉宛筠明白了他們來這的目的,是想請她重新任用。

但不可能了,因為眼前說話的,就是個閹人。

稍事思索,劉宛筠說道:“本官接旨上任還不足一個時辰,稍後還要參議公事,這樣吧。”

“諸位暫先回去,回去後,不分科目,自行拟題,以己之擅長,或所思所想,寫一份自薦信交來。”

“若是賢良,本官定适當采用。”

“好!多謝大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