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四十五章好事近

景德二十五年三月十四,皇太子司徒遙大婚。太子妃是齊國公陳家的,乃是宮中吳貴妃和劉貴妃精挑細選出來的,又得了景德帝的首肯的人選。

從太子十四歲開始,吳貴妃就一直謀求讓太子成婚。本來景德帝身為太子的老爹,在太子的婚事上理應一言九鼎,不過他如今太子的所作所為少有合他心意的,便将挑選太子妃的事情全權交給宮裏兩個協理後宮的貴妃。而吳貴妃身為太子養母,本應有些發言權,卻因她終究不是皇後,太子妃的人選不能由她說了算,她這邊挑出些家世良好、朝中權貴的一一列出來,那廂劉貴妃又豈肯讓太子娶得好,平白得一股太子妃娘家的助力?于是兩人在太子妃人選上幾乎吵到要撕破臉的地步,還曾在景德帝面前數次相互攻讦,惹得景德帝大怒道:“沒人可娶就不要娶了!”硬是又拖了一年。

最後還是吳貴妃看着景德帝對太子已經有些不滿,若只想着在朝中權貴中挑門好親事做而惹怒了陛下,再将婚事拖延下去,助力被人動了可是得不償失,還是趕緊讓太子大婚,然後入朝親自培養班底為好。

于是景德二十四年十月的時候,吳貴妃便在劉貴妃的殷勤建議下,兩人一起向景德帝提交了三個人選,皆是世家之女,卻是父兄都只承祖蔭襲爵,就連姻親都沒有入朝為官超過五品的。景德帝看了之後,對兩位貴妃的賢良淑德深為滿意,便将三女姓名分別寫在三張紙上揉成團,随意撿了一個出來。

第二日,便有旨意宣到齊國公陳翼家裏,言道他家小女兒秀外慧中,堪為太子良配。

從定下太子妃人選,到景德帝欽定的二十五年三月十四日的大婚日期,不單間隔時間短,中間還有個大年,就算是平常人家的婚事,也實在是太倉促了些。可聖命難違,于是各路人馬齊齊發動,把關注的眼神都投向了太子大婚上面,倒是讓景德二十五年的春闱少了些掣肘和動作。

大夏立朝以來,還沒有過皇太子大婚的事情,于是此次司徒遙的婚禮便更受各方矚目,那些禮部的官員和翰林院的待诏對婚禮的各項章程大到納吉之禮要多少人出馬合适,小到太子妃所穿衣服上綴的大珠子要有幾顆,吵吵嚷嚷的十分熱鬧。

更兼有那腦子活絡的,以為陛下着急要太子大婚,那是看好太子,想讓太子早早入朝,便有幾個膽子大的,竟在二十四年的年底上書要求比照當初景德帝大婚的章程,只在儀仗上各減一對,以體現皇太子“國之副君”的威儀!

司徒遙越大越老實,再不複小時還對父皇撒撒嬌的小孩模樣,在父皇面前一味地俯首聽令,卻是轉過頭去,又總是忍不住那心頭的火氣,便漸漸有些皇太子的種種荒唐事傳到外朝乃至民間。他早就想借着大婚,好親自入朝做些事情,想着就算不能讓父皇對自己再像小時那般寵愛,至少也要有些自己勢力,好讓父皇動自己的時候多些顧慮,便在娶妻之事上謀劃過許久,他與吳貴妃本是一體的,吳貴妃給他挑的人選也是他心中所選,孰料他想的再好,景德帝輕飄飄一句話就拖上一年。這一年裏,那挑好的人選不但匆匆嫁了人,就連自己本想得的助力也因故辭官了!

這下太子更加老實,吳貴妃給他轉述最後定的齊國公家的姑娘時,他對未來的妻子已經沒有什麽期待了。如今陡然聽說朝中有人為自己出頭争大婚的儀典,他初時尚喜,待知道上書內容後,只覺得自己被這些所謂太子黨的人坑死了。

結果景德帝這次并沒有勃然大怒,卻反而将折子留中不發,只是二十五年開年之後,命欽天監以先皇後托夢的名義,要求景德帝比照前朝皇太子儀典即可。

搬出了太子的親娘來,那些上蹿下跳的太子黨立時熄了火,司徒遙知道了所謂“元後托夢”的鬼話,心中又悲又怒,就連各處速速完備儀典,比規定的時間提前修繕好東宮也沒能讓他高興起來。

以至于到了大婚之日,見到了長相平平的陳家小女,早經風月的司徒遙實在提不起精神去與她做出個恩愛模樣給父皇看。于是婚後沒過一月,皇太子不顧吳貴妃反對,硬是納了兩名側妃的事情,在景德二十五年的春天,就是天京城裏世家權貴當中最為精彩的八卦傳聞了。

皇太子大婚之後不久,就是林海、賈敬諸人這一科的放榜和殿試。卻是因為皇太子大婚事情更加引人注目,雖則林海以弱冠之齡就高中探花也是士林佳話,但畢竟新科進士至少還得好幾年歷練才摸得着大朝會的門檻,于是這一科的諸進士在整個景德朝都沒有什麽特別的故事流傳下來。

除了有幾家家有适齡女子的人家,林海年紀又輕,背景又單純,樣貌又好,還未娶妻,這些在大夏天京城裏可都是些數得着的好處,就有不少人家摩拳擦掌要求得林海為婿。比如榮國公賈代善,早在殿試之前就把林海的身家打聽得一清二楚,人家侯府出身,家中資財豐厚,學識又好,為人又謙虛謹慎,是個做官的好料子。只是這種事情也不好直接把人叫到面前來直接就說我要把女兒嫁給你,你要不要啊?

Advertisement

于是一日,賈敬來找林海。彼時林海正在院子裏看着紅菱、紫蘇指揮人手打包行李,準備搬到已經修葺好的林家在天京城的自宅,看到賈敬來訪時一臉郁悶的模樣,笑道:“子敬兄難道是怕我不帶你去紫虛觀不成?”

原來賈敬雖然好道,也拜訪過不少聲名顯赫的在世真人,但紫虛觀的張真人乃是陛下的替身,平日裏賈代化和賈代善見了他還得行禮的,賈敬一個小輩更摸不着門。林海自知賈敬此番雖中了進士,但以徒景之,不,應該說是景德帝的心思,賈敬還是不做官的好,因此林海等一甲二甲的多已經授了官職,賈敬這等三甲的卻沒幾個授官的。這本也是大夏科舉上的常事,賈敬自己更不着急入仕,倒是賈代化那裏上下奔走,想給兒子某個好差事,卻不知他這裏越是謀劃,賈敬那裏的官定得越遲。

賈敬也不知林海如何神通廣大地得了張真人的眼緣,自從聽說了林海在紫虛觀見過張真人且說過幾句話之後,便總是纏着林海,要他引薦自己。

這時見林海拿張真人打趣自己,心裏有些覺得對真人不敬,又不好發作,只勉強笑道:“不是為的這個,到是如海你的好事近了。”

于是便将自家有個堂妹尚且待字閨中,叔父早在林海入賈府小住拜見長輩時便看好了,如今若是大登科之後小登科,必然是一件美事雲雲說與林海。

林海聽了,有些呆愣,竟半晌無語。他一時想着原來我終于是要娶賈家的女兒了,一時又想着,景之知道了會怎麽樣呢?他本就開解過自己,大夏不禁南風,但男子若不娶妻生子,終究不算正道。且徒景之自己兒子女兒一大堆,他又無法日日陪伴在林海身邊,更不能讓林海背負罵名而形單影只。

這些話是徒景之開導林海的,可林海分明能感覺到徒景之心裏并不真是這樣想的,因那種明喜暗恨的神情,母親楊氏當日知道林海喜歡男人加以開解時也曾流露過。只是徒景之愛極了林海,總不願在林海面前流露半分讓林海為難的樣子,因此雖不願林海走到這一步,卻還是一力要林海堅定娶妻之意。

如此得了賈敬的回複,不提賈代善那裏如何歡喜,史夫人如何暗恨寧府多事卻又不得不順着老爺的意思為賈敏的嫁妝操勞。

林海搬到林家老宅之後,給父親林謹知和朱轼都分別寫了信,告知婚事的事情。林謹知也早有兒子登科之後定下親事的打算,加上他自覺搬到揚州以來身子好了許多,便和朱轼一起從揚州啓程趕往天京城,要為兒子的婚事操辦起來。

=======================

作者有話要說:林海還是要成親了,雖然我是個感情潔癖的人,也覺得對不住要嫁給林海的女人,不管她是不是賈敏,但我寫的不是現代而是古代,而且是紅樓的世界,所以,男人還是要娶妻生子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