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八十二章竹馬青梅春日長

英蓮雖是翅兒想要調/教,大些好賣了掙錢的,可他自己肚裏沒有多少墨水又沒有恒心,養了兩年看着英蓮樣貌好看,養起來費神又費力的,就想着打扮一下賣給妓館算了,沒想到竟被黛玉和徒景之碰上,因緣際會之下,甄家姑娘從此在林府長住。甄應嘉得了這個由頭,不時借着看女兒的名義過來向太上皇請安,四時節禮不說,各色書畫、珍寶、古董之類更是搜羅了送來賞玩。看在外人眼裏,便成了“連深得太上皇器重的甄大人都要巴結今上的老師林大人,可見新帝的帝位如何穩固”雲雲,到讓幾個江南地方上對景仁帝還有些搖擺的竟收了心安心做事不提。

自英蓮來到林府,幾個孩子敘了長幼,英蓮比林憶還要大上一歲,由此便是徒七、英蓮、林憶、黛玉的排次。待紅菱給甄家姑娘安排下大小丫鬟和侍奉的嬷嬷,又張羅着給她備下了四時衣物,林府雖大,也不另選地方,就将她安置在黛玉的院子裏的,正合兩個小姑娘的心意。諸事停當,方才尋了個吉日,讓英蓮跟着黛玉到了書房去拜見老師。

賈化賈雨村自丢了陝西某道某府知府的官,“将歷年做官積的些資本并家小人屬送至原籍,安排妥協”,便要學先賢游覽天下勝跡。他先到了金陵,正巧甄家在為甄大老爺的幼子甄寶玉找西席,他這般中過進士有些傲骨的,在一幹争相應聘的人中最是打眼,得了留守金陵的甄家二爺的青眼,将他聘為西席。可教了不到半年,賈雨村便請辭,實在是甄老太太對這個小孫子愛護備至,這孩子讀書上雖有些靈氣,可每每上學必得兩個女孩跟着方才能夠安心不說,做老師的偶爾問責幾句,回去便對祖母哭訴,那甄老太太往往派人傳話,将甄家二爺叫過去大罵一頓,到讓賈雨村更不好自處,将将過了半年,實在忍受不了,遂留書一封一走了之。

到了揚州,正趕上林海到任不久,林府也要請西席。賈雨村深知新任鹽政自然比貌似榮升實為奪職的體仁院總裁有實權得多了,正好林海府上一個門客與賈雨村是舊識,就将他薦至林府。林海和徒景之與賈雨村談了一席話,見賈雨村器宇軒昂,肚子裏也頗有墨水,又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問了問過往,賈雨村一概不隐瞞,只道自己做官時的确對下行事太急又不懂得上下打點,被革職也屬自然雲雲。回到後堂,林海還在沉吟,徒景之卻道:“此人雖然可用而不可信,不過經歷倒是正好,林憶是個好動的,正得有些經歷的方能壓住他。”林海也知自己當初得周游天下的朱轼教誨,受益良多,如今他初到揚州,來自薦的舉子不少,出過揚州城的卻沒幾個,賈雨村雖然目光閃爍,又是被吏部革職的,不過這也不算是什麽大事,朱轼當初不也是被奪職之後方才周游的麽?便将賈雨村留下了。

賈雨村自己到沒想到除了徒七和林憶,還有一個女學生,好在他也知有些人家将女兒充作男孩教養,也不吃驚。倒是教了幾個月下來,黛玉進度比林憶快了好多,得了不少老師的贊譽。賈雨村也知徒七公子志不在科舉,林姑娘再好也是女孩,自己的重點對象是林公子,便使出渾身解數,盡量深入淺出又聯系實際,總算讓林憶對四書五經不那麽抵觸,多少安下心來讀書。

卻是臘月放假,待過了個年回來,書房裏又多了一個小女孩,下人說那小女孩是甄應嘉甄大人的女兒,因與林姑娘交好,便留在府裏了雲雲。賈雨村是在甄家做過西席的,有人找他問詢八卦,他也只是含糊過去。單有一日葉澄觀來找他,摒退衆人,開門見山,只道賈兄當初能入京會試,全憑姑蘇阊門甄士隐的相助,只不知對甄家的事情知道多少?

卻是進得了林府的人,錦衣府必得将其過往查的清楚,甄士隐家的往事雖然十天半月的查不清,徒景之又存了個将英蓮留在黛玉身邊的意思,便将甄應嘉拿出來做由頭。可即使阊門大火十不存一,錦衣府的人廣撒網勤調研,終究挖出有幾個老人還記得當初英蓮走失,甄家夫婦的嚎啕之狀,待葉澄觀将其與文社裏的甄士隐對上號後,甄英蓮的身世也就明了了。只是暗中身世雖明,一來明面上英蓮已經是甄應嘉的女兒了,二來甄士隐抛下老妻封氏修道去了,封氏又回了娘家依傍父親,如今也還算安穩度日。林海本來還想着是不是将英蓮生母找個由頭接到一起,讓她們母女團圓,徒景之卻想得多,只道既然尋到英蓮生母所在自可安心,且過幾年看看金陵甄家的表現,倘若諸事安好自然萬事皆可,倘若有事,只怕封氏這裏還是一步可用之棋,便道這事就這樣了,不許再提。

葉澄觀來得林府,林海視他為臂膀,又有朱轼的擔保和過往的情分,過了些時日便将徒景之的身份告知,且逐漸将公務上委以重任。葉澄觀吃驚之餘,倒想起當日林海寫信就是為了這個徒老爺,他在京中蹉跎幾年早就看開,又真心将林海當做朋友,又感激林海、朱轼和蘇錦華的恩情,更兼自己雖沒有官身,可林海對他如此信重,漸漸在揚州城裏,人人都知道他乃是林大人第一得用的門客,便更存了以國士回報的意思。

甄英蓮的身世,便是在林府,也只林海、徒景之和他知道而已。可賈雨村的過往被錦衣府梳理了之後,葉澄觀便找上了賈雨村。賈雨村當年窮困潦倒時在姑蘇阊門外的小廟寄住,得了甄士隐的襄助方能入京會試。可那時他專心讀書,與甄士隐相交也不過是吃酒論道,內宅之事實在不知,葉澄觀如此問詢到讓他心裏起了疑惑。不過他也是個聰明人,也算游歷不少地方有了些見識,林府上下人等禮法規矩比之累世大族的甄府還有過而無不及,如今自己的過往又被晾了出來,他心驚之餘卻更存了要讨好的意思,便順着葉澄觀的意思,和盤托出往事,還強調了不知道甄家內宅之事,讓葉澄觀深為滿意。

林府的書房如今越發熱鬧,英蓮認的字還不多,黛玉便自告奮勇要和英蓮姐姐一起認字讀書,可如此她的進度便慢了下來,黛玉自己自是不當回事,她有了英蓮這樣的好姐妹,就連徒七和林憶也要靠邊。可她這邊每日裏當個小小先生,高高興興地教英蓮寫字,兩個女孩在書房一角親親熱熱地并頭寫字,不時嬌笑連連,那邊卻惹惱了一個人。

往日裏林憶進度慢些,徒七總有大把時間和黛玉玩鬧,他深知自己讀書無用,也和林憶一樣喜歡格物之術超過四書五經。他在京中林府得了些彩工坊老人的教導,對織染調色很是感興趣,連帶着內宅的胭脂花色也起了興致,到了揚州,自己無事之時,把行宮裏的花花草草弄了來,每每弄出些自以為新鮮的花色,便要拿給黛玉賞玩。那時見了黛玉給林海繡的荷包,雖是花色最簡單的萬字紋路,可也透着十分的精致。因着黛玉還在母孝中,過年時他給黛玉調了好幾種素色胭脂,方得了黛玉“有空時給你也繡個荷包”的言語。

可黛玉本來最粘七哥,自從來了個甄英蓮,就把七哥丢到一旁。她繡工雖好,可又哪裏願意每日拿出大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開年進書房讀書以後,更因在英蓮面前充作小先生而十分得意,學着父親當初的樣子,每日裏準備紙筆,又央求徒景之寫大字,好給英蓮臨摹用,忙忙碌碌卻很是快活的樣子,至于給七哥的荷包?雖不曾抛到腦後,可更不知什麽時候才能繡出來。

英蓮本就喜歡黛玉,見黛玉對自己學字讀書如此上心,便也拿出十二分的功夫來,每每寫好了一張紙就要讓黛玉檢查品評方能安心。可這樣便占去了黛玉的時間,徒七心裏便有些不高興。

一日賈雨村給林憶講《論語》,說到“學而不思則罔”一段,徒七百無聊賴,看着林憶在那裏苦惱,便走到黛玉和英蓮處看她們做些什麽。

黛玉這些時日對作詩起了興致,從林海那裏拿了本《唐詩集精解》,閉着眼睛正在默背詩句,暖春的陽光透着琉璃窗投射到她的臉上,晶瑩剔透仿佛玉石發光一般,徒七一時看的呆了。半晌方回過神來去看英蓮,英蓮正在臨字帖,徒景之知道林憶進度到了論語,便也寫論語中的字句。徒七看英蓮認真描畫,卻撇嘴道:“甄家妹子只知寫字,可知這些字句的意思?”

英蓮歪頭想了想,道:“姑娘和我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說要是我心裏喜歡的,我就會認真做好它……”

她這廂話音未落,那邊林憶得了啓示,對賈雨村急急道:“是了是了。我先好之,再樂之,自然就能學而思,自然不會罔不會殆了!”

賈雨村見他雖解得粗糙,卻得了真意,也就點點頭。林憶得了老師首肯,更加得意,向着妹妹這邊探過頭來,叫道:“甄姐姐,謝謝你啦!”

英蓮只一笑,繼續低頭臨字,黛玉聽了哥哥的大呼小叫,睜開眼皺眉道:“這世上只你一個學書不成?我這裏剛得了句子就被你打斷了……”

往常徒七必然跟着去說林憶,這次卻道:“林叔說了,要我們把《唐詩集精解》背熟再去想自己作詩的事情,林妹妹你莫要着急。”

黛玉一向都有徒七這個盟友,本來正等着徒七給她接話擠兌林憶,不料徒七竟反過來說自己,她也不多話,哼了一聲,只道:“英蓮姐姐你看,他們都是一樣的,根本就不管咱們。走,咱們不在這裏讨人煩了!”拉着英蓮的手就走,英蓮趕忙丢下筆,沖着徒七和林憶帶着歉意笑了笑,跟着黛玉走了。

徒七見黛玉惱了自己,立時覺得自己說的不對,林妹妹如此聰慧,便是只讀了一首唐詩只怕也是能自己作詩的,這下自己說錯了話可該如何是好?

林憶見了徒七立刻手足無措的樣子,哈哈笑道:“七哥你還不去找妹妹賠個禮?”

徒七如今正值十一二歲好面子的時候,本來要追出去,可聽了林憶的話又停了步子,只對林憶道:“你且別說我了,今日正是父親檢查功課的日子,我看你到時候怎麽交差!”

林憶立時垮了臉,悻悻地回身看書,道:“徒伯伯怎麽對我比對你還要嚴厲……”

徒七笑道:“那自然是因為我不用去考試呗。”那副得意的樣子,讓林憶看了更加恨恨,只在心裏咒七哥至少三天得不到妹妹的好臉色不提。

這日徒景之和林海一起出門赴宴,晚間回府後,徒景之檢查功課時,對林憶自然少不得提點半晌,又道如今書房裏四個學生一個老師,未免各人進度不一互相影響,便另請一個女先生教導黛玉和英蓮,賈雨村只帶着徒七和林憶就行。

徒七自是不願意,可他在徒景之面前從來不敢多話,只唯唯而已,林憶叫喚了幾聲也被壓制。到讓徒七想着以後分開上課只怕和黛玉見面更少,第二天立時去找黛玉賠罪,好話軟話說了一籮筐,終于讓黛玉笑意盈盈,還拿出了給七哥做好的荷包,讓徒七喜不自勝。

================

作者有話要說:嗯……你們這些壞人,我再也不求你們留言了……(憂傷地爬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