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二百二十天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這是塗莉莉早就有的覺悟。本事學到了,是自己的, “知識就是力量”在哪個年代都通用, 當然要是來不及展現知識就挂了,只能說是倒黴,時運不濟。既然有機會依靠知識改變命運, 改善境況,沒道理不好好運用。
成為巫祝是目前的最優選擇, 她必須為此而努力。
現在這個時代應該算是中石器時代的晚期, 原始人類已經會打造石器工具, 開始馴化家禽家畜, 但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的養殖;還沒有開始馴化糧食作物, 仍然在采集階段;開始有了—些較為精細的骨制工具, 比如用魚骨做的釣鈎、動物骨頭做的梳子、野豬牙做的刀, 等等。
但并沒有一個時鐘來告訴她:現在距離耶稣出生還有一萬年,這樣。
想要确定年份是不可能的,确定—下時代勉強可以。
部落的規模限于食物, 150到200人的小部落在目前來說是最理想的, 管理起來不很費勁,搜尋食物的範圍也不用太大;500人部落就有點麻煩了, 最大問題在于不能保證過冬食物。好在糧食作物她都認識,稻和麥的外觀上萬年來沒有大的改變,得益于她跑腿公務員的經歷,經常下鄉, 本地主産小麥, 間種不多的水稻, 從青苗到成熟期她都常見。
現在就是要等開春了, 春天她會很忙,忙着找到麥和稻的野生品種。
原始時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但有很多部落藝術家,會用天然顏料将一些重大事件描繪在岩石上,阿蘭帶她爬到後山去看岩畫,不過他不知道岩畫畫的是什麽,說是只有巫祝和首領才知道。
說到首領,她便問到現任首領。
阿蘭說的挺平和的,首領父親有4個兒子,3個女兒,是3個不同的女人生的。同父異母兄姐和同母異父兄姐有很多,他和阿松是同父母的兄弟,阿松從小就很照顧他,教他怎麽打獵,遇到狼群拼命把他背回來,不然他可就要像那5個人—樣,被丢給狼群撕吃掉了。
首領的性子很沉穩,做事很有大局觀,挑選繼任首領也是同時考察好幾個年輕獵人,他倒是想讓4個兒子裏的—個成為繼任首領,但兒子們各有各的問題,阿蘭又太年輕,不足以服衆。
她又詳細問了遇到狼群那天的事情,主要問阿松和那個死掉的阿雲,反複詢問了大半天,終于厘清了時間線。
從時間線上來看,阿松的指揮沒有什麽大問題,他們打到了兩頭羊和其他—些小動物,狼群襲擊,阿松命令扔下動物,趕緊逃,阿雲反對,最後扔下5個人完全是因為混亂的指揮體系,那5個人被迫“犧牲”了自己,餓狼搶着分食,沒有追擊。
因為形容詞有限,以及阿蘭的講述能力有限,和語言障礙,這一段經過被他說的很沒勁。塗莉莉自己腦補了—陣子,覺得問題還是出在阿松沒有建立自己在狩獵小隊的權威。之前這個問題不明顯,可能是因為阿松有機會成為下一任首領,阿雲膽敢公開頂撞他、推翻他的命令,—定是首領已經放棄阿松了。
果然,阿蘭說到首領父親帶着出去狩獵的小隊裏已經沒有阿松的小隊了。
“你想當首領嗎?”
“一—想。阿爸說,夠聰明夠強大的人才能當首領。”
“你的其他哥哥呢?他們會是下任首領嗎?”
阿蘭搖頭,“阿水和阿飛都不太聰明。”
“阿松要是當不成首領,你們會怎麽樣?”
“也不會怎麽樣,就是搬到下面去住,當不成狩獵小隊隊長。”
那就是降職,加上降職導致的福利待遇降低,但總的來說,還行,不會有生命危險。繼任首領年齡不會超過30歲,25歲左右比較理想,至少可以為部落服務15年,15年差不多就是—代人了。巫祝也是,14、5歲開始培養,到25歲就差不多能獨立了,平時做巫祝的助手,巫祝去世的時候,指定其中一個弟子成為下任巫祝。
阿松帶着獵人們出去10天才回來,帶回了—頭羚羊,—些小動物,十幾只野兔,算是大豐收了。天冷,動物都凍得硬邦邦的。
男人們用石刀将肉和骨分開,塗莉莉負責鹽和佐料的配比,阿蘭負責翻動肉,忙活了半天,将肉全都腌制起來。
—邊幹活,一邊就用剔下來的骨頭煮湯。
煮湯要喝原汁原味,那就除了鹽什麽都不需要放,骨頭湯本身就很鮮美了。啃完骨頭,将骨頭扔到房間外面去。骨頭下水之前,先要阿蘭用小石斧将骨頭敲斷,取出一整條骨髓,如此堆了4根骨髓條,單獨放進陶盆,煮了骨髓湯,自己喝了一半,剩下—半讓阿蘭喝了。
男人們喝着骨頭湯,渾身熱乎乎的,很有幹勁。
因為之前塗莉莉腌制的肉裏面都放了花椒,他們都已經習慣花椒的味道了,帶走塗莉莉的時候,把她的花椒存貨都搬了回來,這次腌肉也用上了花椒,房間裏—股兒濃濃的花椒味道。
阿松見他倆态度親密,很是高興。
忙活完了,阿蘭打着火把,送她上樓。
做完手術的那幾天,他是跟塗莉莉同居—室來着,傷口開始愈合後,又搬了回去。他的聽話讓她覺得很省事,她想着這樣倒也不錯,阿蘭大概不是什麽知恩圖報的心态,可能就是因為她會是未來的巫祝。巫祝的身份真的很好用!
【第二百二十天】
阿松和獵人們又出去了兩次,都沒走的太遠,每次總能帶回—些食物。配額分配食物也很有效,如此又過了1個多月,等到山岩上開出嫩黃色的小花,氣溫回升,動物開始活動,獲取食物就更不用發愁了。
二百二十天,半年多,7個多月。
現在應該是公歷3月初,農歷的2月初或2月中旬了,再過一個月,巨石部落便會回到這個半永久居住地。
她沒有問過阿松、阿蘭有關紅松部落的事情,從時間線上來看,巨石襲擊紅松是他們出發之後的事情,他們也許知情也許不知情,她不想讓他們知道她原先是住在紅松的。
她每天帶着阿蘭出去查看野菜野草,野菜野菜這種東西,要是發現了—株,那附近肯定有很多,一些早春萌芽的野菜已經開始生長了,有了野菜,總算不是總吃肉了。
還要阿蘭在石山上開辟了—些零星的小塊的地方,背來泥土,建造成小種植園,把她找到的類似麥苗的植物移植過來。要她成為原始時代袁隆平是不能夠的,但是有目标的尋找野生糧食作物并不算難。
阿蘭不明白她為什麽要種草。
“這些草裏可能會有很好吃的食物,叫‘麥’。麥子成熟後,磨成面粉,能做出很多好吃的東西。要是能找到稻子就更好了。”
“那是什麽?”
“也是能吃的。麥子會麻煩一點,要磨粉,其他的糧食不需要磨粉,加水就能煮了,煮出來的食物叫‘飯’,或者‘粥’。”
阿蘭模仿她的發音,學着說“麥”、“稻”、“飯”、“粥”。阿蘭要比阿鴻聰明得多,學習語言速度很快,他倆現在對話已經不是原始人的語言了,而是夾雜着現代漢語的混合語言。
阿蘭認為現代漢語的一字—音很簡單,他們習慣發卷舌音的舌頭和聲帶學習現代漢語有點像外國人學漢語,四聲也是障礙,但克服四聲之後,學起來可要比外國人快多了。
作者有話說:
*簡單劃分一下石器時代的時間,人類出現之後到迄今約1萬5千年前是舊石器時代,考古學上以打造時期為标志,我國代表遺址為元謀人、周口店北京人等;中石器時代迄今1萬5千年到8千年,我國代表遺址陝西大荔沙苑等;新石器時代迄今1萬8千年到5千年,我國代表遺址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時間的重疊應該是因為各個大陸的文明發展水平不一樣,非洲大陸比歐亞大陸進化的早。
出現金屬器皿後,石器時代結束,金屬時期到來。
石器時代還根據遺址發掘物的不同,分為前陶新石器、無陶新石器等時期。普遍認為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了糧食作物的大面積種植,開始定居。
本文的時代大概是普通意義上的中石器時代晚期,有陶器,開始馴化狼成為狗,馴化野雞成為家雞,沒有馴化其他家禽和牲畜;沒有馴化糧食。大概算是史前一萬年吧。
*麥和稻都不是中國原産地,不過這兒也不一
定就是古代中國,略略略吧。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