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若大姑娘不樂意嫁,好好跟賈代善說了,以,賈代善佛系的态度,大概率也是會同意的。
哪怕之後不會再這麽費心找,可到底也會按着大姑娘的要求,給大姑娘挑一個合心意的。
但是大姑娘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勁,她一面應承着賈代善給她說得那門親事,甚至連定親都快訂下來了,一面又自己搭上了平安候府的世子。
等到正式定親,男方上門送聘禮那日,大姑娘這才突然毀了婚,說自己與平安侯世子早就珠胎暗結了。
這種事情,一個不好,毀得是整個賈家的名聲。
原本還冷眼旁觀的史氏都坐不住了,她膝下可還有賈敏這個嫡女呢。
既然早就私定終身,孩子都在肚子裏了,為了兩家的名聲,除了立馬讓兩人成婚,那就只有讓大姑娘沉塘這麽一個方法了。
平安侯府雖然帶了侯府這個名頭,可內裏卻沒有那麽光鮮,他們家與四王八公十二侯這種人家不同,四王八公十二這種人家都是靠着當年跟着太祖南征北戰的戰功得的爵位。
而平安侯府則是前朝的勳貴,不過是因為當初投降得快,這才維持住了這麽個爵位。
不了解的人才會覺得這樣的人家光鮮。
平安侯府本來就想攀着賈家,賈家快刀斬亂麻,平安侯府也想着早日攀上榮國公這條大粗腿呢。
當下,賈家也顧不得什麽六禮什麽的了,要真真走完六禮,那大姑娘都能直接帶着娃嫁人了。
因為大姑娘這事不體面,賈代善又覺得對不起自家下屬,所以大姑娘的嫁妝都不肯再補貼,只讓史氏按照着舊例置辦。
舊例?賈家有什麽舊例?
再往前頭推,賈家還沒發跡,在地裏刨食呢。
地裏刨食的人家,能給姑娘多少嫁妝?
Advertisement
史氏本來也就從不掩飾自己對庶女的不喜,更何況,這庶女還如此的不規矩,差點影響了整個賈家。
史氏哪裏還會好聲好氣的給大姑娘置辦嫁妝,只不過讓賬上支了三千兩,讓管事看着置辦。
大姑娘自認榮國公長女,又立馬要嫁到侯府做世子夫人了,如何受得了這委屈,直接在婚禮上放了狠話說“再也不回娘家了。”
等大姑娘嫁到平安侯府才知道,侯府也不過就是外表光鮮。
大姑娘在之後,也斷斷續續得上門打過幾回秋風,但賈代善早就對這個女兒失望了,大姑娘自然占不到什麽便宜。
“我就早說要把政兒的婚事訂下來,也省的這些風波。”史氏嘆了口氣道。
之前,為了賈政這個金龜婿,榮禧堂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史氏也只覺得榮耀。
瞧瞧,還不是她生了這麽一個好兒子,不然哪有這麽多人上門。
可看到那些牛鬼蛇神都上門,什麽髒的臭得都想說給她兒子以後,史氏又有些煩躁,倒不如早點訂下來呢。
“二嬸嬸?”賈瑚裝作剛剛聽懂的樣子,歪着頭問道。
“咱們瑚哥兒也知道要有二嬸了啊。”史氏逗賈瑚道。
“也不知道怎麽樣的人物,能配得上咱們二爺。”張氏試探着問道。
賈政的妻子,不出意外,她們得相處一輩子,張氏自然是希望能得一個性子好一點的妯娌,将來相處起來也舒服。
這也不是什麽秘密的事,再加上,史氏也希望着張氏能忙着相看相看,所以說道:“我看好王家的大姑娘,我們兩家是老親,也都知根知底的。”
“但是國公爺偏偏說政兒将來肯定得走文臣的路子,想着跟俞翰林家結親。”史氏皺着眉頭道。
長媳不是自己選的,而賈政卻是在她膝下長大的,史氏當然是想自己選一個合自己心意的兒媳婦。
王家和賈家,史家一樣都是從金陵出來的,又都是連着親的,和薛家一起并稱金陵四大家族。
王家這樣的人家自然是知根知底,王家大姑娘也是史氏看着長大的,嘴又巧,哄人的話一套一套的,史氏自然是喜歡這樣的姑娘做自己的兒媳婦。
王家老爺,現如今也管着南邊的海運,家裏很是富貴,與賈家也算的上是門當戶對。
而俞家呢,不過就是一翰林學士,要是平常,史氏自然是看不上這樣的人家。
但是,史氏也知道賈代善說得有道理。
賈家雖已經有潑天的富貴,可在文臣一道上卻是根基淺。
賈政若是想走科舉的路子,有個翰林出身的岳父教導,那才更容易中進士些。
更何況,高門嫁女,低門娶媳,兒媳婦家門戶低些倒也無妨。
所以,史氏便有些糾結。
她跟張氏提起二兒媳婦的人選,也是想讓張氏相看相看俞家姑娘如何,畢竟張家算是文臣之中的領頭羊,也肯定能比她自己多了解點俞家。
“王家妹妹是個伶俐的,俞家姑娘我倒是也見過,是個周全的人兒。”張氏笑着道。
如果有可能,張氏自然是希望自己未來的妯娌是俞家姑娘,畢竟俞家和她的作風習慣上相同,而且俞家姑娘也是個溫婉的性子。
而王家大姑娘,說好聽點是伶俐,可說難聽點就是精明強幹了,和這樣的人做妯娌,還得提防着點。
只是婆婆擺明了是看好王家姑娘,她自然不好逆着婆婆來。
史氏也憑白與張氏說上一句,這次媳的人選總得等到賈政回來,這才能訂下來,倒也不急。
賈瑚從自家親娘的話裏也能看出一兩分自家親娘是看好俞家姑娘。
賈瑚也曾跟着史氏見過王家的姑娘,那樣潑辣的性子,賈瑚也甚至覺得将來會鬧得家宅不寧。
所以賈瑚才故意出聲道:“娶媳婦?瑚哥兒也要娶媳婦。”
若是一個成年男子說要娶媳婦,那就是輕浮了,但是賈瑚年紀還小,在史氏和張氏看來,那是連娶媳婦是什麽意思都不懂的。
這樣的小人兒說要娶媳婦,倒是顯得十分的可愛。
“呦呦呦,咱們大哥兒也想着娶媳婦了?”史氏抱起賈瑚笑道。
“你才多大啊,就想着要娶媳婦了。”張氏淩空點了點賈瑚道。
“咱們瑚哥兒想娶什麽樣的啊。”史氏逗賈瑚道,“你郡主表姐如何?”
“郡主表姐喜歡讀書嗎?”賈瑚一派天真的樣子,“要跟瑚哥兒一樣喜歡讀書的才行。”
“不喜歡讀書的,瑚哥兒就不喜歡啦?”張氏面上笑着說道,心裏卻突然福靈心至的想道,王家姑娘貌似都是不讀書的。
在張氏看來,讀書人肯定是希望妻子跟自己有一樣的興趣愛好的,紅袖添香才是畢生所求。
“恍惚間聽說過,我聽說王家姑娘沒讀過幾本書?”張氏猶豫了一會兒以後說道。
“是了,他們家老爺子向來信俸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是只要會看賬本就行了,還怕讀多了書 壞了性情,所以他們家的女孩子管家都是一把好手,大字卻不識幾個。”史氏笑着說道。
因為史家就跟王家是老親,史氏甚至有手帕交是王家的姑太太,所以史氏自然是知道王家的規矩的。
可說着,史氏就心裏咯噔了一下,連瑚哥兒這樣的小人兒都說得娶一個和自己有一樣興趣愛好的姑娘,更何況賈政呢。
再說王家姑娘擅長管家弄權,可到底賈政是次子,張氏這個長媳好好的,家裏如何也不可能讓次媳來弄權。這不是要家宅不寧麽?
史氏擡頭看向張氏,張氏倒也不避諱,只一副為賈政考慮的樣子說道:“我記得咱們二爺房裏的丫鬟都是識字的,我想着,二爺總還是喜歡能讀書認字的,像俞家姑娘這樣的,以後也能督促着二爺上進,若二爺中了進士,那就是咱們這些人家裏的獨一份啊。”
史氏最看重的是什麽,不過就是賈政的前程罷了。
張氏這麽一說,史氏的心立刻也偏到俞家姑娘這邊來了。
“你說得倒也有幾分道理。”史氏緩緩說道,“且等等,等政兒回來了再說。”
史氏想着,等賈政回來了,再問問賈政的喜好也不遲。
更何況,若是賈政那個時候中了秀才,那也不是不能再挑好一點的人家。
可惜的是,史氏這個願望,注定落空了。
賈政原本就不是什麽在讀書上有天賦的人物,不過是死記硬背罷了。之前考童生時,考題多少背誦類的題目,賈政自然是考得不錯。
可等到院試時,那就不是簡單的背誦了,那是要結合四書五經對時事政務發表見解了。
這就明顯超出賈政的能力範圍了。
前頭童生試的時候,還在前幾名呢,到院試就名落孫山了,賈政都不好意思給家裏寫信說自己沒考上。
那頭在金陵的族人們只當這事賈政自己會寫信回去,這樣晦氣的事情,他們也不願意粘手,在榮國府那兒留下壞印象就不好了。
賈赦倒是在邸報上尋了好幾遍,沒找着自家弟弟的名字。
但是鑒于他與賈政關系向來不太好,他要是跟史氏這麽一說,史氏可能只當他空口白牙的咒自家弟弟呢,賈赦自然也不會說。
所以,等賈政灰溜溜的回到榮國府,這廂史氏才知道賈政沒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