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在這兒幹什麽——”

隔着一面倒下的屏風,元策森涼的眼緊盯住她。

姜稚衣方才在榻上打的瞌睡霎時跑了個空。

眼前站着的分明是從前待她再溫柔不過的意中人,這一瞬間,姜稚衣卻感覺自己像被一頭陌生的惡狼盯住,寒意森森爬滿背脊,鋪天蓋地都是危險的氣息。

她剛從睡夢中驚醒,還沒回神,不過慢答一拍,對面人便像沒了耐性,靴尖一擡,踩上那面翻倒在地的屏風,一腳踢開了那堆碎瓷。

啪一聲脆響,姜稚衣渾身一顫捂了捂耳朵,眼看他一步步朝前走來,本能般向後退去,膝彎撞上榻沿,跌坐上身後那張羅漢榻。

元策站定在榻前垂下眼,搭在腰間劍柄上的手慢慢握攏。

看着榻上人仰起的雪頸下纖細的青色脈絡,好像已經看到那薄薄的皮膚被利刃劃開,血湧如注——

“你兇什麽呀,怪吓人的……”姜稚衣睜着一雙茫然驚懼的眼,瑟縮着肩膀瞅了瞅他。

眼前猩紅的畫面忽而潮水般退去,元策拔劍的手一頓。

他——兇什麽?

……看不出來嗎?

姜稚衣:“幹嗎……你要跟我吵架嗎?”

“……”

殺了這麽多人,還是第一次,劍都要拔了,被人以為是來吵架的。

她現在最好是在裝傻,否則他能被侮辱,他的劍都不能。

Advertisement

“吵架?”元策把着劍柄,氣笑着點了點頭,“吵架……”

“我都還沒找你吵架呢,你倒先發制人上了……”姜稚衣嘴一癟,說着說着忽然站起身來,挺起胸脯一叉腰,朝前邁了一大步,“那好呀,來吵呀,我也正有氣沒處撒呢!”

元策帶劍後退一步,荒謬地低下頭去。

才到他肩胛骨的個子,這氣鼓鼓一步,竟仿佛要邁出壓他一頭的氣勢,氣勢擺完又自顧自委屈上了,撇撇嘴一副要哭的樣子?

……紅臉白臉全給她一個人演完了。

元策拇指緊壓着劍首,忍耐地眯起眼:“你還有氣?你有哪門子氣?”

“你早上說那麽一堆陰陽怪氣的話,我怎麽沒有氣!你給我說清楚了,你今日接來的姑娘是不是你在邊關的相好?”

元策朝東廂房那頭望去一眼,眉梢一揚:“是又如何?”

姜稚衣張着嘴,難以置信地望着他。

是又如何?

他怎能如此風輕雲淡地說出如此恬不知恥的話……

“……你這是見異思遷,喜新厭舊!”

“喜新厭舊,起碼得先有舊,敢問郡主,我與你何‘舊’之有?”

姜稚衣一噎,突然覺得這一幕有些熟悉,像她遭遇山匪那日在軍營醒來,聽見他說——臣應該同郡主有什麽瓜葛?

當時營帳裏有旁人,她只當他是在掩人耳目做戲,可方才穆新鴻已見勢退了出去,此刻屋裏只有他們兩人。

她怕是再沒有什麽借口可以自欺欺人的了……

他此行回京對她就沒有過好臉色,即便在無人處也一口一個生疏的“郡主”,絕口不提過去半個字,根本就是有了新人便不打算認舊賬了!

姜稚衣顫抖着深吸一口氣,忍着淚瞥開眼去。

這一瞥,忽然看見他身後那堆碎瓷片裏躺着一塊月牙形的玉佩。

雪青色流蘇作配,瑩潤的白玉上赫然镂刻着一個“衣”字。

像逮着什麽把柄,姜稚衣驀地一指地上:“你說與我沒有舊,那這塊玉佩是什麽?”

元策回過頭去,低頭一看:“?”

姜稚衣起身一把撿起玉佩,舉起來遞到他眼下:“這是我贈與你的信物,你休想翻臉不認!”

成天唱戲不夠,還自帶上道具了。元策不耐地閉上眼,實在聽夠了這些戲本子。

吵個架,比殺個人還累。

“給我的信物?”元策睜開眼,從她手中一把抽過玉佩,沉下臉往牆角一砸。

當啷一聲,玉佩瞬間與那瓷瓶一樣碎裂開來。

元策:“那現在我扔了,郡主滿意了?”

姜稚衣怔怔朝地上望去,盯着那四分五裂的玉佩,不可思議地盯了半天,才敢相信剛剛那一瞬發生了什麽。

像突然從高處跌落,一顆心霎時沉到谷底,姜稚衣忍了許久的淚水瞬間蓄滿眼底,在眼眶裏打起轉來。

“好……”片刻後,她徐徐轉回眼,淚眼婆娑地看着他點了點頭,“既如此,自今日起,你我恩斷義絕,再不相見!”

說着頭也不回地轉身哭着跑了出去。

書房裏驟然安靜下來。

元策額角青筋突突跳着,目光掃過這一地狼藉,擡手松了下衣襟。

青松急急奔了進來:“公子,小人剛是眼花了嗎?郡主不是早就走了嗎,怎會從您書房裏出來……”

元策剛壓下去些的火蹭地直燒顱頂:“你問我?”

青松心裏一咯噔,縮着脖子低下頭去。

“這麽個大活人在書房,你在這院裏待了一整天一無所知,還來問我?”

青松埋頭告着罪,連忙拿起笤帚去收拾地上的爛攤子,掃到牆角忽然一頓。

“咦,這不是公子的玉佩嗎?”

“你在說什……”元策偏過頭去一頓,“你說什麽?”

“哦,小人不是說您,是說大公子!”青松指着地上,“這好像是大公子從前很喜歡的那塊玉佩呀……”

元策緩緩垂下眼去,看着那幾瓣碎玉遲疑片刻,眨了眨眼:“你再說一遍?”

“沒錯,這就是大公子那塊玉佩!”

一炷香後,青松站在書案邊,滿頭大汗地将幾瓣碎玉重新拼成了形,除了“衣”字那一“丶”不知崩去了哪兒沒找着之外,基本已能看出原樣。

一旁穆新鴻一雙眼瞪得銅鈴大:“你确定?”

“千真萬确,小人記得清清楚楚,大公子出征前那半年經常在家把玩這塊玉佩,小人還奇怪呢,問他這麽喜歡這玉,為何從來不戴,大公子說他成日裏鬥雞走狗,戴出去容易碎了。”

“後來大公子出征去了,這塊玉佩小人就再沒見過,沒想到竟是藏在了這瓷瓶裏,難怪大公子不讓下人動這博古架上的東西……”

話音落下,書房裏陡然陷入沉默。

鴉雀無聲的屋內,空氣都像凝固了一般死寂。

元策一動不動坐在書案前,不知在想什麽,半晌過去,連個出氣的聲兒也沒有。

世人都以為沈家只有一個兒子,卻不知十八年前,降生在沈家的其實是一對雙生子。

只不過剛一降生,這對孿生兄弟便被迫分離——

哥哥取名“沈元策”,作為沈家獨子留在長安,活在世人的眼皮下。

弟弟則被秘密送去邊關,抛卻沈姓,随母姓元,取“元策”二字為名,在無人知曉的暗處長大。

兄弟二人,十數年不曾謀面。

直到三年前,哥哥離京前往邊關。

戈壁大漠,三年風沙,年輕的将軍本該執戟于明光中,保家衛國,卻在背地裏遭人暗算,埋骨黃沙,連碑都無法立起……

一場戰役的失利,換來舉朝痛罵,沈父戎馬一生的榮耀與血汗毀于一旦,整個沈家都成了千古罪人。

一邊是朝廷降下的罪責,一邊是敵寇趁虛而入,一直隐匿在暗處的弟弟不得不走到光下,封鎖哥哥死訊,扮演成劫後餘生的哥哥,拿起了長槍——

半年間,帶領玄策軍從岌岌可危到絕地反擊,将北羯人驅逐出河西,反殺入敵境,踏着屍山血海一路殺進王城,一把火燒了北羯王陵,震驚四海。

滿朝的罵聲終于消停下去。

戰争結束,弟弟背負着沈家的血仇,以哥哥的身份回到了長安,開始着手清算。

……

元策從回憶中慢慢回神,擡起眼,視線重新落回到眼前這塊玉佩上。

“這玉佩有什麽不對嗎……”見元策和穆新鴻同時如臨大敵般嚴肅起來,青松哆哆嗦嗦地問。

穆新鴻咬牙切齒地看他:“你不是說,郡主和大公子是死得不能再死的對頭嗎!”

“是啊!”青松一愣,這個問題,公子和穆将軍近日裏已問了他不下三回,“當年大公子跟人鬥蛐蛐,那蛐蛐不小心跳到了郡主身上,吓着了郡主,郡主的手下就碾死了蛐蛐,郡主受了驚,大公子痛失愛将,這梁子從此便結下了……小人當時就在場呢,沒人比小人更了解他們的恩怨了!”

穆新鴻恨鐵不成鋼地指着他鼻子:“你了解?那你不知道郡主閨名裏有個‘衣’字?”

“郡主的閨名又不是我等低賤之人配知道……”青松嘴比腦子動得快,委屈到一半嘴巴猛地一閉,扭頭看向桌案上的玉佩,倒抽起一口冷氣,“所以這玉佩難道是郡主給大公子的……”

定情信物?!

穆新鴻恨恨一拍大腿。

這個青松,說是打小跟着大公子,對大公子的一切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加之少将軍凱旋那日,郡主先在茶樓上當衆挑釁,又來軍營私下尋釁,那态度确實與青松的說法一致,包括沈家繼夫人也是如此看待郡主與大公子的關系——

他們再三确認之下,自然認定,郡主最近的失常是不懷好意。

青松:“這不可能……這怎麽可能?難道郡主與大公子只是裝的死對頭,其實是相好?”

穆新鴻:“眼下還有別的可能嗎?”

雖然乍一聽很離譜,但郡主最近人前挑釁少将軍,人後又跟少将軍卿卿我我,煩是煩了點,卻并沒有加害少将軍的意思——

細想之下,這個答案竟然顯得十分合理。

就連昨夜郡主演戲裝可憐混進沈府,也得到了解釋。

少将軍初初回京諸多事宜,這些時日又是進宮面聖,又是與朝中官吏交接軍務,面對的人哪一個都比郡主重要,根本沒對個丫頭片子多加在意,哪兒知道馬腳竟然差點露在這裏!

穆新鴻看向沉默已久的元策,撓了撓頭:“少将軍,都怪卑職今日莽撞,提了一嘴您的身份,也不知郡主聽沒聽進去,若是她回頭冷靜下來細想,發現了您的異常,那這位郡主可能就是——”

“就是我在這長安城裏最大的變數。”元策放慢了語速,看着那玉佩一字字說。

青松:“那、那現在怎麽辦?”

穆新鴻:“要麽殺人滅口,要麽……”

——既然繼承了大公子的身份,便也只能繼承大公子的相、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