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斷鳌足以立四極,練五色石以補蒼天。天不足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東南,故百川注焉。
最終,這場由水神共工、火神祝融、颛顼等上古神靈引發在災禍,在女娲娘娘的大慈悲大法力之下,得以終結。由此,天傾西北,水湧東南的九州陸地格局,也正式生成。
這一切,對于初生的人族來說,既是災難,更是機遇與考驗。能夠得以存活下來的,無疑,都有着不一樣的造化與機緣。
這是仙神顯世的時代,不同于後世的道法衰竭神通絕跡。縱使是那看似普通孱弱的凡人,與後世者也多有差別。
闡教十二仙之一的斬仙劍主,昆侖玉鼎真人的出現,也如同一顆投入水中的石子般,在大劫結束之後便很快沒了漣漪。便是同門師兄弟如其他的闡教上仙,也不過是玉鼎真人回到昆侖仙境之後,驚疑不定地道上一句:“玉鼎師兄/弟好重的殺性!”
更多的,便與玉鼎真人沒有了什麽關系。只因為這一位自回到闡教之後,就如同過去的日子般,恢複到了波瀾不驚的安心修持、閉關參悟日子。對于外間種種,并不關心。
而這,亦是玉鼎真人于過去的無數年,所做的。
不過這一切,也終在日神羲和與天帝帝俊的戰争正式爆發之後,被打破。這對并沒有什麽感情的神靈夫妻,在水神共工怒觸不周山之後,彼此蟄伏安靜了很久。卻終究,還是走上了那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
先是天帝帝俊斬斷天梯,借此隔絕神人往來。而後日神羲和派出十日,照耀大地。致使九州大地,一時陷入巨大的劫難之中。
當其時,神農陛下已經退位。那被伏羲大神所看好的人族後輩公孫軒轅,在廣成子、九天玄女等仙神的幫助下,擊敗九黎蚩尤之後,終是一統九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族共主、人皇陛下。
而在偏遠蜀地一個并不起眼的部落裏,有一個嬰孩,也已經降生。
“戬者,滅也。”
“我這孩兒,生而不凡。來日成就,亦當不可限量。如此,便取名為楊戬吧。”
一間陋舍之內,剛生産完的女子看着尚在熟睡中的嬰兒,指尖自那嬰兒額間一抹金色流雲紋間劃過。目光慈愛,口中如是言道,卻是三言兩語間,定下了這嬰兒的姓名。
女子姓張,乃是三年前流落此地。前塵往事俱如雲煙,竟是丁點也不曾記得。好在時人淳樸,并沒有誰去為難這麽一個貌美女子,反而多有幫襯。而這一來二去之間,卻是同部落裏一楊姓男子看對了眼,結為夫妻。
三年時光轉瞬即逝,夫妻二人的孩子,亦就此降生世間。但沒有人知道的是,張姓女子原本如同裹在濃霧中的前塵過往,也好像被打開了缺口一般,竟是在午夜夢回裏,一點一滴的變得清晰起來。
遠在昆侖山上的玉鼎真人似有所感,自深沉的入定之中醒來。睜開眼,虛室生白似是有形無形的劍氣增長錯雜間,玉鼎真人收到的,便是元始天尊那不知是什麽時候留下的傳音。叫他閉關出來之後,務必去往玉虛宮中一趟。
大亂大治,大治大亂。在此仙神共存,妖魔橫生的世界中,每逢天地有變災劫生出,便意味着妖魔肆虐必有禍難生出。更何況,十日淩空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那一手挑起争鬥的,乃是高高在上的天庭之主,天帝帝俊與日神羲和夫妻倆。
甚至于早在這夫妻倆正式撕破面皮,挑起争鬥之前,明裏暗裏,對那天庭之主位置的觊觎便不在少數。水神共工之所以怒觸不周山,犯下大禍,也正是因為如此。
此番天梯斷絕十日橫空,日神羲和與天帝帝俊正式宣戰。衆仙神之中,看熱鬧者有之,暗中籌謀者有之,心憂生靈者亦有之。只是叫那些個仙妖神魔們奇怪的是,伏羲大神也好女娲娘娘也罷,這夫妻兼兄妹似乎,都不曾發聲,更不曾對此有任何制止。
倒是那教導出了公孫軒轅這麽一位人族共主,在人世間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闡教大師兄廣成子,對帝俊羲和争鬥,卻致使凡間受難這樣的做法十分不滿。卻又礙于天庭與天庭背後的伏羲大神,無法過多幹預。
畢竟他們闡教再如何勢大,卻終究缺了名頭。而帝俊羲和争鬥,說白了也不過是夫妻打架,他們闡教着實沒有摻和必要,只是苦了下界生靈。
但是玉鼎真人清楚,這一切終歸只是一時。帝俊也好羲和也罷,不管對錯是非,在他們将災禍擴散到下界生靈、擴散到新生不久的人族時,便終将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價。
伏羲大神與女娲娘娘這兩位大神,對于人族的心血與偏愛,絕對不會是那些自視甚高的神靈,所能夠想象。
天地為棋,衆生作子。那麽日後那場封神之戰中,闡教截教落得那般下場,是不是也如今日的帝俊羲和一般,犯了某些不該犯的錯誤?
心中有淡淡的疑惑一閃即逝,卻又很快被玉鼎真人埋存心底。只是原本清淨無垢的道心中,終是存了幾分陰霾。這樣的陰霾,卻在玉虛宮中,見到那個自稱是嫦娥的女子時,達到了最大。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刻出現在玉虛宮中的嫦娥,是也不是那個嫦娥。
做為帝俊之女,嫦娥此來,卻是為了其父天帝帝俊,尋求玉清元始天尊幫助。
帝俊将羲和、常曦姐妹倆收入後宮之中,羲和生十日,常曦生十二月。而後常曦隕落,羲和與帝俊決裂。這嫦娥,卻是帝俊以自身精血,輔以常曦散落于世間的月華,造就而成。雖為月之精,卻并非月神,更不可能是真正的常曦。
當然,此時的嫦娥,自不可能是普通凡人,更不是什麽後羿之妻。
作者有話要說:
1、《論衡·談天篇》載:“共工與颛顼争為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女娲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鳌足以立四極。天不足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東南故百川注焉。
2、具體以作者腦洞為主謝絕考據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