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漢武帝之事
興平二年,十月,曹操派人出使朝廷,被天子劉協正式拜為兖州牧,名正言順的成為一方諸侯。
十二月,攻破雍丘,張超自殺,他和張邈的家眷都被屠殺。而張邈跑去找袁術求救,卻衆叛親離,被部下在半路上殺死。
帶着殘軍狼狽跑出兖州的呂布和陳宮,也有了新的地盤。他們被劉備收容,駐紮在小沛,給徐州當了第一道人肉盾牌。
公元196年,大漢朝又改年號了,變成了建安元年。
因為長安亂了,郭汜和李傕鬧翻了,打得不亦悅乎。也給天子劉協逃離的機會,跑到了原來的都城雒陽。
而曹操攻破雍丘後,兵鋒南下攻陳國(郡),迫降了袁術任命的國相(和太守一樣)袁嗣。并且在二月份大破響應袁術的汝南颍川黃巾賊,便班師回大本營。
嗯,陳恒也在隊伍中,臉上憔悴和悲切依稀可見,腰上還綁了一條麻布。
陳伯走了,在一年前就走了。
年近七十的老人家,原本身體已經很不好了。在兖州叛亂的時候,聽到家主下落不明,便以為陳恒被殺了,覺得無顏面對九泉之下的陳太公,傷心愧疚之下卧床不起,沒多久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
陳恒被夏侯淵救下,送回鄄城養傷的第二天,就知道了。還知道了陳家私兵為了證明他的清譽,死傷慘重,依然留在軍中還不足五十個人。
當時得到噩耗的他,把頭埋在張婉兒的懷裏痛哭流涕,像個還沒有斷奶的孩子。
陳伯對他的疼愛,并沒有比陳太公少了半點。而陳家的私兵,世代都是陳家的奴仆,是他為了謀權勢的利益之心,送上死路的。
等身上的傷勢好了一點,陳恒便不顧衆人的勸說,向荀彧告了個假回到了己吾。
先是将陳伯的牌位放進了陳家祠堂裏,然後拖着傷體給死去私兵家屬們,挨家挨戶的道歉,并承諾自己就算餓死也不會少了他們一口吃的。
這些舉動,讓整個陳家烏堡都感激涕零。不過這一次,他是真的沒有玩收買人心這一套,而且心裏也徹底認清了亂世中人命的卑微與低賤。
在己吾呆了一段時間,等曹操攻破陳郡後,陳恒便恭候的在半路上,加入了回鄄城的隊伍中。
Advertisement
死去的人已經死去了,他還要努力抱緊曹操的大腿,為了依然活着的人,能夠好好的活下去,滋潤的活下去。
“陳書佐,主公傳喚你前往中軍。”
“喏,恒即刻便到。”騎在驽馬上的陳恒,被一聲傳令打斷了哀思,連忙拱手。然後側頭對張仁吩咐,“張仁,你就留在這裏等我回來。”
“不好。阿姐會打的。”
自從陳恒被俘虜後,張婉兒就讓張仁扛着鐵蒺藜骨朵寸步不離的跟着。張仁腦子不好,不懂家主尊卑的禮儀,但對張婉兒的吩咐從來都不違抗,甚至是倔拗。
“唉,”嘆了口,陳恒知道和張仁說不通道理,只能叮囑了一聲,“那你等下不要亂走,更不要喧嘩。”
“嗯。”張仁咧開嘴傻傻的樂。
曹老大并沒有坐車,和其他将領們一樣騎在馬上,被一群人拱衛着。典韋就是其一,濮陽之戰後,他就被曹操任命為親兵頭子。
陳到以別部司馬身份獨領一軍了,曹老大親口叮囑了一句:黑毦兵克忠勇烈,莫失了傳承。所以他也有資格用了軍旗,部屬被稱為黑毦軍。
至于廖化,一年多的戰争打下來,也積功當了假司馬。連陳澤都被曹老大賞了個軍侯,不過後來辭了在己吾為陳伯守孝。
而作為陳家家主的陳恒,反而官職最低的,依然是個不入流的刀筆吏。
“恒見過主公!”
“子初,近些來。”
“喏。”
這是陳恒回歸曹營後,第二次見到曹操。第一次是恭候在路邊,加入班師的隊伍之時,路過的曹老大就點了個頭。
“子初,受苦了。嗯,日後汝為從事如何?”
并騎向前的曹老大感慨萬千,還伸過來一只手,拍了拍陳恒的肩膀,随口就許了個官職。而陳恒還沒回答呢,一旁的戲志才就先開口了。
“大善,主公英明!子初幹吏之名,文若兄都大為贊賞,而且氣節乃為兖州之冠,從事一職,當仁不讓!”
好嘛,這是因為誓死不降呂布,受到曹老大的嘉獎了。
陳恒心裏先是一喜,連忙拱手謝恩一口就回絕了,口氣還挺決絕的。
“恒謝主公厚愛!然恒寸功未立,徒然為從事之職,恐為人诟病。恒聲譽事小,但兖州初定,主公賞罰分明之名事大。是故恒不能接受,還望主公恕恒之罪。”
嗯,主要是有自知之明。
陳恒覺得自己無論謀略等各方面都比不上戲志才等大神,不敢位列同級。不然到時候被打臉還是小事,萬一讓曹老大反感了就死得很慘了。
當然,這個小心思曹操等人是不知道的。
所以他拒絕的話語剛落,戲志才便一陣嘆息。所以曹操更是直接握住了陳恒的手,感慨了一聲:“子初之忠義,古今難有也...”
馬上的,曹老大就換了一種賞賜,“既然如此,兖州歷經戰事多時,人口凋零且無主之地甚多,子初便領了一千畝吧!”
末了還加了一句,“這是陳家應得的,子初就切莫再推辭了。”
是的,不能讓陳恒再推辭了。
曹老大作為上位者,要論功賞罰分明沒錯,但對陳恒的忠貞不二也要有所賞賜。不然以後誰還會忠心呢?
陳恒聽出來了曹老大的意思,面目露出了一絲別樣的色彩,微微側頭看了下戲志才等人,然後就謝恩了。
而一直看着他的曹老大,眉毛一挑,也不再說話。
是夜,軍隊才安營紮寨,曹老大便将陳恒再一次傳喚了。
中軍大帳中,僅曹老大一個人,看到了陳恒進來,也不客套直接就問,“子初,今日汝似乎有難言之隐?”
先是沉吟了一小會兒,陳恒便拱了下手,“恒鬥膽,請問主公,可記得武帝屯田戎邊之事否?”
武帝,是漢武帝劉徹。屯田戎邊,是采納主父偃移民塞下的建議,在朔方、五原等邊地屯田養兵防衛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