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過了十五,年就算過完了。蕭霖大部分時間都呆在了黃維家裏,繪畫,鑒寶,日子過得很充實。
何旭高三課業重,初十就開學了。何彬一個人在家裏無聊,幹脆也住到了黃維家裏。
黃維癡迷藝術,畫起畫來經常忘記時間,蕭霖和何彬有時候餓得不行,只得自己動手。
何彬這才發現蕭霖的手藝竟然很不錯。
說實在話,沒幾個人是真正喜歡做飯的,蕭霖也是上輩子吃膩了飯館裏的飯食才學會了自己做家常菜。沒想到何彬竟然意外的捧場。
“霖霖,沒想到你還有這手藝,我就學不會。”何彬夾起一個香菇,邊吃邊道。
蕭霖瞪了他一眼:“二哥,你學不會做飯就要學刷碗,什麽都不幹可不行。”
昨個兒何彬自告奮勇的去洗碗,誰知道這麽簡單的活竟然讓他摔碎了兩個碗,蕭霖實在不知該說他什麽好了。
何彬知道自己沒理,作為哥哥竟然需要弟弟照顧,他也覺得不好意思。
“放心吧,我今天一定不會再摔碗了。”
兩人正說着,黃維終于從畫室走了出來。“霖霖,黃爺爺的畫完工了。這回可有很多空閑教導你了。很多古玩知識你都還停留在書本上,沒看過實物。明天咱們去逛逛琉璃廠,讓你好好看看各種古玩。”
說到這裏他才後知後覺的問道:“你們在吃飯?誰做的?”
蕭霖簡直要暈了。昨天他做好飯可是給黃維送到畫室裏的,黃維當時也吃了,怎麽今兒個才反應過來?癡迷繪畫到這種程度,他是肯定做不到的。
何彬與有榮焉的說道:“黃爺爺,昨天和今天的飯都是霖霖做的。”說完又很不好意思的接着說道:“碗是我洗的,不過摔碎了兩個。”
黃維完成了畫作,心情很好:“兩個碗而已,不打緊。咱們用的都是普通碗,常見的很。”
蕭霖和何彬對視一眼,不是普通碗,難不成黃爺爺還想用古玩瓷器吃飯不成?
琉璃廠位于和平門外,是京城一條著名的文化街。從明朝初期開始就享有“九市精華萃一衢”的美譽。清朝時期,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各地的書商也紛紛在這裏設攤、建室、出售大量藏書,這裏逐漸便發展成為京城最大的書市。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等等,也随之發展起來。
到了清末民初,這裏已經成為了京城最著名的古玩街,特別是清朝滅亡之後,很多宮裏流落出來的古董精品都是販賣到這裏,也讓這裏從此全國聞名。
真正喜歡收藏,喜歡古玩的人,沒有不知道這個地方的。
琉璃廠蕭霖上輩子來過不少次,不過那個時候撿漏已經很難了,不知道如今會不會好一些。
何彬第一次來,顯得比蕭霖興奮,不斷的看着一個個店鋪,在他眼裏,這些店鋪裏面都藏着寶貝。
蕭霖已經收藏了不少古玩,可惜好的收藏品太少,正好趁這個機會見識一些真正的精品古玩。
黃維先帶他們走進了榮寶齋。榮寶齋是馳名中外的老字號,迄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裏面有很多的展品,讓蕭霖看得應接不暇。
今天黃維帶蕭霖過來就是為了鑒賞各種古玩,榮寶齋有着‘民間故宮’的稱號,裏面的展品比一般省級博物館還要多。
榮寶齋上輩子蕭霖來過,可那時候是來買一些古玩當藏品的,如今卻是單純的以學習的态度觀看每件古玩,心态不一樣,學到的東西自然也不一樣。
榮寶齋一共有三層,逛完第一層就已經不早了。黃維在這裏收了一件民仿的嘉靖官窯小碗,價格不貴,不過做工還不錯。
看着何彬已經有些邁不動步子,黃維便打算帶着他們去吃些東西,下午接着逛。
琉璃廠附近的小吃店鋪不少,黃維帶着他們去的是一家仿古建築的茶樓。這裏提供茶水點心,也有小籠包,稀飯這些主食,味道還不錯。
黃維點了一壺龍井茶,要了幾樣點心。打算歇息好了,繼續逛街。
何彬早就餓壞了,一手抓着點心往嘴裏塞,一手端着茶杯。不一會兒兩碟小糕點就進了肚子。
蕭霖也餓了,不過看了一上午的古玩,還是比較滿足的,吃起來也就比較斯文。
正吃着,突然聽到旁邊桌上幾個人咋咋呼呼的大叫:“二哥,快把寶貝拿出來啊。一千塊錢就買到了這樣的寶貝,真是撿了大漏啊!”
“你小聲點,萬一被別人知道了,咱們的寶貝就危險了。”
“二哥,你也太小心了。咱們弟兄幾個怕過誰?有人知道才好,說不準轉手就能賺好幾十倍呢。”
接着旁邊傳來悉悉索索的聲音,過了會,一個聲音道:“怎麽樣?看直眼了吧。”
那個二哥似乎把什麽寶貝亮了出來,很得意的問道。
“宣德爐啊!民國時都值好幾萬大洋了,這會兒子怎麽也得值幾十萬人民幣吧。”
“說不定上百萬呢。”
“上百萬,那得多少錢啊!咱們弟兄以後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何彬聽的一愣一愣的,悄聲問道:“霖霖,什麽是宣德爐啊?燒香用的爐子?這麽值錢?”
蕭霖撲哧一笑:“讓你跟着黃爺爺好好學習古玩知識,你不聽。這句話你要是在圈子裏說了,怕是要讓人笑掉大牙了。”
何彬不太服氣:“這宣德爐這麽出名?”
蕭霖解釋道:“那當然了。如果真的是宣德年間的宣德爐,就是花一百萬買了也值。”
何彬不太相信:“黃爺爺,這宣德爐真的這麽值錢?”
黃維點點頭:“霖霖說的沒錯,宣德爐确實是名貴。明代宣德帝在位時,因為喜歡玩賞香爐,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禦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制香爐。
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呂震戰戰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爐,銅還得精煉六遍。煉一遍,少一些,六遍下來,原料只會剩下一半。
宣德皇帝財大氣粗,精品意識超強,他當即下旨精煉的次數不僅不減,還要翻番,并加入金銀等貴金屬。于是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在宣德三年,終于成功制作出這種極品銅香爐。
這批紅銅共鑄造出3000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宣德帝見到這批自己親自過問的香爐,每只均大氣異常,寶光四射,很有成就感。就把其中絕大部分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宣德爐數量這麽少,因為種種原因有很多又消失不見。所以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爐從未間斷。”
“那就是說宣德爐的贗品極多了?”為了不刺激到旁邊桌上的客人,何彬的話音壓得低低的。
黃維點點頭:“反正我玩古玩這麽多年,從沒有見過真正的宣德爐。”
“那隔壁的宣德爐是真的嗎?”
蕭霖在旁邊直翻白眼,沒好氣的說道:“宣德爐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在民國初年,一尊精美的宣德爐,價值就高達數十萬,可謂無價之寶。要是随随便便就能買到宣德爐,他就不值錢了。”
“那他們買的是贗品?”何彬又問道。
蕭霖搖搖頭:“宣德爐不僅僅是指宣德三年鑄造的香爐,而是所有帶宣德款銅爐的統稱。明朝,清朝還有民國都有仿制。如果買到的是老仿宣德爐,還是有收藏價值的。”
“哦……要是現在的仿品就不值錢了吧。”
“值錢,放上幾百年還是挺值錢的。”
“呵呵,霖霖,你也會說笑話了。”
黃維看兩個小的談的有趣,他也來了興趣。“要不咱們到旁邊看看那款宣德爐?”
雖然知道是假的可能性很大,不過蕭霖也想親眼瞧瞧。
走到旁邊,黃維拿出了今天買的民仿嘉靖官窯小碗,說道:“幾位藏友,這是我今兒個在外面收來的,想請幾位掌掌眼。”
對方的宣德爐正擺在桌上,一眼就能夠瞧見。為了不顯得唐突,黃維才找了這麽一個借口。
桌上一共坐了四個人,聽黃維說是讓他們長眼,一個個頓時拿腔作調起來。
“你這小碗啊,我看着不太對啊。”其中一個中年漢子說道。
這本來就是民仿,自然看着不對了。
誰知這人接着說道:“這應該不是嘉靖官窯瓷器,應該是民窯的東西。做工比不上官窯。”
旁邊一個三十出頭的漢子卻說道:“三哥,我看着像,應該是嘉靖官窯的。”
“你們兩個争什麽?讓二哥看看,二哥對瓷器最精通了。”
被稱作二哥的人,長得挺斯文,剛剛聽他們談話,這個二哥應該就是買到宣德爐的人了。
這個二哥左看右看看了半天,說道:“這小碗應該是現代做舊的,老先生,您買到假貨了。”
蕭霖在一邊差點笑出來,趁着沒有失态,連忙說道:“爺爺,我肚子疼,想要上廁所。”
黃老也不想和這幾個不懂裝懂的人廢話,拿起小碗便道:“快走,咱們趕緊去上廁所。”
三個人匆匆下了樓,何彬忍不住問道:“黃爺爺,那宣德爐是真的嗎?”
蕭霖在一邊笑着說道:“二哥,那物件做出來不超過倆月,整個一現代仿品。”
何彬這才明白蕭霖為什麽想笑,那人拿着個現代的東西當古董,卻将黃爺爺的民仿說成是現仿,當真是不知所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