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暴君的醋味很沖
=================================
既然撞見了,蘇淺只好帶着織雲小跑着到大暴君跟前去。
君霧沉盯着她的腿,不悅的抿了抿唇,走那麽快,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昨夜沒有碰她麽?
蘇淺撫了撫身,心虛的開口,“皇上這麽巧,你也是吃飽了出來遛彎消食嗎?”
君蕭淩拱手作揖,“皇嫂。”
蘇淺眼前一亮,微微颔首,“淩王殿下。”
她忍不住的偷偷瞥了君蕭淩幾眼,白衣勝雪雍容雅致,卻難掩貴氣風流,這就是書中的男主麽,果然是個卓然的人物。
君霧沉将蘇淺的那些小動作盡收眼底,眼眸驟然陰冷下來。
蘇淺也感應到了大暴君的警告,縮了縮脖子,眼珠子老實的盯着地上,再也不敢亂看了。
“皇後喜歡賞花,也不能把自己弄得這麽狼狽。”君霧沉語氣低沉,眸光意味不明,他動作輕柔的将她鬓邊碎葉取下,下一刻碎葉在他掌心內力催動下,化作糜粉散去。
蘇淺垂着眉眼欲哭無淚,大暴君醋性這麽沖的麽,她就是好奇多看了兩眼,就這樣吓唬她,不知道她膽子小麽嗚嗚。
君蕭淩把玩着手中的墨玉扳指,微微挑了挑眉宇,他不是很能理解,皇兄不是才和皇嫂修成正果,皇兄這就翻臉了,還真是一如既往的冷血無情啊。
“皇兄,既然皇嫂來了,臣弟就不做陪了。”
君霧沉點頭,氣息冷沉。
蘇淺不敢說話,只跟着他身後低頭慢慢走,心裏惦記着藏在花叢中的金絲菊,出神的片刻間君霧沉喚她,都沒有聽到。
還是織雲偷偷扯了扯她的袖子,小聲提醒她,“娘娘,皇上叫您呢。”
“啊?嗯?”蘇淺擡起一張明媚的小臉,眨了眨眼眸,“皇上。”
她的眼眸中盈滿了無辜,君霧沉不為所動,板着臉語氣極為陰冷,“淺淺,淩王好看麽?”
深知皇上脾氣的姜公公,替皇後娘娘捏了把汗,這、這該如何是好?皇後您千萬別說錯話,皇上在氣頭上可不能招惹啊。
蘇淺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以為是大暴君平常問話,她認真的想了想,“好看啊。”
淩王和大暴君是一母同胞的弟弟,自然容貌俊美同大暴君不相上下,只是氣質截然不同。
“呵。”君霧沉不怒反笑,不再看蘇淺,轉身長腿邁開往議政殿的方向走去,姜公公搖頭嘆氣,看了眼皇後欲言又止,然後連忙跟上,儀仗漸漸遠去直到消失在蘇淺的視線裏。
“啥玩意?”蘇淺皺着眉一臉懵逼,怎麽暴君他又又生氣了,這陰晴不定的人設也太糟踐人了吧,她頓感腦殼痛。
“娘娘怎麽辦,皇上他……”
織雲急得都快哭出來了,娘娘是好不容易才得寵的啊。
“涼拌!”蘇淺氣呼呼的說道,她不就是多看了兩眼淩王麽,至于和她生這麽大的氣麽!
——
慈寧宮
嫔妃們請安後就都陸續散去了,只有林月婉找了個多想陪陪太後的理由留了下來,午膳都進完了,而淩王殿下遲遲未來,她不免有些心急。
當看到那抹熟悉的身影迎着光影踏進殿門,林月婉翹首以盼的心才微微安下來。
君蕭淩溫潤一笑,“兒臣參見母後。”
“和哀家不用講那些禮節,快坐過來些,你去蜀地游歷這麽久,也不說早些回來,可見是把哀家忘了。”
太後拍了拍身邊的位子,語氣嗔怪卻難掩孺慕之情。
君蕭淩來到太後身邊,撩開長袍坐下,一雙狹長的鳳眸流光溢彩,“母後這是哪裏的話,兒臣在蜀地時,每天都惦記着母後呢。”
他手一揚,四個小太監搬着個樟木箱子走進,放在地上後齊齊打開。
“兒臣知道母後崇尚佛家文化,蜀地崇山之中,有許多千年佛像和壁畫經文,兒臣特意拓印好,給母後帶了回來。”
太後展顏一笑,喜悅之情添上眉梢,欣慰的說道:“淩兒孝順,這份禮物哀家最是喜歡了。”
太後看着君蕭淩有些瘦削的身子,眼裏流露出心疼,“李嬷嬷,你去庫房裏搬些補品,讓淩兒拿回去好好補補。”
李嬷嬷連忙下去置辦。
君蕭淩鳳眸暗了暗,瞥向樟木箱子,意有所指的說道:“只要母後高興,兒臣做這些也就值了。”
太後收起笑容,起身走到箱子旁,素手拿起堆疊拓印的經文,裝作不經意的翻了翻,臉色微微一變,抿着唇不動聲色的放了回去。
“你外公的冥誕快到了,哀家親手抄了幾本經書,連同箱子裏的再挑些,出宮後拿給你舅舅,等做法事的時候一并燒了,替哀家盡盡孝心。”
君蕭淩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太後拉住他的手,意味深長的囑咐道:“淩兒做得很好,都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真是難為你了。”
君蕭淩神情嚴肅,唇瓣蠕動像是想說些什麽,最後他像是妥協似的低頭,只道句,“母後喜歡就好。”
太後重新和君蕭淩坐在椅子上,他們聊了好長時間的家常。
林月婉安靜的坐在下首,姣好的面容含着笑意,似乎與平常沒有什麽不同,只是若有心細看,就能發現平日淡漠無波的眼眸,偶爾落在淩王身上時,蕩起點點漣漪。
君蕭淩敏銳的感知到,那抹若有若無的目光,于是回頭客氣的回以一笑。
說來他們還是舊相識,當年她作為公主伴讀入宮,小時候時常在一塊玩,後來她成了皇兄的貴妃,就不怎麽見面了。
林月婉欣喜的回應,用最美的姿态,她壓抑住心底的激動,垂眸掩蓋眼底似喜似悲的神色。
太後看着君蕭淩的眉眼,失神間仿佛透過他看到了另一張面容,她心頭一酸,脫口而出,“淩兒,你是母後最愛的孩子,不用凡事都聽你的皇兄,若不是當初……”
“母後。”
君蕭淩語氣稍重,開口打斷,“當初是皇兄率兵親征,平定外憂內亂,這才有了大昭王朝現在的安穩,這皇位,皇兄當之無愧,有些話以後不要再提了!”
他亦心有謀略,亦知帝王之術,正因如此,他比誰都清楚,皇兄當年的不易,大昭的王亦只有他。
太後心中五味雜陳,嘆息一聲,“淩兒向來自謙,要是皇上同你一般,該多好。”
“皇兄管理偌大的國家,哪有兒臣這般逍遙自在,以後兒臣常入宮陪您就是了。”
君蕭淩三言兩語的将話題帶過,聊起蜀地的風土人情,他幽默風趣的話哄得太後合不攏嘴,母慈子孝,宮裏氣氛無比的融洽和睦,和皇帝時的劍拔弩張,簡直天差地別。
林月婉雙眸含着不差察覺的柔情,安靜聆聽着,心裏泛起陣陣的苦澀,是啊,這大昭王朝原本就該是淩哥哥的,若當年是淩哥哥登基為皇,她有姑母扶持,早已成他的皇後。
只道是世事難料,舊事成惘然。
**作者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