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張賀天導演在圈內一直都是兼具實力與名氣的,如果能成功地他的名字擺放在同一部作品裏,胡悅欣就可以借此擺脫流量明星的标簽,去跻身實力派演員的行列。
但是也同樣因此,得到他的承認将會非常的困難。畢竟越有才華的人對待他人自然也就越嚴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他們也有這樣的資本。再加上這又是中央旗下的劇,選角難度只會直線上升,而不會有下降空間。
胡悅欣唯一的優勢大概就是她和這個角色契合度比較高,尤其是在性格方面,所以比較容易進行演繹,這也是前輩推薦她的原因之一。
每個人入戲的方法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分為理論派和體驗派,胡悅欣雖然是科班出身,但她卻是體驗派的一員,這也許是因為她自身的共情能力比較好的緣故。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她就喜歡看一些話劇還有影視劇。一直都喜歡模仿別人,并且會加上自己的理解與塑造的她,只是因為喜愛,所以選擇演員這個行業,并願意為此而不懈努力。
雖然網絡上的人們總喜歡說些什麽資本啊,流量啊,棋子啊……确實,不可否認,有人為錢,有人為名,有人被資本當棋子,但同樣也有人,只是單純的喜愛着這個職業。他們喜歡舞臺,喜歡鏡頭,喜歡演戲,喜歡唱歌,喜歡跳舞,喜歡被人喜愛的滋味,喜歡被大家注視着,喜歡為別人帶來幸福。
這個世界上有人看不起娛樂圈,視飯圈文化為毒瘤。同樣的,也有人僅僅只是把演員、偶像、明星視作一份職業,一份和其他的職業沒有什麽區別的存在,只是會更受人們關注一些罷了。
哪一種想法是正确的,其實并沒有那麽容易評判,但是胡悅欣知道,無論為了什麽,至少從事這份行業的許多人,從來沒有真正的、有意識的傷害過誰。無論是誰打着誰的名義做了些什麽,這份責任都不應該全部由他們來承擔。明星只是普通人,不是神,沒有那麽大本事,也沒有那麽大能力。
明星永遠代替不了老師,更代替不了監護人,教育孩子并不在明星的職責範圍之內。
在胡悅欣的世界裏,糟糕到會剝削他人的人只是少數,會出賣自己一切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比起滿懷惡意,她更願意相信世界上溫暖的人更多一些。她知道人們大多自私,但她也知道,人們往往總是會在自私之餘,毫不吝啬的給予別人溫柔。
如果高陽在這裏,大概會揉揉胡悅欣的腦袋,然後感嘆她的想法太過于幹淨美好。高陽在這個圈子裏呆的太久了,遠遠比胡悅欣更加明白娛樂圈內部的權色交易是多麽的黑暗,多麽的令人深感憎惡,即使并不是大多數人都這樣,但卻足夠的肮髒。
也正是因為高陽曾經因為拒絕潛規則而一度被雪藏,所以才會想要拉胡悅欣一把。他曾險些被前輩坑到投資人的床上,他憎恨着這樣的行為,因此才想要成為值得後輩們信賴的好前輩。
胡悅欣的想法沒有錯,娛樂圈有許多人,确實不傷人,不害人,也不違法。但會總有人願意出賣自己的一部分,以獲得利益,就像商場的買賣一樣,只不過見不得光罷了。
而這群人中,有的被迫,有的自願,有的幸運脫身,有的永無寧日……高陽甚至不反對一些人的自願行為,他沒有權利譴責,只是他仍舊無比的厭惡。
而這時的胡悅欣也還不知道,很快,要不了多久,她就要親眼看到那些她不曾想像過的黑暗,卻僅僅只能作為旁觀者,而感到無能為力。
無論再怎麽成熟理智的去思考,她到底也只是一個被家人保護的很好的孩子,只有真正看到一些東西,才能切身處地的去思考一些事情。
但對于她而言,大概寧願身邊的世界永遠那麽單純,也不願去獲得那份“成長”。
突然變成這樣沉重的話題,扯得似乎有些遠了,那麽說回正題。
大型古裝歷史劇《大齊王朝》,講的是一段齊宣王和鐘無豔的故事,但側重點更多的是齊宣王時代這個大背景,主要刻畫的是帝王前期的昏庸無能和後期的政治清明,所以主打的是男子戲和前朝戲,女主只是因為參與政治的緣故,再加上“愛情是文學永恒不變的話題”這一思想理念,所以也戲份不少。
同時,導演為了保證看點和收視率,還添加了女二夏迎春這個虛構角色,去對應俗話中的那句——“有事鐘無豔,無事夏迎春”。畢竟宮鬥戲一向是很受年輕女性歡迎的,所以這個要素必不可缺,但也只是有罷了,後宮戲占比并不多。
而胡悅欣扮演的女四則是鐘無豔身邊的貼身女官——宋瑀。因為經常和女主一同出場的緣故,所以雖然番位和臺詞比不上女二女三,但露臉的鏡頭卻非常多,因此很容易就會被觀衆們記住。
宋瑀的劇情其實蠻老套的。
大體概括一下就是——宋瑀原本是棄嬰,很小的時候便被遺棄在了偏遠的鄉下,雖然被好心人收養,但那家人實在是太過于貧窮,沒法真正好好得照顧她長大,所以便起了賣掉的心思。而為了報答養育之恩,她便自願在十三歲的時候進宮當了宮女,又因為年紀小,人也機靈,所以幸運的皇子王子田地身邊做事,因此得到了讀書識字的機會。
天資聰穎的她在一些知識的學習上甚至比皇子還要優秀,即使她有意隐藏,十六歲那年,依舊被成為皇後不久的鐘無豔看上了,并招到了身邊,後來更是一飛沖天,成為了皇後身邊有品級的女官。
這是一個足夠聰明的女孩子,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該展露鋒芒,什麽時候不該搶主子們的風頭。
這份察言觀色的能力讓她在這險惡的宮中活得長久,也活得舒坦。
這樣的一個人設,演好了還是很讨喜的,畢竟聰明且衷心,雖然談不上能深入人心,但混一個好眼緣絕對是沒什麽太大難度的。
随手翻了翻劇本,胡悅欣稍微思索了一下,最後決定試鏡時來演的那場,是宋瑀第一次跟着鐘無豔上朝的戲份。
作為女性,能夠那樣光明正大的站在前朝,和男性同臺競技。固然有鐘無豔的緣故在裏面,但對于宋瑀來說,依舊絕對是人生中最為榮耀的時刻,因為她知道自己的能力也配得上這份榮耀。
宋瑀并非貪得無厭之人,但也不是全無野心。由于出身低微,所以想要憑借着自己的才學高人一等的這種想法,一直都存在于她的心底,只是從來都沒有與人訴說過罷了。
這也是全劇中,這個姑娘唯一一次沒有掩飾好自己的真實情緒的場景。那時她站在文武百官中央,看着高臺上的皇後娘娘,眼角泛紅,指尖顫抖,随後便是不可抑制的,打從心底而生出的一份驕傲。
她作為女性卻能與如此多的、權勢滔天的男性站在一起,即使依舊地位無法高于許多男性,但這個事實,依舊足以令她不由自主地深感自豪。
這一段也是胡悅欣個人非常喜歡的劇情,并非是單純的作為女人,對女性崛起的喜愛,而是她個人一直對這樣“違背世俗”的人有所好感。
正常不意味着正确,不正常也不意味着錯誤,胡悅欣喜歡不正常的正确。
試鏡直接定在了錄影棚,按着張導的意思,就是試鏡結束後直接敲定演員,然後立刻進組開拍。顯然是制片方那邊因為導演選角的磨蹭已經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催促着把選角和開拍堆到了一起。
試鏡進行的很順利,當然沒有小說中那些亂七八糟的前輩仗勢欺人和無腦新人沖撞嘲諷。大家都是正常人,來争取工作、混口飯吃而已,結仇大可不必,也不存在誰自認為比誰高貴的這種現象。
在門外等候試鏡的時候,她們甚至還友善地聊了一會。白苗苗和李晚都是溫和又健談的女生,笑着和胡悅欣彼此交換了微信,同時交流了一下對角色的看法。
每個人因為性格和經歷的不同,所以對同一個角色都會出現不同程度上的理解偏差,在白苗苗眼裏宋瑀會更加有野心、更加強勢一些,是個十分獨立自信的女強人。而李晚眼裏的宋瑀,則是內心深處有着并不微弱的自卑,因此才會對表現出明顯的、想要将別人踩在腳下的欲望。
不得不說,交流角色看法是融入角色的很重要的途徑。胡悅欣先前有所不理解的地方,也都在和兩人的談話中得到了頓悟。
在這一點上,三個人得到的感覺是幾乎同樣的。雖然互為競争對手,但一番交談後的結果卻是三方共贏,所以最後結束交談時也很是意猶未盡。
全都在說着:“無論試鏡的結果如何,要常聯系啊,有機會一定要合作一次。”
李晚還是個小姑娘,在想些什麽很容易便被旁人看得透。可白苗苗不是,這位前輩面上笑意盈盈,但待人溫和卻并未必純粹,她的情緒總是有些不達眼底,卻因為掩飾的不錯而無法确定,以至于學過心理學的胡悅欣也無法科學合理地證實自己的猜測,但她的直覺告訴她,這個人并不簡單。
只是,不論白苗苗的話是否真心實意,至少有關合作這件事,胡悅欣是期待的。
--------------------
停更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