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專性共生》的成片質量顯然超出了胡悅欣的預期,無論是導演表現故事情節的手法還是音監對氣氛烘托的把握。
電影的海報是一個少女抱着正在哭泣的女孩,前者是胡悅欣,後者則是童星劉依依——由她來飾演姜子青的小時候。
那是一個人小鬼大但很可愛的女孩,胡悅欣和她相處得還算不錯。
海報整體是黑暗的色調,上面寫着宣傳語:陪伴你,同生共死,絕不分離。
光看這句話,倒像是某種愛情片,導演也确實有去刻意模糊感情的界限,她們可以是一個人,可以是姐妹,也可以是彼此的愛人。
這是一種微妙的關系,難以界定,但無比真摯。
她們會為了第二天穿的衣服而争執,會因為想吃的食物不同而鬧別扭,大多數時候,她們就像是一對普通的姐妹那樣。
電影的前半部分是旁白中穿插着畫面來進行,有些像是回憶錄,但又不太一樣,因為旁白的視角來自于她們的“主治醫生”。
“這對姐妹十分好區別,披着頭發的一定是妹妹,而姐姐則會将自己的頭發一把束起,因此少女的右手腕上總是纏着一條用來束發的暗紅色緞帶。”
畫面中是少女在病房裏對着鏡子微笑,女孩紮着馬尾辮,眉眼間盡是溫柔地說道:“沒關系,我就在這裏,姐姐會永遠陪着妹妹的。”
“将精神分裂與雙重人格劃等號,這是一種大衆常犯的錯誤認知,因為精神分裂只是雙重人格一種早期的行為表現。事實上,能夠發展成雙重人格的精神分裂症非常少,因為大部分精神分裂最終的結果都是以抑郁症作為終結,部分還會發展為雙向情感綜合征。但姜子青不同,放任精神分裂狀況持續下去的她,成功分裂出了第二人格,她們将彼此視為自己的親人般對待。”
這一次的畫面中同樣是紮着馬尾的少女,她坐在板凳上,周圍有着大片的白色,像是在醫生的辦公室,面前是一個白大褂的男人,她緩緩說道:“我第一次擁有自我意識的時候,我看到了鏡子裏,裏面照映出一個小小的女孩,她正縮在牆角,很害怕的樣子,在瑟瑟發抖。那一瞬間,我就知道這是我的妹妹,她将會是我最愛最愛的人,我要保護她。”
旁白的男聲再次響起:“我從未見過一個如此完整的人格,簡直就像是這具身體裏真實存在着第兩個靈魂一般。在很多現實的案例中,主人格和副人格通常連對方的存在都無法準确得知,更加無法共享記憶。但她們不同,她們不止共享一切,包括情感,甚至還可以随時與對方進行交談對話。”
男人顯然對少女十分感興趣,畫面中,他正興致勃勃地不斷與她進行交談,甚至試圖通過電擊等物理手段,令少女切換人格。
“就在她殺死了繼父之後,因為精神疾病的緣故,我們接收了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她,或者說她們。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們找不到所謂醫治的可能性,當事人也沒有絲毫希望痊愈的意圖,她們甚至彼此共存的很好。”
男人又一次嘗試利用電擊令姜子熏出現,但與先前不同的是,伴随着女孩哭嚎的終結,身着白大褂的男人捂着腹部,只見一把小巧的銀色手術刀刺穿了他的身體,令他同樣走向了生命的終結。
他愣愣地看着露出笑容的女孩,可愛而無辜,是姜子青?還是姜子熏?——他的大腦已經無力再進行思考。
電影不算太長,不到兩個小時便結束了,結尾姜子青也離開了這個名義上是精神病院,但本質上是非法研究所的地方。電影沒有告訴觀衆她們的去處,她們可能會生活得很好,也有可能因為通緝不得不躲躲藏藏,甚至有可能再次遇到糟糕的人們,不得不以傷害或殺戮來保護彼此。
但不管世事如何變遷,她們始終都會相依相伴。
電影的最後是黑底白字的兩句話:
“只要姐姐和妹妹在一起,去哪裏都可以。”
“姜子薰深愛着姜子青,唯一且永恒。”
其實嚴格來說,這部電影只是一個劇情大膽的文藝片,算不得什麽燒腦神作,但架不住導演會拍,對于畫面的處理功力确實優秀,整部電影看下來還是很美的,胡悅欣一個經常看電影的也被驚豔到了,好幾張畫面都想截圖下來當成屏保。
這部電影最終仍是沒能在國內上映,十月底送去了國外。可惜胡悅欣也沒時間飛去外國,她被邀請參加一項桌游類綜藝,不算是娛樂向,嘉賓多是一些高材生,每期邀請幾個明星給節目增添下熱度,不過玩到後期,基本上也沒明星們什麽事了,當然偶爾也有幾個明星出頭,靠運氣的有,靠腦子的也有,但很少。
胡悅欣之所以會去參加,是因為有個嘉賓明星因為拍戲受傷而住院了,原先答應好了現在來不成,而節目的主持人是之前幫過她的前輩高陽,因此她便受邀頂上了。
胡悅欣很少玩游戲,最多也就手機上玩個消消樂或者保衛蘿蔔,還有小時候在電腦上玩過連連看之類的,那些大熱的手機游戲她都沒玩過,桌游更是沒有接觸到過。
估計去了也是當個炮灰,所幸也問題不大,一起的還有另外兩個明星,到時候輸了誰都別嘲笑誰,一起尴尬,也就都不尴尬了。
為了不輸得太難看,胡悅欣提前好幾天就開始研究游戲規則和往期的節目。
這檔節目名字叫做《孤軍獨行》,使用的游戲也是叫做這麽名字,或者說,這款游戲正式為了這個節目專門創造的。
顧名思義,這是一款各自為戰的游戲,雖然也有合作的情況,但本質上所有人都是競争對手,勝利者是唯一的。
打開高陽老師發給自己的電子版規則,首頁上寫着幾行字,背景是黃沙滾滾,黑雲壓着墨色的山脈。
「黑雲壓城,旌旗蔽日,鼓角齊鳴,呈摧枯拉朽之勢,落孤死無援之局。」
這款游戲總共需要七個人操縱七支隊伍,開局七位玩家每人将抽到一張卡牌,每張卡牌代表着一個隊伍,每個隊伍擁有不同的特性。
簡介除了幾張地圖和附錄外,最重要的三個板塊如下:
①[卡牌]
暮雪——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雪花紛飛,紅旗僵死。
中原陣營,屬北方勢力。
金月——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烽火連綿,家書浸淚。
中原陣營,屬東方勢力。
行傷——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骖殪兮右刃傷。
刀光劍影,血染睛白。
蠻夷陣營,屬西方勢力。
玉寒——骝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白馬跋涉,月色寒霜。
蠻夷陣營,屬北方勢力。
風鳴——風勁角弓鳴,将軍獵渭城。
暗弓弦動,箭指城心。
中原陣營,屬西方勢力。
夜闌——夜闌卧聽風和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風雨潇潇,鐵馬踏冰。
蠻夷陣營,屬南方陣營。
木丹——積屍草木腥,血流川原丹。
屍養木盛,血灌川河。
中原陣營,屬南方勢力。
②[法則]
七隊玩家一隊持有一張身份卡牌,看似兩大陣營,實則各自為戰,每隊人數不限,一般1-3人。
初始時彼此不知其他隊伍的身份,暮雪除外。
初始積分為100,若積分低于0,則視為失敗,直接淘汰。而是否擁有複活權限,分地圖而定。
未淘汰者,繼續前進,所有未淘汰隊伍到達終點後,總積分最高的陣營中積分最高者獲勝。
前進的依次排序和玩家身份完全随機。
每次可自行選擇前進1-3格,大多數格子中存在事件與獎懲情況,與積分息息相關。
所有隊伍前進5局後,玩家可随時選擇是否攻擊處于攻擊範圍內的隊伍,每回合最多攻擊一次。成功的攻擊會減少受擊方積分,但不會增加自身積分,暮雪除外。由系統判別攻擊後積分得失情況。
③[制衡]
暮雪——擅長情報戰的軍隊,故開局便知曉所有隊伍的身份。
攻擊範圍較小,為前後3個格子,普通傷害為10。
成功攻擊後,受擊方減少10積分,自身增加10積分。
如:若受擊方為身處于藍色格子中的金月,則自身減少5積分,金月增加5積分。
若受擊方為夜闌,自身增加10積分,受擊方減少2積分。
若受擊方為風鳴,身處于風鳴攻擊範圍內,雙方均不增減積分,身處于風鳴前後3格內,自身增加10積分,受擊方減少13積分。
若受擊方為身處于綠色格子中的木丹,則自身減少10積分,木丹增加10積分。
金月——東方臨海,故其水軍無人可擋。
攻擊範圍較大,為前後五個格子內,普通傷害為20。
若自身處于藍色格子中,則免疫受到的所有傷害并反彈50%。若敵方處于攻擊範圍內的藍色格子中,則傷害加倍。
行傷——最為骁勇善戰的軍隊。
攻擊範圍小,為前後2格,普通傷害40。
最強大的隊伍不允許走在最後,否則一局扣除25積分。
如:若受擊方為夜闌,則只造成8積分的傷害。
玉寒——善于暗殺的軍隊,故攻擊範圍非常大,為前後10格,普通傷害20。
善于偷襲的隊伍不允許走在最前面,否則一局扣除25積分。
風鳴——善于弓箭等遠攻的軍隊。
攻擊範圍大,為前後8-3格,普通傷害25。
攻擊方若在自身攻擊範圍內,自身受到多少傷害,攻擊方同等。若攻擊方位于自身前後3格內(不包括第3格),則攻擊變為130%。
夜闌——善于防禦的軍隊,故開局為自身增加30積分。
攻擊範圍較小,為前後3個格子內(包括第3個格子),普通傷害為15。
免疫受到的所有傷害的80%,但不會産生反擊效果。
木丹——善于在山中打游擊的軍隊。
攻擊範圍中等,為前後4個格子,普通傷害30。
若自身處于綠色格子中,則免疫受到的所有傷害并反彈100%。若敵方處于攻擊範圍內的綠色格子中,則傷害變為150%。
在此基礎上,同陣營之間的所有攻擊防禦得失積分等默認減少50%,特殊情況另談。
「兩大陣營彼此之間,更多的政治糾紛及勢力連帶影響和積分得失情況詳見附錄1。如:夜闌與玉寒同為蠻夷勢力,但彼此利益不完全統一,前10局共同分擔傷害,且彼此免疫攻擊,第11局開始,彼此攻擊為100%傷害,失去同陣營50%的傷害減免。」
--------------------
游戲是自己編的,別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