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名利雙收

胡氏活了五十年,所受的憋屈加起來都沒有今日多。然而,即使氣得心肝肺一起疼,還得死死忍着,不能發作。

林大郎年輕氣盛,忍不了:“大姐姐,祖母此番過來全然是為了你的名聲着想,你不僅不知感恩戴德,還如此目無尊長,枉你在官宦人家服侍幾年,竟半點禮義規矩都沒學到!”

林悠然輕笑一聲,看傻子似的瞅了他一眼,沒有搭話,轉而夾了塊五花肉送到嘴裏,緩緩咀嚼。

嗯,白肉肥而不膩,瘦肉精而不柴,薄薄一片入口即化,唇齒間留有馬齒苋的草木香,叫人吃了一片還想夾第二片。

林大郎滿面通紅,他從生下來就是林家最受重視的存在,入了縣學後更是全村人都巴結他,哪裏被這樣輕視過?

一時間,酸儒的架子也不顧了,跺腳道:“既然大姐姐如此傲慢,那林家也不必再為你奔忙,祖母,我們走!”

林悠然毫不在意地揮揮筷子,說:“慢走不送。”

林大郎氣得差點再次四腳朝天。

他的悲哀就在于,到現在還沒認清形勢,不是林悠然上趕着林家幫忙澄清流言,而是林家不得不懇求林悠然拿出證據,平息這場鬧劇。

胡氏壓下喉間的腥甜,好聲好氣地對林悠然道:“吖吖啊,你看咱們全家老少都過來給你低頭認錯來了,你是不是也該退上一步?”

林悠然嗤笑:“祖母可別這麽說,一來,我沒瞧見‘全家老少’都低頭認錯;二來,我一個小輩,也擔不起這個。”

她笑了一下,犀利道:“除非,祖母是想給我扣個‘逼迫長輩,忤逆不孝’的罪名。”

胡氏小心思被戳破,暗自咬咬牙,開始耍不要臉:“你要實在氣不過,祖母替二娘給你磕頭,成不成?”

說着,就要跪下去。

林悠然穩如泰山,許氏卻坐不住了,連忙扶住胡氏,轉而勸道:“吖吖,快別跟你祖母撒嬌了,你心裏是怎麽想的就趁此機會說出來,可好?”

林悠然知道許氏是怕她被扣個“不孝”的帽子,胡氏現在不說什麽,将來找機會翻舊賬。

Advertisement

看着許氏擔憂的模樣,林悠然不禁嘆了口氣,妥協道:“成,既然我阿娘開口了,咱們就來談談條件。證據我有,就看祖母想拿什麽來換了。”

胡氏忙道:“讓二娘那丫頭當着全家的面給你敬茶賠罪,成不成?”

林悠然冷笑。都到這份上了,胡氏還在跟她耍心眼,絕口不提趙氏,只拿林二娘說事,還真是一碗陳年老綠茶!

她沒惱,反而慢悠悠倒了一碗苦荞茶,道:“祖母也看到了,我家喝慣了苦荞茶,不缺二妹妹那一盞。祖母若誠心講條件,不如說點實惠的。”

“難不成你還妄想着搬回大宅?”胡氏驚疑道。

“不,我現在想要後院那三組新屋,一磚一瓦都得是我的。”

胡氏一聽,猛地拔高聲音:“你好大的口氣!也不怕住進去撐死你!”

林悠然把茶碗一放,厲聲道:“那是我阿爹用命換來的!鸠占鵲巢的人都沒撐死,我這個當女兒的豈會死?若我阿爹知道現在裏面住的人一心想毀掉我的名聲,縱使淌過刀山火海、地府奈河,都會替我讨回公道!”

她聲音不高,卻铿锵有力,一字一頓叩擊着每個人的心。

胡氏遍體生寒,仿佛真的看見了林老大的鬼魂。

她不敢再繼續糾纏下去,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這事遠沒有結束。

孫家那邊一直施壓,趙氏和林二娘被指指點點,甚至林大郎學中的同窗都寫信問起,胡氏終于耐不住了。

她請了豆腐坊的近鄰、柳福娘的母親劉娘子從中說和,打算稍微給點蠅頭小利,把林悠然忽悠過去。

劉娘子卻是個通透人,表面應下她,實際滿心偏向林悠然,還暗搓搓幫林悠然出主意。

林悠然放出話去:“祖母若不想讓我們一家三口搬回大宅,便讓我把那三組新屋拆了。”

總之一句話:“我阿爹用命換來的一磚一瓦,就算拆了也得是阿娘和我們姐妹的!”

拆自然是不能拆的,一旦這樣做了,拆的就不是屋子,而是林家的臉面,這件事會成為十裏八村的笑料,祖祖輩輩流傳下去!

最終,胡氏實在沒辦法,只得變賣家當,東拼西湊,才勉強湊出足量的銀錢,折合給林悠然。

這也正是林悠然真實的目的。

她才不會搬回林家大宅,更不會真的去扒磚頭,說到底就是為了要錢。

姓林的一家老老實實待着,別打擾她們母女的生活還好,但凡他們主動招惹,她定然叫他們脫一層皮!

經此一事,不知道是林家大宅那邊見識到了林悠然的厲害,還是那些心裏有鬼的人害怕林老大跳出墳頭報複,總之安生了一陣。

這是後話。

眼下,林悠然一手拿錢,一手把澄清流言的證據拿了出來。

是一份雄州官府出具的放歸良籍的文書。上面一五一十地寫明了當初林悠然被賣為奴的契約、這些年在李家的行事作風,還有她被放歸良籍的原因,特別注明“舍身救主、巾帼英豪”。

林三娘的及笄禮上,村民們争相傳閱,連連驚嘆。

“原來是救主有功!”

“這還蓋着官府大印呢,假不了!”

“看吧,林家大娘是正正經經放歸良籍,那些亂傳流言毀人名聲的,真是喪了良心!”

這話一出,熱鬧的堂屋陡然一靜。所有人不約而同地想到,流言最初是從林家自己人口中傳出來的。

村民們早就注意到了,趙氏和林二娘一直沒露臉,聽說是被關進了林家宗祠,三天三夜不能吃飯,還要為族中打掃半年豬圈!

為了緩解尴尬,有人問起:“吖吖當初是因何事救了主家?”

“出門上香,天黑路滑,不慎驚了馬。”

林悠然故意沒提遼國細作和墜入冰河的事,一來是顧及李娘子的名聲,二來涉及到宋遼盟約,不能亂傳。

好在,也沒人追究,大夥很快又吃吃喝喝熱鬧起來。

這場及笄禮是胡氏特意為了澄清流言辦的。

林三娘是四房孫氏的大女兒,原本還有半年才滿十五歲,孫氏硬生生趁此機會辦了,說白了是為了讨好孫氏。

今日,孫氏帶着兩個女兒從娘家回來了,孫婆子和六個兒媳婦也來了。胡氏放下身段百般讨好,都沒讓孫婆子露出個笑模樣。

直到林悠然的出現。

林悠然給林三娘準備了一份及笄禮,一件從雄州帶回來的綢緞衣裳,一碟軟糯香甜的“女兒糕”。

女兒糕做起來費時費力還費錢。

林悠然特意托人去縣裏買了糯米粉、白糖并桂花幹、蜂蜜等物,紫薯、南瓜這個時代沒有,她便用北瓜、山藥代替,再加上她自己試驗出來的藕粉和茯苓霜,才做出這份改良版的“女兒糕”。

成品如同千層糕一般,一層疊一層,每層用的是不同的材料,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吃起來也是不同的口感。

北瓜香甜軟糯,山藥綿軟清淡,糯米粉和藕粉則帶來彈滑奇妙的體驗,再夾上一層珍貴的茯苓霜,說是“貴族糕點”都不為過。

林悠然緩緩講述——

“李娘子的生母是南邊來的,在她家鄉女兒中秋回門時家裏就會做這種糕點,彰顯娘家人對女兒的重視。”

“後來李娘子把這方子帶去雄州,官家娘子們瞧着顏色鮮亮,口感又好,便常常用在及笄禮上,盼着小娘子們平安順遂,一世無憂。”

實際上,原話是“覓得佳婿,子嗣綿延”,但林悠然覺得這并不是對女孩們最友好的祝福,所以暗搓搓改了。

林三娘被孫氏教養得極好,知書達理,文文靜靜,此時捧着這一碟粉嫩軟糯的女兒糕,難得露出幾分活潑。

“這是阿姐自己做的嗎?這等精致模樣,叫人怎麽忍心吃!”她叫的是“阿姐”,而不是稍顯生疏的“大姐姐”。

林悠然笑笑,做這份糕付出的心力都覺得值了。

她之所以特意準備禮物,其實相當于變相感謝孫家人。如果不是孫婆子太過給力,她和林家大宅的這場角力可不會如此輕松地大獲全勝。

有趣的是,孫婆子竟也十分欣賞林悠然。

她把林悠然拉到身邊,笑盈盈道:“好孩子,當年柳姐姐在時我就對她十分敬服。如今我瞧着,你不僅長得像她,這膽識魄力也是半點不差!”

她口中的“柳姐姐”就是原身的親生祖母,柳氏。

林悠然溫婉一笑:“姥姥過獎了,若祖母還在,想來會讓我以姥姥您為榜樣。”

這聲“姥姥”是随着林三娘叫的,孫婆子一聽就樂了,拉着林悠然的手連連誇贊。

孫家這邊展露笑顏,今日宴席最大的危機就解除了,席上氣氛頓時熱絡起來。就連胡氏都不得不感激林悠然。

突然,有人驚呼一聲:“博陵郡公來了!”

林悠然扭頭一看,只見趙惟謹穿着一身青色便裝,如同尋常百姓一般,不帶任何裝飾。即便如此,他在人群中一站,依舊是鶴立雞群。

鄉民無不納罕——林三娘的及笄禮,堂堂郡公為何大駕光臨?難不成……是看上林三娘了?

作者有話說:

歡迎新來的寶寶!希望大家看文愉快,三次元也能開開心心!

同類推薦